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八戒是家喻户晓的神话小说人物:本是天蓬元帅,因酒后调戏嫦娥被贬下凡,错投猪胎,在福陵山云栈洞入赘卵二姐,但因卵二姐早死,猪八戒以吃人为生,后被观音菩萨点化等待取经人。期间猪八戒又入赘高老庄,因被高太公嫌弃而囚禁高小姐,唐僧师徒途经高老庄,孙悟空将猪八戒降服,而后猪八戒成为取经队伍一员,取得真经后受封净坛使者。然而,《西游记》中猪八戒的表现实在太差,这不禁让人怀疑:猪八戒真的这么弱吗?

为什么西游记的猪八戒这么弱(猪八戒在西游记中虽弱)(1)

猪八戒

明朝小说《西游记》中,猪八戒实力如何?

猪八戒的战力,在原著本来是很低微的,但因为网文的兴起,为了标新立异,吹猪八戒竟蔚然成风。理由无外乎以下几个:

1、九齿钉耙强于金箍棒;

2、天罡三十六变强于地煞七十二变;

3、猪八戒出场大战孙悟空一夜,取经途中放水;

4、猪八戒是大罗仙,孙悟空只是太乙仙;

5、猪八戒是北极四圣之首天蓬元帅。

其实这些理由都是经不起推敲的。

第一个,九齿钉耙是太上老君所锻,但金箍棒同样是太上老君的杰作,只是后来被大禹求去治水了:“棒是九转镔铁炼,老君亲手炉中煅。禹王求得号神珍,四海八河为定验。”而猪八戒自吹的九齿钉耙具有极高破防能力正是被孙悟空打脸的嘴炮:

【行者闻言,收了铁棒道:“呆子不要说嘴!老孙把这头伸在那里,你且筑一下儿,看可能魂消气泄?”那怪真个举起钯,着气力筑将来,扑的一下,钻起钯的火光焰焰,更不曾筑动一些儿头皮。唬得他手麻脚软,道声“好头!好头!”】

同是太上老君锻造,九转镔铁和神冰铁哪个更好,书中没写,我们也不得而知;金箍棒比之九齿钉耙,其实是各有优劣的,金箍棒的重量和变化功能远超九齿钉耙,但是九齿钉耙却得到了黄狮精的青睐。但无论黄狮精识货与否,武器本身是一回事,猪八戒的实力又是另一回事,既然猪八戒用九齿钉耙都破防不了站着不动的孙悟空,那本就不见得比金箍棒更强的九齿钉耙何德何能作为猪八戒的优势呢?

第二个,天罡三十六变强于地煞七十二变。其实,三十六变与七十二变在原著中并无明确的高下,所谓天罡胜地煞实属误解——因为七十二变是“地煞数”,三十六变是“天罡数”,指的是数目合地煞、天罡,而不是说这种变化本身是天罡变化、地煞变化。

为什么西游记的猪八戒这么弱(猪八戒在西游记中虽弱)(2)

孙悟空

网上流传很广的所谓天罡三十六变从斡旋变化开始,到钉头七箭结束,地煞七十二变从通幽开始,到魇祷结束,其实出自清朝的小说《历代神仙通鉴》,这本书的创作比之西游记晚了一个朝代,自然也不能用它来套西游记。另一方面,功法本身的高下如何与修炼者的火候如何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即使三十六变真的和《历代神仙通鉴》里一样强,也不妨碍猪八戒学艺不精:

八戒道:“凭你打了罢!变不过来,奈何?”行者道:“莫成是丫头的头,和尚的身子?弄的这等不男不女,却怎生是好?你可布起罡来。”他就吹他一口仙气,果然即时把身子变过,与那孩儿一般。

第三个,猪八戒出场大战孙悟空一夜固然不假,但要知道两点。

其一,这一场是孙悟空赢了:

看看战到天将晓,那妖精两膊觉酸麻。他两个自二更时分,直斗到东方发白。那怪不能迎敌,败阵而逃,依然又化狂风,径回洞里。

其二,不能用古典小说中凡人的战斗思路去套西游记,古典小说大战一夜怎么也有三百回合了,但是《西游记》中,回合和时间对应是非常诡异的,比如孙悟空对战铁扇公主,六合是半日;孙悟空对战玉兔,十几合是半日;沙僧对战鼍龙、孙悟空对战金角大王,三十合是半日;而孙悟空对战牛魔王,一个时辰一百回合。所以,孙悟空这一夜很可能只和猪八戒打了十几个回合,这根本不足以证明猪八戒武艺高强;要说猪八戒取经路上放水,放水到几乎被妖怪吃了、害怕到拿出银子贿赂武常(孙悟空假扮),那猪八戒真是奥斯卡影帝了。

为什么西游记的猪八戒这么弱(猪八戒在西游记中虽弱)(3)

孙悟空大战猪八戒

相反,孙悟空对阵猪八戒倒是有放水的可能:

三藏道:“悟空,你既是与他做了一场,一发与他做个竭绝,才见始终。”行者道:“我才试他一试耍子,此去一定拿来与你们看,且莫忧愁。”

而猪八戒在取经路上被作者清晰定义:【没多大本事】、【八戒无能遭毒手】、二十个猪八戒也打不过奎木狼。

第四个,三清称大罗,旁门称太乙,大罗并非太乙的进阶,而是平行的,猪八戒只能说法门较孙悟空正宗,但这并非猪八戒修为很强的证据,孙悟空的修为则是西游记最强档次的,达到了万劫不磨的混元境界,而修为和战斗力并不绑定,本号有旧文讲述西游记的修为体系:西游记修为体系:修为不是战斗力,还原西游记中修为的意义

