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交汇点新闻客户端】

交汇点讯 为全面展现党的十八大以来宿迁市宿城区各项事业发展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历史性变革,引导全区上下进一步明确目标、强化举措、狠抓落实,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8月30日,宿城区召开“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幸福街道、项里街道、古城街道三家单位就自身发展历程进行发布。

宿城区观摩组建设(如何助力宿城快速发展)(1)

“奋力打造实力幸福、民生幸福、担当幸福!”近年来,宿城区幸福街道聚焦产城融合,奋力打造“实力幸福、担当幸福和民生幸福”,在经济发展、科技创新、城市品质、服务保障等方面迈上新台阶,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以繁荣城市经济为目标,幸福街道奋力打造实力幸福,经济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完成亿元工业合同项目6个、成功引进总部经济16个、现代服务业项目12个、引进外资300万美元、培育重点服务业项目9个,总引资额近30亿元。大力发展幸福路商圈经济、楼宇经济,累计清理闲置楼宇面积6万余平米,盘活楼宇近3万平方。科创载体建设实现新突破,在苏宁广场打造5000平方“青创空间”。

坚持党建引领创新社会治理,幸福街道奋力打造担当幸福,勇挑大梁走在全区前列。打造全市一流“两新”党建工作品牌,成立街道“两新”组织,不断深化幸福路商圈“五联四单”机制,探索产业链党建新举措,推动“商圈党建”“楼宇党建”提品升级。

以增强民众幸福感为目标,奋力打造民生幸福,文明幸福指数不断攀升。2016年以来投入9000余万元,对33个老旧小区进行提品升级,对25条背街小巷和11个宿舍区分批次开展综合治理。以矿山路片区综合整治、小关庙整治提升等项目为抓手,打造城市公共空间治理“幸福样板”。开展中运河环境综合整治行动,打造生态幸福,守护宿城蓝天碧水取得显著成效,大气环境达到最好水平。建成全市首个民法典广场、宪法主题公园、城东百姓剧场等新时代文明实践场地。累计评出“文明家庭”358户、“善行义举”模范人物50人、“文明诚信经营户”100余户。

宿城区观摩组建设(如何助力宿城快速发展)(2)

“做强城市功能,做好服务保障,全力建设城市治理样板典范。”近年来,宿城区项里街道紧扣高质量发展总体要求,围绕“四化”同步改革示范区建设和“三争三创”目标,群策群力,务实苦干,先后获得全国“五四”红旗团工委、全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以党建为引领,建强基层堡垒,夯实发展基础。全面推行“党员楼栋长”制度,将38个小区410名楼栋长身份标识化。建成以公职人员、在册党员、“五老人员”、年轻志愿者为主体的115支小区志愿服务队伍,搭建居民沟通桥梁。

经济社会发展更加协调,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以上,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以上。围绕繁荣城市经济“1268”行动,全力推进中央商场周边、黉学街二期、海派城特色街区建设,打造有文化、有活力的城市夜经济。

城市建设管理更加精细,奋力推动城市旧貌换新颜。完成“升级版”南菜市、“黉学街”特色街区一期改造。大力推进“两场一厕”建设,完成幸福家园、颐景华庭等4个“海绵城市”小区建设,完成项王路、运河南路文明街区、华星商城、项里花园等多个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工程。

民生服务保障更加有力,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率先完成乡镇街道改革试点,率先试点“新生儿”一件事全流程办理并同步推进探索“身故”“助残”“就业”等一件事服务新事项。全民创业行动不断推进,成功创成省级创业型街道、省级创业型社区4家。文化惠民工程深入实施,开展105场文化惠民活动,为15.03万人次提供文化场馆服务。

基层社会治理更加有效,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米”。扎实开展“七五”普法教育,建成法治文化广场、法治文化一条街等省市级法治示范点5个。着力构建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有机衔接配合的“大调解”工作体系。配齐配强55名专职网格员,建立一岗多责、一专多能的专业服务管理队伍。

宿城区观摩组建设(如何助力宿城快速发展)(3)

“多做贡献挑重担,踔厉前行谱新篇。”宿城区古城街道紧紧围绕“四化”同步集成改革,结合自身发展定位,以“四个古城”建设为抓手,矢志“三争三创”,争分夺秒促政策落地抓工作推进,全力以赴稳经济大盘激发展活力,推动街道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坚持党建引领,夯实基层战斗堡垒,党建基础更加坚实。深化党支部“标准 规范”建设,持续优化“街道党工委—社区党委—小区党支部—党员楼栋长”四级组织体系。聚焦新就业群体“急难愁盼”,新建金至尊网约车一站式服务平台,365车手微家、宝龙24街暖“新”友好街区,探索形成街区‘1 2 N’工作机制,搭建“1 2 6 39”暖“新”阵地。“行走的红马扎”“情暖夕阳”“童心向党”“圈圈在线”“幸福15分钟”等五大党建服务品牌在街道全面推广。

以保经济发展为首要任务,全面激活高质量发展动力,城市经济更具活力。着力打造古黄河滨水商业街,年营业额近35亿元。投入3000余万元改造宝龙二十四街,形成“2个主题夜市 情人岛滨水休闲区 美陈互动景观”的街区公共空间新格局。

持续推进宝龙街区、楚街及西楚农贸市场、霸王商城三大片区的公共空间治理工作,从“空中、地上、地下”进行立体式整治。开展兴隆路片区及西湖路沿线、霸王商城二期改造工程,优化核心商圈营商环境,释放公共空间活力,提升中心城市沿街形象,增强招商引资硬实力。

聚焦群众急难愁盼,提高为民服务水平,切实增强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民生福祉不断增进。推进电动车集中充电桩安装,金鹰、宝龙商圈、二十四街区完成“全电街区”改造,风险辨识“码上安全”项目建设走进小区;发挥“警格 网格”优势,加大群租房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力度,上半年整改率达81%。排查特殊困难群体519人,纳入保障383人。对纳入保障的困难老人、城乡低保对象、残疾人、困境儿童等特殊困难群体,实际保障水平达100%。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史伟 通讯员 焦尉

编辑: 孙旭晖

本文来自【交汇点新闻客户端】,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