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将外观现象不明显的变化归为物理变化,把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归为化学变化。
【例1】 (2013·黑龙江绥化)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汽油挥发B. 食物霉变
C. 冰雪融化D. 灯泡发光
【解析】 汽油挥发的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选项错误;食物霉变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B选项正确;冰雪融化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选项错误;灯泡发光过程中只是电能转变为光能和热能,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选项错误;故选B。
【答案】 B
【误区纠错】 此题中有些同学可能会认为有发光放热现象的都是化学变化,误将灯泡发光判断为化学变化。
2. 误认为爆炸一定是化学变化。
【例2】 (2014·江苏盐城)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钢铁生锈B. 轮胎爆裂
C. 蔗糖溶解D. 干冰升华
【解析】 A. 钢铁生锈,生成了一种红棕色的新物质铁锈,主要成分是氧化铁,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A正确;B. 轮胎爆裂是由于压强大,轮胎承受不住压力造成的,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C. 蔗糖溶解只是蔗糖与水的混合,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D. 干冰升华是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故选A。
【解析】 A. 通过移走硅原子构成文字,该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 对着干燥的玻璃片哈气的过程中只是水蒸气的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 用高分子分离膜淡化海水是将海水中的水分离出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 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是石蜡的固体小颗粒,点燃白烟,白烟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D。
【答案】 D
2. 掌握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各包括哪些重要内容,看清性质和变化的区别。
物理性质主要表现在颜色、气味、状态、熔点、硬度、密度、溶解性、吸附性、导电性等方面,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
化学性质主要包括可燃性、稳定性、活动性、还原性、毒性等。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
性质是物质内在的属性,是指物质所具有的"特点",而变化是一个过程。
【例2】 (2014·江苏泰州)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 镁条易折断
B. 武德合金的熔点约为69℃
C. 铜具有良好的导电性
D. 铝能与稀硫酸反应产生气泡
【解析】 本题要分析物质的性质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如果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就属于化学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就属于物理性质。A. 镁条易折断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B. 武德合金的熔点约为69℃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C. 铜具有良好的导电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D. 铝能与稀硫酸反应产生气泡需要通过发生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故选D。
【答案】 D
3. 化学反应类型的划分。
(1)基本反应类型
化合反应:A B
C
分解反应:AB
A B
置换反应:A BC
B AC
复分解反应:AB CD
AD CB
(2)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反应:物质得到氧的反应。
还原反应:物质失去氧的反应。
得氧、失氧是同一反应中的两个相反过程,所以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同时发生。
(3)放热反应、吸热反应
放热反应:反应中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如燃烧。
吸热反应:反应中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如C CO2
2CO。
注意:化学反应的分类有多种方法,同一反应可能有多种归属:如化学反应基本类型中的置换反应同时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而复分解反应一定是非氧化还原反应,而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则不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例3】 (2013·广东广州)化学反应有不同的分类方法,关于下列反应说法正确的是( )。
【解析】 由2H2O
2H2↑ O2↑ 可知,反应物是一种,生成物是两种,属于分解反应,
【答案】 B
4. 正确认识催化剂。
(1)催化剂能够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既能加快也能减慢。
(2)反应前后催化剂自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改变。
(3)催化剂是对于特定的反应而言的:对于同一反应,催化剂不是唯一的;对于不同反应,有不同的催化剂。
【例4】 (2014·株洲)归纳推理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有关事实和推理得到的结论合理的是( )。
