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这是我们的一个新栏目,专门讲述那些感人的故事!

男子当上门女婿六七年被赶出家门(把上门女婿不当人)(1)

1

李蓝是李老头的大女儿。

她底下还有两个妹妹。

也就是说,李老汉一共有三个女儿,但没有儿子。

在村里,李老汉是个德高望重的老头,他曾经带领村民集体种红薯而摆脱了贫困。

又很有文艺细胞,每年过年都把村里人聚到一块敲锣打鼓,让自己的妻子周改石打扮成一个“傻妞”的形象让大家取乐。

所以,李老头一家,在村里颇受尊敬。

但李老头却觉得自己抬不起头来,因为他没有儿子,相当于断了自家的香火。

老大出生时,是个女儿,李老头没觉得有啥。

给她取名叫李蓝。

老二出生时,又是个女儿,李老头有些不高兴,但孩子都生了,还能怎么着。

只能盼着下一胎是个男孩,因此给老二取名叫李改蓝。

怀老三时,李老头整天求爷爷告奶奶,希望是个好儿子。

结果生出来一看,又是个女儿。

李老头彻底崩溃了,也没心思给孩子好好取名字了,就叫李一好了。

李老头本来还想让妻子再生,可妻子周改石怀第四胎的时候不小心滑了胎,身体大不如前。

李老头害怕了,从此再也不敢让她生孩子了。

村里人说起李老头,总会感慨:“人是好人,可惜就是没儿子。”

这话说得多了,也传到了李老头的耳朵里。

李老头一生要强,什么都不愿意比别人差。

他对家里人说:“咱家虽然没儿子,但是咱们的女娃,不比任何男人差,你们要争气,爸爸才能抬起头来。”

有经验的都知道,在农村,要是哪一家没有儿子,那这家的女儿要比男人争气的多,有钱的多,优秀的多,才能让村里人瞧得起。

李蓝作为李家的老大,从小就被当作儿子来培养。

但李蓝又知道,她和男孩不一样,因此特别懂事。

初中上完,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李蓝就辍学了。

辍学之后,李蓝跟着别人去卖布,挣钱供两个妹妹上学。

一般情况下,老二总是最不受重视的那个。

所以从小到大,李改蓝总觉得自己是最多余的。

尤其是,她的学习成绩还不太好。

每天回家吃晚饭,在饭桌上,李老头都要给她强调一遍:“你大姐是因为你俩才不上学的,家里这么穷,你俩一定要出人头地,要不然,对得起谁嘛!”

每次李老头说这话,李改蓝总是低着头扒饭,一句话也不说。

眼泪啪嗒啪嗒往碗里掉。

但最小的李一就不这样想,每次李老头说这种话,李一都会反驳:“我大姐上不了学,还不是因为你没本事供不起,你要是能供得起,我大姐也不用这么辛苦。”

李一说这话,李老头总是把碗一放,指着她的鼻子骂:“不值钱的东西,吃老子的,喝老子的,还要骑到老子头上,谁给你的胆子,你看这个家能待就待,待不了爱去哪儿去哪儿。”

每次李老头一说这话,李一就闭嘴了。

她知道,要是再这样下去,自己就要挨打了。

2

老二李改蓝准备上初中的那个暑假,她妈周改石不知为何病倒了。

下不了床,干不了活,还时时刻刻离不了人。

反正李老头是不愿意伺候人的。

老大李蓝又要天天起早贪黑去卖布,老三李一年纪又小,啥也不会。

伺候母亲周改石的任务就落在了李改蓝身上。

爸爸李老头和姐姐李蓝给她说这件事的时候,李改蓝想都没想就答应了。

因为李改蓝觉得,家里条件又不好,自己学习又学不动,还不如在家照顾母亲,说不定父母还能多重视一下自己。

就这样,李改蓝就辍学了。

但母亲周改石的病毕竟是暂时的,周改石病一好,李改蓝该何去何从就成了家里的一个大问题。

姐姐李蓝觉得,无论学的动学不动,起码应该把初中读完。

但李老头却说:“反正也学不进去,浪费那个钱干啥?!”

