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国少数民族饮茶习俗  茶叶自古为养生圣品《神农本草经》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毒,得荼而解荼就是茶的古字(英文tea读音来自荼)茶最早的功用就是药用唐大中三年(850年)有一位和尚130岁,宣宗皇帝问他服什么药才能如此长寿?,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我国各民族饮茶习俗?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我国各民族饮茶习俗(我国少数民族与世界各国饮茶习俗)

我国各民族饮茶习俗

一、我国少数民族饮茶习俗

  茶叶自古为养生圣品。《神农本草经》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毒,得荼而解。荼就是茶的古字(英文tea读音来自荼)。茶最早的功用就是药用。唐大中三年(850年)有一位和尚130岁,宣宗皇帝问他服什么药才能如此长寿?

  和尚回答说他自己向来不知药性,平生只爱喝茶,每逢云游到一个地方,先讨茶喝,喝一百碗也不嫌多。

  明高濂的养生经典《遵生八笺》中写道:“人饮真茶,能止渴消食,除痰少睡,利水道,明目益思,除烦去腻,人固不可一日无茶。”

  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我国各民族都酷爱饮茶,茶与民族文化生活紧密结合。

  藏族、蒙古族、回族、白族、土家族、苗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傣族、拉祜族、布朗族、佤族、纳西族、锡伯族、保安族、阿昌族、德昂族、基诺族、撒拉族、肯米族和裕固族等少数民族都有各具民族特色的茶礼、茶艺、饮茶习俗及喜庆婚礼。

  以民族茶饮方式为基础,经过艺术加工和锤炼而形成的各民族茶艺,极富生活性和文化性,表现出饮茶的多样性和丰富多彩的生活情趣,也充分展示了茶文化的民族性。

  1.藏族茶俗

  藏族人民大多生活在有着“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这里海拔高,空气稀薄,气候寒冷,雨水稀少,蔬菜瓜果更少。

  他们常年以奶、肉、糍粑为主食,这就需要用茶来消解油腻,并用来补充营养成分的不足。

  藏族人民爱喝的茶叫做酥油茶,它是由牛奶、羊奶、砖茶、松子仁、核桃仁、花生米、芝麻粉以及少量食盐、鸡蛋等多种食料混合制作而成的。

  酥油茶色泽淡黄,味道鲜美,咸中带甜,香气扑鼻,能充饥、暖身,是藏民们最喜爱的每天必不可少的日常饮料。

  2.蒙古族茶俗

  蒙古族人民日常喜爱喝的茶有奶茶、酥油茶和面茶。其中酥油茶的制作和饮用方法与藏族人民大体一致,面茶是用熬好的红茶水与青稞面或者麦面混合后搅拌而成的流体食物。

  而蒙古族人民传统饮茶习俗中更多地是喝奶茶。奶茶是在煮好的红茶中加入鲜奶制成,奶香浓郁,甜中带咸,绵软可口。

  蒙古族牧民有“一日三餐茶,一顿饭”的习俗。每天的早、午、晚都饮用奶茶,晚茶往往是同晚饭一起进行的。

  因此,蒙古族人饮用奶茶,不仅是为了解渴,更是他们补充营养的一种措施。

  3.回族茶俗

  居住在宁夏、甘肃、青海一带的回族人民日常饮用的茶叫做盖碗茶,是由饮茶所用的茶具“盖碗”而得名,这种茶具由茶碗、掌盘和盖子三件套组成。回族“盖碗茶”的茶碗中除了绿茶外,还放有冰糖、苹果干、葡萄干、桃干、红枣、桂圆干、枸杞子、白菊花、芝麻等,一共加入八种食料,故也称“八宝茶”。盖碗茶要用沸水冲泡,加入沸水后,立即加盖,大约闷泡五六分钟后才能饮用。

  在云南一带居住的回族人民则喜欢喝罐罐茶。所谓罐罐茶,就是将开水加入陶土的罐子里重新煮沸后加入茶叶,待茶泡开,再将水煮沸,然后饮用。

  罐罐茶以喝清茶为主,个别也会加入花椒、核桃仁和食盐。当地回族人民经常用罐罐茶待客,主人与客人一起围坐在火塘边,熬制罐罐茶,边喝边聊,其乐融融。

  在云南地区的苗族、彝族人民也有喝罐罐茶的习惯。

  4.白族茶俗

  好客的白族人民待客之礼是喝“一苦、二甜、三回味”的三道茶。所谓三道茶,就是第一道茶选取较粗、较苦的茶叶,给客人斟上一小盅,让其一口饮完,称之为“清苦之茶”;第二道茶加入红糖、芝麻、核桃仁,味道香甜可口,称之为“甜茶”;第三道茶,用蜂蜜和花椒调拌,再用较浓的苦茶水冲制而成,使之苦中有甜,甜中带苦,还夹有丝丝的麻辣味,称之为“回味茶”。三道茶是白族传统的迎客茶礼。