第五个倒是颇有可取之处——天蓬真君的确是北极四圣之首,是真武大帝的老上司。但是神话人物的定位也并非亘古不变的,就像道教诞生伊始,《太平经》中至高神是太一,而老君仅仅是第二尊贵的神,元始天尊与灵宝天尊尚未诞生;在后世的演变中,元始天尊、灵宝天尊、太上老君并为三清的体系渐渐形成,太一反成为老君化身。而北极四圣这一设定是宋朝的神霄派的设定,《西游记》创作于明朝,此时时过境迁,真武因朱棣的喜爱而具有极高人气,其余北极三圣早已无法跟上真武的升迁,成为明日黄花。在此基础上,形成《西游记》中天蓬真君实力平平无奇,而真武大帝威震北方就已不足为奇了。神霄派的设定中同样包含盘古就是玉帝,而盘古是玉清元始天尊的父亲、太上老君的爷爷,试问《西游记》中何曾用过如此颠覆常识的设定?所以只能说一代版本一代神,到了西游记时期,天蓬等北极三圣已经没落,而真武却脱颖而出、大红大紫。

为什么西游记的猪八戒这么弱(猪八戒在西游记中虽弱)(4)

真武大帝

至于认为猪八戒是元帅所以很强,也是望文生义,要知道古典小说乱写官名是常事,孙悟空初入天宫便见到了数十个元帅:【两边摆数十员镇天元帅,一员员顶梁靠柱】

甚至二郎神手下有几个太尉:【这真君即唤梅山六兄弟——乃康、张、姚、李四太尉,郭申、直健二将军】

理解一代版本一代神对于神话角色的定位也是有影响的,就不难理解为何《西游记》中,前北极四圣之首天蓬真君实力如此惨不忍睹了。

猪八戒前身的实力:力压孙悟空二郎神!

西游记故事并非吴承恩原创,相反,在明代之前,西游记故事已广泛存在于戏曲、笔记、傀儡戏之中。有元一代杂剧盛行,西游记作为被老百姓喜爱的题材,自然也有其杂剧。

杂剧西游记中,孙悟空闹天宫的故事同样存在,而孙悟空的自我介绍可比小说西游记中"你去乾坤四海问一问,我是历代驰名第一妖"威风多了(当然,也没有嘲讽"弼马温"的黑熊):

一自开天辟地,两仪便有吾身,曾教三界费精神,四方神道怕,五岳鬼兵嗔,六合乾坤混扰,七冥北斗难分,八方世界有谁尊,九天难捕我,十万总魔君。

而出场如此气势的杂剧孙悟空,在皈依佛门,保唐僧西天取经时,居然打不过妖猪。这妖猪的来头倒也不小,乃是摩利支天的御车将军,这摩利支天就是赫赫有名的群星之母斗姆元君:

某乃摩利支天部下御车将军。生于亥地,长自乾宫。搭琅地盗了金铃,支楞地顿开金锁。潜藏在黑风洞里,隐显在白雾坡前。生得喙长项阔,蹄硬鬣刚。得天地之精华,秉山川之秀丽,在此积年矣,自号黑风大王,左右前后,无敢争者。

而十方总魔君孙悟空听说了妖猪强抢民女的事,与妖猪交手。先是冒充对应高太公的裴老之女躲在闺房等妖猪到来,而后突袭,但是妖猪立刻逃走,并将唐僧摄走。无可奈何的孙悟空去请二郎神,可是妖猪看见二郎神与孙悟空,公然不惧,甚至大战孙悟空与二郎神麾下悍将郭压直三千合,竟稳居上风,并且连二郎神都看不出妖猪是何来历:

郭压直威风不展,孙行者筋力俱虵。斗到三千合精神越显,泼妖物小圣也难辨。

是啊,此时北极四圣香火正旺,虽是百回本西游记猪八戒的前身,但妖猪的实力定位远非百回本西游记的猪八戒能望其项背。

然而,实力无法降服的时候,自然会有克制的存在。杂剧猪的实力极其彪悍,却独怕细犬,最终二郎神趁猪八戒缠斗孙悟空与郭压直,放出细犬,成功降服了猪八戒,从此猪八戒成为取经队伍一员,保唐僧西天取经。这故事的框架自然与后世百回本西游记降服猪八戒相同,但区别是彼时北极四圣已经过气,猪八戒再无当年神勇。

为什么西游记的猪八戒这么弱(猪八戒在西游记中虽弱)(5)

二郎神

了解了神在人的心中,实力也是不断变化的,自然也会明白为何《西游记》中,曾经的北极四圣之首天蓬真君是如此无能了。在北极四圣仍颇有香火的元朝,北极四圣之首天蓬真君可是力压孙悟空、二郎神这种人气人物的。但是作品的作者对于他笔下人物的实力设定拥有至高无上的定义权,元朝猪八戒和明朝猪八戒实力完全不同便是明证。因此,与其相信“西游记中猪八戒实力很强,只是放水”这种谣言,不如弄清楚神话人物在民间认知中实力的变迁,这样一来,很多看似令人困惑的战力问题便迎刃而解。

为什么西游记的猪八戒这么弱(猪八戒在西游记中虽弱)(6)

天蓬元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