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类的身体基本裸露,并不是因为没有毛发,实际上人类身体上的毛发比黑猩猩都还多,可是由于性状不同,人类的毛发绝大多数又细又短,而黑猩猩等猿类动物的毛发则是又黑又粗又长,造成了视觉上的差异。
在很多科学家眼里,人类依然被称为“裸猿”,毛发性状的改变导致人类大部分的皮肤看起来是裸露的,只留下了一些标志性的毛发,比如头发、睫毛、眉毛、腋毛、阴毛等。这些地方的毛发从性状上看,和其它地方的毛发差异很大,腋窝的毛发稍微折曲,看起来不是很粗,阴部的毛发粗长而且卷曲,头顶的毛发则差异较大,不同肤色的人种性状不同,还有少数人有较为旺盛的胸毛。
在一般的印象中,毛发和保暖相关,看一看野生动物就知道,无论是主要活动在西伯利亚的东北虎还是非洲的狮子都是浑身毛发。可是狮子的毛发相对也粗短些,而且非洲在我们的印象中比较炎热,实际上很多地方昼夜温差很大,白天温度舒适,夜晚温度低,尤其是沙漠地带,因此非洲的哺乳动物也有很强的保暖的需求。
现代的进化论认为人类起源于非洲,可是为啥人类的毛发变形得十分夸张,以至于全身大多数皮肤几乎裸露?这样岂不是不利于保暖,不利于人类在自然界的存活?从生物的适应性方面看,这是一种可能,但是生物可以采取不同的方式保暖,爬行动物大多都没有毛发,可不影响它们在全世界的分布,它们可以通过冬眠等方式适应寒冷。
所以毛发在抵抗寒冷这方面的作用并不是绝对的,而进化论也不是针对这一项性状,它的主要意思是生物需要不断地适应环境才能持续存在,也就是进化论更多地强调生物的适应性,而不是某一方面的性状。直观上,缺少毛发不适合低温环境的生存,可是毛发可以用其它的东西代替,比如生火取暖,比如寻找温暖的洞穴(很多原始人骨骸化石都存在于岩洞中)。
现代科学家通过分子等研究认为,现代人类的祖先在114万年前就逐渐褪去毛发,而现代人类确实在毛发不旺盛的情况下从残酷的自然界中杀出。结果论而言,人类这样的性状很好地适应了环境,没有被自然选择所淘汰。所以从这方面讲,人类褪去毛发虽说可能对生存有影响,但也不是绝对的。
很多人类化石都是在洞穴中找到的,同时发现的还有炭堆、动物骨骼化石等遗迹,我国大约170万年前的元谋人复原像也是面部毛发较少,而全身毛发却还比较旺盛。元谋人属于直立人,它们已经晓得寻找温暖的洞穴居住,也知道怎么生火烹饪或者取暖。在距今几万年的时代,人们还纷纷穿上了兽皮衣物,抗寒的手段更是增加了。原来不止毛发可以让生物抵御寒冷。
人类褪去毛发,大概是因为最初生存的环境,在东非的森林地带整体上温暖,可是从树上下来之后,食物短缺成了很大的问题,由于没有树木的枝叶遮挡,早期的人类祖先被猛兽捕食的例子也不少。适者生存,慢慢地一些脑袋灵光的就将目光转移到了一些死亡动物身上,这样可以较为轻松获取食物,随着种群的壮大,食腐不能完全满足,于是人类祖先开始捕猎。
毛发的缺陷在于它可以固定一层空气,不利于散热所以保暖,而恒温动物大量的运动身体会产生很多热量,人类适应性地进化出了很多汗腺,可是毛发的存在还是影响散热。如今的哺乳动物猛兽,虽然单体捕猎能力都很强,可是它们不擅长奔跑,猎豹持续奔跑几百米就不得不停下,因为体内产生的热量太多了,不停下会烧死。而人类祖先由于直立行走奔跑不是很快,手足分工之后爪子牙齿也不尖利,很多时候只能群体出动追逐猎物将其累趴下。
发达的汗腺加上变细变短的毛发,使人类的躯体有很好的散热性能,可以长途跋涉,现如今在长跑方面能超越人类的哺乳动物并不多,甚至马都落于下风,充分表明了人类身体的优越性。可是人了的毛发并不是完全没有抗寒的能力,低温中起鸡皮疙瘩、汗毛竖起,能降低体表的空气流速减少热量损失。因为热量传导就是对流、接触、辐射等形式,汗毛降低体表空气流速后就可以保暖。
至于留下的毛发,也并不是专门留下的。从基因层面看,人类并不是失去了毛发的基因,人类体表毛发总量甚至超过黑猩猩,只不过大多数毛发又细又短,不容易引起察觉,而在一些极端的案例中,比如遗传性的多毛症中,人的毛发又十分旺盛,这就是一种返祖的现象。是人体内存在的与毛发相关的基因因为某些还不明了的因素全部表达了出来。人类睫毛、胸毛、头发、阴毛等都有特定的基因。
而留下的这些毛发,从功能上看,头发可以防晒,睫毛可以导流脑部的汗液,避免汗液流进眼睛遮挡视线;腋毛可以增加摩擦,避免大量出汗影响胳膊的活动;阴毛可以阻挡很多寄生虫、病原菌的入侵;胸毛的抗寒属性更高一些,胸毛旺盛的人多见于欧美白人。存在是有原因的,也就是它们对人类的适应性没有负面影响,而且也有一些积极的作用因此存在至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