旭日阑花最近有两首诗,一直萦绕于胸怀,自己看不透,也说不明白,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不畏浮云遮望眼守得云开见月明?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不畏浮云遮望眼守得云开见月明(不畏浮云遮望眼)

不畏浮云遮望眼守得云开见月明

旭日阑花

最近有两首诗,一直萦绕于胸怀,自己看不透,也说不明白。

宋朝的王安石曾写过一首诗《登飞来峰》: 飞上山来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这是何等的气魄!飞上高山来寻找塔,说明山之高。听说早上鸡打鸣的时候,能看见旭日东升,不害怕浮云蔽日,遮住了眼睛,只因为自己站在最高的地方。这胸怀、境界、格局、气度是多么的辽阔和高远。

宋朝的苏轼也写过一首诗《题西林壁》:横看成林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首诗说明自己在不同的地方,看到的风景是不一样的。在不同的位置,自己对待事物的感受也是不一样的。为什么我们看不到事物的全貌呢?因为我们没有跳出来,还沉浸在事物的中间。

一个人,处在茫茫世间,是不识庐山真面目,看不透世间一切,还是不畏浮云遮望眼,一切心如明镜?一切取决于自己的内心。

苏轼困扰于自己在山中,王安石自明于自己在山顶。

神秀曾说过: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他的小师弟惠能大师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心境不一样,看到的自然亦不同。

追寻自己内心的良知,坚持自我分析判断,不人云亦云,也不人趋亦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