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题 无缝线路应力放散施工组织设计,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工勤高级技师练习试题?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工勤高级技师练习试题
技师实作题库第一题 无缝线路应力放散施工组织设计
一、命题依据
依据《国家职业标准-铁路线路工》3.4 和《铁路特有工种技能培训规范-铁路线路工》K5-Ⅱ-P、K5-Ⅱ-G 确定。
二、考核目的
能够进行应力放散与调整,能编写三级及以下的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并组织施工。
三、考场准备
教室一间,自带书写笔、直尺、三角板、科学计算器等学习用具。四、技术要求
1. 施工组织设计的主要内容应完整,符合现行的规章、标准和文件的规定。
2. 施工概况和主要施工数据清楚。
3. 作业方法正确,人员安排合理。
4. 进度图安排合理有序。五、考核要求
根据给定的线路资料编写无缝线路应力放散施工组织一份(原则上不超 2km),时间 60 分钟。
六、作业方法及步骤
1. 线路设备大修施工单位接到正式批准的设计文件后,应立即组织人员了解设计文件的内容,全面掌握施工项目、地点、数量、做法和标准。
2. 现场调查和施工测量,研究制定施工方案:
(1)勘察道床厚度、坡度衔接、道岔类型及轨道与道岔的连接形式、材料的来源、数量、放置地点、运距、施工时占用车站股道和职工生活
保障设施等,核实设计与现场有无错误。
(2) 如设计和现场有不吻合时,要提请设计人员校正。对已设置的桩点,要全面核对和补齐,确认直线和曲线的拨量正确,各桩点的标高正确。
(3) 在进行路基大修时,开工前应测量放样,并在工地附近设立临时水准点,以便于施工中随时检验标高正确。
(4) 校对长大桥隧的限界尺寸,避车台或避车洞的位置和个数等。3.根据设计文件和核实资料,按工程件名或批准的施工计划,编制
施工组织和安全技术措施。其主要内容如下:
(1) 编制依据及设备现状;
(2) 施工技术条件和技术标准;
(3) 施工计划和施工进度安排;
(4) 工程数量及材料供应;
(5) 施工方法、劳动组织、机具使用和施工配合;
(6) 施工作业程序;
(7) 施工安全、质量和进度控制措施;
(8) 施工临时设施。
【案例】根据给定需进行无缝线路应力放散的 km 线路资料,计算放散量并编写无缝线路应力放散施工组织:
1、施工地点: 线k ~k
2、施工时间: 年 月 日
3、施工内容: kg/m 钢轨无缝线路应力放散。线路原锁定轨温 ℃,设计锁定轨温 ℃。
4、施工封锁及慢行条件:
①慢行条件:开通后第一列 km/h,第二列 km/h,第三列 km/h,其后恢复常速。
②施工天窗:封锁要点 分钟。
【答题要点】
一、施工机具、材料主要机具材料包括轨距尺、拉伸机、撞轨设备、锯轨机、铝热焊材料及设备等。次要机具材料包括拐子、滚筒、撬棍、改道器、长效油脂、龙口轨、长孔夹板、短轨头、内燃扳手等。一般机具材料包括汽车、发电机、电线、加力扳手、450m 扳手、摇铃扳手、30m 钢卷尺、3m 钢卷尺、木折尺、麻绳、防护用品、小铲子、轨温计、砂轮片、钻眼机、联结配件等。
二、放散量计算放散量 L=(设计锁定轨温-原锁定轨温)×钢轨长度×0.0118 三、编写施工组织
(一)编制依据及说明依据《铁路技术管理规程(普速部分)》、《普速铁路工务安全规则》、
《普速铁路线路修理规则》、集团公司《普速铁路营业线施工安全管理实施细则》等有关文件,及批准的设计文件和施工计划。
(二)工程概况××线路由于铺设无缝线路长钢轨时锁定轨温较低。为确保行车安全,决定进行无缝线路应力放散。根据 安排及线路设备状况, 对 线 站 行线K -K 应力放散施工。
1.施工地点: 线路 k —k
2.施工时间:××××年××月××日
3. 施工项目:无缝线路应力放散
(三)施工组织××放散由××车间负责施工。设施工负责人 1 名,负责线路放散施工全面工作。工地设技术员 人,协助施工负责人搞好施工组织、材料计划申请、质量控制、技术资料收集整理归档等工作。具体人员安排如下:
1. 技术组:由车间技术员等有关人员等 人组成,负责设立临时观
测点,检查各点的走动情况,传达施工领导人的命令给各组,施工结束后进行放散效果调查。(一般为 3~5 人)
2. 扣件组: 人,负责拆卸、拧紧扣件、涂油,加垫滚筒,拆除并恢
复影响移动的障碍物,放散结束后恢复线路,收集旧料,清理场地。(一般按每人一节铁即 25m 计算)
3. 撞轨组: 人,根据施工领导人的安排进行撞轨。(一般每个撞轨
机 6~8 人)
4. 龙口组: 人,负责锯轨、拉伸和钢轨焊接。(一般为 5~8 人)
5. 防护组:驻站防护员 人,远端防护员 人,现场防护员 人,
负责施工防护和联络。(现场防护员一般条件下按每 300 米配置一个,困
难条件下按每 200 米配置一个) 共需人员 人。