5.土家族茶俗

  土家族人至今还保留着一种古老的吃茶方式—擂茶。擂茶的原料是生茶叶、生姜和用水泡涨的生米,因而又名“三生汤”。将这三种原料放在擂钵中用山楂木棒擂制成浆,之后用沸水冲泡成的茶就是擂茶了。

  擂茶口味辛辣微苦,但喝下几口之后会觉得此茶生津止渴,疏肝解郁,通体舒畅。

  6.苗族茶俗

  在湖南和湖北生活的苗家人常用“八宝油茶”待客。八宝油茶选用绿茶为主,加上八种左右的原料配制而成,即将茶叶与玉米、黄豆、花生、豆腐干、粉条、茶油、花椒、生姜等料拌在一起,原料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喜好或身体保健的需要适当调整用量,当地苗家也称之为“油茶汤”。苗家有句俗语说:“一日不喝油茶汤,满桌酒菜都不香。”八宝油茶由于添加了多种原料,除了富含营养外,还可以起到活血、清火、养颜、除燥等作用。

  云南地区的苗族人喜欢喝“百抖茶”。所谓“百抖茶”,就是在烘烤茶叶时要抖上百次,这样烘烤的茶叶才好喝。由于味道较苦,也叫苦茶。

  苦茶香气馥郁,当地有“开水冲进小茶馆,香味四溢满院落”之说。

  7.维吾尔族茶俗

  维吾尔族喜欢饮用香茶。香茶的制作方法是在烹茶时加入一些用姜、桂皮、胡椒等磨成粉末的香料,这样烹出的茶汤,既有茶的醇香,又有一种鲜辣辛香的滋味。

  维吾尔族人饮用香茶不单纯是为了解渴,而是将其视为帮助进食的汤料。

  维族人喜欢吃烤制的馕,这样香茶就成了以茶代菜帮助进食的汤料。

  香茶较之茶叶,不仅增加了香气,还具有保健的作用,因而倍受维吾尔族人民的喜欢。

  8.哈萨克族茶俗

  哈萨克族喜爱饮用的茶有马奶茶、牛奶茶和羊奶茶。奶茶分为两种,一种是用刚刚挤下的奶煮的茶,另一种是将奶发酵后煮的奶茶,也叫酸奶茶。

他们喝奶茶时喜欢加入一些盐巴或者糖,或者核桃仁之类的食料来增加口味,使之营养丰富,口味鲜美。

  饮用奶茶也是哈萨克族人待客的必不可少的礼节之一。

  9.傣族茶俗

  傣族人喜欢喝茶,并且喜欢饮用一种独特的茶—竹筒香茶。在每年春天采茶之后,从山上砍来刚好生长一年左右的毛竹,截成竹筒,再将晾干的茶叶密密地装进竹筒,然后放在火塘架上烘烤,一边烘烤一边继续向竹筒中填压茶叶,直到装满并将茶叶烤成焦黄色为止。

  饮用这样制作出来的竹筒香茶,香气扑鼻,回味悠长。

  10.拉祜族茶俗

  拉祜族的小伙子在去姑娘家求婚时,茶是一种必不可少的、高贵的礼物,即“求婚茶”。求婚茶包含一包茶叶及两套茶具。姑娘家往往根据小伙子带来的求婚茶质量的优劣,来判断男方创造财富的本领和求婚的诚意。

  拉祜族的“姑娘茶”,则是专门给要出嫁的新娘准备的。这种茶有甜茶和苦茶两种。

  在新娘出嫁那天早晨,要先喝一杯冲泡得酽酽的苦茶,然后再喝一杯用蜂蜜冲泡的甜茶,意即先苦后甜,今后的日子会越来越甜美。

  11.布朗族茶俗

  云南西双版纳的布朗族很喜欢吃酸的东西,不但有酸菜、酸肉、酸鱼,连他们的茶也是酸茶。

  这主要是因为他们居住的地方盛产糯米,而糯米食物不太好消化,吃酸食可以帮助消化。

  在每年的五六月份,当地人民将采回的新鲜茶叶煮熟,放到阴凉处,慢慢发酵变酸后,放入竹筒埋入土中,再过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就可以取出来食用了。

