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的风格清新俊逸,是一篇结构谨严、没有闲笔的短篇小说 ,但同时它又富于抒情诗的风味。——茅盾

茅盾曾在《谈最近的短篇小说》中,提及茹志鹃的《百合花》是“最近读过的十几个短篇中间最使我满意的,也是最使我感动的一篇”。

诚然,这部短篇小说很多人认为它符合当时的主流意识形态,但是抛却特有的时代因素,传承至今则是有其内在的独特魅力与生命力。

小说以1946年的淮海战役为背景,讲述了在部队发起总攻之前,小通讯员和“我”去包扎所协助工作并在当地向新媳妇儿借被子的事情,最后通讯员为了掩护同志,不幸牺牲。

小说除了表现故事的军民鱼水情,战士的崇高,我觉得最重要的是她在独特的女性视角下表现出的细腻情感与美好人性,在清逸的字里行间表现着平凡人的伟大。

茹志鹃曾说:“这是没有爱情的爱情牧歌。”在我看来,虽没有爱情,但是却充溢着无限的“爱”和美好的“情”,接下来我将从浪漫的叙事风格人物的情感表达独特的意象隐喻三个视角解读作者传达的人性美和真性情。

战争女性的命运(女性视角下的抒情挽歌)(1)

战争女性的命运(女性视角下的抒情挽歌)(2)

女性视角下的清逸风格,残酷战争中的浪漫情怀

全文以第一人称“我”的女性视角讲述整个故事,而“我”作为文工团的女同志,“我”的所闻所见,串联起了整个故事。

首先,作者并没有采用宏大叙事模式去描写战争的残酷,或是战争过程中英勇牺牲的战士,而是仅仅通过俩人去包扎所的路上以及和通讯员在平日相处过程的点滴去描述情节。

早上下过一阵小雨,现在虽放了晴,路上还是滑得很,两边地里的秋庄稼,却给雨水冲洗得青翠水绿,珠烁晶莹。空气里也带有一股清鲜湿润的香味。要不是敌人的冷炮,在间歇地盲目地轰响着,我真以为我们是去赶集的呢!

这一段是“我”和通讯员在路上时,以“我”的视角去写的路边风景,本是被安排去包扎所看重伤员这件严肃的事情,但是作者却以“像是在赶集”这样轻快的笔触。

战争女性的命运(女性视角下的抒情挽歌)(3)

《百合花》连环画

其次,还通过“我”的视角以轻快的语句去写通讯员的一些表现以及新媳妇儿的动作和心理。

他红了脸,更加忸怩起来,两只手不停地数摸着腰皮带上的扣眼。半晌他才低下了头,憨憨地笑了一下,摇了摇头。我还想问他有没有对象,但看到他这样子,只得把嘴里的话,又咽了下去。

“我”和通讯员走在路上,通过“我”的眼睛描写通讯员的心理活动以及动作,侧面去反映出人物的内心世界和他们的性格特征。

整部小说在第一人称“我”的视角下,以一种清新俊逸的叙事风格叙述整个故事,女性视角下的细腻柔情展露无遗。

战争女性的命运(女性视角下的抒情挽歌)(4)

《百合花》连环画

这部小说的背景是解放战争淮海战役,在部队发起总攻之前,我和通讯员和新媳妇儿之间发生的故事。

但是小说没有渲染战争的背景,而是多一些浪漫主义的语调在其中,消解了战争的残酷性。

首先,作者曾自述道,在淮海战役中,她曾在总攻团的前线从事工作。当时战斗激烈,重伤员很多。

年轻的小伙,却因为战争的残酷没有享受过爱情的甜蜜。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她便构思了这个小说。

作者没有站在战争角度去写,而是关心战士的日常生活和内心感受,而这个通讯员就是她曾遇到的千千万万战士中的一个,表现出了浪漫主义的人文关怀

战争女性的命运(女性视角下的抒情挽歌)(5)

《百合花》连环画

其次,浪漫主义语调还表现在作者情感化的心理活动描写,消解战争悲剧带来的沉重感。

啊,中秋节,在我的故乡,现在一定又是家家门前放一张竹茶几,上面供一副香烛,几碟瓜果月饼。孩子们急切地盼那炷香快些焚尽,好早些分摊给月亮娘娘享用过的东西,他们在茶几旁边跳着唱着:“月亮堂堂,敲锣买糖,……”或是唱着:“月亮嬷嬷,照你照我,……”

