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者弗言,言者弗知塞其兑,闭其门,和其光,同其尘,挫其锐,解其纷,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亦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亦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亦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五千言》马王堆版·第五十六章,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天下大同的要求?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天下大同的要求(什么是天下大同)

天下大同的要求

知者弗言,言者弗知。塞其兑,闭其门,和其光,同其尘,挫其锐,解其纷,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亦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亦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亦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五千言》马王堆版·第五十六章。

知道的不用说,说的不知道,闭口不言,六根清净,与光合一,混同尘土,磨掉棱角,排解纷扰,这就是玄同,懂这个道理的,对万事万物,既不亲近,也不疏远,既不获利,也不伤害,既不贵重,也不轻贱,所以才得到天下人的尊贵。

这里边的关键词是玄同,什么是玄同?

儒家有一个概念叫大同,出自《礼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玄同就是大同,同一概念不同表述。儒家讲大同的外在表现形式,道家讲大同的内在心理状态。

其实大多数的家庭内部都是大同的,大多数父母对待自己的孩子也都是无亲疏利害贵贱之分的。儒家的策略和道家的策略,本质上没有什么区别,都是从自己的大同,到家庭的大同,到国家的大同,到天下的大同。所谓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目的就是为了天下大同。

区别在于起点,道家强调,控制欲望不胡作非为,儒家强调,学以致用,有所作为,但是殊途同归。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不管是儒家还是道家,对人性都有深刻的理解,因时而异,因事而异,不同对待,人性是被动,自私,贪婪,短视,同时又是主动,无私,知足,长远的,人既是客观的产物,也是主观的产物,人是理性的,也是非理性,人是矛盾的统一体,在社会的跷跷板中走来走去,追求平衡。

不管是儒家还是道家,他们都是给社会病提供的药方。

对症下药,毒药就是良药,不对症下药,良药就是毒药,同样的症状,未必用同样的药,除了外在,还要看内在的动因,孔大夫和李大夫,他们开的药,可能不一样,但是他们的目的是一样的,治病救人。

孔老师和李老师的理想最终都无法实现,他们只是播种的人,他们只是快递小哥,不是收货的人!

历史一圈一圈的转,无数次的轮回,改变人的不是知识,而是南墙,笔者也悲观的认为,人做不了自己的主,从历史中吸取不了任何教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