  不过,他们并不是用开水冲这种茶来喝,而是直接嚼食。当地人认为口嚼这种酸茶,既可以帮助消化,又可以满嘴留有茶香,一举两得。

  小贴士

  云南昆明一带有一种“昆明九道茶”,饮茶时有九道程序,分别是:选茶、温杯、置茶、泡茶、浸茶、匀茶、斟茶、敬茶、品茶。一般用于接待客人,所以也称迎宾茶。

二、世界各地茶俗

  世界各国的制茶技术,都直接或者间接地源自我国。目前全世界有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居民喜爱品茗。

  有的地方把饮茶品茗作为一种艺术享受来推广。各国的饮茶爱好大不相同,各有千秋。

  1.英国茶俗

  英国人嗜好喝茶,喝茶的仪式也十分隆重,清晨6点一醒来,空着肚子就要喝“床茶”,上午11点再喝一次“晨茶”,午饭后又喝一次“下午茶”,晚饭后还要喝一次“晚茶”。就是说,正式地喝茶,一天起码4次。英国人泡茶是泡茶叶末,连袋一起放在热水杯里,不是以水冲茶,而是以茶袋浸入热水里,一小袋茶只泡一杯水,喝完就丢弃。

  家庭饮用时,由于茶叶很碎,通常茶壶里还有个过滤杯,用开水冲下去,过滤而出。

  英国人喝的茶里还可以加一片柠檬、方糖或新鲜牛奶,有时也会在茶里掺入橘子、玫瑰等佐料。

  据说这样可减少容易伤胃的茶碱,更能发挥保健作用。

  2.美国茶俗

  美国人饮茶,讲求效率、方便,似乎不愿为冲泡茶叶、倾倒茶渣而浪费时间,也不愿茶杯里有任何茶叶的痕迹,因此,他们喜欢喝速溶茶,这与喝速溶咖啡的原理几乎一样。

  所以,美国至今仍有不少的人对茶叶只知其味,不知其物。在美国,茶消耗量占第二位,仅次于咖啡。

  美国市场上的中国乌龙茶、绿茶等有上百种,但大多是罐装的冷饮茶。

  美国人与中国人饮茶不同,大多数人喜欢饮冷茶、冰茶,就和他们多喝冷水、冰水而不是热水一样。

  3.德国茶俗

  德国人也喜欢饮茶。德国也产花茶,但不是我国用茉莉花、玉兰花或米兰花等窨制过的茶叶,他们所谓的“花茶”,是用各种花瓣加上苹果、山楂等果干制成的,里面一片茶叶也没有,真正是“有花无茶”。中国花茶讲究花味香远、茶味浓醇;德国花茶则追求花瓣之真实。德国花茶饮时需放糖,不然因花香太盛,有股涩酸味。

  德国人也买中国茶叶,但居家饮茶是用沸水将放在细密的金属筛子上的茶叶不断地冲,冲下的茶水通过安装于筛子下的漏斗流到茶壶内,之后再将茶叶倒掉。

  这种独具特色的“只冲不泡”的习惯造成其茶味淡,颜色也浅。

  4.阿富汗茶俗

  阿富汗的绝大部分居民信奉伊斯兰教,提倡禁酒饮茶。阿富汗的饮食以牛、羊肉为主,少吃蔬菜,而饮茶有助于消化,又能补充维生素的不足。

  阿富汗人红茶与绿茶兼饮。通常夏季以喝绿茶为主,冬季以喝红茶为多。

  街上也有类似于中国的茶馆。用当地人称之为“萨玛瓦勒”的茶炊煮茶。茶炊多用黄铜制成,圆形,顶宽有盖,底窄,装有茶水龙头;

  其下还可用来烧炭,中间有烟囱,有点像中国的传统火锅。

  5.土耳其茶俗

  在土耳其,早晨起床,未曾刷牙用餐,先要喝杯茶。土耳其人喜欢喝红茶,煮茶时,使用一大一小两把铜茶壶,待大茶壶中的水煮沸后,冲入放有茶叶的小茶壶中,浸泡3~5分钟,将小茶壶中的浓茶按各人的需求倒入杯中。最后再将大茶壶中的沸水冲入杯中,加上一些白糖。

