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兵临城下,主帅又应该作出怎样的选择呢?是应该力战而死,为国尽孝吗?这样,自然是值得我们每个人都去敬重和学习的。
为了能够保全百姓,不去受到这种灾难的痛苦,而去选择忍辱投降,这也是值得我们去原谅的。
但是如果是为了自己的一点私利,就将国家的安危都置之身外,而去选择投降,这样自然是让人觉得应该唾弃的。
每每到了朝代更替的时候,这三种例子就会层出不穷,比如说明朝末年的李建泰,他就是属于第三种,而且还是投降了两次,这就是属于十分无耻的类型了。
1644年的大年初一那一天,李自成就建立了大顺政权,率领军队浩浩荡荡的杀往了北京。这个时候的崇祯就像一只惊弓之鸟一样,坐立不安,他已经深深的感觉到了大明的气数是要快到尽头了。
这一天,前方就传来了快报,农民军正在围攻太原,崇祯十分的焦急,便对大臣说道,自己要亲自去出师督战。
此话一出,大臣们立刻就炸开了锅,大家都是知道的,大明的气数已经消耗的差不多了,就算是皇上亲自去督师,其实用处也已经不大了。所以,现在大家的反对声就算再大,也是没什么用的。
其实从崇祯自己来说,他也不想去亲自督师,只不过是希望在这个时候能够有一个可以站出来替他说话而已。可是此时,大臣们喊得倒是响亮,但是却真正站出来的却没有。就在这个时候,大学士李建泰就站了出来,表示他原因去替皇上出京督师。
崇祯在听到后,顿时就热泪盈眶了。
第二天,崇祯就在前门举行了隆重的仪式,为李建泰壮行,并且还赐予了他尚方宝剑,可以任意的斩杀任何级别的官员,这样至高的待遇,李建泰表示十分的感激,还差点晕倒过去。
但是,在几天之后,李建成到了保定,李自成的农民军也攻到了保定,李建泰一看一眼望不到边,心里就虚了,手脚也开始发抖。
农民军攻城的那一天,李建泰并没有选择力战到底,而是与农民军里应外合,杀掉了好多个主战大将,拱手将保定就这样献给了李自成。
就是这个被崇祯寄予了厚望的大学士,在刚刚投降了不久之后又一次创下记录:立即投降了清军。
堂堂的明朝大学士,就这样在很短的时间里投降两次,这算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