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独角戏
传承人:黄金銮 林友汀
【导语】
黄金銮,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独角戏传承人,他创造出了一套有着自己独特风格的独角戏,《千金选婿》、《三鸳鸯》等多部短小精炼的说唱小戏,在群众中大受欢迎,常演不衰。
与黄金銮有着相似的艺术人生轨迹的还有仙游的林友汀,这位年届八十的老人,是如今仙游县里唯一掌握“独角戏”绝技的老艺人。
一、黄金銮(涵江)
独角戏,一个人的一台戏,一个人的生旦净丑,吹拉弹唱。
当《千金选婿》的锣声又起,熟悉的腔调从黄金銮的唇齿之间流出时,一声“哎呀”,一声“何晕”,莆仙方言的乡土气息扑面而来,故事情节令人发噱,表演技巧大拙不工。你很难想像这样流畅的吹拉弹唱是出自一位患有白内障、脑萎缩的语言、记忆、行动和表演能力已大不如前的的古稀老人。
黄金銮,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独角戏传承人。
这个对莆仙戏情有独钟、12岁就进入当地莆仙戏班、随班到处演出的艺人。
由于早年患有小儿麻痹症,他常常需要付出更甚于常人的努力,戏班生涯为他精通多种乐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当他在命运的碾压下,孑然一身却犹然坚持戏剧梦想时,独角戏成了他唯一的选择。
背着近40斤的乐器工具,走街串巷,抛撒辛勤的汗水,进行刻苦的钻研,他创造出了一套有着自己独特风格的独角戏。
《千金选婿》、《三鸳鸯》等多部短小精炼的说唱小戏,在群众中大受欢迎,常演不衰。
也许是因地制宜,在涵江行走演出的他,戏文里带着出海人的粗粝与坚韧,而那些被海风反复吹刮着的故事,其实都像是他个人命运的真实写照。
如今,他只剩左眼还有着一定的视力,思维、记忆、技艺都随着脑部疾病的困扰逐渐远去。
即便如此,命运仍然无法动摇他对艺术的执着,只要身体允许,一有空,他还要即兴唱上几句。那近乎条件反射式的表演是对岁月流逝的顽强抵抗,也是对人世艰辛的不屈呐喊。
二、林友汀(仙游)
与黄金銮有着相似的艺术人生轨迹的还有仙游的林友汀,这位年届八十的老人,是如今仙游县里唯一掌握“独角戏”绝技的老艺人。
13岁那年,他与莆仙民乐结缘,凭着惊人的天赋,很快就学会了二胡、锣鼓、笛子、唢呐等各式民间乐器。
后来,他又学会了莆仙戏里生、旦、净、丑等各种角色的表演,并成为戏班里的台柱。
由于文革等种种原因,林友汀忍痛离开了演艺舞台。
返乡成家后,对传统戏乐难以割舍的他不断苦心钻研,精心创作了短小精悍、适合一个人表演的《三家福》、《水仙瓶》等莆仙戏小戏。
手、脚、嘴、鼻配合并用,一一演奏着乐器架上的锣鼓、笛子、唢呐等乐器,并不时以不同的声调唱起生旦净末丑等诸多形象的唱词。
一个人的莆仙戏舞台,一个人的广大教化,嬉笑怒骂。
这样的艺术,很难用绝对的标准来掂量。
也许更令人动容的是他们对艺术的至高热爱、对人间的至微观察和对命运的至深感悟。
撰稿:常与 杜衡
莆田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出品
厦门木未传媒 摄制
(责任编辑:子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