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下那六,满州正黄旗人,祖上因随太祖爷努尔哈赤征战有功,赏了个世袭三等轻车都尉一职。虽然家父已辞世数年,但蒙皇上恩典,我还是得以进入了"八旗大员子弟之獧)捷者"才能进入的"尚虞备用处", 负责皇帝巡狩之时扶舆、擎盖、罟雀之事。

说起"尚虞备用处",您可能不熟悉;我们还有一个别称,叫做"粘杆处",用你们现代人的话说,就是相当于皇家的仪仗队,在皇帝巡狩时扈从左右,在承担护卫安全的同时,也起着装点皇室门面的作用。

我们这个行当,是先帝雍正爷创立的,至今已有三十多年了。这个机构是专门掌协卫扈从的机构,起源于皇室古老的的卤簿仪制。

卤簿仪制是中国历史上统治阶级为体现其地位、尊严以及防护需要而建立的一种礼仪制度,是封建社会等级制度的产物和象征。

明朝万历十一年,太祖爷努尔哈赤以为祖父复仇名义起兵,开始了扫平宇内的宏伟大业。不过在当时那种条件下,咱们大清政治、军事实力都在起步阶段,也没有条件考虑和设置象征统治者等级、身份、威严的仪仗。

我与和珅是同事 我与和珅是同事(1)

太祖爷和太宗爷经过三十余载征战,基本完成了统一东北女真部族的事业,为创建后金奠定了基础,仪仗之制具备了政治上的条件。因此天聪六年,太宗爷定仪仗之制,"凡国中往来,御前旗三对,伞二柄,校尉六人,始定御仗数目及品官仪从"。

皇帝的仪仗又叫"卤薄",具有非常深远的历史渊源。所谓"天子出,车驾次弟,谓之卤簿"。 从汉代起,卤薄被天子垄断,成为封建皇权的卫道物。汉代以后,卤簿的使用范围扩大到太子、后妃和、王公,形成了以皇帝为代表的特权阶层,但各自的数目有着严格规定,丝毫不能膺越。每当宫中举行盛大朝会或者天子外出巡狩及祭祀宗庙等大场合之下,数量庞大、气势恢弘的卤簿仪仗能给人以庄严神圣、皇权至上的感召力和威慑力,所以成为封建礼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与和珅是同事 我与和珅是同事(2)

何谓"卤簿"?《汉官仪》中解释说:"天子出,车驾次第谓之卤,兵卫以甲盾居外为前导,皆谓之簿,故曰卤簿"。"卤"字意为"大盾",从其防护意义引申为对帝王的防护保卫措施,包括武器装备和护卫人员的有组织的行动;"簿"是册簿,即把"车驾次第"和保卫人员的规模、数量、等级形成文字的典籍。故此,卤簿意指天子的车驾制度。

天子出行,不仅有车舆,还有仪仗、仪卫,其车马礼仪制度除包括基本乘坐的车舆制度之外,广义上还包括天子的仪仗、仪卫制度。汉武帝天汉四年制定了天子的舆服制度,"郊祀所乘,谓之大驾",大驾出行,备车千乘骑万匹。天子的卤簿有大驾、法驾和小驾的区别。 "大驾由公卿奉引,大将军参乘,太仆御"。大驾卤簿有属车八十一乘,由尚书和御史乘坐。法驾则由京兆尹奉引,侍中参乘,奉车郎御之,有属车三十六乘,最后一乘悬豹尾。因为天子卤簿规模庞大,所以一般只会在祭祀、册封、登基大典或大朝等特殊场合陈设。

我与和珅是同事 我与和珅是同事(3)

我们大清以武力征服中原后,要想在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历史悠久、社会经济文化高 度发达的中国建立以满洲贵族为主的专制王朝,必须吸收和融合汉族传统文化,其中最重要 第一条就是利用汉人的礼仪道德规范、典章制度,包括汉人的卤薄仪仗规则礼法。

