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全科阅读越来越受到重视在推进全科阅读的过程中,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实验小学将全科阅读与学校项目学习特色相结合,搭建起全员参与、全科融合、多元互动、多维展示的全方位、立体化阅读实践模式,引导学生不仅能够全面完整认识学习本质,而且能够在项目学习实践中验证真知,全面提升核心素养,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让阅读和呼吸一样自由?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让阅读和呼吸一样自由(架起阅读与生活的桥梁)

让阅读和呼吸一样自由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全科阅读越来越受到重视。在推进全科阅读的过程中,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实验小学将全科阅读与学校项目学习特色相结合,搭建起全员参与、全科融合、多元互动、多维展示的全方位、立体化阅读实践模式,引导学生不仅能够全面完整认识学习本质,而且能够在项目学习实践中验证真知,全面提升核心素养。

本着全员参与、全科覆盖、全方位推进的原则,各年级教师根据学校全科阅读工作部署制订阅读计划,从学科角度进行研读解析。以三年级共读书目《昆虫记》为例,学校通过阅读推荐课、阅读推进课、阅读成果展示课三种课型,指导学生深入阅读。

阅读推荐课。教师指导学生看封面、看目录、读书评,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通过欣赏精彩片段、观看视频、根据描写猜昆虫名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感受文学作品的魅力。在此过程中,教师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如借助资料、勤于观察等,并与学生共同制订整本书阅读计划,开启整本书阅读之旅。

阅读推进课。语文教师侧重文学赏析、阅读方法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阅读障碍;科学教师引导学生对比描写不同昆虫的段落,梳理出昆虫的特征和生活习性;音乐教师教学生唱与昆虫相关的歌曲,或将书中内容改编成课本剧;美术教师带领学生根据昆虫特点制作昆虫名片、设计书签、昆虫脸谱等,将阅读与美术创作进行有效结合。

阅读成果展示课。学生通过丰富的形式充分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如问答卡、手抄报、思维导图、昆虫书签、昆虫名片、读后感等。教师带领学生梳理科普类读物的阅读方法,为学生自主阅读更多优秀科普类读物奠定坚实基础。

在课程实施层面,每个年级根据学生特点,选择不同的共读书目。通过一本书或一套书,促进学生对各类知识的综合学习。

一年级共读《神奇校车》。通过师生共读、学生自读、亲子共读等多种阅读方式,学生跟着神奇校车去海底探险,到奇妙的蜂巢去游历,穿梭时光机去追寻恐龙……在惊险、刺激、好玩、有趣的全科阅读项目学习实践中,学生积极表达、大胆创作,阅读兴趣大大提高。

共读结束后,学生进行成果展示汇报,分为六大板块:神秘星空行、校车对对碰、校车档案馆、毛虫与蝴蝶、创意校车展、奇幻三星堆。前三个板块围绕书中的科学知识进行现场展示、互动交流,后三个板块是学生围绕阅读进行的“我读·我创作”活动,学生的创意想象大胆、奇妙,充分展示了《神奇校车》全科阅读的丰硕成果,展现了学生的个性风采和精神面貌。

二年级共读《三国演义》。学生研究三国人物、三国兵器、三国战役、三国服饰、三国诗词等相关主题,将研究成果进行精彩展示。

三国人物。语文教师带领学生梳理人物关系图、讲解故事情节、分析理解人物形象;美术教师让学生根据人物性格特点设计脸谱,根据脸谱相互猜测人物;音乐教师带学生排演戏剧《舌战群儒》,让学生领略诸葛亮高超的论辩艺术。

三国兵器。三国中的兵器因人物而闻名,教师将三国兵器与人物研究紧密结合,如数学教师会引导学生研究兵器的尺寸、大小、重量、外形、功能等。

三国战役。三国时期有不少著名战役,如以少胜多的官渡之战、以弱胜强的赤壁之战等,学生通过“三国战役小讲堂”的形式,讲述这些惊心动魄的战争史诗,充分感受《三国演义》中的智慧和谋略。

三国服饰。学生结合书中描写,研究三国时期的服饰特点,亲手设计、制作三国服饰,通过“三国服饰秀”,一起穿越时空,领略三国特有的服饰文化。

三国诗词。学生搜集描写三国的诗词,研究诗词描写内容,进而了解诗词中的三国人物、三国地理、三国事件等,最后通过荡气回肠的诗词诵读,一起感受三国历史的恢宏壮阔。

三年级共读《昆虫记》。《昆虫记》是融知识、趣味、美感、思想为一体的科学巨著,诗一般的语言、严谨准确的表述、有情有趣的昆虫世界,都吸引着学生一遍遍反复阅读。

走进法布尔。学生探究法布尔的一生,化身为不同时期的法布尔,娓娓讲述自己与昆虫的故事。

虫声虫趣。学生将昆虫的特点编写成歌词,用熟悉的旋律唱出来,并根据昆虫特点配上舞蹈动作,化身一只只可爱的小昆虫,边唱边演,诉说着昆虫的快乐。

“虫儿”大探秘。昆虫世界奥秘多,学生编写了剧本“森林谋杀案”:两只“相爱”的螳螂结婚了,但是“新娘”却在新婚之夜把“新郎”吃掉了,到底是为什么呢?学生通过戏剧的方式,向大家揭示螳螂的繁殖秘密。

诗说虫语。学生对昆虫诗词进行整理、背诵,为自己最喜欢的昆虫举行了一场精彩的“对抗赛”,感受不一样的昆虫世界。

四年级共读《灰尘的旅行》。学生用丰富的想象力、扎实的实践能力打造一场富有创意的阅读盛宴。

小灰尘大学问。“灰尘怎么来的?灰尘对人们的生活有什么危害和影响?灰尘只能给人们带来危害吗?灰尘与云、雨等自然现象的形成有何关系?”学生将诸多科普性文章整合、改编成戏剧《“小灰灰”旅行记》,生动演绎自己的阅读收获。

“生物进化”溯源。阅读“生物进化”板块,学生绘制了人类进化时光轴,化身为不同时期的生物,生动展示了生物的一系列变化历程,还通过排演戏剧《食物链》,揭示了弱肉强食、适者生存的自然规律。

共护美好家园。学生制作道具,演绎一幕幕“集市情景剧”,表达自己的观点。比如以“水污染—虾变质—人吃虾”为线索,生动展现肆意破坏环境的危害。

五年级共读《西游记》。踏上漫漫取经路,学生不仅读出了一个精彩的世界,而且在心中埋下了一粒智慧的种子。

探秘西游故事与数字文化。“三借芭蕉扇”“三打白骨精”“三探无底洞”“坎途逢三难”“斗法降三怪”等故事都与“三”有关。“为什么反复用到数字‘三’?”带着这一问题,学生进行了深入探究,联系《道德经》的“三生万物”,进一步理解传统文化中“三”的深刻内涵。

西游人物高峰论坛。论坛围绕“如果让你寻找西行路上小伙伴”这个话题展开,学生以师徒四人的人物特点为依据,畅谈西游人物,寻找自己的“西行路上小伙伴”。

探秘取经之路与人文历史。历史上真的存在唐僧取经的故事吗?唐僧为何取经?取的是什么经?带着一系列问题,学生开启了对《西游记》人文历史的探秘之旅,并用戏剧的形式再现了取经的原因和意义。

学校基于全科阅读的项目学习实践打通了学科间的壁垒,架起阅读与真实生活的桥梁,实现了阅读价值的最大化,促进了教师与学生的共同成长。

(作者单位系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实验小学)

《中国教师报》2022年03月09日第5版

作者:宋 刚 郑瑞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