(四)封锁及放行列车条件1. 慢行条件:点后第一趟列车慢行 km/h,第二列慢行 km/h;
以后恢复常速。
2. 施工天窗:封锁要点 分钟(具体以集团公司批准的施工计划为准)。
(五)施工方法及流程: 1.施工进度图2.施工方案
作业流程:设置防护→复紧放散前后各 50m 线路扣件→卸下全部扣件→切轨→轨底垫入滚筒→撞轨(拉伸)→抽出滚筒,丈量轨距、整正胶垫、涂油、上紧扣件→焊接、打磨、探伤→全面复紧扣件,检查线路
→撤除封锁防护→放行列车→重新油漆位移观测桩上的标记及长轨资料。
⑴点前准备①认真做好现场调查工作:调查放散位置、长度,确定放散计划。根据计划锁定轨温正确计算放散量及锯轨长度(预留轨缝),在龙口处画出切口位置。
②划出松、卸及复紧扣件作业班组,设好安放滚筒、撞轨器位置标记;准备好滚筒或支垫物;在轨底做好位移观测点标记,观测点以每 100m 为宜。
③备好施工机具及材料,如撞轨及拉伸设备、锯轨机、铝热焊设备及料具、通讯设备等,并检查所有通讯设备及机具,确保设备状态完好。
④防护员必须提前到位,所有参加作业的人员及各种材料机具全部到位。
⑤做好施工组织安排,对作业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和安全教育。
⑵点内作业①接到施工封锁命令,防护员按规定设置好防护,施工负责人下达施工命令。
②电务、供电配合人员拆除电容线、绝缘处引入线及供电地线、吸上线等设备,扣件组拆除有碍施工的轨道加强设备。
③扣件组作业人员立即拆除全部扣件,并每隔 10~15m 撤除枕上橡胶垫板,同时垫入滚筒或支垫。撞轨组安装撞轨夹具,撞轨器上道。
④龙口组使用锯轨机械根据提前在钢轨上标出的锯轨标记切割钢轨。
⑤在龙口处安装好拉伸机。
⑥所有扣件松开后,听从龙口处施工负责人的统一指挥,开动钢轨拉伸器油泵拉伸长轨,同时通知各辅助撞轨点开始撞轨。当龙口处伸缩量达到计划放散量时,技术人员检查各位移观测点的位移量,达到要求后通知撞轨组停止撞轨。
⑦撞轨作业完成后,撞轨器下道,扣件组人员取出滚筒和支垫,检查校正轨距,整正并上紧轨枕扣件。龙口组对龙口进行钢轨焊接,恢复无缝线路轨道结构。电务、供电人员恢复各自设备并确认设备完好。
⑧检查线路几何尺寸,将作业机具清出限界以外,达到放行列车条件,开通线路。
⑶点后作业①线路开通后利用 60km/h 及以下慢行时间内整修线路,消灭超限处所,上齐缺少的轨枕扣件。
②技术组重新标记防爬观测点,做好标记,并恢复钢轨上的其它标记,做到钢轨上的标记齐全、正确、清晰。整理应力放散技术资料。
③整理线路外观,做到散砟回收彻底,边坡平整,断面符合设计要
求。
④清点材料机具,回收旧料,清理场地,做到工完料净。3.作业质量
⑴长轨条总放散量达到计算放散量数值,且沿钢轨全长放散量均匀,
确定锁定轨温准确。
⑵轨枕间距均匀,允许速度大于 160km/h 的线路,铝热焊缝距轨枕边不得小于 100mm,其他线路不得小于 40mm。
⑶轨距、扣件螺栓扭力矩符合《普速铁路线路修理规则》要求。
⑷轨道加强设备安装齐全,作用良好。
⑸位移观测桩齐全。标志准确,明显。
⑹其它由于施工作业造成的轨道几何尺寸偏差,符合《普速铁路线路修理规则》要求。
(六)安全保证措施1. 劳动安全
⑴要认真贯彻《普速铁路工务安全规则》、《普速铁路营业线施工安全管理实施细则》和《普速铁路作业防护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坚持人身安全与行车安全并重的原则,提高职工遵章守纪的自觉性。
⑵施工人员在作业前要充分休息,保持精力充沛,班前 10 小时不得饮酒,发现饮酒者,应立即停止其工作。
⑶按规定正确使用劳动保护用品,穿戴统一作业标志,上岗作业严禁穿高、中跟鞋,防止滑落和扭伤。
⑷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分组、分段设置专人防护,遇瞭望条件不良增设中间联络人员,确保通信畅通、防护到位。
⑸遇来车时,作业人员按规定距离携料具下道避车,并防止机具材料侵限。
⑹双线或邻近公路有影响作业安全隐患时,按照规定设置防护绳, 严禁随意跨越。
⑺使用起拨道机、撬棍、拉伸器、撞轨器等机具作业时必须轻拿轻放,听从工班负责人统一指挥,动作协调一致。
⑻使用撬棍翻动钢轨时,应组织有经验的人员操作,其他人员应远离撬棍和钢轨翻动方向,防止撬棍伤人,并禁止用手翻动钢轨。
⑼严禁坐在钢轨、轨枕头、道床上或在停留车辆下坐卧休息或避雨、乘凉。
⑽所有作业人员乘坐交通工具,必须严格遵守交通安全规则,汽车停稳方准上下。接送民工上下班必须有职工带领。
2. 行车安全⑴ 对影响作业的电务和信号电缆等,提前 3 天通知相关单位进行配
合。
⑵ 对所有参加作业人员在上道前必须进行安全教育,交清作业程序和安全注意事项。作业前作业负责人必须给工长、带班人员讲清施工程序、施工步骤、安全注意事项、应急处理预案。
⑶作业负责人确认封锁命令无差错,防护已设好,各项安全措施已落实,方可发布命令开始作业。
⑷撬棍、起道机手柄等,均要安装绝缘套筒;抬运钢轨时,不得搭接两股钢轨、绝缘接头、引入线及轨距杆。
⑸撞轨器应避免安装在焊缝等处,使用前应对夹具进行检查。