说着,还看向李改蓝,说:“改蓝,你心里是咋想的,尊重你的意见。”

李改蓝知道,虽然爸爸说尊重她的意见,但那不过是爸爸不想当恶人罢了。

她知道,爸爸是想让自己主动说出自己不上学了。

这样,万一以后她以后觉得遗憾,也没法抱怨当初是家里不让她上学。

李改蓝想了想说:“反正我也学不动,就不要浪费那个钱了,我跟我姐一块去卖布吧。”

李老头点头同意了。

3

但是李改蓝年龄太小了,在街上卖布显得格格不入。

只能待在家里,家务全都落在了她身上。

待了不到一年,就有人上李老头这儿来,给老二李改蓝说媒。

刚开始,有人给说了一个走街串巷收棉花的小伙子,愿意给1000元娶李改蓝。

李老头想点头同意,却被周改石制止了。

因为这个小伙子的父母早就没了,周改石觉得,万一二闺女以后要有了孩子,连个帮忙的人也没有。

这时候,又有人给邻村高家的三小子来说媒。

高家三小子,出生的那天刚好是谷雨时节,因此叫高谷雨。

高家一共有四个儿子,老大老二都已经成家,老三的性格软弱,除了读书的时候,学习成绩能好一点外,什么也不会。

但他下面还有一个老四,高谷雨的学习成绩虽然好,跟老四相比,却差着一大截。

高家穷得叮当响,只能供得起一个人读书,老三高谷雨迫不得已辍了学。

高谷雨辍学后,跟别人外出打工,只待了一年就回来了。

因为他只会学习,别的什么事情也做不好,打工也不如人家那些一开始就出去的。

高父高母觉得,既然这样,那就让他先成家吧。

正好,邻村李家的二女儿也正在找对象,就请人上门说了媒。

媒人说完之后,李老头不是很同意,因为高家太穷了。

但周改石却觉得,高谷雨性子软弱,又读了那么多书,应该不会做坏事,能对女儿好一点,非常同意这门亲事。

李老头又把老二李改蓝叫到了跟前,问她愿不愿意嫁。

李改蓝年龄也不大,根本不知道结婚意味着什么,她只知道她不想在自己家待了。

所以就点了头。

妻子和女儿都点头了,李老头也不好再多说什么。

不过,他倒是提出一个条件,说老大还没有成家,老二也不能嫁。可以先把老二的婚事定下来,等老大结婚了,老二才能嫁。

可李老头没有儿子,于是他们决定让李蓝招一个上门女婿。

上门女婿是另外一个县城一户人家的儿子。

两人见过几次面,就领了结婚证,女婿也改成了姓李。

虽然这样让李老头和周改石觉得自己有儿子了,但毕竟是外人,总不可能把他当亲儿子对待。

因此,上门女婿从进入李家的第一天起,没有存在感,更没有话语权,除了干活之外,跟个透明人一样。

老大的婚事解决了,老二的婚事也提上了日程。

高谷雨借了一辆自行车,把李改蓝从娘家接回来,这婚就算结了。

结婚之后没多久,李蓝就生出一个儿子。

最高兴的莫过于李老头和周改石。

李老头把大孙子抱在怀里,乐呵呵地说:“哎呦,我们李家也有男孩了。”

