银河皎皎,星汉灿烂,星空总是带给人们无限的遐想。综艺节目《追星星的人》走入第二季,围绕露营旅行、天文探索开启“慢享生活”,影像不仅记录星星的浪漫,更是让观众在观赏风景、享受旅程之中,思考历史与现实、科技与未来,继而感受到中华大地上热火朝天的奋斗场景和朝气蓬勃的发展态势。星辰能够照亮黑夜,也能给努力奋进的人们带去积极的正能量。

追星星的人第三季最后一期萤火虫(追星星的人第二季)(1)

追星星的人第三季最后一期萤火虫(追星星的人第二季)(2)

《追星星的人》第二季继续漫游在浪漫的星空之下,进而聚焦打造“天文国潮季”,融入科学探索的元素,深挖文化内涵与底蕴。“观星团”不仅为了欣赏星辰的美妙与浪漫,更是要带领更多观众一起,看从古至今人类探索宇宙的求知精神与步履不停。这一路,“观星团”学习了北斗七星的角度与季节更替的联系、从北斗七星如何找到北极星、猎户座的形状意寓意、流星雨的成因等常见的天文知识,每期节目最后还设置了“观星小课堂”环节,起到了对星象常识寓教于乐的科普作用。再例如,他们在安吉天荒坪“观星团”了解了宋代记载的蟹状星云被现代科学采用的过程,印证着中国古代天文学的发展成就;对“三垣四象二十八宿”等星象文化的叙述,打开了人们了解中国星象文化的窗口,激发观众心中的文化自信。而在海南近距离观摩火箭的发射过程,更是打造了“沉浸感”与“现场感”,广播中倒计时的激动人心以及火箭升空的光芒四射背后,是无数航天工作者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坚守与付出,如此震撼的场景激荡着每个人心中的爱国情怀。我们肉眼可见的星光其实来自于光年之外,点点繁星跨越着时间与空间的维度而来,足见宇宙之浩渺。面对浩瀚无垠,华夏儿女未曾停止过探索的脚步,观星旅程涉及遥感卫星、光学望远镜、太空育种、陨石探测等许多与航空航天、大国重器等相关的领域,正是一代代人的智慧和探索,我们面对夜空时才能看得更远、懂得更多。

追星星的人第三季最后一期萤火虫(追星星的人第二季)(3)

节目的呈现维度更加多元,但慢综艺的节奏与形式不变。“观星团”追随着星星的方向,在白天感受沿途的自然风光与人文风情,夜幕降临时围坐在一起谈天说地、享受美食,等待星星的出现。当生活节奏慢下来,大家才能够听见内心的声音,分享内心的思考。比如,“观星团”畅谈孤独伴随人们成长,每个人在独处之中更容易看清自己的内心,从而更坚定前行与成长的方向。嘉宾们在沿途将亲手炒制的茶叶、制作的青团作为礼物,邮寄给远方的亲人朋友,提醒大家外出奔忙、彼此也要时时牵挂,情感的温度也是人们前行的动力。这些看似平常的话题与举动更容易打动观众、引发共鸣,汇聚更多人的内心感悟,带领更多人在星空下与自己对话。此外,镜头还真实记录了沿途中遇到了阴雨天气、夜雾笼罩,暂时看不到漫天繁星的时间里,“观星团”并未受到影响,依旧快乐地享受美食、开怀畅聊,慢综艺呈现出一份随遇而安的心境,旅途中不期而遇的际遇也是别样的经历与回忆。在繁忙的都市生活中,人们习惯了快节奏的生活,更注重目标与结果的达成,《追星星的人》第二季依旧为观众保留着一方让内心舒缓的空间,呈现慢下来的从容,享受过程中的惊喜和美好。

追星星的人第三季最后一期萤火虫(追星星的人第二季)(4)

《追星星的人》第二季不仅带观众“仰望星空”,也要俯身“脚踏实地”,看星空之下的大好河山欣欣向荣。观星团远离都市的喧闹,来到乡村、走向边疆,镜头记录了新农村建设的坚实步伐,山清水秀背景下的屋舍农田以及幸福感满满的劳动人民,呈现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以及美丽乡村的新面貌;嘉宾们身穿藏族服饰领略当地风情,欣赏硗碛多声部民歌,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思考传统文化如何更好地融入现代生活。与此同时,节目传递着更为深刻的理念,我们要追的不仅是天上的“星”,也要关注身边的“星”,那便是身边的榜样、坚守平凡的劳动者。许多天文观测者在高原上克服高原反应、默默坚守五年,只为在更加适合观测星空的环境下可以探索更多奥秘;在新疆,巴依卡一家三代担负起护边任务,在风沙与寒冷的恶劣环境中,一直带领边防战士一起守卫边疆。正是这些不计自身得失、坚守平凡成就不凡的人们,点亮了奋进道路上的星光,虽不耀眼,也足够为关注到他们的人驱散迷茫,鼓舞观众一起逐梦前行。

追星星的人第三季最后一期萤火虫(追星星的人第二季)(5)

追星星的人第三季最后一期萤火虫(追星星的人第二季)(6)

《追星星的人》第二季继续在星空中创新探索,将“星光不负赶路人”的理念贯穿其中,从古人在天文领域的丰厚成果到如今航空航天事业的蓬勃发展,从慢下来品味自然到引领人们热爱生活、热爱家国,保持对星空的探索状态与为梦想的奋斗精神,综艺节目以内涵挖掘回应现实观照。

(辛文)

来源: 光明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