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福猕猴桃栽培关键技术初探

【基金项目】:陕西省重点产业创新链(群)项目支持

(项目编号 2019ZDLNY07-01 )。

_王西锐等

“金福”是一个优质的绿肉晚熟猕猴桃新品种,经过几年自主发展,已经在陕西猕猴桃产区形成了一定面积。 但由于对其栽培特点缺乏系统性观察, 盲目发展导致生产中出现了一些问题, 甚至出现毁园情况, 给果农造成一定的损失。 探讨其栽培技术,对其健康稳定发展、减少生产损失具有重要意义。

猕猴桃种植技术宝典(金福猕猴桃栽培关键技术初探)(1)

1 生长特点

根据几年来栽培实践观察发现, 金福具有以下特点。

1.1 大果晚熟 金福在良好授粉、自然生长条件下, 单果质量可达 110 g 左右, 属大果型品种。一般在 10 月下旬至 11 月上旬成熟,充分成熟的果实,硬果削皮可食,相似于即食型品种。同时,金福耐贮运,货架期长。自然条件下,货架期长达 20 多天, 有利于冷藏后错峰销售,拉开销售期。 也由于其晚熟,贮藏时降温快,冷藏成本也低。为充分发挥其品种优势, 可以视气候条件适当晚采,进一步提高品质。

1.2 对溃疡病抵抗力弱 几年大面积栽培实践表明, 金福对溃疡病抵抗力较弱, 易感溃疡病,严重影响其面积、产量的提升。

2021 年,由于长期多雨,低温寡照,部分嫁接金福的果园出现接穗枝条整体腐枯, 导致嫁接换种失败。 究其原因,与光照差、枝条虚旺生长、组织不充实、抵抗力弱有关。

1.3 生长势强,单枝生长量大,萌芽率低 金福 生 长 强 旺 , 1 年 生 枝 蔓 基 部 粗 度 可 达 到1.5 cm 以上,枝条连续生长长度可达 2~3 m 。 基部芽相对瘪小,萌芽率低,易造成内膛光秃,结果部位外移现象。

1.4 9 月落果 金福 9 月份左右会发生一定程度的落果现象,影响产量的提高及效益的发挥。

2 对应的栽培技术

针对以上特点, 栽培中应注意把握以下关键技术环节。

2.1 把握合理采收时间,防止早采 一般在 10月下旬至 11 月上旬采收,才能保证其优良的果实品质。

2.2 不建议使用膨大剂 金福本身果实较大,不必使用膨大剂处理,否则会影响品质。可以利用花后 3~4 结果母枝环剥、 施用麦饭石粉等多元矿质元素肥、叶面喷肥等技术,适当自然增大果实,提高产量及品质。

2.3 重视预防溃疡病 根据几年观察,金福溃疡病发病期最早在 1 月下旬。因此,要从 1 月下旬开始重点预防溃疡病。

1 月下旬至 3 月中旬,每隔 10~15 天,全园喷 1 次 0.1%~0.2% 过氧乙酸 0.5% 硫酸铜,或50 倍液 84 消毒液 0.5% 硫酸铜。 同时用 4~5 倍液屠溃喷雾或涂抹主干、 主蔓及中心铁丝至第2 道铁丝以内架面枝蔓。

治疗发病枝。粗枝先检查病斑,发现病斑未环绕枝条 1 周时,用刀跨病斑顺枝干纵划枝蔓,深达木质部, 用 4~5 倍液过氧乙酸或 84 消毒液 0.5% 硫酸铜涂抹后,再用小壶喷划口,隔日如病斑还流脓液再喷。不流脓液的,在病斑及划口四周及上下涂抹屠溃原液。 病斑已环绕枝蔓的,从病斑下 20 cm 或齐根剪除,病枝蔓立即带出园子烧毁,剪锯口涂抹药剂。 发病盛期,每 3~5 天检查治疗 1 次。 细病枝或剪除,或直接用药液对着病斑流脓口喷雾。

2.4 克服萌芽率低的措施

1 )使用“启芽”。于 2 月至 3 月上旬,对架面枝蔓(重点为内膛枝蔓)喷布“启芽”,可以有效提高萌芽率及萌芽整齐度,提高内膛萌芽率,缓解结果部位外移现象。

2 ) 10 月至冬剪期,对粗枝基部进行造伤操作,也可以明显提高次年萌芽率及结果枝率。

2.5 预防 9 月落果 落果可能由于缺素 (缺钙)、刺吸式口器昆虫危害引起。

可在生长期防治病虫害时, 加入 0.3%~0.5% 氯化钙,基肥施用过磷酸钙,坐果后施用硝酸铵钙。

防治刺吸式口器害虫,用半截敞口饮料瓶,加入含 EM 菌剂的糖溶液, 再加白僵菌等生物杀虫剂,并将地下烂果放些许进去,挂架面铁丝上,其上设置防雨遮蔽物。 EM 糖水发酵后,会产生醋、酒味,当害虫被吸引前来取食时,会感染白僵菌致死,同时也能传播扩大防虫范围。一段时间后,捞出病虫体,再加糖水及白僵菌粉,维持其杀虫作用。

危害严重时, 用毒死蜱、 阿维菌素或吡虫啉、功夫等杀虫剂喷雾, 15 天 1 次,连喷 2 次,压低虫口基数。

开花盛期, 给花朵喷 20% 苯肽胺酸水剂270~400 倍液,每亩用药液 30~45 kg 。

3 生产中应注意的问题

3.1 培养中庸树势,提高抗病能力 一般虚旺枝蔓易感溃疡病,中庸枝病斑较少。 因此,适当增加枝量,分散生长点,促发较多中庸枝,有利于提高抗病性。

具体措施:旺枝摘叶留柄,促发侧枝。 强旺枝发生初期( 20~30 cm ),将新梢除梢尖外侧芽叶片摘去,留柄,促进侧芽萌发,增加枝量,缓和长势。

5 月上中旬,对强旺枝留基部 3~5 叶剪梢,促发中庸夏梢。

9 — 10 月,对强旺枝基部进行造伤或环剥,可以提高其次年萌芽率。

多留中庸枝。冬剪时,注意多留中庸枝作为结果母枝,尤其注意留强旺结果枝时,在最上果柄前留一段枝蔓剪截,使其连续结果。 总体上,长枝长留,中短枝插空留,提高架面覆盖率,充分利用光能。强旺营养枝作为结果母枝,应结合采用揉枝拉平、基部造伤拉平、使用“启芽”等方法,提高萌芽率,促生中庸枝条。

9 月下旬起,注意及时对新梢轻摘心,促进及时停长,防止缠绕,改善架面通风透光条件,提高有机营养贮藏水平,以利于提高抗病性。

3.2 科学施肥,控制树势,提高抗病性 重施有机肥:秋季按 1 500~2 500 kg/ 亩腐熟有机肥施入基肥;控制氮肥用量:每亩生长期总施氮量控制在相当于 70 kg 尿素 / 亩·年含氮量以内; 8 月后土壤不再施用速效氮肥(基肥施氮除外);注意使用多元矿质元素肥:结合施用壮果肥,每亩施入 100 kg 麦饭石粉及生物有机肥等; 结合病虫害防治,注意通过叶面补充硼肥、钙肥等。 生长后期,注意结合喷药防病虫,加入 1 500 倍液亚磷酸钾(纯品),控制旺势,提高植株抗病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