  土耳其人煮茶讲究调制功夫,认为只有色泽红艳透明、香气扑鼻、滋味甘醇的茶才恰到好处。

  土耳其盛产的苹果茶,可以说是老少咸宜。土耳其人好客热情,请客人喝茶更是他们的一种传统的习俗。

  酸酸甜甜的苹果茶,浓浓的苹果味加上茶香,喝来格外美味。

  6.蒙古茶俗

  蒙古在长期的游牧生活中形成了独特的饮茶习俗。蒙古人历史上习惯引用各种砖茶,少部分人喝红茶。

  普遍喜欢咸奶茶,先把茶砖打碎,而后用木臼捣碎,放入特制的铁锅里,加适量的水煮沸,掺入奶(为水量的五分之一),并加以适量的盐巴,再煮沸即可饮用。这种咸奶茶每天早、中、晚喝三次,还佐以炒米泡在咸奶茶里食用,滋味清香酥脆,爽口开胃。

  咸奶茶解渴,解油腻,也可健身防病。常喝这种茶,即使在高原气压低、干燥、寒冷的环境中也能适应。

  7.巴基斯坦茶俗

  巴基斯坦气候炎热,居民多食牛、羊肉和乳制品,缺少蔬菜,因此,长期以来养成了以茶代酒、以茶消腻、以茶解暑的生活习惯。

  巴基斯坦人饮茶的习俗带有英国色彩。饮红茶时,普遍爱好的是牛奶红茶,而且喝得多、喝得浓。

  除了工厂、商店等采用冲泡法,大多采用茶炊烹煮法。在巴基斯坦的西北高地也有饮绿茶的,多数配以白糖,并加几粒小豆蔻,以增加清凉味。

  如有亲朋进门,多数习惯用烹煮的牛奶红茶招待,而且还伴以糕点。

  8.印度茶俗

  印度人喝茶时要在茶叶中加入牛奶、姜和小豆蔻,沏出的茶味与众不同。

  他们喝茶的方式也十分奇特,是把茶斟在盘子里啜饮,别具一格。

  9.泰国茶俗

  泰国人喜爱在一杯热茶中加入冰块,这样茶很快就冷却了,冰凉爽口。

  在泰国,当地茶客通常不爱饮热茶,要饮热茶的通常是外来的客人。

  在气候炎热的泰国,饮用加冰块的茶使人倍感凉爽、舒适。

  10.埃及茶俗

  埃及人喜欢饮甜茶。他们招待客人时,常端上一杯热茶,里面放入许多白糖,同时送来一杯供稀释甜茶用的冷水,表示对客人的尊敬。

  11.俄罗斯茶俗

  俄罗斯人喜欢饮红茶,他们先在茶壶里泡上浓浓的红茶,喝时倒少许在茶杯里,然后冲上开水,随自己的习惯调成浓淡不一的味道。

  俄罗斯人泡茶,每杯常加柠檬一片,也有用果浆代替柠檬的。在冬季则有时加入甜酒,预防感冒。

  12.马里茶俗

  马里人喜爱饭后喝茶。他们把茶叶和水放入茶壶里,然后在泥炉上煮开。

  茶煮沸后加上糖,每人斟一杯。他们的煮茶方法与众不同:每天起床,就以锡罐烧水,投入茶叶;任其煎煮,直到同时煮的腌肉烧熟,再同时吃肉喝茶。

  13.非洲茶俗

  北非的摩洛哥、突尼斯、毛里塔尼亚等地的人们都喜欢绿茶,并喜欢在茶里加几片新鲜的薄荷叶和一些冰糖或者红糖,这样的薄荷茶清香醇厚,又甜又凉。

  由于北非人多信奉伊斯兰教,不许饮酒,却可饮茶,因此,薄荷茶成了待客佳品。

  客人来访时,见面“三杯茶”,按礼节,客人应当着主人的面一饮而尽,否则视为失礼。

  14.南美洲茶俗

  在南美洲许多国家,人们把茶叶和当地的马黛树叶混合在一起饮用。

  马黛茶以阿根廷的产量最多,在阿根廷被奉为“国茶”。喝茶时,先把茶叶放入筒中,冲上开水,不论是家人还是来客,大家都围坐在厅堂里,用一根细长的吸管插入到大茶杯里吸吮。

  小贴士

  在南美洲当地语言中,马黛茶就是“仙草”、“天赐神茶”的意思。马黛也称巴拉圭草,树叶翠绿,呈椭圆形。每年的4月到8月是马黛茶丰收的季节,采摘后经过晾晒、烘烤、发酵、研磨等工序,就制成了马黛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