虽然是在残酷的战争背景之下,但是,作者却能通过自己的心灵情感或者心理活动营造浪漫的意境,将读者带入美好的情境中。

在月光下,我看见她眼里晶莹发亮,我也看见那条枣红底色上洒满白色百合花的被子,这象征纯洁与感情的花,盖上了这位平常的、拖毛竹的青年人的脸。

最后,当通讯员不幸牺牲,作者也没有去渲染这种死亡的沉重和压抑,而是展示新媳妇儿对他崇高的爱和人性的善

战争女性的命运(女性视角下的抒情挽歌)(6)

《百合花》连环画

小说在这样的一种浪漫语调下,消解了死亡的痛苦和战争的残酷,使得读者的情感得到了升华和净化。

战争女性的命运(女性视角下的抒情挽歌)(7)

朴素却细腻的人物刻画,简单却丰富的情感意蕴

小说主要写了“我”、通讯员和新媳妇三个人,在相互的对话交流中显示了彼此之间微妙的感情,使得人物刻画细致入微,情感内蕴极为丰富。

巧合之下,通讯员送“我”去包扎所,而且还是老乡,便有了相互靠近的可能。

“我”是一个比较开朗的女性,而小通讯员则是扭捏的年轻小伙,还未涉足爱情的一个小战士。

我开始对这个通讯员生起气来。

奇怪的是,我从没见他回头看我一次,我不禁对这通讯员发生了兴趣。

我看他那副认真、为难的样子,又好笑,又觉得可爱。不知怎么的,我已从心底爱上了这个傻呼呼的小同乡。

首先我对通讯员的情感经历了生气—感兴趣—爱上的过程。

由开始的不喜欢到逐渐了解后的感兴趣,最后到不见他而时常想起他,这是“我”对通讯员的感情,似乎超越了老乡的友情,朦胧间透露着男女之爱。

只看到他是高挑挑的个子,块头不大,但从他那副厚实的肩膀看来,是个挺棒的小伙,他穿了一身洗淡了的黄军装,绑腿直打到膝盖上。

“我”逐渐被他厚实的身体以及羞涩踏实肯干的真性情所吸引。无论自己在做什么事情,都会去想到他,所以“我”对他的感情既是一种关爱,又在朦胧间透露着女性对帅小伙的情爱。

战争女性的命运(女性视角下的抒情挽歌)(8)

《百合花》连环画

其次,通讯员对我则是经历了羞涩—熟悉—关心的情感过程。

他见我挨他坐下,立即张惶起来,好像他身边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局促不安,掉过脸去不好,不掉过去又不行,想站起来又不好意思。

通讯员刚开始见到我时羞涩慌张局促不安,但是后来逐渐在交流过程中缓解了紧张的心情,开始放松下来。

最后他和“我”一起借被子,最后他牺牲的时候身上还装着给“我”开的饭,两个干硬的馒头。

我想拉开她,我想推开这沉重的氛围,我想看见他坐起来,看见他羞涩的笑。但我无意中碰到了身边一个什么东西,伸手一摸,是他给我开的饭,两个干硬的馒头。……

通讯员对“我”的爱仅限于老乡之间的关爱以及在战争环境下对她的照料,或是一份友情意义上的关心。

战争女性的命运(女性视角下的抒情挽歌)(9)

《百合花》连环画

小通讯员和新媳妇儿之间的感情也没有过多着墨,但是在言语之间能够感受到他们彼此的爱慕和男女之间的互相欣赏。

首先,小通讯员对新媳妇是一种纯纯的懵懂感情。

小通讯员觉得这媳妇长得很好看,高高的鼻梁,弯弯的眉,额前一绺蓬松的刘海,穿的虽是粗布道,但都是新的。

“我”和他一起再去要被子后,他得知这被子是她结婚的嫁妆,便感慨道:“我们不了解情况,把人家结婚被子也借来了,多不合适呀!……”“那!……那我们送回去吧!”

可以看出小通讯员开始心疼新媳妇儿,逐渐产生同情和爱慕。

当他去问新媳妇借被子时,并没有正面描写他是如何借被子失败的,但是,新媳妇儿看着他忍不住的笑和他羞涩的眼神能够看出他对新媳妇儿的爱慕和那种懵懂的男女情感。

战争女性的命运(女性视角下的抒情挽歌)(10)

