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时报记者 邱越 王艾冰 赵萌萌 实习记者 杨晓露

“给大家看点好东西,我是中国第一颗(批)人工心脏。”

在几天前播出的《脱口秀大会》中,我国首批国产全磁悬浮人工心脏植入者之一王十七赢得现场观众一次又一次的掌声。

讲一讲心脏支架(我是人工心脏植入者王十七)(1)

大大的黑框眼镜,一张带着笑意的“娃娃脸”,嘴角上扬时还会露出一个浅浅的酒窝……你可能无法想象这样一个欢乐、温暖的四十岁“大男孩”,2019年时曾经站在生命的尽头,以破釜沉舟的心态,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换上了一颗人工心脏。

“这个手术就是把心脏拿出来,安一个磁悬浮的小泵,再把心脏放回去,缝上。”王十七在节目中这样轻描淡写地描述着自己的这段经历。从手术这天起,王十七自身心脏的跳动被旋转的机械血泵所取代,而携带一颗不会跳动的心脏并不妨碍他向世界传播爱与欢乐。

一次意外的晕倒,竟确诊了心脏“癌症”

2004年,是王十七成为一名高中数学老师的第三年。在当年的秋季运动会上,由于自己班级的同学与其他班级发生了冲突,王十七毫不犹豫地冲上去拉架。

“没想到一冲上去,我一口气没上来,自己先晕倒在两个学生中间了。”王十七告诉健康时报记者,当时在医院检查的心电图就显示他的左心室压高,医生建议做进一步的检查,但由于感觉身体没有其他明显不适,王十七并没放在心上。

据王十七回忆,这并不是他第一次晕倒,早在他高三的时候也有一次毫无征兆突然晕倒的经历,但由于当时正值高三,“本着死不了就要继续学的原则,我也没有把它当回事。”

然而在2004年这次晕倒后,王十七的身体变化已经让他很难再不放在心上了。据王十七描述,渐渐地他开始常常感到胸闷、呼吸困难,即使在隆冬腊月,也需要开着窗才能入睡。

在家人的建议下,王十七第一次去医院给心脏做了一次全面的检查,检查结果是:扩张性心肌病,且当时王十七左心室的直径已经扩大到了75毫米,射血分数也只有39%,而正常人这个数据应该在50%~70%之间。

“我本来以为检查完我就能回家了,结果医生给我扣那了,让我住院。那是我人生第一次住院。记得当时我拿着个小盆,一步一步走到住院部,不一会儿医生们就来给我会诊,还告诉我,这个病没有什么特别好的治疗手段,最后只能做心脏移植。”王十七说。

王十七的主管医生、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衰病房张宇辉向记者介绍道,扩张性心肌病会造成心肌损伤,损伤的心肌无法有效地将血液泵出心脏,而同时静脉血又会持续地回流入心脏,导致心腔内血液淤滞,心脏逐渐扩张变形。如果把心脏比作一间屋子,心肌损伤相当于屋子的墙体损坏、变形,伴随屋子的门窗关不严,随着病情的进展,屋子的损毁不断加重。“这就是个恶性循环,所以扩张性心肌病又称作心脏的‘癌症’。”

但是等待相匹配的心脏是一件希望渺茫的事,医生告诉王十七,跟他最匹配的心脏主人,必须和他的条件差不多:身高1米9左右、A型血、最好是北方人,年纪最好还要更加年轻一些,而当时的王十七才只有25岁。

这些苛刻的条件,让心脏移植的机会变得微乎其微。这对向来乐观的王十七来说,无疑也是一个巨大的打击,“当时就一个感觉——绝望,人生都坍塌了。”

在等待匹配心脏的过程中,王十七接受了药物保守治疗:每天6点起床吃药,然后每隔5小时服药一次;尽量少运动,最好卧床,光做到这一点,就让原本酷爱打篮球和运动的王十七消磨了大量的意志和快乐。