⑹作业负责人必须随时掌握施工进度,检查作业质量,及时处理作业中所遇到的问题。确认线路达到放行列车的条件,且无料具侵限后, 方可开通线路。
⑺开通后,及时消灭超限处所。列车通过后,要组织复查线路,确认线路设备达到规定要求,方准收工。
3. 应急预案⑴ 工地需备有龙口轨、长孔夹板、短轨头及切割工具、以备急用。
⑵拉伸、焊接或探伤中发现伤损不能保证安全时,必须采取插入短轨方式进行临时处理,必要时申请降低行车速度,确保行车安全。
⑶加强对夜间照明设备的检修,作业期间应有备用设备一套,防止照明设备故障。
七、评分表
无缝线路应力放散施工组织设计评分记录表
序 号 |
考核内容 |
考核要点 |
配 分 |
评分标准 |
扣分 |
得分 |
1 |
机具、材料 |
机具材料齐全 |
5 |
主要机具每缺一项扣 2 分,次要 机具每缺 1 项扣 0.5 分。 | ||
2 |
根据给定无缝线路资料, 计算无缝线路应力放散 量(包括计算公式) |
应力放散的依据应准确 |
10 |
公式错误扣 41 分,计算过程或结 果错误扣 10 分。 | ||
3 |
编制依据 |
依据应合理 |
5 |
依据错误扣 41 分,不合理每项扣 5 分。 | ||
4 |
施工概况 |
施工概况数据清晰 |
5 |
数据不完整、不清晰酌情扣 5~ 20 分。 | ||
5 |
施工组织 |
分组和人员配置合理 |
10 |
分组和人员配置严重不合理扣41 分,分组每漏一组扣 10 分, 不合理扣 5 分。 | ||
6 |
封锁和放行列车条件 |
符合有关规定 |
5 |
不符合规定每项扣 5 分。 | ||
7 |
施工进度图 |
进度图描述进度完整、合理、有序 |
10 |
错误或严重违反有关规定扣 41 分,描述进度不合理,每步扣 10 分。 | ||
8 |
施工方案描述 |
准备作业、点内作业 (作业过程)、点后作业、作业质量描述完 整,作业方法正确 |
30 |
严重违反有关规定扣 41 分,描述不完整每项酌情扣 1~10 分。 | ||
9 |
安全保证措施 |
劳动安全、行车安全、应急预案等安全保证 措施到位 |
20 |
安全保证措施不到位,每项扣5~10 分。 | ||
10 |
卷面 |
卷面整洁,无涂改 |
卷面不整洁或涂改,酌情扣 1~5 分。 | |||
合 计 |
100 | |||||
否定项:若考生发生下列情况之一,则应及时终止其考试,考试成绩记为零分。 ⑴不遵守考场纪律,大声喧哗;⑵携带电子通讯设备或与考试有关的学习资料进入考场;⑶考场作弊;⑷考生答卷雷同。 |
一、命题依据
依据《国家职业标准-铁路线路工》3.4 和《铁路特有工种技能培训规范-铁路线路工》E4-Ⅱ-P 确定。
二、考核目的
能够使用经纬仪、全站仪。三、考场准备
1. 选择视野开阔,无遮挡物,规模不小于 100×100m 的场地一块。在场地适当位置测设一条直线,并在直线两端埋设两个桩,以标记直线位置,并标明公里数。
2. 工具、材料:测量伞 1 把、铅笔 1 支、红蓝铅笔 1 支、经纬仪或
全站仪(含三角架)1 台、工具袋 1 个、平板夹 1 个 、铁锤 1 把、测
钎适量、30m 钢卷尺 1 把、红色指挥旗 1 面(或对讲机 2 台)、垂球 2 个、
线绳 100 米,小钉、木桩、钢钎、大锤等。
3. 配合人员 1 人,配合人员除在考生的指挥下辅助考生完成测设工作以外,不得从事其它作业。
四、技术要求
1. 检查工具、材料及仪器是否齐全,状态是否良好。
2. 正确使用各种工具、仪器。
3. 计算正确,数据保留位数符合规定,清楚记录数据。
4. 作业完毕,整理并归位所有材料、设备及机具。五、考核要求
使用经纬仪定位 9 号或 12 号单开道岔一组,时间 30 分钟。六、作业方法及步骤
新线铺设及既有线上铺设或更换不同型号道岔,必然会导致道岔铺设位置的改变。改变道岔位置有中交点位置不变、起点位置不变、终点不变、道岔位置全部变动等四种情况。究竟采用哪种方案,应根据现场
具体情况确定。
一般使用经纬仪进行放样。放样工作的主要内容:在线路上确定道岔中心点桩位,道岔始端、尾端桩位,同时应对道岔连接曲线放样;对交叉和交分道岔还需确定菱形、短轴端桩位。放样主要数据:①道岔全长 L;②道岔前长a;③道岔后长 b;④道岔转向角α。
1. 拨正道岔及其前后线路方向,确定直股中心线位置。
2. 以线路中心线的出岔位置或就近钢轨接头,作为道岔始端,可沿一股钢轨丈量出道岔前长,并从该点钢轨工作边向线路中心方向垂直量取该处轨距的一半定出道岔中心,并打好木桩,标出道岔中心桩 1,如图所示。若已知中心桩位置,可直接标出。
3. 在道岔中心桩上安置经纬仪,对中整平仪器后,向道岔始点放直线,从中心桩沿直线方向丈量道岔前长 a 定出始端桩 2。倒镜放直线,丈量道岔后长 b 定出岔尾桩 3。
4. 向右(或左)转α角度,在视线上丈量长度 b 定出侧线岔尾桩 4。
5. 用钢尺复核道岔全长 L 是否正确。
6. 道岔后连接曲线放样
道岔放样的同时,应将道岔后连接曲线放样。
(1) 在测定岔尾桩 4 的同时,根据给定的线间距,视线再向前方延伸,并从中心桩 1 沿视线丈量′长度,定出道岔后连接曲线的交点桩 5, 如图所示。
