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中美关系,很多人都会觉得很头疼。在上个世纪90年代之前,中美关系因为考虑到两国战略布局等众多原因,中国终于在1972年迎来了时任美国总统尼克松的访华。至此打断了相互隔绝的局面,并且于1979年正式建交。

1979年邓小平访问美国(1979年邓小平访问美国)(1)

一、邓小平访美

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是发生在1979年邓小平访美的故事,其实邓小平当时访问美国也仅仅只有9天。但是在这段时间当中邓小平却多次遇险,而邓小平的身边一直有8名中南海保镖保护着。那么这段故事的过程,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

1979年1月中美正式建交,邓小平为表诚意发送贺电,收到了美国时任总统卡特的邀请。他希望邓小平可以去访美,但是美国并不是一个绝对安全的国度。

1979年邓小平访问美国(1979年邓小平访问美国)(2)

要知道美国是一个对外非常自由的国家,这里很有可能会潜伏着分子。如果中国的领导人前往了美国很有可能会遭遇暗杀,除此之外美国也有不少反华分子,而他们的国家虽然当时也仅仅只有2亿人口,但人均一把手枪。

中央在经过会议商讨之后,决定先派遣访问小组到美国看看情况,然后再将信息反馈到中央进行安保事宜的决策。凌云担任邓小平的特别助理,并且由他挑选了几个身手不错,专业性、服从性等各方面能力都十分优秀的人组成了保镖小组。

但是当美国人得知邓小平在这次访美过程中只会带8个保镖的时候,他们都非常惊讶。因为在美国人眼中看来,当时一个中国领导人只带8个保镖出行规模太小了。

于是两国就安保问题展开了讨论,并且达成了以下三个共识。第一,邓小平在美国活动期间所有安全责任将由美国负责。第二,保护邓小平的人必须都由邓小平和中国中央进行指定,其余的安保工作由美国进行配合。第三,美国应该打造一支安全网不能让犯罪者有机可乘。

1月28日,邓小平乘坐专机到达美国华盛顿机场。而在机场的停滞区,美国时任副总统、国务卿以及重要的美国政府要员都已经在那里等候多时。等到邓小平下了飞机之后他们均向邓小平挥手致意,传达了热切的欢迎之情。

1979年邓小平访问美国(1979年邓小平访问美国)(3)

1月29日,时任美国总统的卡特在为邓小平举行的欢迎仪式上首先发表欢迎致辞。但是就在卡特说话之际,人群当中有一男一女朝着邓小平的方向狂奔而去。

虽然埋伏在记者群当中的安保人员很快就将这俩人扑倒在地,但是这并没有影响当时的氛围。所有人都把这件事情忽略了,也不愿意因为这件小事而让接下来的会议受到影响。

在卡特发言之后邓小平很快就上台,他就中美关系友好稳定发展的重要性进行了讲话。在会议结束之后,美国安全部门的工作者很快就此事件进行了调查,人们发现那在会议上闹事的一男一女,其身份和目的都不单纯,是有明显反华情绪的异国政党。

此事件之后美国加强了对邓小平的安保程度,但凡有出行事项,美国会主动提供给邓小平的保镖团大量的警察以及直升机。紧接着中美代表又在台湾问题上展开了讨论。

而美国也在1月30日再次表示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紧接着双方又谈到了对越自卫反击战并且达成了共识。这就为之后中美关系更加稳定友好发展,奠定了更强基础。

但是其他的反华势力并不愿意放过这次机会,他们努力地想要打破这份美好,于是便多次筹集对邓小平发动袭击的计划。2月2日,邓小平在休斯敦访问时他所居住的酒店附近有异国政党与美国警察发生冲突,虽该事件很快被制止但确实影响到了邓小平在美国的安全。

1979年邓小平访问美国(1979年邓小平访问美国)(4)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邓小平当天开完会议走出电梯进入大厅后,另一名极端分子不知从何处的角落中冲出了安保的包围圈,并努力朝着邓小平的方向奔去。

一边奔跑他还一边掏出了一只利器企图将其砸向邓小平,虽然安保很快就将这名极端分子按倒在了地上,并且也将这一利器进行了销毁,但当时的场面着实吓人。

除此之外,邓小平在第5天忙完会议之后出了酒店正准备上车时,又有一名极端分子朝邓小平跑了过来。好在中方人员及时护住了邓小平的安全,一直将其送上车并远离了案发现场,这才又躲避了一次极端人员的示威。

这众多袭击事件,也再一次重点表明了中国在朝前进步的过程中受到的阻力其实很大。不少人所认为生在中国是一件幸福的事情,但要知道这些幸福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人一生下来就能享受到的。

