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义、道义,“道”在前,“义”在后,其实“义”的概念,大于、先于“道”的概念道义、道义,“道”在前,“义”在后,好像是是说“道”的概念大于“义”的概念,其实是“义”的概念,大于“道”的概念、先于“道”的概念,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道德的含义与特征是什么?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道德的含义与特征是什么(一文读懂弄清义)

道德的含义与特征是什么

道义、道义,“道”在前,“义”在后,其实“义”的概念,大于、先于“道”的概念。道义、道义,“道”在前,“义”在后,好像是是说“道”的概念大于“义”的概念,其实是“义”的概念,大于“道”的概念、先于“道”的概念。

你知道吗?我知道了;你真的知道了吗?我真的知道了。生活中,常有这样的对话。但是, 你确实真的知“道”吗? “道”是什么?你知道吗? 啊,如果这样死抠(字眼),那可能,还真的不知“道”啊。那么“道”到底是什么呢? 这个问题,其实早就提出来了,老子也早就给出了自己的论述:“道可道,非常道”,但是这个说法非常抽象,直到现在,很多人也不知”道“。

“道”到底什么呢?前文,多次说过并解释了“道法自然”,尤其是“道法自然”中的“自然”的真正含义(自然:自己内在本然DNA是什么样,外在就表现出其内在的样子,外内合一、知行合一)但,“道”本身,是什么意思呢?

道,其实就是“道路”的道,那么这个道路的“道”,是怎么来的呢?道,能量的流动形成的。比如,雪山解冻、融冰成水,水在重力的作用下,在地面上并不是沿直线运行的,而是根据地势,自然而然,形成一条弯弯曲曲的河,这弯弯曲曲的河的形状,就是水行走的“道(路)”。因此,这里的水之“道”,其实只是,以水为载体的“力”(这个力,是包括重力在内的各种合力)在大地上行走运动的印记。这个水运动行走的“印”记,就是水运动行走的“道”。

道法自然。“道”,是怎么形成的,“道”是通过效法“自然”形成的,所以说,“道”法“自然”。但“道” 本身并不是“自然”,“道”只是效法“自然”而已,“道”是“自然”的表现。“自然”呢?就是“自然而然”的意思,“自然而然”呢?就是:自己原本(内在DNA)是什么样,就外在表现为什么样。这"自己原本(内在DNA)是什么样,就外在表现为什么样"简单来说就是“原本是什么样,就是什么样”,或者更简洁地表述为“是什么样,就什么样”。那么“是什么样,就什么样”这个意思,还能不能表述地更简洁呢?能!只用一个字,即可准确地表达,这个字是什么呢?这个字就是:义。

反过来说,“义”是什么? 义,就是:“是什么样,就什么样”“原本是什么样,就是什么样”“自己原本(内在DNA)是什么样,就外在表现为什么样”这“自己原本(内在DNA)是什么样,就外在表现为什么样”是从哪来的呢?是从“自然而然”来的,也就是从“自然”(“然”是动词)来的。

注意!!“自己原本(内在DNA)是什么样,就外在表现为什么样”中的“表现”两个字,和“自然”中的“然”,其实是一个意思,都是动词。再注意,“表现为 什么样子”,那么表现什么为 什么样子呢?此时的表述有点绕,我们换种方式来表达,比方讲,要表现为某个样子,要表现什么为某个样子,或者说,要表现“......”为某个样子呢?双引号里要填什么呢?