《百合花》连环画

其次新媳妇对小通讯员不仅是爱慕甚至是超越爱情的一种纯爱。

他们不必要去考虑对方是否已婚,而是仅仅在战火纷飞的时候表现出来对他人的一种关怀和爱,这种爱似乎是一种不能说的秘密,但是彼此能够感受到足矣。

他也不做声,还是低头咬着嘴唇,好像忍了一肚子的笑料没笑完。

新媳妇刚开始拒绝了小通讯员借被子,后来当他们二人再去找新媳妇儿的时候,这是新媳妇的一个表现,从侧面可以反映出来新媳妇怀有一种微妙的感情像是男女之间的爱慕之情

我回转身看见新媳妇已轻轻移过一盏油灯,解开他的衣服,她刚才那种忸怩羞涩已经完全消失,只是庄严而虔诚地给他拭着身子,这位高大而又年轻的小通讯员无声地躺在那里。

直到最后,得知通讯员不幸身亡,新媳妇儿庄严虔诚地给他擦拭身子,这不仅是男欢女爱之情,更像是超乎爱情的母爱关怀或是出于自身纯粹的人性之美。

战争女性的命运(女性视角下的抒情挽歌)(11)

《百合花》连环画

无论是我和通讯员老乡间的友情,还是通讯员和新媳妇儿之间相互欣赏的爱情,他们都是朦胧间最美好而丰富的情感。

小说通过对话与一系列的心理活动,对人物进行细致入微的刻画,也向读者传递最真的人性和最简单却丰富的情感内涵。

战争女性的命运(女性视角下的抒情挽歌)(12)

美好而独特的意象隐喻,深刻而崇高的主题内涵

在小说中出现了很多意象,譬如“百合花”“被子”“破洞”“一片布”等等,这些意象背后都有深刻而丰富的主题意义和内涵,我将以“百合花”和“被子”进行分析阐述。

首先,小说中的“百合花”表意是指新媳妇被子上的一个花朵图案,象征着“百年好合”,“百事合意”,颇具情调。

其次,百合花,美丽纯洁,暗示我与通讯员,通讯员和新媳妇儿之间的感情像美好的百合花般纯洁。

我、通讯员以及媳妇三人之间,无论是我对小通讯员或者是新媳妇儿对小通讯员,亦或是小通讯员对我和新媳妇儿的关爱,虽然他们之间的感情很朦胧,但都一定是像百合花一样纯洁美丽温馨美好。

作者曾谈及自己写小说的背景就是看到很多身负重伤的战士还没有享受爱情的美好,就牺牲了自己的生命,所以百合花寄托着作者对千千万万英勇战士的祝福,希望他们能够拥有自己美好的爱情。

最后,小说是在女性视角下所写,通过女性细腻的情感将百合花背后的花语和隐喻的情感传达给观众,这是人性的温暖,无关乎欲望情欲,只是一份纯粹的爱与善的真理。

战争女性的命运(女性视角下的抒情挽歌)(13)

《百合花》连环画

被子一拿出来,我方才明白她刚才为什么不肯借的道理了。这原来是一条里外全新的新花被子,被面是假洋缎这的,枣红底,上面撒满白色百合花。

首先,被子是用棉花做成的,包裹着一种温暖和依恋之情

刚开始通讯员去借被子失败,后来两个人一起去借,被子成为他们共有的一种情感的连接,但是这个被子又是从新媳妇那儿借来的,所以,被子代表着三个人之间朦胧的情感。

其次,被子是新媳妇结婚时候的唯一嫁妆,这是美好爱情的象征,但是她把这一份爱献给了通讯员,暗示新媳妇舍小家为大家的温暖情怀和崇高精神品质。

卫生员让人抬了一口棺材来,动手揭掉他身上的被子,要把他放进棺材去。新媳妇这时脸发白,劈手夺过被子,狠狠地瞪了他们一眼。自己动手把半条被子平展展地铺在棺材底,半条盖在他身上。卫生员为难地说:“被子……是借老百姓的。”

“是我的——”她气汹汹地嚷了半句,就扭过脸去。

最后,当通讯员不幸牺牲,新媳妇最后把被子和通讯员放在一起,暗示着他把这一份爱和温暖永远的留给了通讯员,被子中有自己对通讯员的崇高敬意,也传达着人性的美好。

战争女性的命运(女性视角下的抒情挽歌)(14)

《百合花》连环画

小说中“被子”“百合花”都是美好而独特的情感意象,都传达着作者向读者表达的深刻而崇高的主题内涵和人性的真善美。

结语

不论是小说浪漫主义的叙事风格,人物间的情感表达还是独特的意象,都展示了茹志鹃笔下女性的柔情和细腻。

大作家茅盾曾高度评价《百合花》中的人物形象是由淡而浓,好比一个人迎面而来,愈近愈看得清,最后,不但让人看清了他外形,也看到了他的内心。

诚然,在小说的细微之处,在作者的娓娓道来中,我们能够看到人物美好的内心世界和表现出的人性之真。

《百合花》讲述的是美好而盛放的白百合,也是女性视角下的一曲抒情挽歌,值得我们世代传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