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儒家修身的过程中,意是重要一环。意的要求是“诚”,那么诚是什么意思,这是儒学修习者必须知道的。

诚,在儒学中有自己的解释,比如“不自欺”。“诚不自欺”,就是说不自欺是诚。现代人很多把“诚不自欺”理解为另一个意思,把诚理解为副词“确实”,如“诚不欺我”,解释为“确实没有欺骗我”,也对也不对。对的是这句话是可以这么理解的,不对的是对古人的诚不自欺没有正确理解,所以会这么运用,以讹传讹,传到最后约定俗成了。这方面还有“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到了现在,也有了与本义不同的意思,甚至截然相反。

承认错误中的诚是什么意思(正心诚意的诚是什么意思)(1)

(儒家人物画像)

那么“不自欺”又是什么意思呢?

显然是不欺骗自己。诚不自欺,信不欺人,所以诚信会联用。实际上对人对己都要诚信。

但很多人仍然对不欺骗自己是怎么回事难以理解。我们自己骗自己都是自我妥协的时候,特别是思想斗争之后,理智没有战胜欲望就会出现自己骗自己,安慰自己就这一次,下次一定不,或者“也许问题没有那么严重”等等。

这就是心与意不合。

平时心猿意马都难收拢,遇上重大的思想斗争更难决断。

承认错误中的诚是什么意思(正心诚意的诚是什么意思)(2)

(很多人不知道人的心与意经常不合)

我们武术练六合,其中心与意合,如果仅仅在技击时合比较容易,但若在现实生活中也一如既往地合,极难。孔子是到七十岁才做到“随心所欲不逾矩”的。佛家的无欲、苦修,都是为了练心与意合。能达到禅定才能心与意合,想一想,这有多难?

用否定的方法解释,还是比较抽象。用肯定的方法解释,诚又是什么呢?

诚就是实,所以诚实联用。

实是什么意思?就是意志坚定不移,信念坚定不虚。意与志有关,与情有关,与念有关。

因此,虚实是相对的。虚的是欲望和不好的一面,实的是理性、天理、正确的一面。

通过虚来练也是一条途径,可惜很多人并不清楚要虚什么,以为应该什么都虚,所以会把正确的也虚掉,最后一无所得。

通过实来练也是一条途径,坚定自己的信念、信仰。当然,坚定的信念和信仰必须是正确的才行,否则,坚定了错误的信念和信仰,那也是南辕北辙。

虚实同练最好,虚掉不好的东西,落实好的东西,因此虚实是不可分的,是一体两面。前提同样是必须搞明白是非。

承认错误中的诚是什么意思(正心诚意的诚是什么意思)(3)

(虚实互为其根。虚中有实,实中有虚。多数人把虚与实对立,出现全实全虚)

如果分不清是非,不自欺就很容易做到了。比如专门做恶的人,一心一意做恶,他不会出现矛盾心理。

如果分不清是非,实也很容易做到,跟着感觉走,自以为是,固执己见,顽固不化。

承认错误中的诚是什么意思(正心诚意的诚是什么意思)(4)

(为何我们学什么都要循序渐进?就是因为有一些是前提不能错)

因此,儒学进修是有阶梯的,先是格物致知,然后才是诚意正心。知不只是知识,关键是明,明什么?明是非,知道什么是对的,知道什么是错的。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老子说:“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这里的常,是指道,道是指正确的是非。

练拳格物,让我明白了很多道理,原来看不懂的儒道现在也能看懂了,这就是格物致知。因此,陈鑫先生说:“拳虽小道,大道存焉”。有些专家不去格物,只从字面上理解,永远无法真正理解儒学道学。

通过拳也能练意诚。它的修炼方法就是我一直强调的,先练专一。在身心合一的训练中,练习专注。专注达到极点就能虚无,由意变神。

儒家练意诚的方法也很多,比如他们要求按照礼行事,就是俗话说的循规蹈矩。坚决按某种规矩行事,就是锻炼心意相合,遇上意偏离礼的时候,自己坚决纠正,久而久之,心与意就不冲突了。佛家的戒律也是这个道理。很多现代教育家反对惩罚,那就是不明白教育的本质。只表扬和奖励是无法坚定人的信念的。条件反射的训练方法才是教育——正向强化,负向弱化。

承认错误中的诚是什么意思(正心诚意的诚是什么意思)(5)

(规是画圆的,矩是画直画方的,用规矩借代所有标准、要求)

太极拳为什么重视规矩?一是合乎原理,合乎技击,合乎力学,合乎人体作息,合乎人体结构。二是在坚决执行规矩的过程中磨炼心性,让心意相合。所以是内外双修的过程。

绝大多数练拳的,知这一关就未过,分不清是非对错,当然无从知道该虚什么,该实什么。凭相当然,听一些未开过窍的人胡说八道,甚至是神神道道。

虚该虚的,实该实的,它们是互为其根的。强调虚的人,一定是不懂拳也不懂阴阳原理的。我一直强调实中虚才是真虚,虚中实才是真实。以实为主,因为实就是要坚定的部分,虚只是去掉不实的部分,相当于改错。如果实对了,不需要改错。所以,日常修炼也好,练拳也好,以实为主,以虚为辅。专注规矩,坚定信念,坚定信仰,当然也要摒弃错误思想和欲望,改正错误。

太极拳说的重意实际应该是诚意的意思。

承认错误中的诚是什么意思(正心诚意的诚是什么意思)(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