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生》因同名电影上映而引起巨大轰动,收获巨大荣誉,处于人生巅峰中的路遥难得地冷静下来,决定摆脱广场式热闹,决心创作一部史诗式作品创作这部作品的工程浩繁而巨大,非常人所能想象,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路遥创作平凡的世界的例子?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路遥创作平凡的世界的例子(为创作平凡的世界路遥作了哪些准备工作)

路遥创作平凡的世界的例子

在《人生》因同名电影上映而引起巨大轰动,收获巨大荣誉,处于人生巅峰中的路遥难得地冷静下来,决定摆脱广场式热闹,决心创作一部史诗式作品。创作这部作品的工程浩繁而巨大,非常人所能想象。

首先是写作前的具体准备工作。

准备工作之一是读书。路遥决心要创作出具有独立文学品格的书,因此要求自己必须具有“无榜样意识”,不能亦步亦趋地模仿任何人。然而独创的前提是借鉴,于是路遥制订了一个近百部的长篇小说阅读计划,贪婪地研究和分析其中的经验和教训;同时也读其它杂书,理论、政治、哲学、经济、历史和宗教著作等等。

另外还有一些专门著作,如工业、农业、商业、科技以及大量搜罗各类知识性小册子。房间里到处都是书和资料,随便什么地方随手都可拿到读物。无论是汗流浃背的夏天,还是瑟瑟发抖的寒冬,白天黑夜泡在书中,精神状态完全变成一个准备高考的高中生,或者成了一个纯粹的书呆子。

准备工作之二是搜集作品的背景资料。根据初步设计,《平凡的世界》的内容将涉及1975-1985十年间中国城乡广泛的社会生活。这十年是中国社会的大转型期,其间充满了密集的重大历史性事件,路遥企图用小说真实地反映这段历史,就必须详细真切地了解、理解这段历史。

虽然他本人经历了这段历史,尤其对农村生活相当熟悉,但他仍不满足,他要掌握全局,他不想停留于宏观的了解,还要做到微观的了解,于是他找到了这十年间的《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一种省报,一种地区报和《参考消息》的全部合订本,在房间里堆起一座又一座“山”,开始一页页地翻,一本本地记。

路遥说由于工作量太巨大,这项工作变成了一种奴隶般的机械性劳动。他不分昼夜地干,眼角糊着眼屎,指头被纸张磨得露出了毛细血管,搁在纸上如同搁在刀刃上,后来不得不改用手的后掌继续翻。

准备工作之三是深入生活,汇集各方面的生活素材。这是另一项规模更大的基础工程。路遥认为他要写的十年是社会巨变的十年,各种社会形态、生活形态、思想形态交叉渗透,错综复杂,要全景式地反映当代生活,“蹲”在一个地方是不行的,必须纵横交织地全面体察生活。

于是路遥提着一个装满书籍资料的大箱子开始在生活中奔波:乡村城镇、工矿企业、学校机关、集贸市场;国营、集体、个体;上至省委书记,下至普通百姓;只要能触及的,就竭力去触及。包括一些生活常识,民风民俗,植物生长等不熟悉的东西全都要掌握。路遥成年累月地四处奔波,疲劳辛苦全然不觉,乐在其中。

准备工作之四是全书的总体构思。这是一项极为艰巨极为复杂的思维活动过程。路遥说:“苦思冥想。为无能而痛不欲生。”光是为如何“开头”就苦恼了整整一个冬天。

准备工作不知不觉已经将近三年,路遥说真正的小说还没写一个字,就已经把人折腾得半死不活,想想即将开始的正式写作,叫人不寒而栗。但是,他仍然按捺不住的激动,仍然“有一种急不可待投入灾难的冲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