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近年来,合肥积极推进婚姻领域移风易俗,扼制高价彩礼、攀比炫富、铺张浪费、恶俗婚闹等陈规陋习,指导包河区成功入选第二批全国婚俗改革试验区,积极倡导简约适度的婚俗新理念,构筑文明婚俗新风尚,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安徽两地入选婚俗改革实验区?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安徽两地入选婚俗改革实验区(婚俗改革改什么)

安徽两地入选婚俗改革实验区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

近年来,合肥积极推进婚姻领域移风易俗,扼制高价彩礼、攀比炫富、铺张浪费、恶俗婚闹等陈规陋习,指导包河区成功入选第二批全国婚俗改革试验区,积极倡导简约适度的婚俗新理念,构筑文明婚俗新风尚。

加强组织领导 提供保障支撑

2021年9月以来,包河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全国婚俗改革实验区创建工作,将婚俗改革工作纳入社会治理大格局,通过完善工作机制、强化保障支撑、提升服务水平和引导广泛参与,多渠道、多维度地构建新时代发展相适应的婚俗文化,全力推进婚俗改革向纵深发展。

高位推动。成立了由区委书记、区政府区长为组长,区政府分管区长为副组长,16个区直相关部门和13个街镇(大社区)党政主要负责人为成员单位的包河区婚俗改革工作领导小组。

建立机制。建立婚俗改革联席会议制度,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政主抓、部门联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工作机制,为推进婚俗改革工作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

政策创新。先后以区委办、区政府办名义印发了《包河区婚俗改革试点实施方案》《包河区婚俗改革实验试点工作任务清单》《包河区党员干部带头开展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文件,为推进婚俗改革提供政策保障和制度基础。

财政保障。区财政全额保障阵地建设、服务项目等经费保障,为婚俗改革提供经费支持。

强化阵地建设 提升服务水平

建好主阵地。包河区充分发挥婚姻登记机关软硬件优势,精心改造婚姻登记服务场所。在婚姻登记大厅打造有趣、轻松、符合年轻人审美的婚俗文化墙,婚姻家庭观、婚俗礼仪变迁、婚姻登记证书变迁等内容在婚俗文化墙上渐次展开。设立幸福殿堂、情感驿站、婚姻家庭辅导室、个案小屋等功能区,打造集简约仪式、情感辅导等功能于一体的婚姻服务“情感驿站”,实现了婚姻登记环境从“办公程序化”到“生态美学化”的蝶变,让结婚登记、结婚颁证仪式等成为群众喜爱的新婚俗。

建立爱心箱。与安徽省慈善总会联动,设立慈善募捐箱,引导新人减少婚礼上的铺张浪费,用“爱心”为“爱情”添彩,引领慈善婚礼。

优化婚姻登记服务。推行婚姻登记“跨区通办”预约服务,为群众提供便捷化婚姻登记服务。

实施“琴海导航”项目。开展婚前指导、婚内辅导、离婚疏导等婚姻关系辅导服务,将婚俗改革贯穿到家庭婚姻生活的各方面。

引导正确婚恋观 构筑婚俗新风尚

策划主题活动。围绕七夕、九九重阳节等节日意蕴和登记高峰日策划主题宣传,开展家庭沙龙、两性讲座等婚俗文化传播活动,营造有利于婚俗改革的社会氛围。

开展主题征文。开展“我与婚俗改革”主题征文活动,收集征文71篇,评选出一二三等奖共10篇,并对10篇优秀征文广泛宣传,在青年群体中弘扬“风雨同舟、相濡以沫、责任担当、互敬互爱”的婚恋观。

创新服务载体。完善提升“三家四站”建设,探索“社工 婚姻家庭”“心理咨询 婚姻家庭”“法律 婚姻家庭”“志愿服务 婚姻家庭”等服务模式,发挥专业人才队伍作用,增进准新人婚姻意识、家庭意识和责任意识。

倡导简约礼仪 厚植文化底蕴

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在全区500多个居民小区实施“红色领航和美小区”建设,常态化开展“新婚喜事庆贺到家”活动,宣传文明婚俗,自觉抵制铺张浪费、随礼攀比等。

倡导乡风婚俗。在滨湖和园小区打造乡风婚俗馆,将夫妻和睦、敬老孝亲、“囍”文化等元素融入场馆,引导群众在对婚姻之美、婚姻之责、婚姻之意的感知中走向轻礼重义。

营造社会风尚。在天山公园打造嵌入式婚俗主题街头游园,在村(居)设立婚俗文化墙、婚俗文化宣传栏,弘扬新时代文明婚姻理念,推行移风易俗,倡导喜事新办简办。

创新颁证模式。聘请地方领导、社会名人、金婚夫妇等担任婚姻登记特邀颁证师,用庄重文明且免费的“颁证礼”代替烦琐哄闹的婚礼与奢侈的婚宴,提升婚姻登记的庄重感、仪式感,让结婚登记、结婚颁证仪式等活动成为新人喜爱的新婚俗、新风尚。

举办简约集体婚礼。充分利用包河地域资源优势,依托合柴1972、滨湖国家森林公园、湖滨湿地公园等场所,组织230对新人参加集体婚礼,营造文明、时尚、简朴、和谐的婚嫁新风。

弘扬优良家风 浸润和美乡风

弘扬家风家训。先后打造望湖街道沁心湖社区文明家风主题文化长廊、芜湖路街道家风主题文化墙、烟墩街道文明家风主题社区等家风家训示范点等,把好家训好家风“立”起来。大圩镇开展了“弘扬传统美德、培育文明家风”寻访征集族规家训主题活动,挖掘出本镇26个姓氏家训,征集家风故事136篇,引导村民在闲谈中领悟家风家训、重视家风家训。

挖掘家风文化。同安街道探索开展“一墙一室一队一项目”,依托治理学院,开展健康婚姻知识讲座、幸福家庭事迹宣讲、子女教育指导、婚姻家庭关系调适等专题培训,持续推进家风建设和家训家风教育。培树身边典型。

推进群众自治。以2021年村(居)“两委”换届选举为契机,推进117个村居全覆盖成立红白理事会。发挥居、村“两委”和红白理事会作用,将喜事新办、喜事简办纳入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引导群众自管自治,主动抵制婚俗陋习。

培塑社会组织。依托社区社会组织孵化园,培育孵化婚姻家庭服务类社会组织,支持引导社区社会组织参与婚姻家庭服务。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引进合肥市爱邻社会工作服务社、合肥市蜀山区心港社会工作事务所和合肥市婚姻家庭咨询师协会等专业社会力量。

实施“三师三助”服务。引进专业社工师、律师、心理咨询师“三师”队伍,开展“社工自助、心理援助、法律匡助”专业服务,打造“琴海导航”婚姻家庭服务品牌。2021年以来,提供婚姻法律咨询1296例,有力促进了婚姻幸福和家庭稳定。

在构建文明婚姻价值观上取得新突破

通过发挥婚姻登记机关的阵地作用和辐射带动作用、村(居)红白理事会自我管理和服务监督作用,倡导全社会形成婚事新办简办的文明新风,自觉抵制相互攀比、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等不良习俗,涵育了“风雨同舟、相濡以沫、责任担当、互敬互爱”的婚姻理念。

通过开展婚俗改革“五走进”活动,挖掘、宣传好家训好家风好家教典型,评选文明家庭、和美家庭代表,传承了“孝亲敬老,夫妻和睦,忠厚传家,诗书继世”的“家”文化。如大圩镇慈云村村民“零彩礼”婚事简办典型案例广泛宣传。(完劲松 王晓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