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老舍先生的墓碑上,刻着这样一句话:“文艺界尽责的小卒,睡在这里”。作为一位“人民艺术家”,老舍先生的诸多作品都给人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即便今日复读,也仍能感受到老舍先生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对社会乱象的愤懑。

提到老舍先生的讽刺,很多人会想起《茶馆》里那句:“我打不了洋人,还打不了你吗?”但是要论老舍先生将讽刺发挥到极致的作品,就不得不提这本短小精悍的《猫城记》。

老舍20年代的主要作品 老舍生平唯一科幻作品(1)

《猫城记》带些科幻色彩,讲述“我”探访火星时,意外飞机失事,坠落到火星上的猫国,由此展开对猫国的所见所闻的描述。虽然老舍先生在自序和后记中一再请读者不要“对号入座”,但是猫城中的人、事、制度和思维,或多或少有些上世纪30年代的影子,虽然当时社会不至于沦落猫国的悲惨境地,但是也折射了老舍先生内心的失望、不安和愤懑。

老舍先生写作此篇时值1932-1933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前夕,此时的中国内忧外患:内有军阀割据、国共内战;外有日本侵占东三省,并不断发起挑衅(如上海128事件),全国上下一片混乱,文人老舍此时唯一能做的,就是用笔杆唤醒国人。

他用寓言的体裁,用半人半猫、半现实半虚幻、半中国半猫国的隐喻手法,写下了《猫城记》。一个曾经拥有两千年文明的古国猫国,如今所有人沉迷迷叶(可使人精神的一种植物叶子),甚至将其定为国食,新青年满口“司夫基”,兵丁只会欺压自己人,而不敢碰外国人·······如此种种,最终导致猫国灭国。

从这本书中,也可以一窥老舍先生眼中的30年代,动荡与希望并存,幸运的是中国不似猫国般所有人都丧失“人格”,国家丧失“国格”,如今的大国崛起已经证明了这一切。但是,历史始终是面镜子,或许《猫城记》今日在经济、教育、文化、社会、外交等方面能给我们一些新的启示。

1.经济

在猫国,无人吃蔬菜肉食,所有人都吃迷叶,迷叶长在树上,种树的也只有政客军官地主这些强有力的人。想要普通食物高价只能向外国人购买,因此更是人人都只吃迷叶。也由此,工农破产。

全国上下没有收入来源,百姓温饱全靠迷叶,其他需要花钱的地方,就依靠卖古董、卖宝物、卖瓷器、卖书,乃至将国内博物馆、图书馆等的藏品统统卖光。

“我”在猫国遇见过一群猫人在图书馆内争执、抢夺,“我”与图书馆馆长有如下对话:

“他们倒没抢图书?”我不大关心个人的得失,我要看的是图书馆。

“不能抢去什么,图书在十五年前就卖完了,我们现在专作整理的工作。”

“没书还整理什么呢?”

“整理房间,预备革命一下,把图书室改成一座旅馆,名称上还叫图书馆,实际上可以租出去收点租,本来此地已经驻过许多次兵,别人住自然比兵们要规矩一点的。”

又是极致的讽刺,将猫人逐利、自私的嘴脸刻画得淋漓尽致。

老舍20年代的主要作品 老舍生平唯一科幻作品(2)

“我”在猫国首都猫城生活期间,还遇到过类似鲁迅先生笔下“麻木的中国人”的场景:当有人因为房屋倒塌而被活埋,围观的猫人很多,然而无一人伸出援手,“我”着急地边挖边呼唤猫人帮忙,猫人依旧只是围观,直至“我”掏出国魂(猫国的货币),承诺帮忙的人可以获得国魂,猫人才开始涌上来帮忙。

老舍20年代的主要作品 老舍生平唯一科幻作品(3)

“可是上来一个,拿起一块石头,走了;又上来一个,搬起一块砖,走了;我心里明白了:见便宜便捡着,是猫人的习惯。”

2.教育

为了维护猫国的经济,甚至连图书馆的藏书都保不住,那么这个国家的教育情形又是如何呢?

猫国中“我”的朋友,也是为数不多的清醒者小蝎如此评价:“低能民族的革新是个笑话,我们的新教育,也是个笑话。”

在统计上,猫国的大学毕业生数目是火星上各国中排第一,完全是足以自傲的水平——因为猫国的教育改革已经变成:凡是头一天入学就算他在大学毕业了。入学即毕业,这个办法果真是提高国民本科率的绝佳方法。

而对于国家的治理而言,比起具有新思想和革命精神的青年,皇上更喜欢听话、没有个性的奴隶。如此一来,停止教育经费拨款,虽然会饿死不少老师校长,但是毕业生却一直在增加,并且没有什么会和皇上作对的学生,皇上可享两全其美。

当然猫国也不是全无教育:

猫国除了学校里没有教育,其余处处是教育!祖父骂人,教育;父亲卖迷叶,教育;公使太太的监管八个活的死母猫,教育;大街上的臭沟,教育;兵丁在人头上打鼓,教育;粉越擦越厚,女子教育;处处是教育,我一听见教育就多吃十片迷叶,不然,便没法不呕吐!

(“我”的猫国好友小蝎的歇斯底里的咆哮)

相信诸君看到现在,也必定觉得猫国非常之荒谬,而在《猫城记》中,老舍先生所描绘的猫城远不止于此。

猫城也有些新青年试图“救亡图存”,但是总是在跟风。

国外的人,不敢打,国外的东西,都是好的。但是往往“拿来主义”之后就发现:自己原有的行不开,学别人的又学不好

老舍20年代的主要作品 老舍生平唯一科幻作品(4)

满口的“大家夫斯基”、“花拉夫斯基”、“通通夫斯基”(可以理解为xx主义),都是一些跟风挂在嘴边的故作高深的外国词:

“你只管胡说,他们便以为你是个学者。只要名词,不必管动词,形容字只需要在夫斯基下面加个‘的’字。”

在猫国,没有真正清醒的人,所有人都在敷衍一切。于是最后,猫国被敌国矮兵打败,这完全是因为猫国的腐朽、猫人的自私和怯懦,导致了灭国之灾。

有学校而没教养,有政客而没政治,有人而没人格,有脸而没羞耻,这个玩笑未免开得太过了。

经济,政治,教育,军事等等不足以亡国,但是大家糊涂足以亡种,因为世界上没有人以人对待糊涂像畜类的人的。

遥想1919年五四运动,“弱国无外交”的中国在帝国主义的蹂躏之下,很长一段时间都处于无比黑暗的社会中,我想无论是30年代的中国青年,还是现在的中国人,阅读老舍先生的《猫城记》都会深受触动。老舍先生用猫国灭国的惨剧告诫30年代的国人,当下读来仍能感受到他深沉而又刻苦铭心的爱国热情,永远记住他这个“文艺界尽职的小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