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张祜全部诗(诗人张祜唐玄宗)(1)

张祜这首《集灵台》也算是大家比较熟悉的一首作品了,原诗如下:

虢国夫人承主恩,平明骑马入宫门。却嫌脂粉污颜色,淡扫蛾眉朝至尊。

这首诗的意思比较简单,一句话可以概括:虢国夫人简单修了眉,天刚亮便骑着马去见皇上。

这首诗写得真是高明。

据几千年来对女性有不完全了解,一个女子几乎素颜去见一个男子的时候,她一定是笃信这个男人对她的喜爱——他喜欢你,你什么样子都喜欢。天不亮便骑着马匆匆赶去见面,更说明这样的会面已经不是第一次了。

这是什么样的“夫人”又是什么样的“至尊之主”啊?

一个非后妃有丈夫的女人“承主恩”,一个帝王天刚亮便等着一个有夫之妇素颜骑马匆匆来......果真是轻佻昏聩不分家啊!

那么问题来了,这首诗中的这位“至尊之主”是哪位皇帝?“虢国夫人”是谁的夫人?在那个等级制度严明的封建时代,她是怎么认识皇帝的呢?诗人又是如何得知这些宫闱秘事呢?

《旧唐书 列传第一》中记“玄宗杨贵妃......有姊三人,皆有才貌,玄宗并封国夫人之号:长曰大姨,封韩国;三姨,封虢国;八姨,封秦国。并承恩泽,出入宫掖,势倾天下。”

也就是说,诗中这位“至尊皇帝”是玄宗李隆基了,“虢国夫人”是玄宗贵妃的姐妹因而被封了“夫人”之号。

这样一看,这诗中所描述的岂不是姐妹共侍一夫?

在封建帝制时代,皇帝同时宠幸几个姐妹倒也不算是太令人难以理解的事情。

不过,这样的宠幸如果不是封妃,宣扬出去也还是有辱圣上颜面。因而,行事理应不是很张扬吧?

诗人张祜全部诗(诗人张祜唐玄宗)(2)

为何诗人张祜会了解的如此清楚?连时间、地点、如何去的、化没化妆、为什么只修眉毛这样细节都了如指掌呢?是张祜特别受皇帝信赖一手操办此事?还是张祜有什么特别身份?

从现在的资料来看,诗人张祜出生于公元785年,唐德宗年间。他是清河人,也曾寓居姑苏。

这不对呀!

虢国夫人死于公元756年,那时候诗人还没有出生呢!他怎么可能见过虢国夫人?还能知道虢国夫人与玄宗相处的细节?

难道是玄宗告诉诗人的?

公元757年,随着安禄山被杀,玄宗由成都返回长安。不过,此时,他已经不再是皇帝了,他以太上皇的身份住在居兴庆宫,偶尔也去大明宫。公元760年,已经是太上皇的李隆基“搬了家”,不过他没有“带”之前的任何随从及亲信。之后,他的儿子,唐肃宗“另选后宫百余人,到西内以备洒扫”。公元762年,太上皇李隆基驾崩——他人生最后的几年里,过得并不太好。

从这样的历史情况来看,诗人也是不可能认识玄宗本人的......除非诗人能穿越到玄宗执政那些年,与帝王聊聊风花雪月。

那么,诗人还有其他途径能获探到这些宫闱之事的渠道吗?

比如通过类似“起居注”之类的记载或者记录?或者与曾经执掌内廷的官宦往来密切?能听到前朝的花边新闻?

如果能接触到关于玄宗朝关于皇帝本人的记录,除了下一任皇帝之外,那最大的可能就是官修史官之类的职位或者相关的工作要求才被允许看到。或者,能与曾经负责内廷的高官有往来,那意味着诗人本人也得职位比较高吧!

诗人张祜全部诗(诗人张祜唐玄宗)(3)

我们再来看看诗人张祜是不是在朝中位高权重,或者从事修史汇编记载的工作?

某度上对张祜的介绍并不多,我收集到的资料里关于张祜的内容也比较简单。大概理出来诗人的生凭,来看看诗人是不是有机会接触到这些宫闱秘事。

首先,他出生于富裕家族,家世比较好,从小接受了较为系统的教育,且有机会结交当世一些名人。

第二,他比较有才华,且他的才华被令狐楚、杜佑、李绅等人认可过。

令狐楚曾经亲自起草奏章向朝廷荐举张祜,杜佑也对他比较赏识,李绅还写诗赞他如“神仙”......不过,这些大佬与他都没有太多更深的交流。即便有些来往,这些大佬可能更悉知军事财政要务,恐怕也不知道玄宗朝内宫之事。而且,令狐楚出生于公元766年,杜佑出生于公元803年,李绅出生于公元772年,这年龄都也没什么可能与公元762年已经过世的玄宗本人有交集。

第三,诗人没有做过官。

意不意外,惊不惊喜!