′长度可用道岔直股和曲股线间距 D 与转辙角 α 进行计算,即′=
=b+′+T。式中′应大于 6m,T=R·tan。
sinα 2
(2) 根据给定的曲线半径,将仪器搬移至连接曲线的交点桩 5 安置,
瞄准道岔中心桩 1,从交点桩 5 向岔心方向丈量曲线切线长 T,定出曲线始点桩 6。
(3) 倒镜后向内侧转 α 角,使视线在侧股切线方向上。从连接曲线交点桩 5 沿切线方向丈量曲线切线长 T,定曲线终点桩 7。
(4) 仪器从切线方向再向右转180°−角度。在视线方向上,从连接
2
曲线交点桩 5 丈量出曲线外矢矩 E,定出曲线中心桩 8。
E=R·( 1 -1)= R
2
-R=
os
2
os
2
2
(5) 检算夹直线长度、曲中点位置,用钢尺复核是否正确。方向观测结束后,应立即按各方向观测值计算角度闭合差。 多边形内角总和的理论值为∑ 理=(n-2)×180°
设实测的多边形内角总和为∑ 测,则角度闭合差=∑ 测-∑ 理
规范规定,多边形的角度闭合差的限值限=±30″√n,式中:n 为多边形的内角个数。
若≤限时,说明测角精度合格,应进行角度闭合差调整。
角度闭合差调整采用反号分配的原则,即将反符号平均分配于各个内角观测值中。各角改正数为
v=−
n
改正数应取位至秒,若有余数,应分配到含“短边”的角中。
检查角度闭合差时应注意:角度闭合差的符号(+,-),应大致均匀出现,若一连几个或大多数闭合差都是同一符号,就应该检查一下是否存在系统误差的问题。因为以上现象不符合偶然误差的特性。如果角度闭合差超限,在一般情况下,可考虑以下处理办法:
①应对闭合差较大的相关测站进行重测。
②对闭合差出现同一符号的多边形,部分或全部重测,最后采用闭合的重测成果。
七、评分表
使用经纬仪进行单开道岔定位评分记录表
序 号 |
考核 内容 |
考核要点 |
配 分 |
评分标准 |
扣分 |
得分 |
1 |
工具的使用及维护 |
⑴领取仪器要检查。 ⑵仪器携带要扣紧锁。 ⑶操作仪器要轻慢,步骤正确,熟练。 ⑷仪器零件无损坏。 |
10 |
每项未做到扣 3 分。 | ||
2 |
作业程序 |
⑴准备工作。清点仪器、工具和材料。定施测方案。 ⑵测设道岔。 ①按设计里程在主线中线上定出岔心位置钉桩。 ②确定岔头位置及直股岔尾位置。③在道岔中心位置安置经纬仪。 ⑶测设辙叉角。 ①望远镜对准主线中线方向(水平度盘调至0°00'00")水平制动。 ②松开水平制动螺旋,向侧线方向拨动辙叉角度α值,水平制动,此时望远镜视线方向为侧线方向。确定侧线岔尾位置。 ⑷钉桩位固定后,复测距离。复核水平角度值 使之满足精度要求。 |
30 |
⑴准备不充足扣 5 分。 ⑵仪器安置错误扣 10 分。 测量数据不准确一处扣 2 分。 ⑶测设辙叉角方法不正确, 扣 5 分。 ⑷未复核,一项扣 5 分。 | ||
3 |
作业质量 |
⑴清点仪器、工具和材料。 ⑵测设道岔、测设辙叉角、确定道岔位置。 ⑶复测距离、水平角度值;记录准确。 |
50 |
⑴不全,每少一件扣 5 分。 ⑵不正确,扣 5 分。 ⑶精度不符要求,水平角每差 10″扣 10 分,距离每差5mm 扣 5 分,涂改扣 5 分。 | ||
4 |
作业安全 |
⑴按规定穿戴、使用劳保用品。 ⑵仪器无磕碰。 |
10 |
⑴未按规定穿戴、使用劳保用品扣 10 分。 ⑵有,每次扣 5 分。 | ||
5 |
作业 时间 |
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业内容。 |
每超时 1 分钟,从总分扣 2 分,总超时 5 分钟停止作业 | |||
合 计 |
100 | |||||
否定项:若考生发生下列情况之一,则应及时终止其考试,考试成绩记为零分。 ⑴数据出现严重偏差;⑵测量过程中,考生操作仪器带有尝试性;⑶测量过程中,由于考生责任发生仪器倾倒事故;⑷总超时超过 5 分钟;⑸发生其他不安全因素。 |
附:
铁道行业职业技能鉴定
铁路线路工技师操作技能答题卡
单位: 姓名: 准考证号:
装 订 线
试题名称:使用经纬仪进行单开道岔定位
使用经纬仪进行单开道岔定位测设记录表
道岔图号: 辙叉角:
道岔总长: 前长: 后长: 记录测量数据并检算:
第三题 用往返测量法测量并绘制线路纵断面图作业一、命题依据
依据《国家职业标准-铁路线路工》3.4 和《铁路特有工种技能培训规范-铁路线路工》C2-Ⅱ-P、C2-Ⅱ-G 确定。
二、考核目的
掌握线路平面图、纵断面图绘制。三、考场准备
1. 选择视野开阔,无遮挡物,高差在 1m 以内,长度不小于 300m,宽度不小于 10m 的场地,标注起始点,并在起点假设已知高程。
2. 工具、材料:测量伞 1 把、双面尺 1 把、毛笔 1 支、水准仪(含
三脚架)1 台、尺垫 2 个、工具袋 1 个,油漆、计算纸(米格纸)、记录手簿等。
3. 若上道作业,按规定申请作业派工单,设好防护。
4. 配合人员 1 人,配合人员除在考生的指挥下配合扶尺以外,不得从事其它作业。
5. 教室一间,考生自带书写笔、铅笔、直尺、三角板、橡皮、科学计算器等学习用具。
6.
