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快过去一半了,在尽情玩耍过后还是要准备投入到学习当中去。毕竟暑假这么长,不能完全荒废学业。为了开学能跟上学校的进度,建议同学们在假期提前预习新学期的知识。今天极客数学帮整理了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帮助同学们提前预习新知识。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讲解(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总结)(1)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知识要点归纳:

1、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厘米。

2、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3、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将物体的左端对准直尺的“0”刻度,看物体的右端对着直尺上的刻度是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4、米和厘米的关系:1米=100厘米 100厘米=1米

5、线段:

⑴线段的特点:

①线段是直的;

②线段有两个端点;

③线段有长有短,是可以量出长度的。

⑵画线段的方法:先用笔对准尺子的’0”刻度,在它的上面点一个点,再对准要画到的长度的厘米刻度,在它的上面也点一个点,然后把这两个点连起来。

⑶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当不是从“0”刻度量起时,要用终点的刻度数减去起点的刻度数。

第二单元10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知识

要点归纳:

一、两位数加两位数

1、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把相同数位对齐列竖式,再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

2、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

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加起;③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

3、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要向十位进“1”,十位上的数相加时,不要遗漏进上来的“1”。

4、和=加数+加数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二、两位数减两位数

1、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的笔算:相同数位对齐列竖式,再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减。

2、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笔算法则:

①相同数位对齐;

②从个位减起;

③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在个位上加10再减。

3、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个位加10再减,十位计算时要先减去退走的1再算。

4、差=被减数-减数

被减数=减数 差

减数=被减数-差

三、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

1、连加、连减:连加、连减的笔算顺序和连加、连减的口算顺序一样,都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①连加计算可以分步计算,也可以写成一个竖式计算,计算方法与两个数相加一样,都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

②连减运算可以分步计算,也可以写成一个竖式计算,计算方法与两个数相减一样,都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

2、加减混合加、减混合算式,其运算顺序、竖式写法都与连加、连减相同。

3、加减混合运算写竖式时可以分步计算,方法与两个数相加(减)一样,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也可以用简便的写法,列成一个竖式,先完成第一步计算,再用第一步的结果加(减)第二个数。

四、解决问题(应用题)

1、步骤:

①先读题

②列横式,写结果,千万别忘记写单位(单位为:多少或者几后面的那个字或词)

③作答。

2、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应用题用加法;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应用题用减法计算(注意:用大的数减小的数)。

3、关于提问题的题目,可以这样提问:

①...和...一共....?

②...比...多多少(几)...?

③...比...少多少(几)...?

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

知识要点归纳:

1、角:像红领巾、三角板、钟面、等实物上都有大大小小不同的角。

2、角各部分的名称:一个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3、角的特点:

①一个顶点,两条边(两边是直的);

②它的两条边是射线不是线段;

③射线就是只有一个端点,不能测量出长度。

4、用直尺画角的方法:画角时先确定一个点,用直尺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线,就画成一个角。

5、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只和两条边张开的宽度有关。

6、角的两边张得越大,角就越大。

7、画直角的方法:

①画一个点

②从这点起画一条直线

③把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与所画的直线重合,直角顶点与所画的点重合

④沿三角板另一条直角边画一条直线

⑤画完直角要标上直角符号

8、要知道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顶点对顶点,一边对一边,再看另一边。

9、三角板上的3个角中,有1个是直角。正方形、长方形都有4个角,都是直角。

第四单元表内乘法(一)与第六单元表内乘法(二)

知识要点归纳:

1、乘法的含义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算法。如:计算:2 2 2=6,用乘法算就是:2×3=6或3×2=6.

