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明朝灭亡,清军入关,总会让人多几分唏嘘。让我们跟随袁崇焕袁大督师回到那个风云变幻的年代。万历十二年(1584),袁崇焕出生在了广西梧州府藤县,一说在广东省广州府东莞县。此时大明第一首辅张居正刚刚去世两年,这两年是明神宗朱翊钧从收归权力想要励精图治到酒色沉迷的摇摆阶段,加上不断对所谓张居正党羽的清算,拖垮大明王朝的党争也在不断酝酿。

袁崇焕为什么被处死(忠君卫明一生戎马)(1)

袁崇焕和同时代大多数人一样,将仕途的希望诉诸于科举,一直到万历四十七年(1619),35岁的袁崇焕才终于考中了进士,被授予福建邵武任知县。在这段日子里,袁崇焕经常同从边塞上退下来的老兵讨论兵法,了解情况。《明史》载:“(袁崇焕)授邵武知县。为人慷慨负胆略,好谈兵。遇老校退卒,辄与论塞上事,晓其厄塞情形,以边才自许。”

袁崇焕为什么被处死(忠君卫明一生戎马)(2)

到了天启二年(1622),袁崇焕终于有机会进京朝觐,而这三年里明朝已经换了两位皇帝,朝廷局势也彻底沦陷在了党政之中,正派旗号的东林党在明熹宗朱由校即位之初势力强盛,有“东林势盛,众正盈朝”的说法,但是朱由校即位后,对自己的乳母客氏百般封赏,而客氏的情人宦官魏忠贤也就一并受到青眼,由此形成了阉党。两派势同水火,相互打压,在阉党制造了一系列“乙丑诏狱”“丙寅诏狱”等冤案后,东林党势弱。两党的相争,导致政局不稳,民变四起,边境也不得安宁,辽东后金的不断壮大,对关内土地虎视眈眈。

袁崇焕为什么被处死(忠君卫明一生戎马)(3)

入京的袁崇焕遇到了他的第一位贵人,东林党人御史侯恂,袁崇焕被破格提升调至兵部。此时,广宁被后金占领,朝廷决议重新派出将领镇守山海关,以防备后金继续南下。袁崇焕当机立断主动请缨:“予我军马钱谷,我一人足守此。”加上朝中大臣的推荐,袁崇焕再次得到破格提升的机会,他被任命为兵备佥事,督关外军,拨给帑金二十万,可自行招兵买马。

袁崇焕几经提拔,却无浮躁之气,他曾受命前往前屯安置辽东的失业人群,他当即出发,夜晚穿梭在荆棘之间有随时被虎豹袭击的危险,在他四更天入城后,将士们都夸赞袁崇焕好胆量。

袁崇焕为什么被处死(忠君卫明一生戎马)(4)

在随后一年里,袁崇焕又认识了另一位贵人,前来巡行边塞的大学士孙承宗,袁崇焕提出好建议,孙承宗则力排众议,在两人的相互扶持之下,于天启四年(1624),他们一起建设的宁远被倚为关外重镇,将士们以其完备的军事设施乐于为其效命,商旅百姓以及流民则将宁远视为安土。到了第二年,孙承宗与袁崇焕决定向外发展,派出将领占据了锦州、松山、杏山、右屯及大、小凌河等地,修缮城防长期驻守,宁远成为了腹地。在这样的经营之下,辽东收复疆土二百里。

可惜朝中受阉党一派摆布,孙承宗被罢免,命高第接任,高第认为关外守不住,于是想要把孙承宗与袁崇焕经营的锦州等地以及宁远全部放弃。袁崇焕极力表达坚守此地的重要性,但奈何高第一意孤行,最后袁崇焕表示:“我宁前道也,官此当死此,我必不去。”宁可死在宁远也不愿撤离。高第最后便将锦州等地军民尽数撤离,让宁远又一次成为了前线。《明史》记录了撤离时的场景:“第无以难,乃撤锦州、右屯、大、小凌河及松山、杏山、塔山守具,尽驱屯兵入关,委弃米粟十余万,而死亡载途,哭声震野,民怨而军益不振。”

