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思维(18)教化

01

无为自化与化性起伪

潜移默化真的能做到吗?

潜移默化这个词,有两点值得注意,第一,潜和默强调的是在暗中不经意间化了;第二,这种化是被动的,没有明显的行为主体在眼前晃悠,化了都不知道是谁叫你化的。

据此还可以有两点推测,潜移默化需要有一个比较长的时间过程;并且,是你的周遭有一些因素或者力量在影响你。下面对于潜移默化的解释,是比较到位的:指人的思想或品性受到环境和他人长时间的影响、感染,在不知不觉之中发生了变化。

之所以要对这个词进行不厌其烦的解释,是因为它契合了老子的思想。与荀子强调礼仪法度“教化”不同,老子倡导“自化”,也就是自然化育。

老子说: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人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道德经57》)。

老子揭示了一个文化悖论:人为越多,事情越糟;事情越糟,人为越多。典型的状况是,法令越森严,说明盗贼越猖獗。所以老子主张无为自化,并且还能自正、自富、自朴。那么多“自”字,意在说明,自发,自主,自由,是生命的本来状态,不应该受到太多外力的干扰。

老子的主要哲学观点(老子无为自化荀子化性起伪)(1)

不过,自化,也不能没有节制的。“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道德经37》)。自化的过程中会“作”。什么是作?不就是指行为动作吗?化而欲作的“作”有一个特殊的含义。像酿酒发酵,也像脓包在发作,比如作梗、作孽,恶性膨胀要做出格的事。老子还提到“旁作”,有争相生长旁逸斜出的意思,这会导致“妄作凶”。所以老子要用朴——代表道的一个大葫芦来镇住,不让它发作,回归到自然之化。

老子的无为自化,与荀子的化性起伪,走到了两个极端,老子太过看重自为的力量,荀子过分强调人为的干预。相对而言,孟子的时雨化之显得中和一点。

02

教化是自上而下的

化,这种不易察觉的、柔性的改变,与教育发生了关联,遂有“教化”一词。前面说的“自化”,也许是相对于“教化”而言的。自化是按照万物各自的个性、愿望而自然的变化;教化则是按照礼仪法度来教育人使其发生合目的之变化。教化,广义的说是指整个社会的国民教育;狭义的说是指学校教育。依照化的原理,无论哪一种教育,都要潜移默化春风化雨,不能有太多的人为干预,也不能形成某种典范而模式化。

遗憾的是这两点常常做不到。其根源还是在教化本身:教,上所施、下所敩(效)也;化,教行于上,化成于下也。两个字都规定了一种上下关系,教化是自上而下的,代表着统治者要一杆子捅到底,将自己的意志加于民众的头上。荀子化性起伪的理论正是这种状况的写照。统治者希望出现“教化行而习俗美也”(《汉书·董仲舒传》)的美好场景,可总是难尽如人意。如政治教化一词,分明带上了说教、教条主义的印记。

在中国这样一个多民族统一的大国,有着非常深厚的教化传统,无论是国民教育还是学校教育,肯定要体现国家意志。看看几句标语口号就很有意思,关于教育的宗旨,以前提“为国育才,为民育人”;后来换了一种提法“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教育要体现党和国家的意志。把“民”去掉,似乎有所欠缺,于是有人特意补了一句“为民育能”,实在是狗尾续貂了。殊不知党和国家是要“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老子的主要哲学观点(老子无为自化荀子化性起伪)(2)

《说文》:化,教行也。《增韵》:凡以道业诲人谓之教。躬行于上,风动于下,谓之化。用教行来解释化,首先把教与化看成同义词,两者的区分在于,教是用诲的方法,强调以言语讲解的方式使人明白,化则在行的感染,躬行于上,风动于下,说的是上行下效,榜样的感化力量。虽然脱不开自上而下的教化窠臼,但若真能像大禹一样躬行于上立身示范,那也许会好一些。总之,少一些教,多一些化。

03

从未间断的纪录片

真正能做到潜移默化的,那是文化。广义的文化是人类创造的一切物质和精神遗存的总和。狭义的文化指向语言、文学、艺术等知性领域。别的且不说吧,这里只说说语言。汉语是一种长于传承的语言,主要得益于汉字。汉字是集声音、图像和意义于一身的多媒体合成物。人的行为、思维和生活场景,惟妙惟肖地记录在汉字里。所以汉字适合流传,甲骨文以下3000余年,是一部从未间断的纪录片。一种文化,有时间长度,才有积淀才有底蕴。

更为重要的是,一种语言代表一种思想方法,甚至可以追溯到文字形态,最典型的是拼音文字和象形文字。拼音文字代表的是主客二分的思想方法,借以产生形式逻辑这样的思维方式;象形文字代表的是天人合一的思想方法,自然演化出象思维这种思维方式。不同的思想方法和思维方式,形成不同文化的内核。

老子的主要哲学观点(老子无为自化荀子化性起伪)(3)

汉文化的深厚底蕴,凝聚了独有的汉化能量,在《象思维(7)群居和一》曾经讨论过。清朝一代,从山海关进来的时候,虽然带着满文,但不得不通用汉语。汉字是汉文化的基因,一旦沾染上这种基因,你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就会被绑架,这就是汉化。

自化、教化、文化,可以看出中国人文世界的一条轨迹。以文化人的汉化魅力,才是真正的化成天下。

为您链接

象思维(17)化成天下

象思维(16)极深研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