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克拉玛干沙漠全是沙漠吗(再现绿洲草原的塔克拉玛干沙漠)(1)

塔克拉玛干沙漠局部沙漠变湖、变绿洲

今年思考气候气象极为独特的一年,长江流域和以北一度干旱难解,鄱阳湖干涸见底。但远在西北边陲的新疆,曾经荒无人烟、黄沙滚滚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却沧海桑田,突然生出众多湖泊,换了新颜。

2022年是新疆塔里木河近十年水量最大的一年,河水漫溢到附近的塔克拉玛干沙漠中,形成众多湖泊,场面蔚为壮观。塔里木河的水位高启外溢,导致塔克拉玛干沙漠承接了不少水,而小规模拥塞积成一些湖泊,其中大部分是咸水湖——塔里木河大部分水源来自上游雪山融化,这也说明气候变暖和一些极端天气增多。

让人遐想的是,是不是由此塔克拉玛干沙漠将变得水草丰茂、鱼米飘香,西北的江南再现,米袋子再造N个多的节奏呢?其实在古代,塔克拉玛干沙漠周边就是气温适宜、物产富饶之地,但当下要想要短期内恢复这一宜居的自然地貌和人文状态,是非常困难的事情,几乎不可能。

塔克拉玛干沙漠位于新疆南疆的塔里木盆地中心,是国内最大的沙漠,也是世界第十大沙漠,同时也是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塔克拉玛干的维吾尔语意为“进去出不来的地方”,科学家彭加木就是在罗布泊遇难,人们通常称它为“死亡之海”。整个沙漠东西长约1000公里,南北宽约400公里,面积达33万平方公里。这个面积达4个江苏省大的沙漠,平均年降水却不超过100毫米,最低只有四五毫米;而平均蒸发量却高达2500~3400毫米。

也就是说,在塔克拉玛干沙漠,一年降雨可能只相当于长江流域一两个小时的中雨,但蒸发量却相当于长江流域降雨量的两倍——这个两倍,可是年降雨量哦。

塔克拉玛干沙漠并没有固定的人口,其沙丘面积占主导,所以也不具备游牧条件。但塔克拉玛干有着辉煌的历史文化,古丝绸之路贯穿沙漠的整个南端,沙漠腹地静默着诸多曾经有过的繁荣。在中外百年沙漠探险中,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和英国籍匈牙利人斯坦因就在当地人的向导下,发现了举世震惊的古楼兰遗址、小河墓地和尼雅遗址。他们的发现,在当时的中外探险考古学术界引起了轰动。

因为,尼雅遗址不仅是古代丝绸之路的一处重要遗址,它同时向人们展示被斯坦因称为“死亡之海”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所存在的一系列悠久、古老、光辉灿烂的沙漠古代文明,其考古文化将会揭示大沙漠环境变迁和历史文化的诸多谜团。此后,“东方庞贝”,一个被大沙漠湮埋的古代文明构成了历史浪漫主义的新概念,一个世纪以来有关其传说和故事源源不断。

2022年,中国在塔克拉玛干沙漠新建成一条长300公里的“绿色走廊”。这道防风治沙的天然屏障位于世界首个环沙漠铁路的最后一块“拼图”——和若铁路沿线。2022年6月2日,中国首条贯穿塔克拉玛干沙漠的等级公路——塔里木沙漠公路“零碳示范工程”正式投入运行。

随着一些今年上述两个交通大动脉的建成,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的旅游、工业和一些农业产业的逐步落地已经提上日程。也许,再过十年,这里局部地区恢复小范围的繁华也不再是梦。

#塔克拉玛干沙漠出现众多湖泊##绿洲##新疆##塔里木河##罗布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