计算、检核准确无误,成果核算在容许闭合差范围内【Fh=±30√L】, 正确调整高差闭合差并得出改正后的高程,且结果在允许误差范围以内。
四、技术要求
1. 正确使用各种工具、仪器。
2. 置镜点、转点位置设置合理。
3. 读数准确、规范,记录簿填写清楚。
4. 作业完毕,整理并归位所有材料、设备及机具。五、考核要求
每 20 米一点,测量线路长度 200 米,转点至少 2 个(不含第一次置
镜),并绘制线路纵断面图,时间 60 分钟。
六、作业方法及步骤
水准测量可以测出两水准点间的高差,由一已知水准点的高程加高差可得另一水准点的高程。在铁路水准测量中,由于两水准点间一般相距较远,地面起伏较大,安放一次仪器无法测出其高差,必须将两水准点间的距离分为若干段,在每段内安置仪器,检查高差的测量结果是否正确,往返测量法应进行两次测量,即从 A 点测到 B 点测出每段两端地面高差,进而求出两水准点间的高差。从 A 点测到 B 点称为往测,再从B 点测到 A 点称为返测。返测时,转点应选在与往测不同的路线上,独立进行。
1. 设置测点
根据水准仪类型和操作人员的目测测距,将仪器放置前后于测点中间平坦、通视良好的位置。
2. 置镜
安置三脚架,先将三脚架上的固定螺栓松开,按需要调整脚架长度, 然后将其拧紧,将三脚架放到平坦宽畅不易滑动的地方,(大致成等边三角形),把三脚架的脚尖踩入土中,并使三脚架大致水平。然后把水准仪从箱中取出,放在三脚架上,细心地将三脚架的中心螺栓旋入仪器的基座内拧紧。检查、调节脚螺旋,使其高度适中;移动并踩实脚架,使圆水准器气泡不紧靠圆水准器的内壁。
3. 整平
⑴粗平。使圆水准器的气泡居中,其方法是转动其中两个定平螺栓, 使支架大致水平即竖轴大致铅垂,然后转动第三个脚螺旋使气泡居中。在整平过程中,气泡移动方向与左手大拇指转动脚螺旋的方向一致。
⑵精平。目视望远镜中管水准影像左、右两侧是否对齐,否则转动微调螺栓,气泡左侧的影像移动方向和转动倾斜螺旋的右手拇指方向一致,使管水准重叠成形。
自动安平水准仪由于没有制动螺旋、管水准器和微倾螺旋,在观测时候,在仪器粗略整平后,即可直接在水准尺上进行读数,因此自动安
平水准仪的优点是省略了“精平”过程,从而大大加快了测量速度。4.瞄准
⑴首先进行目镜对光,使十字丝清晰;
⑵瞄尺。用镜筒上的准星照准水准尺,当水准尺的影像进入望远镜视线后,将望远镜制动,再进行物镜对光,使水准尺的影像清晰,最后用微动螺栓使十字丝的竖丝靠近水准尺的影像。
⑶清除视差。在瞄准工作做好之后,还要检查是否有十字丝视差存在,十字丝视差存在的原因是目标在望远镜内形成的像没有落在十字丝平面上,对读数影响很大。清除视差的方法要再进行目镜和物镜对光。
5. 读数
读取十字丝横丝所截的水准尺的分划数。每次在尺上读出四位读数, 先读米、分米、厘米,最后估读毫米,每次读数前应检查管水准是否错开,否则要重新调整。读数之前要注意水准尺的分划式样及注字位置, 以免读错。读数时按由小到大的方向,米位和分米位根据尺子注记的数字直接读取,厘米位则要数分划数,毫米位需要估读。读数后应再检查水准管气泡是否居中,若不居中,应再次精平,重新读数。
6. 记录并计算两点高程差
将可读数值记录到标准的记录纸上,用后视读数减去前视读数即可算出两者间的高程差。
7. 绘制纵断面图
将各点的计算高程按比例标在相应的位置上,然后将各点分别用直线相连,最后注明起讫里程和行别等。
七、评分表
用往返测量法测量并绘制线路纵断面图作业评分记录表
序 号 |
考核 内容 |
考核要点 |
配 分 |
评分标准 |
扣分 |
得分 |
1 |
工具的使用及维护 |
根据需要一次带齐所有料具。 |
10 |
工料具准备不全每少一件扣 5 分;工具使用不当每次 扣 5 分,损坏每件扣 10 分 | ||
2 |
作业程序 |
⑴选择测站。在两测点间大致中间位置设置测站,保证测站前后视距应大致相等,相差不得过大。 ⑵安置仪器。在测站上打开三角架,调节架腿使高度适中,目估使架头大致水平,检查脚架腿是否安置稳固,脚架伸缩螺旋是否拧紧,然后打开仪器箱取出水准仪,置于三脚架头上, 一只手扶住仪器,以防仪器从架头滑落,另一手用连接螺栓将仪器牢固的连接在架头上。 ⑶粗略整平。旋转脚螺旋使圆水准器的气泡居中。然后使仪器转动 180°并观察圆水准器气泡是否居中,如不居中则应更换仪器。 ⑷瞄准水准尺。首先转动目镜螺旋使十字丝清晰;松开制动螺旋,用照门和准星瞄准水准尺拧紧制动螺旋;通过望远镜观察水准尺,并调焦、转动微动螺旋使目标清晰,位置准确,期间应注意消除视差。 ⑸精平与读数。通过目镜左方的符合气泡观察窗看水准管气泡,右手转动微倾螺旋,使气泡两端的像吻合;读出水准尺上读数,估读到毫米,且保证每个读数均为 4 位。 ⑹在记录手簿上,正确位置,清楚、规范地填写观测数据,并随时符合观测数据,确保正确无误。 ⑺整理仪器到下一测站按上述步骤进行测量记录。 ⑻作业完毕,整理并归位所有材料、设备及机 具。 |
30 |
⑴仪器安置位置不符合规定,一次扣 5 分。 ⑵仪器操作程序错误扣 5 分。 ⑶ ⑷ ⑸仪器安置未整平即读数扣 5 分。 ⑹记录手簿填写错误或有涂改扣 5 分。 ⑺未按规定设置转点每少一次扣 10 分。 ⑻整理不彻底、未全部归位 扣 5 分。 | ||
3 |
作业质量 |
