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擦拭着月亮

一些裂缝,长出草。夜的边缘

泛着花白的芒硝

白马群,补充着青草奔跑流失的盐分

一群吃夜草的乌珠穆沁白马

白月亮一般,在静静的穆仁高壁

滚动

蒙古包像落潮后的海螺,回旋着

壮阔的,夜的声音

偶有一两声犬吠,似深海之鲸

发出的音频

白月亮的心跳,与

大地的心跳,合在一个点上

诗评:

苏和的诗歌,代表了锡盟乃至内蒙古诗歌创作的中坚力量。他在草原出生、成长,和草原血脉相连,他的诗歌创作是自觉的,不带一点刻意,却为草原留下了深深的人文烙印。无论是宏大的叙事,还是细微之物的抒情;无论是婉约还是唯美,都契合了物我两忘的境地,有其强烈的代入感,也营造出别出心裁的意境。与走马观花式猎奇草原题材不同,苏和的诗歌细化了草原的诗歌元素,尽可能在生命意识触及到的地方,发现、整合,诗化那些还陌生的事物,他不满足于广袤苍凉无边旷野现成的物像,不愿在司空见惯的物像上放任自己的惰性,而是试图尽最大可能,在已知和未知之间搭一座诗意的桥。这桥可能是写实的,也可能是虚幻的。比如这首诗里:“白马擦拭着月亮/一些裂缝,长出草。” 是虚幻的写法,但又符合实际。轻轻一笔,就把草原尽头的白马与天空尽头的月亮相遇的画面,呈现得惟妙惟肖,唯美唯静。“夜的边缘/泛着花白的芒硝/白马群,补充着青草奔跑流失的盐分”,不写马奔跑,而写草奔跑,只是把参照物对换了一下,就既保持了马在夜晚静静吃草的画面,又保持了马一生奔跑不息的个性。显然,补充盐分,也是马奔跑的一部分。“一群吃夜草的乌珠穆沁白马/白月亮一般,在静静的穆仁高壁/滚动/蒙古包像落潮后的海螺,回旋着/壮阔的,夜的声音”,不写草原之大,而写蒙古包之小,小得像海螺,从而反衬出了草原大海般的辽阔。“偶有一两声犬吠,似深海之鲸/发出的音频/白月亮的心跳,与/大地的心跳,合在一个点上”,将犬吠的声音假想成深海的鲸声,就把草原的苍茫和深沉表达了出来,从而达到了月亮、大地、人心共鸣共振的艺术效果。出色的景物对比,巧妙的动静互换,轻易地就完成了诗意呈现。诗人不需要大声说出草原有多么的美,他只需站在夜色里,用一双细腻的眼睛,用一颗诗心,就把他看到感受到的景色呈现出来了,而且呈现得那么富有新意,音画感俱全。(戈三同,天端)

一天一白马(一日一诗白马白月亮)(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