李老头如此重视这个孙子,孙子又是李老头之下的第一个男孩,想想都知道家里人肯定会对这个男孩无比溺爱。

关于李家人究竟有多溺爱大孙子,村里人有一种说法:这个孩子在上学之前,脚都没有沾过地,走哪都被人抱在怀里。

没过多久,老二李改蓝的孩子也出生了,是个闺女。

已经有了一个大孙子的李老头和周改石很失望,觉得是李改蓝自己不争气。

李改蓝也没办法反驳,只好自己在家抹眼泪。

过了两年,李蓝又生了一个大胖儿子。

这下,她在李老头和周改石心里的地位排到了第二名。

不过,这个大胖小子虽然也很受宠,但毕竟是老二,肯定没有他哥金贵。

没过多久,李改蓝也生下了老二,还是一个闺女。

已经有了两个孙子的李老头和周改石虽然没有说什么,但也不是很高兴。

李改蓝觉得委屈,自己的闺女也是外孙啊,而且父母已经有孙子了,为啥还不高兴呢。

丈夫高谷雨却不在意,对李改蓝说:“你爸妈连你都不爱,还指望他们爱你的孩子吗?别人咱管不了,咱自己对孩子好就行了。”

李改蓝也知道丈夫说的是事实,但就是心里难受。

与此同时,老三李一也上了幼师学校。

但是李一因为年纪小,家里的重担都被两个姐姐分担了,所以相对来说她负担小,性格比较活泼,又爱玩。

有一天,她在学校跟同学们翻墙出去玩,回来的时候被校长逮到了。

校长给了他们两个选择:一个是给家里打电话,说自己因为翻墙出去玩被逮住了,要退学;一个是每人交500元罚金,并保证以后不会再犯,这事就算过去了。

李一非常清楚,这事要是被她爹妈知道了,非得打断她的腿不可。

可她又没有钱,怎么办呢?

就在这时,她想起暑假的时候,有人上门来给她说亲。

是一个乡上的小伙子,在北京打工,看起来不算穷。

可当时,李老头说她还在上学,先不着急嫁人的事。

李一现在能想到的,能帮自己的,就只有这个小伙子了。

她跑到学校电话亭,给这个小伙子打电话,问能不能让自己借500块钱。

电话那头的小伙子什么也没有问,直接说:“你把卡号给我一下。”

就这样,李一交了钱,写了保证书,避免了被退学的命运。

李一本来想着,寒假跟着姐姐们出去干活,挣点钱给人家把钱还上。

没想到,放寒假第一天,她刚进家门,就看到借自己钱的小伙子在自己家里坐着。

还没等她反应过来,大姐李蓝就说道:“王伟是来提亲的,人家说你愿意嫁给他,是不是,你说句话呀!”

李一明白了,她借了钱,王伟就以为她同意了这门亲事。

李一不说话,大姐李蓝就一直催她。

李一害怕要是自己说不同意,王伟会把自己借钱的事情说出去,就鬼使神差地点了点头。

就这样,李一嫁给了王伟,并和他一起去北京打工。

要是李一知道,后来她要经历那么多事,估计她打死也不会向王伟开口借钱。

4

说回李蓝。

李蓝生了两个小子之后,也决定进城打工。

她想的非常清楚,现在儿子有了,接下来就是要有钱,自己家在村里才有地位。

不得不说,李老头从小把她当儿子养,养成了她非常强势的性格。

不知道李蓝是实力超群还是有运气加持,没过几年,她就在城里开了好几家旅馆。

而且,两个儿子也慢慢长大了,她也知道,自己的两个儿子没啥出息。

因此,手头有了一点钱之后,就马不停蹄地给两个儿子分别买了房子。

紧接着,她又叫老二李改蓝来跟她一起干。

从此,李改蓝又和大姐李蓝一起干活,她性子软弱,李蓝又太强势,难免对她指指点点。

但为了生计,李改蓝只能忍着。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间,李蓝的大儿子就到了要说媳妇的年纪。