⑴内业计算。在记录簿上进行数据处理,得出实际测量的高差,并进行检核,在误差允许范围内时调整闭合差,并计算各测点高程。 ⑵绘制纵断面图。将各点的计算高程按比例标在相应的位置上,然后将各点分别用直线相 连,最后注明里程位置等。 |
50 |
⑴内业计算错误一处扣 5 分;闭合差超过容许误差扣10 分,成果检核超限扣 10 分。 ⑵未按比例标在相应的位置上,每错一处扣 5 分;未 注明里程位置,每处扣 5 分 | ||
4 |
作业 安全 |
按规定穿戴、使用劳保用品。 |
10 |
未按规定穿戴、使用劳保用 品扣 10 分。 | ||
5 |
作业 时间 |
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业内容。 |
每超时 1 分钟,从总分扣 2 分,总超时 5 分钟停止作业 | |||
合 计 |
100 | |||||
否定项:若考生发生下列情况之一,则应及时终止其考试,考试成绩记为零分。 ⑴测量过程中,考生操作仪器带有尝试性;⑵测量过程中,由于考生责任发生仪器倾倒事故;⑶ 总超时超过 5 分钟;⑷发生其他不安全因素。 |
附:
铁道行业职业技能鉴定
铁路线路工技师操作技能答题卡
单位: 姓名: 准考证号:
装 订 线
试题名称:用往返测量法测量并绘制线路纵断面图作业
水准测量记录手簿
观测日期 天气状况 仪器编号
测点 |
水准尺读数 |
高差 |
计算高程 |
采用高程 | ||
后视 |
前视 |
|
- | |||
计算检核 |
一、命题依据
依据《国家职业标准-铁路线路工》3.4 和《铁路特有工种技能培训规范-铁路线路工》H3-Ⅱ-P 确定。
二、考核目的
能够进行平、纵断面测量作业,计算平、纵断面调整量。三、考场准备
1. 路堤(或路堑)线路 10m。
2. 工具、材料:测量伞 1 把、双面尺 1 把、毛笔 1 支、水准仪(含
三脚架)1 台、尺垫 2 个、工具袋 1 个,油漆、计算纸(米格纸)、记录手簿等。
3. 若上道作业,按规定申请作业派工单,设好防护。
4. 配合人员 1 人,配合人员除在考生的指挥下配合扶尺以外,不得从事其它作业。
5. 教室一间,考生自带书写笔、铅笔、直尺、三角板、橡皮、科学计算器等学习用具。
6.
计算、检核准确无误,成果核算在容许闭合差范围内【Fh=±30√L】, 正确调整高差闭合差并得出改正后的高程,且结果在允许误差范围以内。
四、技术要求
1. 正确使用各种工具、仪器。
2. 置镜点、转点位置设置合理。
3. 读数准确、规范,记录簿填写清楚。
4. 作业完毕,整理并归位所有材料、设备及机具。五、考核要求
一个横断面,转点至少 2 个(不含第一次置镜),时间 40 分钟。 六、作业方法及步骤
在直线地段,横断面方向是与线路中线垂直的方向;在曲线地段,
横断面方向是与线路施测点的切线相垂直的方向。横断面方向可用方向架或经纬仪测定。
1. 选择横断面的测量位置。如百米标、由填方变为挖方的零点处、纵向地形的边坡点、路堤和路堑的最高与最低处、隧道洞口等处。
2. 安置水准仪并进行整平,水准测量时,须先后视轨顶求出仪器高程。
3. 使用水准尺读出下面各点的读数,主要有既有线中点、轨顶标高、道床的砟肩、道床的坡脚、路肩、侧沟或排水沟的沟底、路堤和路堑边坡变化点等。
4. 使用钢尺测出每两点之间的距离。
5. 绘制横断面图。七、评分表
既有线横断面测量作业评分记录表
序 号 |
考核 内容 |
考核要点 |
配 分 |
评分标准 |
扣分 |
得分 |
1 |
工具的使用及 维护 |
根据需要一次带齐所有料具。 |
10 |
工料具准备不全每少一件扣 5 分;工具使用不当每次扣 5 分, 损坏每件扣 10 分。 | ||
2 |
作业程序 |
⑴了解施测精度,选择适当的测量方法。在直线地段,横断面方向是与线路中线垂直的方向;在曲线地段,横断面方向是与线路施测点的切线相垂直的方向。横断面方向可用方向架或经纬仪测定。(口述) ⑵选择横断面的测量位置,如百米标、由填方变为挖方的零点处、纵向地形的边坡点、路堤和路堑的最高与最低处、隧道洞口等处。 ⑶安置水准仪并进行整平,水准测量时, 须先后视轨顶求出仪器高程。 ⑷使用水准尺读出下面各点的读数,主要有既有线中点、轨顶标高、道床的砟肩、道床的坡脚、路肩、侧沟或排水沟的沟底路堤和路堑边坡变化点等。 ⑸使用钢尺测出每两点之间的距离。 ⑹作业完毕,整理并归位所有材料、设备及机具。 |
30 |
⑴缺此项扣 5 分。 ⑵测量位置不正确或未标记,一处扣 5 分。 ⑶仪器安置位置不符合规定,一处扣 5 分;仪器操作程序错误扣 5 分;仪器安置未整平即读数扣 5 分。 ⑷记录薄填写错误或涂改扣 5 分。 ⑸ 测量方法错误或误差超过10mm,每处扣 10 分。 ⑹整理不彻底、未全部归位扣 5 分。 | ||
3 |
作业质量 |
⑴内业计算:在记录簿上进行数据处理, 得出实际测量的高差,并进行检核,在误差允许范围内时调整闭合差,并计算各测点高程。 ⑵绘制纵断面图。将各点的计算高程按比例标在相应的位置上,然后将各点分别用 直线相连,最后注明测量位置等。 |
50 |
⑴内业计算错误一处扣 5 分;闭 合差超过容许误差扣 10 分,成 果检核超限扣 10 分。 ⑵未按比例标在相应的位置上, 每错一处扣 5 分;未注明里程位 置,每处扣 5 分。 | ||