就这样,王十七过了几年极“听话”的生活,“但那种日子特别限制自己,不能动、不能出门、也不能随意吃吃喝喝。突然有一天,我就不想再过那样的生活,我就要做自己喜欢的事情。”2012年,王十七还参加了沈阳的马拉松比赛,并顺利跑下了半程。

讲一讲心脏支架(我是人工心脏植入者王十七)(2)

15年的等待,四次收到病危通知书

在药物的维持下,王十七相对平稳地度过了13年。直到2017年,王十七的病情突然急转直下,连走路都变得很困难。

突然有一天,他又晕倒了,再次醒来时,他已躺在重症心衰病房。医生告诉他,他的心脏已经处于极低能的工作状态,且已出现房颤,心脏移植也变得非常困难,而且也没有合适的配型,最好的方案是移植人工心脏。

“第一次看到上一代人工心脏时,我妈回来就哭了。那个人工心脏需要把像洗衣机排水管那么粗的管子接到肚子上,并且一直通往心脏,而且给人工心脏供电的电瓶大到需要小推车来推着。”这是王十七和母亲第一次了解人工心脏,但眼前巨大的机器把他劝退了,他选择继续住院接受保守治疗,靠着打24小时不间断的点滴来养护心肌,打了三个多月才出院。

作为好朋友,十几年来,王盾见证了王十七病情的起伏和状态的变化。“刚认识他时,他是一个非常幽默、有深度且通透的数学老师,只是听说他的心脏有点问题,2018年前后,十七明显变得虚弱很多。”一直陪着王十七看病的王盾坦言,不止是十七,连他都好几次感受到无比的绝望。

2019年8月,王十七的晕倒再一次来了。这次,医生告诉他,他的心脏已经几乎无法工作了,左心室的直径已经扩大到92毫米,心脏几乎要撞到肋骨。医院直接下了病危通知书,这是王十七收到的第四份病危通知书。

这也是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外科病房陈海波医生第三次见到王十七,也是他状态最不好的一次。他介绍,扩张型心肌病的病人发展到终末期有两个特点,一是温水煮青蛙式的慢慢发展为心衰,二是忽然暴发严重心衰。王十七是后者。医院会诊的结论是,王十七已经心脏衰竭合并多脏器功能障碍,肝脏、肾脏全部衰竭。

“那次我见到他时,他已经在我们医院进行了一些辅助治疗,当时的他只能简单说一些自己的基本情况,多问几个问题就会开始胡言乱语且非常烦躁。原本那么乐观、幽默的十七,已经无法让人感受到他身上的喜感,剩下的只有痛苦和焦虑。”陈海波回忆,那时候,王十七的身体治疗已经到了随时都可能崩溃的状态,必须要马上进行心脏移植或者人工心脏植入,其他治疗手段已经无法起到效果。

这次住院后,王十七的身体开始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恶化,“心衰引发了全身淋巴系统的紊乱,我就感觉一直有人拿着打火机在我腋下烧。另外,肝脏、肾脏等也停止工作了,肠道里满是积水,无法进食,体内的水分也排不出去,下肢水肿到双腿根本无法并拢。这种情况下,除了换人工心脏,我其实已经别无选择了。”王十七告诉记者。

幸运的是,彼时我国自主研发的全磁悬浮人工心脏临床试验已经开始,相比上一代人工心脏更小巧便携,性能也更好。但有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手术死亡率非常高。

“我是学数学的,在我看来,概率在80%以下的事情都是不可能事件,但我当时想,就算不成功,要是能在中国医学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也值了。”王十七说自己从不是风险偏好者,但这次不管是为了自己还是为了中国医学的发展,他都想赌一把。

王十七回忆起进手术室前的情景时,那时他和他母亲其实都非常害怕,但为了让彼此都不那么痛苦,他一直努力开玩笑逗妈妈开心,说“我来跟您交代一下后事。”“就在我告诉我妈银行账号时,她本来一直在哭却忽然间冷静了下来对我说,‘你发我微信吧,你说我也记不住。’”回忆起这一段,王十七都笑了起来,还不忘消遣自己的妈妈,“我妈就是对钱特敏感。”