而是不少的前辈和国家领导人以及中国共产党努力拼搏而来的结局,甚至有不少领导人将自己的生死已经抛在了脑后,目的就是为了换取祖国在国际大环境中能够更好的生存下去。

在这9天的访美旅途中,邓小平参加了24项政治活动,也与美国重要领导人进行了交谈,确定了中美关系之后的发展方向,并再次获得了对方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肯定。这让中国的大国形象再一次于世界中屹立起来,并让更多国家看到了中国要发展、要独立、要富强的决心。

1979年邓小平访问美国(1979年邓小平访问美国)(5)

事后,中美双方签订了更多工业、经济、贸易以及科技项目的合作。这本身也是两国人民都期待的局面,相信在未来的生活中,中美两国关系能够更加趋于稳定和友好,毕竟这对于世界关系的变化也是有利的。

二、中美外交史的多个阶段

首先来看1919年,当时美国对华政策并不友好。那时美国人是以英国为主要的亲近对象,自此之后的30多年美国坚持门户开放的政策,并对日本企图在战争中将中国独占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1917年,美国在《石井协定》面前又一次在国际中发布声明,称他们承认日本在中国的特殊利益。

第二阶段——1945年到1949年。担任美国时任总统的是杜鲁门,在《开罗宣言》上美国承认了中国的独立,并且宣告日本要早一点归还中国领土。

出于礼貌杜鲁门还鼓励中国列入4强,但其根本原因是因为美国在亚洲需要一个支持者。在此背景之下,中国更是顺理成章地成为了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可是在1950年前后,中国的局势发生了巨大改变。1949年,罗隆基知道《论人民民主专政》发表之后便承认了新中国,也向中国提供了一些美元贷款。

但是作为前提条件是美国必须要派遣他们的人留在中国,为了方便后面的帮助。但实际上是为了他们更好的观察中国之后的发展动向。

1979年邓小平访问美国(1979年邓小平访问美国)(6)

第三阶段:1972年,尼克松和基辛格又忙着与中国搞好外交关系。于是人们便看到了1972年美国人访华以及邀请中国代表前往美国会晤,以及在1979年两国建交。但是此根本目的是因为美国在两极格局之下,需要找到一股强大力量来帮助他们抗衡苏联,而中国就是美国人眼中不错的选择。

在互利互赢的外交关系中中国转化了外来力量,打破了两极格局的对峙局面,顺势发展起自身的综合国力并顺理成章地构建了战略性三角关系。

不久之后,美军在越南也熄火签署了《和平协定》,美国大量撤出在越南的本国士兵。这也使得中美关系加强了更多的联络,而两国关系在建交之后也趋于正常化。

第四阶段:1989年,当时担任美国总统的是老布什。但是在老布什上台之后,美国与中国之间的关系就变得更加艰难了。老布什在与邓小平曾经的会晤中说过这样一句话:

戈尔巴乔夫会在不久之后访华,如果你们关系处理得好,也许就会扭转中苏之间的僵局。

而邓小平对此也曾发表态度称:即便中苏关系有可能会更加正常化,但关系也许回不到1950年之前的状态了。

听到中国代表如此发言老布什当时十分欣慰,他表示中苏关系不会结盟,也就意味着中美关系会比之前要更加牢固。但是出于美国民众的情绪,以及美国国会和国际舆论的压力,老布什对中国还是实施了一些制裁措施。

这也使得中美两国的关系变得十分敏感,学者金灿荣曾经表示时任美国总统的老布什其实很有战略意识,因为他将美国打造成了一个长期利益至上的国家。如果在那一时期,担任美国总统的不是老布什很有可能中美关系就彻底断掉了。

1979年邓小平访问美国(1979年邓小平访问美国)(7)

再到下一个阶段就是2018年,郑泽光谈到了中美关系表示中方历来是非常重视两国之间的关系发展,努力实现不冲突不对抗,并争取达到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局面。而此前提就是美国要遵守三个联合公报规定,也要恪守一个中国的原则。

距离2021年之前,最近的一个阶段就是特朗普时期。中方得知特朗普曾公开声称美国很有可能会切断美中关系,中方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很快在记者会上表示:保持两国关系稳定的发展是符合两国人民的共同契约,也有利于世界和平的稳定。

但随着全球疫情情况的严重,中美两国都在特殊情况下加强抗疫合作,努力恢复经济和生产。此阶段之后也就到了2021年的拜登时期。11月16日上午两国领导人还举行了视频会晤,在部分观点上还达成了共识,这也许是两国关系趋于友好的一个希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