4 |
作业 安全 |
按规定穿戴、使用劳保用品。 |
10 |
未按规定穿戴、使用劳保用品扣 10 分。 | ||
5 |
作业 时间 |
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业内容。 |
每超时 1 分钟,从总分扣 2 分, 总超时 5 分钟停止作业。 | |||
合 计 |
100 | |||||
否定项:若考生发生下列情况之一,则应及时终止其考试,考试成绩记为零分。 ⑴数据出现严重偏差;⑵测量过程中,考生操作仪器带有尝试性;⑶测量过程中,由于考生责任发生仪器倾倒事故;⑷总超时超过 5 分钟;⑸发生其他不安全因素。 |
附:
铁道行业职业技能鉴定
铁路线路工技师操作技能答题卡
单位: 姓名: 准考证号:
装 订 线
试题名称:用往返测量法测量并绘制线路纵断面图作业
水准测量记录手簿
观测日期 天气状况 仪器编号
测点 |
水准尺读数 |
高差 |
高程 |
备注 | ||
后视 |
前视 |
|
- | |||
计算检核 |
一、命题依据
依据《铁路特有工种技能培训规范-铁路线路工》L1-Ⅱ-P、L1-Ⅱ-G 确定。
二、考核目的
能够整正道岔连接曲线。三、考场准备
1. 岔后连接曲线 1 条。
2. 工具、材料:轨距尺 1 把、30m 钢卷尺 1 把、弦线 1 副、木折尺
(或 150mm 钢板尺)1 把、石笔 1 支、方尺 1 把、曲线检查记录本 1 本、起拨道器 2 台、砟耙 1 把、石砟叉 1 把。
3. 按规定申请作业派工单,设好防护。
4. 配合人员 2 人,配合人员除在考生的指挥下配合拉弦绳和扶尺以外,不得从事其它作业。
5. 考生自带书写笔、科学计算器等文具用品。四、技术要求
1. 岔后连接曲线与直线连接处不得有反弯、“鹅头”。
2. 正矢测量误差不超 1mm。
3. QZ、ZY、YZ 及各测点定位标注正确、规范。五、考核要求
整正岔后连接曲线 1 条,时间 60 分钟。六、作业方法及步骤
为了保持连接曲线圆顺,当正矢超限时,必须及时整正。
连接曲线的整正方法较多,如长弦矢距法、直股支距法、绳正法、简易支距法等。过去,我们常用长弦矢距法和直股支距法来整正连接曲线,这两种方法都存在一定的缺陷。前者因弦绳较长(一般有 40~60m) 容易受风的影响;后者又受道岔直股方向的影响。若用绳正法虽然具有
计算简单、拨量较小、现测现拨、算了就拨等优点,但是不能保证侧线与直线平行。所以,在整正连接曲线时,最好将绳正法与直股支距法结合起来进行综合整正。
1. 拨正岔后直股方向。
2. 整正或拨正曲线两端直线,使 ZY 点前的直线在道岔侧股方向线上, 使 YZ 点后的直线平行道岔直股方向。
岔后夹直线应用支距尺按以下公式计算进行现场改正:
=
式中:—侧线内股与直线内股工作边的垂直距离;
—直线内股钢轨至辙叉理论尖端之间的距离; N—道岔号数(如 9、12、…)。
3. 在曲线后方侧线与直线平行段,量取侧线内股工作边与直线内股工作边之间的距离 D,每隔 50~100m,量取 3 处取平均值。
4. 先在圆曲线上任意布几个点(点间距为 5m)量取其正矢,求其平均值平。根据平均正矢反求连接曲线的既有半径:
既
=12500
平
5. 计算曲线长:
曲
=(+0.75)
180
6. 计算辙叉理论尖端至连接曲线中央点的水平距离
中
=D·N-1.435
2
7. 根据计算,从辙叉理论尖端沿内直股钢轨丈量中,用方尺(或用弧交法)引伸至侧线外股钢轨相交得一点,即为连接曲线的曲中点。
(第 6、7 步的操作方法较多,可计算辙叉理论尖端至连接曲线内股中央点的水平距离中=D·N,根据计算,从辙叉理论尖端沿内直股钢轨丈量中,用方尺(或用弧交法)引伸至侧线内股钢轨相交得一点,然后用
方尺将该点方正至外股钢轨,即为连接曲线的曲中点,如图所示,这种方法计算简单,便于操作。
也可计算辙叉理论尖端至侧线内股钢轨连接曲线 ZY 点距离,内=
-Rtan,根据计算,先从辙叉理论尖端沿侧线内股钢轨丈量 得出
2 内
ZY 点,用方尺将其方正至外股钢轨,然后量半个曲线长,定出曲中点。这种方法全在侧股完成,不受直股影响。)
8. 从曲中点向两端,沿外股钢轨各量半个曲线长,定出连接曲线的头尾。再由曲中点向两侧布点(曲线的起、终点都不在测点上),点间距为 5m。
9. 计算各点的计划正矢。
( )=2
1
2
(
)=(1-2)
2 −1
2
10. 测量现场正矢,计算拨量,标注拨道量,拨正曲线。七、评分表
岔后连接曲线整正作业评分记录表
序 号 |
考核 内容 |
考核要点 |
配分 |
评分标准 |
扣 分 |
得 分 |
1 |
工具的使用及 维护 |
根据需要一次带齐所有料具。 |
10 |
准备不全每少一件扣 5 分 工具使用不当每次扣 5 分 损坏每件扣 10 分。 | ||
2 |
作业程序 |
⑴设置防护。 ⑵拨正岔后直股方向。 ⑶拨正或改正曲线头尾方向。 ⑷调查线间距、量取圆曲线正矢,反算曲线半径。 ⑸计算辙叉理论尖端至连接曲线曲中点的水平距离(或辙叉理论尖端至 ZY 点的距离、或辙叉理论尖端至 YZ 点的水平距离)和曲线长度。 ⑹标注曲线QZ、ZY、YZ 及各测点位置(每 5m 设置一个测点,分中法或从一端布点任选)。 ⑺计算各点计划正矢。 ⑻测量正矢,计算拨量(用流水拨道法或简易拨道法任选)。 ⑼标注拨道量。 ⑽回收料具,撤除防护。 |