王十七作为第一批“中国心”的应用者,阜外医院十分重视。当时正在外出差的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院长胡盛寿特地赶回来给他进行了手术。

陈海波告诉记者,“所有参与手术的医护非常紧张,这场手术由我国心血管病领域领军人物胡盛寿院士亲自主刀、上台医生、麻醉师、体外循环医生和器械护士加起来一共有10多位医护,整个手术进行了6个小时,这在心外科属于非常复杂的手术。”

在2022年中国心脏病大会上,胡盛寿院士介绍,自2017年阜外医院开展中国第1例“中国心”植入术以来,截至目前,中国境内共有33家医院开展了200余例左心室辅助装置植入手术。王十七便是其中的1例。

讲一讲心脏支架(我是人工心脏植入者王十七)(3)

王十七在脱口秀中

重生之后,减少遗憾比增加成就更重要

“我感觉自己仿佛身处在一片混沌中,突然眼前有一个很亮的亮点。我好奇那是什么,就一直往前走。亮点越来越亮,好像是一扇窗,一穿过去,忽然耳边就响起呼吸机平稳的工作声,但它好像和我的呼吸节奏并不匹配。”

“‘醒了!醒了!’我身边的医生和护士几声惊喜的呼喊让我意识到,我活过来了。”手术后刚刚苏醒时的画面,王十七至今历历在目,“我慢慢睁开眼睛,眼前就像金刚狼被改造之后的画面,我的身上全都是管子。”

做完手术的王十七好像又变成了一个无比快乐的人,“他当时回到普通病房,我每天查房时,他还会开玩笑地说,人工心脏从身体里伸出来的管子让他好像一只猴子。”陈海波笑着回忆。

换上人工心脏的王十七又重新找回了自己的生活,他不仅回到了三尺讲台,还兼职成为了一名脱口秀演员。能在脱口秀舞台上看到他其实并不让人惊讶,“十七就是那样一个传播快乐的人。”

王十七和脱口秀的缘分开始于2018年,当时由于受身体所限,他不得不放弃许多社交和爱好,没想到这份“空缺”竟被脱口秀意外填补了。“刚开始我根本不知道该讲什么,也抓不住观众,虽然场面尴尬,但我自己却很快乐。”王十七说。

手术后,王十七把生活重心向脱口秀演出做出倾斜,他很享受数学老师和脱口秀演员两种身份给他带来的“错位感”。他说,在学校,老师讲什么学生听什么,而讲脱口秀的状态完全不一样,那是一种陌生人社交,你需要在几秒钟内让对方放下防备,并愿意接受你跟他开玩笑,这种挑战非常有趣。

2021年,王十七正式登台演出,成为了一名真正的脱口秀演员,这一年距离他确诊扩张性心肌炎已经过去了整整十七年,为了纪念自己“心衰”十七年,他给自己起了“王十七”的艺名。

现在,王十七常带着三四块电池到处演出,把他曾经经历过的遭遇写成段子讲给大家听,北京、上海、南京……只要他不亮出挂在腰间的电池,别人根本想不到他曾经险些要与这世界道别。

“我是一个死里逃生的人,我很想把这些特殊经历带来的感受分享给大家。”王十七说,当年在医院住院时,他见到了太多无常,“我那时住的病房几乎没有治愈出院的,要么在医院走了,要么已无法继续治疗只能回家。我是等了15年,才换上了人工心脏可以重新活一回。人在濒死时,绝不会因为那些所谓的成就而舍不得离开,只会因为心中未了的遗憾而对这个世界恋恋不舍,所以我活过来后,就一定要去做自己想做的事,陪自己想陪的人。”

谈到如今脱口秀的意义,王十七说,“我讲脱口秀就是希望更多与我有类似情况的人可以看见,我可以做到,他们一定不要放弃,也希望帮更多有相同遭遇的患者尽早享到科技发展的红利。”

讲一讲心脏支架(我是人工心脏植入者王十七)(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