这个双引号里面要填的是:“力”(力的本质是秩序)。

因此,“自己原本(内在DNA)是什么样,就外在表现为什么样”可表述为“自己原本(内在DNA)是什么样,就外在表现"力"为什么样”或者说“自己原本(内在DNA)是什么样,就外在将“力”表现为什么样”。同时,“自然”中的“然”,及“自然而然”中“而然”中的“然”,都是动词,也都是“表现”的意思,将“内在”表现为“外在”,或者说,让“外在”表现“内在”。这种“表现”的过程,或者说“然”的过程,就是:义。 义,是一个动词,是自“然” (然,动词)意思, 是自然而然(原本是什么样,就让它是什么样)的意思。比如,事情,本该是什么样,我们就让它是什么样,这就是“义”。

我们常说,道义、道义,“道”在前,“义”在后,好像是是说“道”的概念大于“义”的概念,其实是“义”的概念,大于“道”的概念、先于“道”的概念。

但是,前面说的那个“力”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这个“力”啊,其实是从“均匀”中来的,万物倾向均匀,便形成了“力”,关于“万物倾向均匀”这个知识模块,我在我的专栏《均匀论》和《强弱论》中,有非常详细的论述。而“均匀”的本质是秩序,进而“力”的终极本质,也是秩序。因此,形成了下面这样一个逻辑关系:

秩序----均匀----力----自然(义)----道

在这里还要再强调 一下:义,即自然(而然);前面似乎说过,道,也是自然(而然),其实,前面从来没说过“道,就是自然(而然)”,前面只是说过,道法自然,道效法自然。当然,我们平日说话,没有必要事事都那么严谨准确,因此在平日生活中,说“道,即自然”,也是勉强可以的,也没有哪个书呆子给你倒腾掰饬这个事情,但如果非要严谨倒腾掰饬个准确来,那么“道,即自然”这个说法是有问题的,是错的。为什呢?

"道,效法自然",与“道,就是自然”这两个句子,这两个说法,是既有紧密联系,又有显著区别的。"道,效法自然"重点表达“道”和“自然”具有分离性,它们不是同一个东西,强调他们其实是两个东西。而“道,即自然”重点表达“道”和“自然”是同一个东西,或者说“道”和“自然”是同一个东西的两种叫法(表达方法),“道,即自然”这个句子、这个说法强调二者之间紧密联系,紧密到二者是一个东西。"道,效法自然"这个句子、这个说法强调二者之间的显著区别,区别显著到其实二者其实是两个东西。总之:前文说过“道,法自然”,但从没有说过“道,即自然”,因为,“义”本身才是“自然”本身,也就是前文阐述的“义,即自然”,而“道”本身,并不是“自然”本身,“道”只是“效法”“自然”。

以上,我们谈到了“道”,谈到了“义”,我们再来谈谈“德”,什么是“德”?

德,就是在“道”的道路上,能否遵循规则,以及遵循规则的程度。打个比方讲:人架着一辆汽车,在路上行驶,如果他能遵循所有的交通规则(比如红绿灯、超车、转弯、掉头、变道等),那么他就是有德的,而且是很好的。就是说,他的行之德很好,或者说他的行路之德很好。

“瞧瞧你那德行.....”生活中,或电视剧中,有没有听到过这句话?

那么,什么是“德行”呢?

我们常说的“德行”其实,就是“行德-行之德-行路之德-道(路)上的行走之德”的意思。他的行路之德好、即他的行之德-行德-德行-德好。看见没?说一个人的德好,基本就是这个意思。如果,他在路上驾着车子,不遵循交通规则、横冲直撞,那么,就是说,他的行路之德-行之德-行德-德行-德不好。看见没?说一个人的德不好,基本就是这个意思。

如何修“德”?

道德、道德,道不明,则德无从修。

“道路”的“道”,是所有“道”中的最具体、最易懂的“德”,因而道路之“德”,也是最容易修的,只要严格遵守道路交通秩序规则可以了,如果不将道路之德修好,那是会受惩罚的,会被扣分的。

区别于“道路”的“道”,世界上还有很多道,是比较抽象,甚至很抽象的“道”,比如,为人之道、为父之道、为子之道、为夫之道、为妇之道、为君之道、为臣之道、修身之道、创业之道、持家之道等等。各有各的道,其德也就各有或大或小的区别,这么多的道,其德,如何修呢?修其“德”虽各有或大或小的不同,但有一个总的指导思想:道法自然,效法自然、顺其自然。