袁崇焕为什么被处死(忠君卫明一生戎马)(5)

天启六年(1626),后金大汗努尔哈赤得知孙承宗被罢免,当即率领大军西渡辽河,直奔宁远,高第拥重兵于山海关,下令不准救援,袁崇焕得知后写下血书,与将士一起盟誓以死守城。看到后金的士兵举着盾牌攻凿城墙,袁崇焕冷静指挥,他用西洋巨炮进行轰击。后金军的冷兵器在明军的热兵器的攻击下损失惨重,有江湖传说,努尔哈赤也在这场战役中被炮火轰伤,以至于不久之后一命呜呼,两天后努尔哈赤下令退军。虽然宁远尽力保住了,但是觉华岛沦陷,后金军屠城军民数被杀万人。此役后,高第因为不发援军终于被罢免,袁崇焕则担任了辽东巡抚,不久后加兵部右侍郎,子孙世荫锦衣千户。

袁崇焕为什么被处死(忠君卫明一生戎马)(6)

天启七年(1627),后金继位者皇太极也前来骚扰过几次,虽然有所损失,但是在袁崇焕和一系列将领的配合下明军基本胜利,史称“宁锦大捷”。但魏忠贤的阉党一脉以袁崇焕不救援锦州为由拒绝给袁崇焕更多的封赏,七月,袁崇焕选择辞官回乡。

苍天有眼,乱臣贼子终不得长久,天启七年(1627),明熹宗朱由校驾崩,明思宗朱由检登基,魏忠贤被夺权,回乡途中上吊自杀。阉党一派的党羽被悉数清理剪灭。之前在宁锦大捷中冒领军功的人被削职,袁崇焕再次被启用,任兵部尚书兼任右副都御史,督师蓟辽、兼督登莱、天津军务。袁崇焕在七月进京觐见时留下五年复辽的豪言:“臣受陛下特眷,愿假以便宜,计五年,全辽可复。”朱由检听后十分高兴,并表示如果成真,甚至可以封袁崇焕为异姓王侯。

袁崇焕又表达了自己去往边关以后朝中曾有人诽谤自己的情况,希望朱由检对他放心。于是朱由检在大学士刘鸿训等人的建议下,将尚方宝剑赐给了袁崇焕,让他放心前去。

袁崇焕为什么被处死(忠君卫明一生戎马)(7)

崇祯二年(1629),袁崇焕同驻守东江的毛文龙有所争论,两人对毛文龙耗费过多的钱粮起了争执,最终几番拉扯后,袁崇焕决定先斩后奏,但却一直未上报朱由检。此时变故也陡生,同年十一月,皇太极举兵数十万进犯,遵化、三屯营被相继攻破,后金军又越过蓟州往西,直逼京城。朱由检大惊,袁崇焕忙率兵护卫京师,在几番战斗以及炮轰金营之后,后金军撤退,明军死伤不少,但京都之围解除。

但此时的袁崇焕却被治罪,朝中对于袁崇焕是救援有功还是与后金勾结有罪引发争议,但此时后金设计离间,朝中魏忠贤遗党王永光、高捷等人落进下石,朱由检最终还是决定将袁崇焕治罪,这位名将最终以擅自与后金军议和、擅杀毛文龙两条罪名被凌迟处死,家人被流徙三千里,并抄没全部家产,但家中根本没有多少余财。

明末清初四大启蒙思想家之一的黄宗羲在《海外恸哭记》中有这样一段评价:“崇焕为人粗豪,不持士节。然甲士精强,边备修举,自熊襄愍以后,未见其比。关兵之在城外者,闻其下狱,哄然称乱,矢集皇城,兵部从狱中出其手书止之。其得士心如此。顾使之诬死,从此精锐尽丧,士卒不可以经战阵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