我朝太宗皇帝在位期间,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这与太宗接受 并倡行汉民族文明有着直接关系。国家礼仪建设方面,天聪五年,定诸贝勒大臣朝贺礼制,六年定皇帝仪仗之制及诸贝勒大臣、牛录服式之制,八年定丧祭及殉葬制等等。这些杂揉满 汉民族习俗、具有后金特色的礼制颁行,标志着后金封建化已跨上一个新台阶。

崇德元年五月,太宗又颁定了贝子、镇国公、辅国公、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固伦公主、和 硕公主、郡主、县君、郡君、亲王妃、郡王妃和诸额咐人等仪仗规制,我大清卤簿仪仗之制 可以说已具规模。

我与和珅是同事 我与和珅是同事(4)

顺治四年,我朝设鸾仪卫建制,此乃沿明锦衣卫之制,而不司缉探之事。其中掌卫者一人,其属凡七所:左所掌擎、格;右所掌伞盖、仪刀、弓矢,中所掌磨、蟠、幢、节、钻、仗马;前所掌扇、拂、炉、盒诸物,后所掌旗、瓜、吾仗;驯象所掌仪象、骑驾、卤簿;旗手卫 掌征、鼓角诸物。

我朝封建制度由太祖、太宗兴起和发展,经世祖朝得以完备和确立,至康、雍、乾时代鼎盛,仪仗之制是围绕封建制度由兴到盛的脉络而发展完善的。

今上乾隆爷拥有等级最高的皇帝御用大驾卤簿,在许多重大活动中频繁使用,作用相当巨大。乾隆十九年十一月,厄蒙古辉特部台吉阿睦尔撒纳归附我大清,乾隆爷"御澹泊敬诚殿受朝,设仪仗奏乐,阿睦尔撒纳、珠尔呐墨库谢恩行礼如仪"; 乾隆三十六年九月,土尔底特部首领握巴锡随乾隆爷扈跸行围,乾隆爷设仪仗奏乐,握巴锡、策伯克多尔济等谢恩行礼如仪。我朝通过对阿睦尔撒纳、握巴锡等少数民族王公的隆重接待、优厚封赏,起到了对他们怀柔、安抚、感化作用,也确保了天下的太平。

我与和珅是同事 我与和珅是同事(5)

您一定好奇"卤簿"到底是个啥玩意吧?做为一个见证者,我把圣祖康熙爷六十大寿庆典时用到的大驾卤簿给您介绍一下,让您也有个直观印象:

"大驾卤簿先开路,象四分列道左右。次宝瓶象五,绣韂金鞍,上负宝瓶道,左右各一,中道一,又左右各一。次大马辇、小马辇一乘。次玉辂一乘,全列道左。大辂一乘,制同玉辂。引以象一,列道右。以上俱校尉执之,红花衣歩行。次方天二对,拉三十四员,俱穿寿字袍,乘马。次豹尾枪十对。次弓矢二十副。次大刀二十柄。次大号一对。次小号一对。次唢呐一对。与上大号小号用太监六人吹之,各穿校尉红花衣。次戏竹一对,教坊乐役二人执之,又护以二人各穿罗蓝夹衣。次云锣二架。次头管一对。次笙一对。次笛一对。次板一串。至此为教坊司导迎乐,自戏竹至抬鼓,俱乐役二十八名执事,教坊司官六员,穿练鹊补服领之。及以上携瓶盒等校尉十员,俱红花衣帽,乘马。次白马十匹,上施锦鞯牵马官,俱蟒袍。次内大臣十员,俱蟒袍补服,戴孔雀翎,挂素珠佩刀。次捧宝官一员,乘马中道。次黄曲柄伞一把,执伞官蟒袍,乘马中道。次金香炉一对,提炉官歩行辇前。次凉歩辇一乘,是日,上御之,舁辇校尉步武均齐,中二辕各八人,外二辕各六人,共二十八人, 应列宿俱黄翎花金顶豹皮帽红花衣鹞子鞋,左右扶辇銮仪卫大臣二员,蟒袍补服佩刀,又皇子皇孙俱扶辇随行。 辇后内大臣四员领侍卫三十人,执豹尾枪十杆佩弓箭二十副,大刀二十柄,歩行雁翅排列左右拥护。次四执事太监百余人,捧上用服物步随。次御小轿一乘,校尉八人舁之。次侍卫四十员,分两层雁翅歩随,前一层二十人,各带弓矢。次侍卫四十员,乘马,分两层雁翅随拥,前一层左右九人,各带弓矢,中二人执吉尔单纛。"

