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永城老师和他的作品,我老公功不可没。

2018年,我家二宝即将出生,预产期后我入院待产。医院不像家中,没什么娱乐,而一向不喜欢电子产品的我连4G网络流量都没有开通,于是我家老公大人在我手机里提前给我下载好了他一再推荐的有声小说《秘密调查师》。

架不住我老公的一再推荐,加上医院生活的确无聊,我听了个开头,然后暴躁了!这么慢的速度我得听到哪辈子?太不过瘾了!我尝试这找了下电子版,完全没有!于是勒令某人去图书馆给我借书回来,《秘密调查师1·黄雀》,《秘密调查师2·卧底》,《秘密调查师3·家族阴谋》一气呵成地看完,可惜我家这边的图书馆里没有第四本《丢失的谎言》,所以我一直认为秘密调查师系列只出了3本。

网中人资料(网中人天网之中)(1)

这本《网中人》的出现,给我带来了极大的好奇和期待,因为每次读永城老师的小说,特别是这种商业罪案调查类的书,都会有不一样的惊喜。

这本书采取的是双线叙事,从豆瓣简介上和电子目录上只能看到单纯的A1B1,但是看到纸质书的目录你会对这一设计感到格外的有趣,并不仅仅是为了方便双线叙事的转换,AB面的设计配合每个章节都以一首老歌的名字命名,而在文中的随身听和磁带、歌曲、歌词都是不断推进故事的发展的重要线索,不但配合文中的时间线带来了年代感,而且配合豆瓣简介中田震老师的推荐语 “一盘老磁带,串起12年的恩怨情仇;一首《靠近我》,倾诉跨越太平洋难舍的思念。一个如摇滚般炙热动人的故事。”更会觉得很有惊喜感。

网中人资料(网中人天网之中)(2)

A面是双线中的现在进行时,从老陈惴惴不安开始,十多年的躲藏让他一遇到风吹草动就会胆战心惊,而最近他不算准的直觉频频提醒他一切都是那么的不对劲,因为,他收到了一个“找人网”的推送广告,那句“大千世界,茫茫人海,那个人,他去哪了?没关系!我们帮你找到他!”的广告词戳中了他心里最敏感的部分,作为一个懂得技术,曾经走在IT行业最前沿的躲藏者来说,他自认为规避了一切可能留下的痕迹,可是,他还是被“大数据”选中了!书里的老陈在忐忑着,而书外的我则在惊喜看到了一个名字:燕姐。我猜测着是一个巧合还是遇到了故人。

后文告诉我,我的直觉是对的,虽然这本《网中人》的介绍中并没有提及其与秘密调查师系列的关系,但是GRE的中国区在这本书中影响不小,看到燕这个名字对于黄雀一书中被反转惊艳到的我来说,在这本书中不由的心生警惕,因此此书中的反转带来的震撼被削弱了不少。

不过,不管作为老粉还是新人,这本书的可读性都很强,不但节奏紧凑,悬疑性强,再明来暗往的智力过招中夹杂的感情线也让我觉得眼前一亮。

B面的故事是发生在他年轻时,那时他只是一个穷学生,既骄傲又自卑。他年轻的生命里有一个他偷偷爱慕的女生,一个假想的情敌,一个不靠谱的投机者,一个冤大头的富二代。这些人,仿佛只是偶遇,只是他生命中的匆匆过客,最终却一直影响着他,让他走上了那条只能躲躲藏藏的不归路,不但提心吊胆,而且想去见一面老父亲都做不到,而那个他这么多年一直深爱的人,到底又去了哪里?

网中人资料(网中人天网之中)(3)

故事结束,才发现后面的那张蓝色的,我不知道该如何称呼的纸,其实书的一开始就有,只是我不曾注意,但在结束这个故事的时候,我又看到了这条漏网之鱼,感慨良多,是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也是法外容情。而在这个一切互联的年代,有什么是你想找而找不到的呢?

在这个科技快速发展的年代,我们享受着科技进步带了的便利,不管是交通,支付,还是生活,我们一个软件就能解决,多年沉积的旧案也会能够在科技逐步的发展中解决,AI识人造就了张学友“逃犯克星”的称号;我们在感慨、欣慰、享受便捷的同时,我们也在面临严重的信息泄露和应用软件的过度索权,很多你的隐私的数据就在轻轻一点中被数据公司轻而易举地拿走了。AI换脸软件ZAO一夜爆红,背后带来的问题又有几人会去思考,而我们除了授权同意也只有默默地选择不下载使用这一条途径而已……

正如永城老师在自序中所说:

科技掌握不了人类,也并不想要掌握人类。永远掌握这人类的,是那些好的,坏的,永不磨灭的人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