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先秦时期的人们就擅长于通过他物来隐喻自己本意,这叫做以物言志。所以在《诗经》中,我们可以看到女子表达自己的心意都不是明明白白说出来的,而是通过荷花、野草的生长表现自己;屈原在被贬后,写下来千古名篇《楚辞》,湘水之神、日月星辰都是他借以表达楚王昏庸的方式。

在经过了数千年的发展与积累,诗人们总结出了数不胜数的意象,作为中国诗赋的一个繁荣期,唐诗的意象更为壮大,经常能以寥寥数语写出千言万语所不及的诗句。作者选用的意象一般是包含着自身情感的主观寄托,可以显现出作者的独特性以及人生经验。唐诗中很多意象都是热门,但是其中最能够表现诗人人生起伏沉淀的还得是舟船一类的意象

运用舟船意象的诗词(以空虚获盈载沉而心浮)(1)

一、行旅客舟风尘满——在船上独行时感受的宁静或是凄凉

舟船是古时候交通工具的一个重要形式,很多时候陆路难以运送的货物仰仗水路,渔民也需要船来保证自己的生活。所以船舶的意象在很早的时候就进入了诗词当中,不过当时的船也只是作为工具描述自己的位置而没有更多的深层含义。到了唐朝,经济的强盛以及诗人增多让更多的诗歌使用船这个意象时都加入了自己独特的经验。

说起泛舟独自行走的意象,一般有着几种情况,其一是隐士独居山水间的豪放飘逸;其二是朝官被贬黜之后的悲凉;其三则是江畔渔民的闲情小叙。

隐士是唐朝很多诗人的归宿,他们在宫廷中缺少政治知识,难以像是文官那样给皇帝分忧解难,所以多数唐朝有名诗人的一生都是在召见与贬黜之间。有的诗人心态不变,觉得这是个好机会让自己领略祖国的美景。“一生好入名山游”、“天子呼来不上船”的李白就是这其中的典型。仅仅是杨贵妃的轻言,他就犯了脾气直接辞官去了民间。孟浩然也曾有“扁舟泛湖”的诗句。就像是魏晋时期的文人喜言东山采菊一样,乘船远去也是表现着诗人的淡泊。

运用舟船意象的诗词(以空虚获盈载沉而心浮)(2)

《诗经》记载:就其深矣,乘桴浮于海。《论语》记载:智者乐水,仁者乐山。

当然也不是所有文人在被贬黜之后都可以像是杜甫那样不卑不亢等到再次召见的,很多文人第一次被贬就会心生悲凉之感,感觉到自己不能为国尽忠而是只能任由奸臣当道。实际上他们的政治知识较为少。所以很多时候保有的文人气节换句话说也就是不会变通,自然难以在朝堂长久下去。不过也正是因为他们的被贬,唐诗中才多了数不胜数的名篇精句。

纵然是杜甫,在一开始也还是时常有着悲秋之感,像是《旅夜抒怀》中的“劲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诗人在贬黜中可能与亲友难以见面,可以聊以消遣的就是吟诗,但是这种时候一般身边只有一叶孤舟、一袭风衣,所以诗词多以凄凉为主。扁舟的意象在他们那不光体现着自己如今的落魄,还有着对于故乡的思念与浪迹天涯的心酸。即使他们面前是春和景明、鸟语花香,在他们的舟上看到的也是残阳暮霭、清冷异常

相比于以上两种情况,描写舟上渔夫的诗句就没有这么凄凉,反而有着勃勃生机。张说就写过“渔人艇作家”的诗句。对于渔夫的描写,很多时候都是收获时节,舟船不仅没有寒山烟雨包裹,还有着朝阳翠莺掩映。在诗人的眼中,渔夫的船是他们辛勤劳作的根本,也是他们幸福的源泉,不管是想要隐逸的诗人还是正在免官路上的文人,看见渔夫之船,总会心生希望。

运用舟船意象的诗词(以空虚获盈载沉而心浮)(3)

二、孤帆远去水不休——登岸送友之时思古及今的沧桑之感

诗人总是喜欢与他人交友,但是诗人的天性不能久居一处,所以很多时候会与友人作诗告别,这种时候,船不是自身的漂泊或者是凄凉,而是感叹友人远去不得见的沧桑与无奈。在感叹友人之时,他们也会向上追溯古时候的典故,一方面思友,一方面以古抒今

在唐朝的七百多首写过船舟意象的诗词中,以舟感怀友人的数量最多,有近三百首。这与唐朝兴盛的水路交通不无关系,虽然唐朝的国土辽阔,但是在继承了隋朝的运河以及自身着重兴修水道的情况下,唐朝的旅游经水路反而更为人接受。另一方面,唐朝的文人十分喜欢游山玩水以增长自身见识同时积累人脉与作诗经验,在这个其中,善于交友的唐朝文人经常与友人辞别或是去古迹思古

