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村华西村现状(天下第一村负债近400亿)(1)

万万没想到,十多年后,曾经的“天下第一村”华西村会以这样的方式出现在眼前。9月7日的时候,不少关于华西村濒临破产的消息传出,“负债369亿”、“轰然倒地”、“人均负债”、“债台高筑”、“跌落神坛”……令人唏嘘。仔细看一下,这已经不是华西村第一次传出“破产”的消息了。2017年、2018年、2020年、2021年都曾传出过相关消息。网络上出现的相关搜索多是“华西村欠了国家多少钱”、“华西村已破产”、“华西村倒闭了”、“华西村破产了吗”等等字眼。大厦将倾未倾,风雨飘摇的既视感。

第一次知道华西村,是在初中高中的历史课本或者政治课本上,都是十多年前的事了。不知道现在的课本里还有没有。从书上看,对这个村的第一感觉就是富有,一个富甲一方的村庄。但当时的书中并没有详细讲述华西村的故事,直到后来“补课”,才了解到华西村的“冒险”。

第一村华西村现状(天下第一村负债近400亿)(2)

图片来自网络

1969年,吴仁宝抽调了20人在村里偷偷摸摸办起了小五金厂,这样的事情在当时是绝不能摆上台面,不能被人知晓。吴仁宝的四儿子吴协恩回忆当时的情景:“田里红旗飘飘、喇叭声声,检查的同志走了,我们转身也进了工厂。为什么冒险搞工业?因为种田实在挣不到钱。当时全村人拼死拼活,农业总产值24万,而只用20个人办的小五金厂,三年后就达到了24万元的产值。”就是依靠见不得光,只能地下运作的小工厂,1978年,华西村就有固定资产100万,银行存款100万,外加三年的口粮。

第一村华西村现状(天下第一村负债近400亿)(3)

图片来自网络

吴仁宝28岁的时候开始担任华西村的村支部书记,负债2.5万元是当时村里的财务情况。等到吴仁宝从书记的位子上退下来,华西村已经发生了真正的天翻地覆的变化,固定资产30亿,村办企业58家,村民年收入6000美元,小轿车大别墅是村民标配,妥妥的土豪村。2005年,吴仁宝登上了《时代周刊》的封面。

看了各种华西村的故事,不得不说,吴仁宝是个有头脑有魄力的狠人,敢做第一批吃螃蟹的人,并且成功地吃到了大螃蟹。除了多年偷偷摸摸办厂,1978年后,吴仁宝并没有向其他地方一样搞“分田到户、土地承包”,反而是开办了一家打农药的喷雾器厂,1984年,这个厂净赚200万。200万,放到现在也是一个大额数字,更别说在那个“万元户”富豪的年代。

1992年,南方谈话后,吴仁宝召集村干部开了会,决定筹措资金,囤积大量原材料。为了维持周转,向外借了1000万。事实证明,这个决定是对的,一笔赚翻了的买卖。当时华西村购入的铝锭每吨6000多元,3个月后涨到了1.8万每吨。到底筹措了多少资金,入了多少原材料,赚了多少钱,恐怕只有当事人知道。

1995年前后,吴仁宝曾经利用自身影响力,特批出一种以“华西村”命名的香烟。华西村又凭着“华西村”分得了2000万元的纯利润。这几天才知道,华西村是中国第一个在资本市场上融资的村庄。

据说华西村有个艺术团,专门招待各方来客的。团里有个特别节目《三杯美酒敬亲人》,一旦这个节目上场,就是有大人物要来。

周怡曾记录了自己去华西村时看到的场景:

“沿宽阔的路一进村,就看见耸立的华西金塔,听广播滚动播放的村歌,彷彿进入了一个国中国……眼见吴仁宝书记在主席台上振臂一挥,主席台下众人一呼百应的场面,用现代社会的眼光看,多少有些欠缺理性的崇拜与狂热……”

“可是后来几次参加村民大会……在早已久违的这种讲台上下一片融合场景中,我感受到一种力量,一种鼓舞性极强的领袖魅力。我断定,这位村书记就是具有领袖魅力的权威人物,屈指可数!”

第一村华西村现状(天下第一村负债近400亿)(4)

图片来自网络

第一村华西村现状(天下第一村负债近400亿)(5)

图片来自网络

接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吴仁宝保持着对华西村的绝对控制权,退休的时候,四儿子吴协恩接了他的班,成为了华西村的书记,另外三个子女都在华西集团担任要职,有人质疑集体性质的华西村成为吴氏家族企业,为外界诟病。2013年,吴仁宝去世。但是大部分吴家人的职务还是得以保存。新闻报道华西村曾有正副书记共41人,因为缺乏真实的长期的村庄生活经历,特别是“天下第一村”这样的生活经历,所以真的很难想象这样一番“家大业大”的景象。大胆猜测,这样的村庄,估计也有很强的排他性、排外性。

吴仁宝固然是个能人,但是他的成功和华西村的崛起,更是时势造英雄,搭上了时代的东风快车,碰上了好天时。华西村会不会湮没于时代的洪流中,大概只有时间知道。

第一村华西村现状(天下第一村负债近400亿)(6)

图片来自网络

题外话,昨天中秋,看见好些评论“就怕这是未来十年最好的中秋节”“大家不要悲观,反过来看,这可能未来十年中最好的一个中秋”……心中真是五味杂陈。这几年,见过了太多的不容易或者说太多的艰难。经常去的电影院关闭了,经常去的餐厅关闭了,老街的店铺关了不少,刚装修的店铺才开业几天就拆了转手招租,周围的朋友被裁员,做业务的钱收不回来要倒贴……一直觉得无常才是常态,生活本身充满了不确定性,只是现在无常和不确定性的含量更高了。

一直觉得无论是怎样的时代,都有人“好”,都有人“不好”,就像《双城记》的开头: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这是一个智慧的年代,这是一个愚蠢的年代;这是一个光明的季节,这是一个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人们面前应有尽有,人们面前一无所有;人们正踏上天堂之路,人们正走向地狱之门。”

希望每个人都平安。

寒彻骨后,能有梅香扑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