2、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⑴连加算式改写为乘法算式的方法: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写乘法算式时,可以先写相同的加数,然后写乘号,再写相同加数的个数,最后写等号与连加的和;也可以先写相同加数的个数,然后写乘号,再写相同加数,最后写等号与连加的和。如:4 4 4=12改写成乘法算式是4×3=12或3×4=12⑵乘法算式的读法。读乘法算式时,要按照算式顺序来读。如:6×3=18读作:“6乘3等于18”。

3、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及实际表示的意义在乘法算式里,乘号前面的数和乘号后面的数都叫做“乘数”;等号后面的得数叫做“积”。

4、乘法算式所表示的意义: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单。一道乘法算式表示的就是几个相同加数连加的和。如:4×5表示5个4相加或4个5相加。

5、加法写成乘法时,加法的和与乘法的积相同。

6、乘法算式中,两个乘数交换位置,积不变

7、算式各部分名称及计算公式。

(1)乘法:乘数×乘数=积

(2)加法:加数 加数=和

和—加数=加数

(3)减法:被减数—减数=差

被减数=差 减数

减数=被减数—差

8、在9的乘法口诀里,几乘9或9乘几,都可看作几十减几,其中“几”是指相同的数。如:1×9=10—1 9×5=50—5

9、看图,写乘加、乘减算式时:

(1)乘加:先把相同的部分用乘法表示,再加上不相同的部分。

(2)乘减:先把每一份都算成相同的,写成乘法,然后再把多算进去的减去。

(3)计算时,先算乘,再算加减。

加法:3 3 3 3 2=14

乘加:3×4 2=14

乘减:3×5-1=14

10、“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用:这个数×倍数或倍数×这个数。

11、有几个相同加数,就是这个相同加数的几倍。如:3个5,就是5的3倍。

第五单元观察物体

知识要点归纳:

1、知道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辨认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3、辨认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简单几何体的形状。

4、用推理解决简单的问题。

第七单元认识时间

知识要点归纳:

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借助钟面认识时间单位“分”,知道1时等于60分。

2、结合直观演示和操作,知道钟面上分针走一“小格”是1分钟,分针走一“大格”是5分钟,分针走一圈是60分钟。

3、初步认识几时几分(5分5分地数)会读写几时几分和几时半。

4、会运用时间的有关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练习题

37+25+15= 17-9-2= 72-24+16= 34+16+27= 5×(26-20)=

26+38-35= 9×7-25= 3×8+24= 34-( )=16 27-( )=10

( )-14=25 ( )+16=40 7×6-14= 40+50-20= 4×7+72=

4×9-36= 12+( )=85 3×5+46= 56+(28-15)=

28+(26-17)= 24-(56-50)=

九九乘法表

八( )得四十八 七( )得五十六 六( )得三十六

( )六得二十四 八九得( ) ( )九得二十七

( )得二十一 ( )六得二十四 八九得( )

( )九得二十七 四九得( ) ( )得二十四

( )得三十六

应用题

(1)羊圈里有15只白羊和7只黑羊,一共有多少只羊?

(2)羊圈里有22只羊,跑了6只,还剩多少只羊?

(3)羊圈里有15只白羊和7只黑羊,跑了6只,还剩多少只羊?

(4)学校买来90本新书,借给同学53本,还剩多少本?

(5)小明家有32只鸡,卖了17只,还剩下多少只?

(6)小明家有32只鸡,第一次卖了9只,第二次卖了8只,还剩下多少只?

(7)二年级同学一共做了45个布娃娃,送给幼儿园35个,还剩下多少个?

(8)二年级同学做布娃娃,第一天做了22个,第二天做了23个,送给幼儿园35个,还剩下多少个?⑶食堂第一周吃大米25袋,第二周吃大米37袋,两周共吃大米多少袋?

(9)商店里有苹果50筐,梨40筐,卖出25筐,还剩多少筐?

(10)一辆客车里有48名乘客,在第一站下去了18名,又上来了20名,这时车上有多少名乘客?

(11)自行车厂计划三天生产自行车80台,第一天生产20台,第二天生产35台,第三天生产多少台?⑵停车场上有65辆车,开走28辆后又开来39辆,停车场还有车多少辆?

(12)有18个苹果,小朋友吃了8个,还剩多少个?

(13)有3盘苹果,每盘6个,小朋友吃了8个,还剩多少个?

(14)有6名同学做大红花,每人做5朵,一共做了多少朵?

(15)有6名同学做大红花,每人做5朵,已经做了25朵,还要做多少朵?

(16)有40棵树,已经种了26棵,还要种多少棵?

(17)有5名同学种树,每人种8棵,已经种了26棵,还要种多少棵?

(18)买来48米布,做床单用去32米,做衣服用去5米,还剩多少米?

(19)修路要用94袋水泥,第一次用了36袋,第二次用了38袋,还剩多少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