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最新的全国肿瘤登记报告,中国2015年恶性肿瘤发病约392.9万人,死亡约233.8万人。癌症已经成为重大公共卫生问题。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剧,这一数字可能还会继续增加。

消除致癌因素后恶性肿瘤生长吗(若管住这23种致癌行为)(1)

新华社资料照片

不过,你知道吗?有1/3的癌症是可以预防的,还有1/3的癌症是能够治疗的,真正难治的癌症只占1/3,“癌症不是绝症”,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慢性病与营养管理处处长吴良有说。

首先,要问的一个问题是,临床医生到底是怎么诊断肿瘤的?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泌尿外科副主任杜鹏介绍,就目前的科学技术水平来说,肿瘤的诊断和检测一定是借助多种手段综合判断得出。比如,血液检查、临床检查、影像学检查以及病理学诊断。肿瘤诊断有严格的程序,“滴血测癌”的说法是一个谣言,请大家不要轻信。

在做体检的时候,如果发现肿瘤标志物升高,是不是意味着,就一定患上了癌症呢?

作为临床大夫,杜鹏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有时候,他觉得很难回答这个问题。如果告诉患者,“并不是这样的简单”,患者就又会问,那还要做检查干什么呢?

究竟什么是肿瘤标志物?血液肿瘤标志物为一种化学类物质,是机体对肿瘤发生免疫反应而产生,存在于肿瘤细胞内或细胞膜表面,由肿瘤细胞分泌入血液、体液及组织中。当其达到一定的水平时可在血液中检测出,并反映其一定的生物学特性。

目前最常用的肿瘤标记物有:癌胚抗原(CEA),甲胎蛋白(AFP),癌抗原125(CA125),糖类抗原19—9(CA19—9),前列腺特异抗原(PSA)等。

“肿瘤标记物和诊断肿瘤并不是一一对应的”,杜鹏解释,并不是只有肿瘤患者才产生这些标记物,比如一个人喝酒引发胃炎,也可能会引起肿瘤标记物的升高。

杜鹏表示,通常来说,一个人如果患肿瘤了,他的肿瘤标记物升高的幅度会比较大。但如果是良性病变引起的肿瘤标记物升高(比如,酗酒或者感染),肿瘤标记物的升高幅度相对会较小。

“检查肿瘤标记物只是筛查肿瘤的一种手段”,杜鹏表示,如果检查做完发现肿瘤标记物提高了,这意味着,需要进一步检查,而且是根据医嘱做一些更有针对性的检查。

比如,一个人在体检时发现消化道方面的肿瘤标记物升高了,这个时候,医生会建议他去做一个更有针对性的消化道镜检查(胃镜、肠镜)。

别小看了肿瘤标记物,他还有一个作用就是验证治疗的成效如何。

比如,70%-80%的前列腺癌患者的肿瘤标记物PSA会明显升高,通过治疗以后,如果肿瘤标记物下降了,就说明目前的治疗方案有效。

对于这样的患者,医生也会要求定期做肿瘤标记物的检查,以及时发现药物是否已经不起作用了,或者肿瘤又复发了。

反过来,肿瘤标记物正常,是否意味着,就没有患肿瘤呢?

答案也是否定的。

因为一些肿瘤根本就还没有发现相应的肿瘤标记物。比如就有大约20%的肿瘤患者,其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并不升高,“也许他的肿瘤细胞并不分泌这些肿瘤标记物,或者机体对肿瘤细胞的反应不是那么敏感,肿瘤标记物没有升高”。

再例如,一般而言,如果一个乙型肝炎患者发现甲胎蛋白持续升高,医生就会怀疑他患上了肝癌,临床大夫可能会建议患者做核磁检查。

但是不是甲胎蛋白升高就一定表示患者已经得了肝癌呢?不一定。这仍然需要专业的临床医生来做判断。

因此,肿瘤标记物和肿瘤并没有一一对应的关系,它是非常重要的参考,但肿瘤的诊断需要综合判断,需要专科医生的指导。

据了解,以宫颈癌为例,数据表明,通过筛查可将女性宫颈癌的死亡率降低80%。

专家建议,如果有直系亲属患癌的话,要在比直系亲属患癌年龄早15-20年时,去专科医院做专业的防癌体检。比如直系亲属55岁查出癌症,那么你35-40岁就应该启动防癌体检。

40岁以上的人群应该更加重视癌症定期筛查,“一般普通体检可能有些肿瘤筛查项目并不会涉及,比如胃肠镜、肺部CT”,杜鹏说,40岁之后应该做更有针对性的肿瘤筛查,其中也包含了各项肿瘤标记物的检测,如果这些检查结果能有专业人士给予解读,可能对于癌症筛查是更好的。

自从看了安吉丽娜·朱莉切乳防癌的新闻后,很多人开始关注基因检测。甚至有些号称“一滴血可以检测肿瘤”的机构开始借势宣传。

“基因筛查我不建议”,杜鹏对南都记者说,除非临床有特殊需要,比如当大夫怀疑你是否有这种疾病的家族遗传病史的时候,可能会建议你做基因筛查。普通人做基因筛查没有意义。

“早诊早治属于癌症的二级预防,但实际上,病因预防,也就是一级预防,是更加重要的。”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癌症早诊早治办公室主任陈万青说。

据陈万青介绍,我国男女主要致癌因素明显不同。对男性而言,主动吸烟(35.9%)、乙肝感染和水果摄入不足是排在前三的主要致癌因素;对女性而言,水果摄入不足(15.6%)、乙肝感染和主动吸烟排在前三。

陈万青表示,根据最新的研究,如果成功防控23种致癌危险因素,中国可以减少45.2%的癌症死亡

23种可预防性的致癌因素具体可以分为5种情况:

来自健康教育促进中心的癌症科普宣传资料称,吸烟者在40岁时戒烟,可以至少挽回9年寿命。

消除致癌因素后恶性肿瘤生长吗(若管住这23种致癌行为)(2)

资料图片

健康教育促进中心还建议,小于12岁的儿童,每天吃够5份蔬果(3份蔬菜、2份水果);12岁以上女性每天吃够7分蔬果(4份蔬菜,3分水果);12岁以上男性每天吃够9份蔬果(5份蔬菜,4份水果)。一份蔬果相当于一个饭碗装八分满,或者一个拳头的量。

采写:南都记者吴斌 发自北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