但大孙子初中没上完就辍学了,这么多年也没个正经工作,没钱了就问爸妈要,爸妈有时不给,就问爷爷奶奶要。

爷爷奶奶不仅会给他钱,还会打电话把他爸说一顿。

但十里八村都知道李老头家这个孙子的情况,谁愿意把女儿嫁给他呀。

眼看着孙子都快三十了,李老头没办法,只能扩大范围,还说只要人家愿意,无论开什么条件都行。

老大的婚事是迟迟没有着落,老二却把生米煮成熟饭了。

老二的地位虽然不如他哥,但那也是捧在手心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

从初中就开始交女朋友,一直到结婚生子。

高中毕业后,老二既没有考上大学也不想出去工作,就赖在他妈妈那里不走。

他妈妈没办法,把最顶楼的一个客房腾出来给老二住。

没想到这间客房住了两个人。

有一天,老二壮着胆子找到他妈妈,问他妈要是自己让别人怀孕了怎么办?

李蓝想都不想,直接说:“打掉呗。”

老二回答:“这已经是第三次了。”

李蓝一时没有反应过来:“什么第三次?”

老二这时才说实话,原来,客房里住着他和女朋友两个人,之前女朋友就检查出来怀孕两次,但都被他们偷偷打掉了。

没想到第三次又怀上了,但两人都不敢再打了,怕留下后遗症。

李蓝急火攻心,想骂老二又骂不出来,只能自己扇自己,骂自己造孽。

但生气归生气,事情总要解决的。

李蓝虽然强势,但内心却柔软。

尤其作为女人,她太知道频繁打胎对身体的伤害,所以,虽然从来没见过儿媳妇,也只能让他们赶紧结婚。

婚后不久,老二媳妇就生了,又是一个大胖小子。

李老头和周改石乐的合不拢嘴,商量着要在村里大摆满月酒,宴请全村的人。

因为孩子是冬天出生的,满月时已经到年下了,李老头和周改石为了自家重孙的满月酒热热闹闹的,决定提前几天摆宴。

但他们没有跟远在省城的李蓝商量。

直到第二天就要吃席了,头一天晚上才给李蓝打电话:“明天给娃过满月,你们都回来吧。”

李蓝怒火中烧,破口大骂:“摆什么宴,还嫌不够丢人吗?这才结婚几个月,娃都出来了。人家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咋回事,本来在省城,村里人都不知道,现在你这么一闹,我脸往哪儿搁。”

她妈周改石不为所动:“那人家看在我的面子上来道喜,我总不能不表示吧。”

李蓝被气笑了:“人家谁看你的面子,村里谁家有娃不摆酒席,我本来想着过一段时间再回去请,你倒好,一天天,不知道有啥好炫耀的。”

周改石也生气了:“那你说咋办,反正村里人我都通知了。”

李蓝不想再接着吵:“你爱咋办就咋办,反正我们不会回去。从我结婚开始,你就不把李成当人,对他从来没有一句好话,没有一个好脸色,就因为他是上门女婿,我问你,是不是你当初招的人家嘛,人家来给你当儿子,你摆啥脸色呢。把我害了还不够,还要害我两个儿子。”

周改石在电话里一边哭一边嚎:“你现在有钱了,长本事了,胳膊肘向着外人,怪你妈呢,你说我不把他当人,那他啥时候把我跟你爸当过爹娘,改蓝在你那里说话啥时候算过数,你现在就是自以为是,家里人都要听你的!”

李蓝破罐子破摔:“家里就是要听我的怎么着,哪个不是靠我活着的,我告诉你,我们明天就不回去,看你怎么办?”

说完就把电话挂了,周改石又打了两次,李蓝都没有接。

第二天一早,老二也接到了他奶奶周改石的电话,听完他奶奶的话后。

老二冷冷地说:“你自己看着办吧,娃还太小,没办法回去,还有,我今年过年不回去了,我要跟我娃去他外婆家过年。”

说完也把电话挂了。

周改石欲哭无泪,问李老头该怎么办。

李老头也不知道该怎么办,颓废地躺在床上,伸手挠自己的头发。

他粗糙的双手划过他那又短又硬的头发,在空气中留下刺耳的声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