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砖墁地和《营造法式》砖作制度
中国古代老百姓传说:皇家宫殿都是金子做的,就连地面都是 “金砖墁地”,其实这只是民间对于富丽堂皇的皇宫奢华装饰的一种猜想和误解。
古代建筑的“金砖”虽有金砖之称,其实并非金子打造,和普通砖的材质一样,都是用泥土加工制成的。
据古籍记载,“砖”这个名称由来已久,《诗经》: “中唐有甓(pì)”。《尔雅》:“瓴甋di谓之甓。㼾砖也”。翻译成白话文就是:堂院中的路面铺砌地砖,瓴甋称为甓瓦,砖叫㼾砖。
古代泥砖被称为“金砖”有以下原因:
一、此砖制作工艺十分复杂,烧制完成后,质量极重,质地极为坚硬,敲击时会发出类似金子制品的清脆回声;
二、这种泥砖制作因为耗时费工,价格十分昂贵,几块砖就需要付出一两金子的代价,所以被民间俗称为“金砖”。
二、这种砖在明清是由苏州皇家御窑专门烧制,成品专供北京京城宫殿使用,所以被官员和工匠称为“京砖”,因为谐音,久而久之,又被百姓称之为“金砖”。
金砖解读
“砖”,繁写体偏旁“専”简化为专。从石、专声。明代大量用土坯烧制成砖,属于建筑材料,如:砖坯、砖瓦。宋《营造法式·窑作制度》所载砖的品种有以下各项:(一)方砖。(二)条砖。(三)压阑砖。(四)砖碇。(五)牛头砖。(六)走趄砖。(七)趄条砖。(八)镇子砖。
金砖的制作分为八道工序;
1选土,2练泥,3澄浆,4制胚,5阴干,6入窑烧制,7打磨,8桐油浸泡。
金砖的原料选土必须是“粘而不散,粉而不沙”的优质土,用水浸泡后,用双脚反复踩踏,反复捶打,成为稠泥,这个过程便是“练泥”。
金砖入窑制作过程十分复杂,淘汰率极高,每一批的烧制时间一般需要半年以上。每道工序都要经过反复检验,优质成品要做到“敲之有声,断之无孔”,大约七、八块砖中才能选出一块合格满意的成品金砖。
烧好金砖之后,还要经过干磨、水磨多次打磨。打磨之后要放入桐油里浸泡一段时间,最后可使金砖外表像镜子一样光滑铮亮,质地厚重坚实,大大延长使用年限。
经过多道复杂工序,一块合格的成品砖的制作年限耗时需一年左右,制好的金砖最后长途运输到京城,被使用在皇宫的地面铺装上,因此一块金砖折价耗费一两黄金一点也不夸张。
宋《营造法式》卷十五.砖作制度.铺地面原文
铺地殿堂等地面砖之制:用方砖先以两砖面相合,磨令平;次斫四边,以曲尺较令方正;其四侧斫令下棱收入一分。殿堂等地面,每柱心内方一丈者,令当心高二分:方三丈者高三分。如厅堂、廊舍等,亦可以两椽为计。
白话文翻译:
殿堂等地面砖铺地制度:把两块方砖的砖面贴合,相互摩擦使砖面平整:然后砍磨四边,用曲尺校正成为正方形;使砖的四个侧面下棱角线收入一分。铺设殿堂等地面,如果立柱中间地面为一平方丈的,地面中心略高出二分,三平方丈的高出三分。如厅堂、廊舍等也可用两椽的长度计算。
古建筑铺地面砖工艺
1:金砖墁地:是墁地中的最高级作法,使用质量最好的金砖,做法十分讲究,最后桐油涂刷、打蜡,地面平整光洁,美观耐用,多用于重要宫殿建筑。
2:细墁地面:是比较高级的铺地做法,对方砖进行加工砍磨,规格统一、棱角完整,铺墁的地面灰缝很细,多用于等级较高的建筑。
3:倘白地面:是比较一般的做法,砖料只磨面,不磨肋,用于一般建筑。
4:粗墁地面:是比较简易的做法,砖料不需过多砍磨加工,砖的平整度和接缝不如细墁地面那样讲究,显得粗糙一些,多用于一般建筑。
古建筑常见砖缝排列形式
1.方砖十字缝,常见形式。
2.方砖斜墁。用于比较讲究的建筑。
3.十字缝铺地,多用于宫廷建筑
4.车辋 (wǎng )地,多用于亭院建筑
5. 卍字锦,多用于园林建筑
6.柳叶人字纹,多用于民居和园林。
本课学习重点:
1、古代泥砖被称为“金砖”原因;
2、金砖的制作工序;
3、 《营造法式》砖作制度;
4、古建筑铺地面砖工艺;
5、古建筑墁地常见的砖缝排列形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