总之,就是:道德-道之德-道上之德,“德”是不能离开”道“而单独存在的。从而进一步,形成了下面这样一个逻辑顺序关系:秩序----均匀----力----自然(义)----道----德以上,我们谈到了“义”、“道”、“德”,现在,我们再来谈谈“情”:虽然“情”和“义”常放在一起组成“情义”这个词,而且被常常使用,但是,其实“情”和“义”是既有紧密联系,又有显著区别的。

情,是什么呢?“情”,用数学公式表示,就是y=f(x),规则、秩序是其本质。“义”、“道”、“德”、“情”之间的紧密联系是,它们本质上都是秩序。关于这一点,我在专栏《秩致美学》中,有详细论述。下面,我们来阐述“情”:

这个世界,原本,一盘散沙,或者说,这个世界,原本是一堆混乱的微粒子。一个秩序法则y=f(x)作用于这些粒子之上,这些粒子附着于这个秩序之上,从而形成各种各样的物体。这各种各样的物体就是“情”,用数学公式表示,就是y=f(x)。为了更形象一些,我们可以想象一下那些沙滩上的各种各样的沙雕。

海滩上,那些一粒粒的沙子,散落在沙滩上,一个人根据知己的意愿将这些散乱的沙子堆积成了自己喜欢的事物,比如一座房子、一个小人、一只小狗、一只乌龟、一艘帆船等等,这“一座房子、一个小人、一只小狗、一只乌龟、一艘帆船”等,就是一个个、各种各样的“情”,而那个堆积沙子的人的意愿,就是秩序法则y=f(x)。

由此,我们所能感知到的任何事物,都是由原始的基本粒子,根据一定的规则秩序y=f(x)秩化堆积而成,比如一个杯子、一棵树、一台电脑、一只动物、一本书、一座房子、一朵花、一座山、一条河、一朵云、一口气、一个公司、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一个王朝(比如明朝、清朝)、一个文明、一个星系(比如银河系)、一个宇宙等,它们都是由最小的单位分秩序体(比如粒子)按照一定的规则y=f(x)秩化而成,它们都是一个个、各种各样的“情”。“情”,这样解释,是不是很好理解?很好理解。

但是,我们常说的“情”和常问的“情”,不是你说的这个“情”,而是“亲情、爱情、友情”的“情”,这个“情”什么意思?其实,这个“情”和上面阐述的“情”,其意思、含义、本质是一样的:都是秩序规则y=f(x)。只是由于看不见,而较难于理解些。下面我们重点解释“亲情、爱情、友情”的“情”。两个本来不认识的人,通过一段时间的相处、磨合,发现他们二者之间有很多相同的东西,比如信仰、兴趣、爱好等,这“相同的东西”,为什说是“相同”呢,或者说,这些东西为什么说它们是相同的呢? 因为这些东西,都共同地遵循着同一个秩序规则,用数学语言描述就是y=f(x)。这些可用同一个秩序规则y=f(x)来描述的东西,即“相同的东西”,就是我们所常说的“情”。只是这个种类的“情”,是我们肉眼看不到的,但它是,确确实实存在的。

“你,我有情”这个句子在爱情小说中,经常出现,什么意思呢? 从本质上来说,意思是:你我之间(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磨合)有共同的东西。而这些“共同的东西”为什么说它“共同”呢?因为“你我”之间的这些东西,都遵循着相同的某个秩序法则y=f(x),因此“共同”或“相同”。既然“你我之间”有共同、相同的东西,根据秩致美学“同性相融”法则,二者之间关系会处得很好,这二者之间共同、相同的东西越多,二者之间关系也就能处得越好。

由上,可知,我们在解释“义、道、德、情”时,都离不开“秩序”这个概念。“义、道、德、情”归根结底都是秩序,跟秩序紧密相关,在秩序的坐标框架体系中描述、定义。万物都是秩序体。可以从秩序的角度,来解释万物。

作者:秩致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和商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