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微电影课程、30余部学生作品,在北大附中为明广州实验学校(以下简称“广州为明学校”)最近的校庆活动上又火了一把10部微电影从历年来学生们自编自导自演的作品中脱颖而出,参加十五周年校庆微电影展播活动,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学校微电影策划制作?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学校微电影策划制作(这个学校微电影课一开10年)

学校微电影策划制作

10年微电影课程、30余部学生作品,在北大附中为明广州实验学校(以下简称“广州为明学校”)最近的校庆活动上又火了一把。10部微电影从历年来学生们自编自导自演的作品中脱颖而出,参加十五周年校庆微电影展播活动。

十年为学生种下电影梦

2007年起,广州为明学校就开始率先开设微电影课程,截至目前,30余部由学生自编自导自演的微电影接踵诞生。这些电影中不仅承载着孩子们情绪的表达,也记录着老师和学生的真实成长。在指导老师龚卫平看来,最直观的就是学生身体的变化。“小孩在成长过程中的变化实在太快了。”有些微电影从拍摄到公映可能需要一个学期,而这期间,孩子们在成长,从音色、体型,甚至眼神都在发生变化。

十年间,微电影为孩子们种下了一个又一个电影梦。2013年,学校传统校园节日“女孩子日”发出一个特别的奖:比赛拿第一名的同学,学校为她量身打造一部微电影。来自云南的转校生李秋儿幸运得到了这个机会。于是,一部记录外地女孩在广州追逐音乐梦的微电影作品《我从云南来》应运而生。在老师的鼓励下,李秋儿担起主演、音乐挑选和制作的重任。这次的经历让李秋儿对电影制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立志成为一名导演。

微电影制作帮助学生表达自我

2007年开课至今,广州为明学校微电影作品在国内外各级各类大赛包括魅力岭南DV大赛、羊城印象国际微电影大赛、广州校园微电影大赛、广州市校园艺术节、中国青少年微电影公益大赛中屡屡获奖,摘得广州市一等奖、最佳导演、最佳男(女)主角等几十个的奖项。微电影活动还被评为广东省优秀德育案例。

孩子们对微电影的好奇心和热情让校长王礼维十分动容,他希望拍摄、制作微电影能够成为记录孩子们的喜怒哀乐、让孩子们表达自我、敞开心扉的一方沃土。在校方的推动下,近期学校又成立了“微电影工作室”。自此,一届又一届的同学们抱着好奇心走进微电影,拿起器材表达心中的想法,记录身边的故事。

在校庆当天,由广州市教育局指导,广州市海珠区教育局支持的“探索世界教育的中国模式”——中外百名教育专家峰会在广州为明学校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上百位教育专家齐聚为明,围绕“探索世界教育的中国模式”,振兴中国教育,挖掘新时代背景下的中国教育的新内涵,新活力等话题开展研讨。 “为明名家工作室”和“世界教育的中国模式研究中心”也在现场揭牌。据介绍,目前,名家工作室已经落成,今后将采用全职、兼职和流动三种方式聘请专家,广邀海内外专家走进学校,进行“名家论剑”,分享教育智慧,擦出思维火花。(全媒体记者/陈芳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