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近代历史上我国著名的移民事件,相信大部分人都能准确地说出闯关东、走西口,尤其是华北地区的山东、山西、河北等省份,对这两次移民事件有着较为深刻的认知。但其实近代历史上,除了这两次大规模人口流动外,还有着另外一个较为重要的人口迁移事件,那就是下南洋。下南洋与闯关东、走西口,并称为清代以来三次最著名的大规模人口迁徙,只不过闯关东、走西口的人口迁移主要发生在国内,而下南洋却是去往了国外。

90年代香港十大财阀(真的能成为明星)(1)

南洋是晚清以来对东南亚地区的总称,当时人们习惯以中国为中心,按照方位将与中国有交际的外部世界,笼统的划分为东、南、西、北四个“洋”,东洋指的是日本地区,历史上称日本人为东洋人就是由此而来的,西洋指的是欧美地区,所以欧美人也同样可以称之为西洋人,北洋则指的是我们自己的渤海、黄海,以及朝鲜半岛周边,当年设在威海刘公岛的北洋水师,实际就位于黄海,南洋则指的是今天的东南亚地区,主要包含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

90年代香港十大财阀(真的能成为明星)(2)

提起这几个国家,部分人应该就逐渐明朗了,脑海中可能会浮现出一些东南亚国家来华发展的艺人,比如像孙燕姿、梁静茹、杨紫琼、林俊杰等。没错,这些艺人基本都是当年下南洋移民的后裔,且除了艺人外,下南洋后裔还诞生了很多富豪、政客,比如新加坡三任总理李光耀、吴作栋、李显龙,以及菲律宾前总统阿基诺三世、阿基诺夫人,都是下南洋华人的后裔。像菲律宾总统阿基诺三世、阿基诺夫人,还分别于2011年、1988年访华时,专门回到祖籍福建漳州的鸿渐村祭拜宗庙。

90年代香港十大财阀(真的能成为明星)(3)

目前,东南亚国家大约生活着五千万华人,是海外华人最集中的地方,且经过华人几代人的经营和奋斗,目前在经济上对东南亚国家有很深入的影响。看到这里,肯定会有人认为,下南洋要比闯关东、走西口容易很多,否则不会出现这么多著名的华人后裔,更不会出现这么多南洋华裔富豪,恨不得重新回到清朝末年,自己也去南洋走一遭,说不定也能当上某国的总理,从此光宗耀祖。但其实这样的想法完全是大错特错,因为当时的下南洋,不但困难重重,且远比闯关东、走西口要残酷的多。

90年代香港十大财阀(真的能成为明星)(4)

与闯关东和走西口相比,下南洋成为热潮的时间要相对晚一些,1840年到20世纪初,在经历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以及两广洪兵起义、广东土客大械斗之后,中国东南部地区满目疮痍,底层百姓民不聊生,甚至连最基本的温饱都无法解决。当时正值东南亚地区的种植园经济兴起,于是各国纷纷在广东、福建等地设立招工场所,引诱那些食不果腹的贫民前往东南亚进行种植。虽然明面上会与贫民签订华工契约,但实际上基本是采用坑蒙拐骗、绑架等手段,将华工欺骗到东南亚各国。而彼时的清政府正忙着割地赔款,根本没有世界话语权,所以华工们通常被蔑称为“猪仔”,基本与旧社会的奴隶类似。到达南洋后,不但毫无权利可言,更无讨价还价的余地。就这样数十年时间,东南亚积累的华工超过了200万,不过这只能算是华人下南洋的第一次高峰。

90年代香港十大财阀(真的能成为明星)(5)

从20世纪初到1950年,下南洋迎来了第二次高峰,20世纪往后,中国本土战争不断,整个国家基本都处在战火的包围下,而彼时的东南亚国家在殖民宗主国的扶持下,除了大力发展传统的种植园以外,采矿业、基础设施产业也迎来了全面发展,因此用工缺口极大,华人便再一次踏向了南洋之路,仅1922年到1939年,不到20年的时间,从福建地区出发的南洋移民就超过了500万。然而,当时去往南洋的华人,大部分还是目不识丁的贫民,所以只能从事开辟农田,挖掘矿产等最劳累的工作。而且,由于当时的中国外忧内患,根本无暇顾及海外华工的权益,因此南洋华工不但饱受压迫,甚至连最基本的生命都无法掌控,所以当时的下南洋,真的要比闯关东、走西口要残酷的多。第一代下南洋的华人很少会光宗耀祖,那些成为艺人、政客、富豪的华裔,大部分都已经是传承几代人以后的结果了。

90年代香港十大财阀(真的能成为明星)(6)

当然了,下南洋除了残酷以外,目前看来也有很大的积极作用,因为下南洋带去的不仅仅是华人,更有着华夏文化的对外输出,虽然当前的东南亚华人后裔已经很少再说汉语,但华夏文化中的美食、建筑等还一直影响着东南亚国家,最典型的像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家的唐人街,不但一直沿用华夏风格的建筑,且每到中国传统节日--春节,唐人街上都会同步张灯结彩,处处洋溢着节日的气息,这其实也能从侧面印证中华民族的伟大,更代表着中华民族在全世界的广泛分布,对此,各位读者你们又有什么看法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