不要说专修史料的相关职位了,他甚至于连当世的皇帝唐穆宗都没见过就寂寞归乡。后寓居淮南。

为什么他这么有才华备受推崇,穆宗怎么不喜欢他?

答案是,穆宗不认识他。

对于一位皇帝来说,每天推荐他认识求官的人太多了,他不能一一都认识。不过,皇帝会问问身边的人,如果被推荐的人风评尚可,见不见都能给个官或者给点别的机会......反之,皇帝将这个人已拉“黑名单”,其他“操作”都受限。

那张祜做了什么了?在穆宗听到的是关于他的不好呢?

答案更简单,文人相轻加朋党之争。

文人相轻就不多提了,同行一直是冤家;朋党问题可以参考中晚唐的朋党之争和中晚唐权力博弈。

由此可见,诗人张祜一没有接触过虢国夫人和玄宗两位“当事人”,二没有机会接触到玄宗朝,尤其是与玄宗本人相关的记录;三没有通过内廷中人能了解往事的渠道。

那这首《集灵台》是怎么写出来的?根据野史加丰富的想象力完成!

话虽如此,不过,野史也非完全空穴来风。

在历史上,真实是存在着虢国夫人和玄宗,也真实存在着因为杨贵妃得宠而使得她的姐妹兄弟都得以封赏,乃至把持朝政,终究酿成大祸。

诗人张祜全部诗(诗人张祜唐玄宗)(4)

唐代皇帝中,玄宗李隆基是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帝王。不过,在李隆基出生的时候,他并没有任何能继承大统的指望。

李隆基是睿宗的第三子,出生于公元685年的洛阳。当时,睿宗并没有能力掌握手中的权力,而真正的权力掌握者武后出于对自身利益的维护,迫使睿宗在公元690年退位,而她本人称帝。

武后称帝后,睿宗及其诸子实际上是被幽禁与世隔绝的。因而,李隆基幼年时光过得比较艰难。除了丝毫没有自由之外,更担心随时可能被赐死。

公元698年,武后决定在自己宾天之后将皇位归还李氏,并且中宗被立为皇储。这对于已经被废的睿宗及其子女都是好消息,因为他们被解除监禁了。而且,他们还得到了一府位于洛阳的新王府,又要公元701年被赐了新的宅院。更好的消息是,李隆基还在朝中担任了职务。

公元705年,中宗正式继位,李隆基的职务实际权力是有所增加的——他负责管理京师的军械。随后几年里,他表现都令中宗满意。公元708年,中宗派他担任了山西东南战略要冲潞州的别驾,这使得他在长安的军中拥有相当的势力。

几年的历练让李隆基获得不少支持者与追随者,他们认为李隆基有可能成为九五之贵,或者说李隆基自己也开始积极参与到政治中来,以谋求更大的政治企图。

机会是给有所准备的人,公元710年中宗被他的皇后毒死,宫廷政变一触即发。最终,睿宗登基,成为了大唐新的帝王。

即使是他的父亲睿宗成为了皇帝,李隆宗也不是继承者的第一人选。更何况,当时还有太平公主权倾朝野。

当时的朝廷来说,皇帝的权力被几十年的政治斗争所削弱,又因斗争而产生的政治腐败及裙带关系便得朝堂管理更为松散。

经过多年的博弈,公元713年,李隆基终于赐死了太平公主,并且从他的父亲睿宗手里接过了皇位。那一年,他二十八岁。

玄宗在位最初,他的政治是显赫的。他勤于政事,从各方面采取措施,巩固和发展了唐朝政权。他任用姚崇、宋璟等贤相,励精图治,开创了唐朝的极盛之世——开元盛世。后期逐渐怠慢朝政、宠信奸臣李林甫、杨国忠等;且宠爱杨贵妃,加上政策失误和重用安禄山等塞外民族试图来稳定唐王朝的边疆,结果导致了后来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为唐朝中衰埋下伏笔。

玄宗本人是多才多艺的,他精通音律、诗文和书法,也精通道家哲学,对密宗佛教也有所了解。更为重要的是,玄宗很重兄弟姐妹及家属的情谊,在他执政的正式记载中,也对他的评价是亲切又体贴臣属的人。这可能是为什么他去世后,会出现很多关于他的传说故事及民间传奇的重要原因吧。

当然,这些故事中,被后世所流传最多的还是他与杨贵妃之间那种招致不幸和灾难的感情。

无数的诗词、小说、戏剧内容都有着关于玄宗皇帝感情的描述——因而,诗人张祜在没有见过玄宗,也没有任何可靠史料来源的前提下创作与玄宗“情感”有关的内容,应该算是符合当时的“创作流行”吧!

不过,像张祜这样联想能力丰富,又能用细节构建情节的诗人,能绘声绘色描写出让人差点信以为真的“花边新闻”,确实也是非一般能人啊!如果说那年代有报纸,张祜这水平一人便能撑得起娱乐版。

诗人张祜全部诗(诗人张祜唐玄宗)(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