我与和珅是同事 我与和珅是同事(6)

自圣祖康熙爷之后,雍正爷时期将卤簿仪仗制经宗人府、礼部和工部制定了卤簿仪仗的终极形制、规格和标准,并设置了我所在的"粘杆处"以执掌,,此后再无更大变动,成为我朝固例,这也标志了我朝封建制度的高度完善。

现在让我们再回到"粘杆处"这个机构。后人多以为"粘杆处"是一个专事粘蝉捉蜻蜓、钓鱼的服务组织,又或者认为这是雍正爷设立的特务机关,说是九子夺谪时,为了加大争储的步伐,雍正爷招募江湖武功高手,四处刺探情报,铲除异己,形成了特务机构"粘杆处",还说我们这个地方盛产"血滴子"——真是武侠小说看多了。

粘竿处又叫尚虞备用处。是雍正爷设置的专门掌协卫扈从的机构,职责范围以协卫扈从为主,里面的侍卫负责每天早晨到内奏事处接收奏折,还负责稽查官员,如发现奏事处有形迹可疑的人员,有权缉拿。粘竿处的侍卫有时也会在朝堂之上执行杖刑,但却绝非是什么特务机构。

我与和珅是同事 我与和珅是同事(7)

粘竿处之所以被一些人误认为是特务机构,是因为道光十四年发生了韦陀保假冒都察院呈递这件一案,所以道光皇帝自此开始命"粘杆处侍卫每晨于奏事处接收折时,应派二员稽查,如奏事处查出某人形迹可疑,指令粘杆处侍卫立即拿获",有人视此举为监视臣僚,进而认定粘杆处是特务机构,并以讹传讹,将此附会到雍正的身上,甚至说粘竿处就是管理"血滴子"的部门,真是信口开河。

本朝最得乾隆爷重用和宠信的大臣和珅大人,在乾隆三十七年,与我一样以世袭三等轻车都尉被授三等侍卫,挑选为粘竿处侍卫。乾隆三十八年,23岁的和珅由于在乾隆面前展示自己的才学。做了乾隆仪仗队的侍从,并兼任管库大臣,这才走上了平步青云之路。难道和大人也是特务吗?

我与和珅是同事 我与和珅是同事(8)

我们乾隆朝的礼制发展得最为完备,从三礼馆的开设到《钦定大清通礼》、 《国朝宫史》、《钦定满洲祭神祭天典礼》、《皇朝礼器图式》、《钦定南巡盛典》、《八旬万寿盛典》等等大量有关礼制书的修撰,一方面反映了礼制在当时的繁荣和详备,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朝廷对国家礼制的重视。各种礼制"自时厥后,上下相承,率蹈前规,尚无侈改",天子的卤簿仪仗制度也不例外。

咱们大清照搬明朝的礼制和机构设置,主要目的通过赐与投降咱们大清的汉人爵位、官职,赏以实物等手段之外,还用用高度汉化和封建化的汉人传统礼仪和车马舆服制,昭显咱们大清天下的法统合法性,彰显天子威严,笼络汉族上层分子,争取更多汉人支持和拥戴。说白了,这一切都是为政治服务的,懂了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