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365天,一天24小时,一小时60分钟,一分钟60年,是我们常知道的时间换算但是你翻开手机自带的日历时,不管是智能手机或者老年机翻到1582年的10月4号是发现后面竟然是十五日,整整消失了10天没人出生,没人死亡,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历史上的五大失踪之谜?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历史上的五大失踪之谜(1582年到底发生了什么)

历史上的五大失踪之谜

一年365天,一天24小时,一小时60分钟,一分钟60年,是我们常知道的时间换算。但是你翻开手机自带的日历时,不管是智能手机或者老年机。翻到1582年的10月4号是发现后面竟然是十五日,整整消失了10天!没人出生,没人死亡,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古埃及通过观测太阳和大犬座α星的运行制定历法,古埃及人将一年定为365天,每年12个月,一个月30天,剩下5天作为节日。古埃及使用太阳历的做法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这种日历和我们今天所使用的差不多。古埃及人把一年分为3个季节,每季4个月,他们还发明了水钟及日晷这两种计时器,把每天分为24小时。考古学发现古埃及人了解许多星座,如天鹅座、牧夫座、仙后座以及昴星团等。另外,古埃及人还把黄道恒星和星座分为36组,在历法中加入旬星,一旬为10天,这与中国农历的旬的概念类似。

凯撒采纳数学家兼天文学家索西琴尼的计算后,于公元前45年1月1日起执行的取代旧罗马历法的一种历法,儒略历。儒略历中,一年被划分为12个月,大小月交替;四年一闰,平年365日,闰年366日为在当年二月底增加一闰日,年平均长度为365.25日。由于实际使用过程中累积的误差随着时间越来越大。

儒略历是以太阳年为基本单位的历法,当时计算的回归年时间是365.25日,比实际上回归年的365.242日长了11分钟。起初,这不算什么问题,但是误差累积越来越多,麻烦也就越来越大。最早设定的春分节气是在每年的3月21日前后,但几百年过后,春分在儒略历上的日期却越来越提前,这样给生活带来了很多麻烦。因为农民要根据节气种地,时间就会有差错。此外,这对于宗教界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因为教会要根据春分确定复活节,长此以往,耶稣究竟在哪一天复活的,就成了一个大问题,在教众们看起来,这是非常不严肃的。

当时的历法虽然已经非常精确,但是闰年的设置和地球公转周期相比,还是有偏差,越积越多,越积越多,这样到了公园16世纪下半叶,已经累计至10天。1582年,罗马教皇格里高利十三世再次修改历法。闰年从之前的每400年100闰改为每400年97闰,即能被4整除的设闰年,而逢世纪年一定要被400整除才能算是闰年,这就是格里高利历,简称公历。

但是,这十天到底怎么办呢?总不能空着吧。当时教皇格里高利十三世也意识到了这一个问题,就非常直接得把那十天放在了当时1582年10月4号后面的一天,从此,也就从1582年10月5号开始,到10月14号这十天消失了。

当然,就算有了公历,也会有差错,这下,闰秒也就诞生了。闰秒,是指为保持协调世界时接近于世界时时刻,由国际计量局统一规定在年底,年中或者季末,对协调世界时增加或减少1秒的调整。由于地球自转的不均匀性和长期变慢性,会使世界时和原子时之间相差超过到±0.9秒时,就把协调世界时向前拨1秒或向后拨1秒。

平常的时钟是会产生偏差的,但是手机等通讯设备是按照北京时间的,有闰秒是也会根据现实来。

2015年的正闰秒(年中)

距离最近的一次闰秒

你对这有什么看法呢?欢迎留言评论,喜欢作者的可以关注作者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