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陆心说

我的心事,说给你听,点击右上角“关注”,开启一段暖心之旅。

做三件事最积累福报(好事做尽福报渐远)(1)

古人说,过犹不及,物极必反。意思是,我们在为人处世上,要掌握好分寸感,无论什么事情,都要有一个度,而一旦我们将事情做绝了,那么,这件事的最终结果,非但不会令我们感觉到满意,反而会朝着我们预想的,相反的方向去发展。

在这个世界上,有很多善良的人,然而,他们在做善事的时候,却常常掌握不好善良的“度”,总是喜欢将好事做尽,这样的人,事后往往会费力不讨好,既得不到别人的感谢,反而会让人对他心生怨气,这是为什么呢?

俗话说,斗米养恩,担米养仇。我们即使再善良,再无私,那么,我们在帮助别人的时候,也不能不留余地地将自己的全部都给予对方,不然的话,对方心里就会觉得我们对他好是理所应当,他对我们自然也就不会再有感恩之心和满足之心。

而一旦我们没有能力再帮助他们,他们就会下意识的因为欲求没有得到满足,而对我们怀恨在心,之所以会造成这样的悲剧结局,就是因为我们在做好事的时候,没有掌握好度,将好事做尽了。正所谓,“好事做尽,福报渐远”:人再善良,也要在这三件事上留有余地!

那么,我们需要在哪三件事上留有余地,才能够保留福报呢?

做三件事最积累福报(好事做尽福报渐远)(2)

第一件事:给予恩惠要留有余地,不要让对方觉得你的善良是理所应当。

有些人天生就有一颗善良的心,他们见到亲朋好友受苦受难的时候,就想要帮助他们摆脱困境,能够生活得幸福一些。

其实,这些人心地善良,原本是一件好事,但是,在给予别人帮助的时候,万不可毫无保留地给予他们帮忙,这样,时间长了,当他们向你索取成为了一种习惯,那么,他们就再不会对你有感恩之心。

人的善良,要想获得福报,一定是要有所限度的,我们可以因为善心救人于危难,但是却不能够因为善心,将人圈养起来,这样的话,一旦受助者对我们产生依赖,他们就不会再有自力更生的勇气。

而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受助者的欲望却是无穷的,当有一天,你无法再满足他们欲望的时候,他们便会反过来怪罪你,不能够给予他们安逸的生活。

所以说,给予对方恩惠时,要留有余地,不能让对方认为你的善良是理所应当。

做三件事最积累福报(好事做尽福报渐远)(3)

第二件事:给予帮助要问清缘由,不要让对方对你产生依赖。

古人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意思是,我们与其给对方鱼吃,倒不如教会对方钓鱼的本领,因为鱼总是会吃完的,而学会了钓鱼,就仿佛有了生存的本领,再也饿不死了。

的确,我们在帮助别人的时候,不要不稳青红皂白地给予对方帮助,而要弄清楚,对方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帮助,这样,我们才能避免好心做坏事,让别人对我们产生依赖。

俗话说,救急不救穷,也是这个道理,当一个人面临着紧急危难的时候,我们可以向他伸出援手,因为,此时他急需的就是一个帮忙;而当一个不思进取的人,在家挨饿受穷的时候,我们却不能给他帮助,因为我们一旦帮助了他,他反而会更加地不思进取。

救人于危难,常使人感激,并能获得福报,而让人产生依赖心,不愿再努力,只会使人心生怨恨,而自己的福报也会渐远。

所以说,给予帮助要问清缘由,不要让对方对你产生依赖。

做三件事最积累福报(好事做尽福报渐远)(4)

第三件事:帮助对方要有底线,不要善心太过泛滥。

善心太过泛滥的人,常常会因为心太软,而失去了判断是非的理性,因此,他们总是会好心办坏事,费力不讨好,这样的人,即使做了好事,也不会得到福报的。

古人说,帮助善人做好事,是善行,帮助坏人做坏事,就是做恶。所以说,人再善良,也要保持最基本的头脑清醒,帮人要有底线,帮人之前要问清缘由,不要稀里糊涂地帮了坏人做坏事,使自己费力不讨好。

因此说,帮助别人要有底线,不要因为善心太过泛滥,而做出费力不讨好的事情。

做三件事最积累福报(好事做尽福报渐远)(5)

一个人的善良,要想能够真正的帮助到别人,并为自己赢得福报,那么,就一定要懂得,好事不能做尽,只有适度的善良,才能给予人最需要的帮助。

“好事做尽,福报渐远”:人再善良,也要在给予恩惠要留有余地,不要让对方觉得你的善良是理所应当;人再善良,给予帮助要问清缘由,不要让对方对你产生依赖;人再善良,帮助对方要有底线,不要善心太过泛滥。

正所谓过犹不及,当你因为善心,而使对方失去了感恩之心、当你因为善心,而使得对方失去了直面人生的斗志,对你产生了依赖、当你因为善心,而错帮坏人做了坏事,那么,你的福报,自然会离你而去。

人的善良,一定要有分寸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