【解析】 A、由二氧化锰对氯酸钾分解和过氧化氢分解均有催化作用,可以得出结论:不同的反应有时可以使用同一种物质作催化剂,故A合理;B. 红磷和白磷是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属同素异形体,而不是同一种物质,故B不合理;C. 由碳常温时,具有稳定性,点燃时,具有可燃性,知碳与氧反应需点燃,而不是C与O2不需要任何条件就可以发生反应,故C不合理;D. 铁在常温下几乎不与O2反应,但在潮湿的空气中,铁与氧气发生缓慢氧化而生成铁锈,铁锈呈红色,结构疏松,易吸水,加快铁器的腐蚀;而铝在常温下就能与O2发生反应,形成致密的氧化物薄膜保护内部的铝不被氧化,故铝虽比铁活泼但抗腐蚀性能很好,故D依据铁和铝的活动性强弱推断抗腐蚀性强弱不合理。故选A。
【答案】 A
专项训练
一、 选择题
1. (2014·湖南长沙中考模拟)日常生活中的下列变化,只发生了物理变化的是( )。
A. 蔬菜腐烂B. 面包发霉
C. 灯泡通电后发亮D. 菜刀生锈
2. (2014·黑龙江哈尔滨初三调研测试)下列应用和相应的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及基本反应类型都正确的是( )。
A. 工业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 Fe2O3 3CO
2 Fe 3CO2 置换反应
B. 镁带用于照明弹 2Mg O2
2MgO 氧化反应
C. 工业制一氧化碳 C CO2
CO 化合反应
D. 工业制二氧化碳 CaCO3
CaO CO2 ↑ 分解反应
3. [2014·江西九年级化学模拟卷(1)]如图是某个化学反应前后各种物质的微观模拟图,图中""""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根据图示判断,该反应属于( )。
A. 化合反应B. 分解反应
C. 置换反应D. 复分解反应
4. (2014·广东·佛山禅城区中考调研测试一)在一个密闭容器内有X、Y、Z、Q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试判断该密闭容器中发生的反应属于( )。
A. 分解反应B. 置换反应
C. 化合反应D. 复分解反应
5. (2013·天津南开区·中考一模)下列叙述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舞台上用干冰制造云雾
B. 浓盐酸挥发,形成白雾
C. 涂在墙上的熟石灰逐渐变硬
D. 活性炭吸附红墨水中的色素,使其褪色
6. (2013·北京海淀区·中考一模) 下列用途中,利用了物质的物理性质的是( )。
A. 乙醇用作酒精灯的燃料
B. 碳用于冶金工业
C. 硫酸用于处理碱性废水
D. 铜丝用于制作导线
7. (2013·北京东城区·中考一模)下图是某空间站能量转化系统部分示意图,其中燃料电池中的反应是2H2 O2
2H2O。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含H的物质在此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
B. 燃料电池系统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C. 水的分解反应需要吸收能量
D. 该能量转化系统中的水可以循环使用
8. (2013·上海普陀区·初三质量调研卷)蔗糖不易点燃,如果在蔗糖上撒点香烟灰就很容易点燃燃烧,此时"烟灰"的作用是( )。
A. 降低着火点
B. 催化
C. 助燃
D. 增加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9. (2013·河南许昌·中考一模)高中化学把化学反应分为两类,一类是有元素的化合价升降的化学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另一类是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都没有改变的是非氧化还原反应。下列化学反应一定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 化合反应B. 分解反应
C. 置换反应D. 复分解反应
二、 填空题
10. (2014·贵州遵义中考模拟)小雨阅读课外资料得知:氯酸钾的分解可用二氧化锰、氧化铜等物质作催化剂。于是,他对影响氯酸钾分解的因素及催化剂的催化效果产生了探究兴趣。
【提出问题】氧化铜是否比二氧化锰催化效果更好?影响氯酸钾分解速率的因素有哪些呢?
【设计实验】小雨以生成等体积的氧气为标准,设计了下列几组实验。
(1)若t1 t2(填">""="或"<"),说明氧化铜能加快氯酸钾的分解速率。若要确定氧化铜是此反应的催化剂,还需探究反应前后,氧化铜的 和 不变。
(2)你认为小雨设计实验③和实验②对比的目的是
。
(3)实验④中MnO2的质量为 g,若t3>t4,则化学反应快慢与温度的关系是 。
(4)写出实验④所涉及的化学方程式: 。
11. (2014·福建·福州初中毕业班质量检查)(1)将空气中的氮气转化成各种氮肥的过程如下图所示。
分析图中的工艺流程,回答问题:
①流程Ⅰ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其基本反应类型属于 。
②流程Ⅱ中氨气与某物质反应后生成一氧化氮,则该物质一定含有的元素是 。
(2)右图为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
①在 ℃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②在t1℃时,将3g乙物质加入10g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的质量为 g。
③N点表示在t2℃时甲物质形成的溶液处于 (填"饱和"或"不饱和")状态。
④欲使甲溶液从状态M变化为状态P,简单的操作步骤为 。
12. (2013·湖北黄州中学中考一模)空气、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
(1)空气是由多种气体组成的混合物,其中二氧化碳占空气总体积的 ,人类时刻都离不开空气,是因为空气中的氧气能 。
(2)天然水中含有许多杂质,将天然水变成纯水的方法是 。利用蒸发原理可以从海水中提取食盐,实验室蒸发食盐水时用到的仪器有 (填序号)。
①带铁圈的铁架台 ②酒精灯 ③漏斗 ④玻璃棒
⑤量筒 ⑥蒸发皿
(3)请按要求写出初中化学教材中有水生成的化学方程式:
①分解反应: ;
②化合反应: ;
③置换反应: 。
参考答案与解析
1. C 解析:A. 蔬菜腐烂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A错;B. 面包发霉有新的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B错;C. 灯泡通电后发亮是由电能转化为光能,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正确;D. 菜刀生锈生成了一种红棕色的新物质铁锈,主要成分是氧化铁,属于化学变化,故D错。故选C。
2. D 解析:A. 该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但该反应的反应物均为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故A选项错误。B. 该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但氧化反应不是四种基本的反应类型,故选项B错误;C. 该化学方程式缺少反应条件,没有配平,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C CO2
