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供应链传出的消息显示,三星显示的QD-OLED电视面板良率已经从原来的70%~80%之间,突破到了85%,预示三星显示的QD-OLED电视面板将有可能进入盈利阶段。面板行业一般都把85%良率作为产能盈亏平衡线来制定面板出厂价格。

同时三星显示正在进一步优化产线的工艺参数,通过调快生产节拍,把产能从现在的每月3 万张提高到明年的4万张。通过缩减节拍时间来提升产量在面板行业中十分常见,包括此前LGD位于广州的厂房就以同样的方法,把面板月产量从6万片大幅增至9万片。目前三星显示用于生产QD-OLED面板的Q1生产线,其8.5代玻璃基板月产量为3万片。

在产品品类上,从明年开始三星显示开始生产更大尺寸的77吋以及49吋的QD-OLED面板,QD-OLED面板将会涵盖34吋、49吋、55吋、65吋以及77吋的产品。

三星oled的最新消息(三星显示QD-OLED良率突破85)(1)


区别传统的W白光OLED 彩色RGBOLED电视面板,三星显示的QD-OLED面板通过使用蓝色作为基础OLED的颜色作为基准层,然后在子像素使用量子点(QD)层来提供红色和绿色。由于蓝色在原色中具有最短的波长,因此QD层通过吸收一些能量将蓝色转换为红色或绿色来形成新的像素颜色。

由于QD-OLED面板是自发光RGB三色混光系统,因此在亮度损失上比传统滤光片面板更少,在同等亮度下,可以实现很好的节能效果。

从面板从业人员分析中得知,三得的QD-OLED面板在材料成本上与传统的W白光OLED 彩色RGBOLED电视面板相差不多,而且材料工艺成熟后,其实材料成本还更节省。

但由于传统的W白光OLED 彩色RGBOLED电视面板良率已经达到95%以上,因此外界认为目前三星显示的QD-OLED面板成本,至少是传统的W白光OLED 彩色RGBOLED电视面板的1.3~1.5倍,三星显示为了减少亏损,只能在市场上提高售价来弥补良率不足导致的成本增加。

迄今为止两款电中——三星S95B和索尼A95K,两种尺寸:55英寸和 65英寸的QD-OLED电视,三星S95B的海外售价在两万元左右,而国内上市的索尼A95K价格则为两万七千元,是同期LCD电视的五倍左右,而同期的LGD55寸OLED电视,在经销商优惠后价格才7399元,优惠前为1万元左右。另外国内采用LGD55寸OLED面板的电商品牌电视,价格更是不到5000元了,只有三星QD-OLED电视的四分之一。

这充分说明三星QD-OLED产品除了面板成本因素外,还有很多配套产业链的成本还是居高不下,如驱动芯片、画质引擎算法等等。

事实上苹果的显示团队也对三星显示的QD-OLED面板进行了评估,但目前仍没有找到合适的算法来匹配苹果目前的影像矩阵,可见QD-OLED的色彩调校方面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三星oled的最新消息(三星显示QD-OLED良率突破85)(2)


面对大尺寸OLED面板市场,中国内地面板厂商除了惠科曾暗示将在长沙复制LGD的W白光OLED 彩色RGBOLED面板工艺路线外,另外有提到要投建OLED电视面板的两大面板巨头京东方和TCL华星,均表示更有意投建印刷式OLED电视面板产能。

京东方和TCL华星已经连续多年展出各自的印刷式OLED电视面板产品,而且中国内地的资本方也把主要量产印刷OLED设备的美资企业进行了股份合作,以保证更多的原创技术能在中国内地进行验证与落地。

但据供应链传出的消息显示,目前中国内地的印刷式OLED技术虽然有多个研发平台都不时有相关技术取得突破,但在印刷OLED发光材料研发,量产工艺环境开发等关键环节上,仍没有取得稳定的参数数据模型,还做不到批量量产工艺包封装。所以尽管印刷OLED有一个理论的低材料成本优势,实际上暂时却还无法实现量产认证。

而且还有一个与三星显示QD-OLED一样的难题,就是中国内地在研发针对印刷式OLED面板的驱动芯片方面进展也不尽人意,另外在画质引擎算法软件研发上,也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

行业专业人员表示,印刷式OLED发光材料在研发上其实问题不是很大,但要在量产环境中不受环境温度、湿度、气体溶剂影响下保持其性能稳定,才是行业最头疼的问题。而由于OLED发光材料的配方专利都卡在国外同行手里,要在其专利授权基础上进行工艺优化的难度极高,事实上如果能够优化的话,国外材料巨头早就想把它积极产业化了,因为稳定的OLED发光材料突破,才是显示面板行业真正出现市场更新迭代的关键契机。

而要在现有的OLED发光材料体系处研发新的OLED发光材料,中国内地不但缺少真正的材料模型积累,甚至一些基本原理上的研究都还没有真正完成。如果中国内地材料界能真正掌握有机高分子能级跃迁与光子闪烁、萃灭原理与机制,提出自己的材料体系,那么其实不管是蒸镀、溅镀、浸镀还是印刷量产工艺,都可以实现。

在材料体系都没有健全的条件下,中国内地的印刷OLED装备制造也就无法定型,量产产线也就没法规划。

事实上业界表示京东方可能会在中国内地首先投建一条高世代OLEDIT 电视面板产线,不过工艺与装备仍沿用现在6代AMOLED产线的蒸镀工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