运用舟船意象的诗词(以空虚获盈载沉而心浮)(4)

孟浩然的《送杜十四》就曾写道: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望着友人乘船远去的背影,这感觉宛若隔世,不仅是担心友人的路途安危,也表现着他的无奈。虽然苏子说过“月有阴晴圆缺”,这是不能避免的常事,而且正是这种远去的空间给诗句造就了悠远的意象。但是友人真的远去还是会让诗人从心中感受悲凉,舟已经不仅仅是运走了与友人的见面机会,也是运走了与友人的日常点滴

在年复一年的江水奔腾下,江还是那条江,但是江边的人却已早不是当年之人。以孤篇胜全唐的张若虚,在与友人的相见与分别中通过月、江、花、舟为意象,不仅是感叹自身,还是感叹江水日夜奔腾让很多的事情进入了泥土中。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在船上分别的不仅仅是少数人,很多人都在经受着这样的痛苦。“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在之后,张若虚以虚言托事实,自己仍可去五陵原看见汉朝的往昔,但是纵然是旷世奇才、如扬雄;千古一帝、如汉武,都被埋进了厚厚的泥土中。长江日夜奔腾,但是当年铁锁连舟的曹操,一顾曲的周郎都已经不在,只有当年承载过他们的江水仍然在此。船不仅是表现与友人的分别,也有着感叹人生苦短的意味,并可以因此抒怀古事

运用舟船意象的诗词(以空虚获盈载沉而心浮)(5)

三、宾主泛舟游江海——诗人与友人乘船游山玩水时候的轻快

也有一部分情况下,诗人作诗提及船是欣喜异常的,就是与友人游山玩水的时候。古人的休闲方式不多,聚集一群人集会赋诗可以说是少有的公开性的娱乐活动。而且有资格参与这类活动的都是名士或是王公子弟,自然会感受到乘船的轻快。相比于正式的爬山,这类活动不会旅游很远而是以赏水清谈为主

运用舟船意象的诗词(以空虚获盈载沉而心浮)(6)

唐朝山水诗的兴盛与时不时的游玩有关系,像是后梁的宫廷诗人,终日身处宫中,自然难以写出好山好水或者是百姓日常。但是唐诗随着游学的风行开始关注美景,长江、黄河、江汉、太湖,各种名胜都会有诗人亲临,但是水上的事物难以在陆地上欣赏,所以船担负着这群文人赏景作诗的重任。

孟浩然的诗句常会提到船:为多山水乐,频作泛舟行。与一人泛舟仍显轻快不一样,宋之问与尹懋常聚集多人同行来将互相之间的赞赏,对于水的思考写入诗中。有的时候泛舟只是召集众人的方式,像是宋之问自己有着一个山庄,其中人工水池密布,他们可以直接在此畅饮

与心性相近的友人见面可以说是人生快事,在有好酒好水相配,真是梦中一幅光景。“浅觞宁及醉,漫舸不知移”,畅当的这句诗道出了文人的心绪,要是有明月作陪好酒为伴,与友人泛舟言谈,不想醉去也不想舟靠岸

宾主尽兴的这种情况下,舟像是一个仙境,一个保证诗人相互沟通以创造出奇作的仙境,诗人对于此处舟船的描述都是轻快、欣喜、畅爽的含义。

运用舟船意象的诗词(以空虚获盈载沉而心浮)(7)

结语

船是一个神奇的存在,在唐诗中,它既可以是被贬黜官员的容身之所,也可以是隐逸山林的文人的养心之地,还可以是思古怀友的分别场所,也可以是与友人畅饮清谈的仙境。舟与船本身只是为了渔民捕获来满足自己的日常生活,或者是商人运送陆地难以运走的货物而存在,但是在唐诗中,船沉浸于唐朝无数天才的文学素养中,逐渐有了更多其他物件不能比拟的意象

船在唐诗中一方面丰富了诗词使用的意象,让人们对于船的认识从生活之物转为万能之物。另一方面也让扁舟、孤舟、巨船等等数个字可以在诗词中表现数十数百字都不能表现的场景。诗人对于船的喜欢不仅是船的实用性,还有着随意抒发自己情感的文学性。船成为了艺术的象征,蕴含着诗人的开心、凄凉、飘逸等等多种情感,这种独特的审美让江上漂泊的小小渔舟展现出了无尽的闪光点

参考资料

《全唐诗》

《旧唐书》

《中国造船史》

《中国诗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