2CO,故选项C错误;D. 该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且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故D选项正确。故选D。
3. A 解析:将反应前后都含有的相同的两个分子删掉,因为它们没有参加反应,反应物中有两种分子,即反应物有两种物质,生成物中有一种分子,即生成物有一种物质,所以属于化合反应,故选A。
4. A 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得反应后X的质量=(2 2 84 5)-(24 0 14)=55g,化学反应中质量减少的为反应物,质量增加的为生成物,根据表中数据知,Z为反应物,X、Y、Q为生成物,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一种,生成物是三种,所以该反应是分解反应,故选C。
5. C 解析:舞台上用干冰制造云雾是利用干冰升华吸热,使周围空气中水蒸气冷凝成水滴,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浓盐酸挥发,形成白雾是因为浓盐酸挥发出氯化氢气体与空气中水蒸气接触,形成盐酸小液滴,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熟石灰逐渐变硬是因为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新物质碳酸钙生成是变硬的原因,属于化学变化,故C正确;活性炭吸附红墨水中的色素,使其褪色,是因为活性炭疏松多孔,具有吸附性,把色素吸附在它的表面,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故选C。
6. D 解析:乙醇用作酒精灯的燃料是利用乙醇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放出大量的热的性质,利用了化学性质,故A错;碳用于冶金工业是利用碳的还原性,碳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金属,发生了化学变化,所以碳用于冶金工业利用了化学性质,故B错;硫酸用于处理碱性废水是利用硫酸与碱性物质反应,利用了化学性质,故C错;铜丝用于制作导线是利用铜的导电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D正确。故选D。
7. A 解析:此转化过程中含氢的物质是水和氢气,水发生了分解的化学变化,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了水也是化学变化,故可知含H的物质在此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故A说法错误;由图示的过程可知水电解系统实现由电能到化学能的转化,燃料电池系统实现由化学能到电能的转化,故B说法正确;由图示可知水的分解系统需要光电转换器提供的能量,所以水的分解反应需要吸收能量,故C说法正确;由转化图可知,该系统中水既可分解也可生成,是可以循环使用的,故D说法正确。故选A。
8. B 解析:物质的着火点是物质固有的属性,不能降低,故A错误;烟灰本身是不能燃烧的,但是加入后蔗糖就容易燃烧,说明烟灰改变了蔗糖的反应速率,所以可以推测烟灰可能为蔗糖燃烧的催化剂,故B正确;烟灰不具有助燃的性质,故C错误;烟灰不可能增大蔗糖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故D错误。故选B。
9. 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与物质中元素化合价的关系,解题的关键是根据各类反应中物质的种类及组成特点,分析化合价的变化。化合反应中可能发生化合价的改变,因为如果有单质参加反应,就一定有化合价的变化;分解反应中可能发生化合价的改变,因为如果有单质的生成,就一定有化合价的变化;在置换反应中因为有单质参加和单质生成,一定有化合价的变化;在复分解反应中,因为是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了新的化合物,一定没有化合价的变化。故选D。
10. (1)> 质量 化学性质 (2)探究氧化铜是否比二氧化锰的催化效果更好 (3)0.5 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4)2KClO3
2KCl 3O2↑
解析:(1)如果氧化铜能加快氯酸钾的分解速率,实验①比实验②所用时间多。(2)从图中数据看,KClO3的质量、温度、氧气的体积均相同,因此实验③和实验②对比的目的是探究氧化铜是否比二氧化锰的催化效果更好;(3)从图中数据看,实验④中控制MnO2的质量为0.5g,若t3>t4,则化学反应快慢与温度的关系是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4)氯酸钾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380℃时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KClO3
2KCl 3O2↑。
11. (1)①N2 3H2
2NH3 化合反应 ②O(或氧元素)
(2)①t1 ②12.5 ③不饱和 ④先将t1℃时甲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再加入甲物质至不再溶解(合理均可)
解析:(1)①由氨气转化成氮肥的过程图可知,在流程Ⅰ中,氢气和氮气在高压、高温和催化剂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了氨气,反应的方程式:N2 3H2
2NH3;该反应由两种物质生成了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②在流程Ⅱ中氨气与某物质反应后生成一氧化氮。由于生成物中含有氧元素。则该物质一定含有的元素是氧元素。(2)①由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知,在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交于一点,在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②由乙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知,在t1℃时,乙物质的溶解度是25g,由溶解度的含义可知,在t1℃时,将3g乙物质加入10g水中充分搅拌,只能溶解2.5g,所得溶液的质量为12.5g。③由甲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知,N点在甲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的下边,N点表示在t2℃时甲物质形成的溶液处于不饱和状态。④欲使甲溶液从状态M变化为状态P,简单的操作步骤为先将t1℃时甲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再加入甲物质至不再溶解。
12. (1)0.03% 供人呼吸
(2)蒸馏 ①②④⑥
(3)①2H2O2
2H2O↑ O2↑
②2H2 O2
2H2O
③H2 CuO
Cu H2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