30 |
⑴ ⑵未拨正扣5分。 ⑶未拨正扣5分。 ⑷未调查或量取,每项扣10 分。 ⑸ ⑹ ⑺ ⑻ ⑼未标注或标注错误每点扣 5 分。 ⑽未撤除扣 10 分。 | ||
3 |
作业质量 |
⑴辙叉理论尖端至连接曲线曲中点的水平距离计算正确。 ⑵QZ、ZY、YZ 及各测点定位标注正确、规范 ⑶各点计划正矢计算正确。 ⑷测量正矢误差不超 1mm。 ⑸拨道量计算方法正确、合理,拨后正矢达到作业验收标准。 |
50 |
⑴计算错误,扣 10 分。 ⑵标注位置错误每处扣 5 分,不规范每处扣 2 分。 ⑶计算错误,每点扣 10 分 ⑷误差每处每超 1mm 扣 3 分。 ⑸不符合要求,每处扣 5 分。 | ||
4 |
作业 安全 |
按规定穿戴、使用劳保用品。 |
10 |
未按规定穿戴、使用劳保 用品扣 10 分。 | ||
5 |
作业时间 |
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业内容。 |
每超时 1 分钟,从总分扣 2 分,总超时 5 分钟停止作业。 | |||
合 计 |
100 | |||||
否定项:若考生发生下列情况之一,则应及时终止其考试,考试成绩记为零分。 ⑴不设防护上道;⑵磕碰手脚;⑶总超时超过 5 分钟;⑷发生其他不安全因素。 |
一、命题依据
依据《国家职业标准-铁路线路工》3.4 确定。二、考核目的
能组织铺设或拆除便线。三、考场准备
1. 150m 直线线路一段;或选择视野开阔,无遮挡物,规模不小于 150
×15m 的土质场地一块,在场地适当位置测设两条直线代表两股钢轨,并在直线两端各埋设两个桩,以标记直线位置,并标明公里数。
2.工具、材料:30m 钢卷尺 1 把、弦线 1 副、木折尺 1 把、1m 钢板
尺 1 把、木桩 20 个、斧头 1 把、白线绳 200m、小钉适量。3.若上道作业,按规定申请作业派工单,设好防护。
4. 配合人员 2 人,配合人员除在考生的指挥下配合扶尺和拉绳以外, 不得从事其它作业。
5. 考生自带直尺、圆规、铅笔、书写笔、橡皮、科学计算器等学习用具。
四、技术要求
1. 便线行车速度不大于 45km/h。
2. 在便线上设置曲线,要结合地形条件、地质条件,因地制宜,合理选用。
3. 曲线半径一般地段不小于 300m,特殊困难条件下不小于 200m。
4. 曲线间最小夹直线长度,一般条件下为 50m,困难条件下不短于
25m。
五、考核要求
正矢法铺设便线 1 条,先计算,后操作,时间 60 分钟。六、作业方法及步骤
如图所示,被冲毁直线线路一段,O 点为冲毁范围内的线路中心点,
现需向线路横移 D= m,试计算并用正矢法铺设便线。
要求:曲线半径不小于 300m,夹直线长度不短于 25m。
1. 现场量取 OE 之间的距离,假设为 3m。
2. 在线间距D、夹直线长度 K 和曲线半径 R 确定后,即可对 L、T 及α之值进行计算计算:
(1) 求 L 值
2=2+4RD-2,即
L=√252 4 × 3 × 300-32=64.931m
(2) 求切线长度及曲线转角T= = 300×3 =10.007m
+ 64.931+25
α=2(−1)
()=2(−1) 10.007)=3°49′15.51″
|
300
2α=3°49′15.51″×2=7°38′31.03″
(3) 求各曲线长度
、 =Rα=×300×3°49′15.51″=20.007m
1 3 180
180
=Rα=×300×7°38′31.03″=40.013m
2 180
180
(4) 求各切线点、交点到既有线线路中心的投影长度及距离
C 点、G 点纵距=Tsinα=10.007×in3°49′15.51″=0.667m
C 点、G 点横距=L-T- 纵距=64.931-10.007- 0.667 =44.938m
3°49′15.51″
D 点、F 点纵距=(T+K)sinα=(10.007+25)×sin3°49′15.51″=2.333m
D 点、F 点横距=L-T- 纵距=64.931-10.007- 2.333
=19.992m
E 点纵距=D=3m E 点横距=0m
3°49′15.51″
A 点、H 点、I 点、B 点纵距=0
H 点、I 点纵距=L-T=64.931-10.007=54.924m A 点、B 点横距=L=64.931m
(5) 计算曲线正矢
10m 弦 f=12500=12500=41.667≈42
300
3. 便线的现场放线
(1) 从病害地点向两头拉链。
由于线路 AO 为既有线,故通过支距法确定线路中线位置后,用钢尺放出图标各点位置并钉桩,然后将 A、H、C、D、E、F、G、I、B 点用准备好的大白粉(或白线绳)连接起来,做好标记。
(2) 曲线放样。曲线放样可用偏角法、矢距法和正矢法,曲线较短时也可用长弦矢距法。
正矢法曲线放样是,自曲线 ZY 点和 YZ 点向直线方向丈量弦长的一半,定出一点,弦线一头放在该点上,拉紧后向曲线内侧摆动,当在 ZY 点或 YZ 点的摆动为圆曲线正矢的一半时,在弦线的另一头定出二点。将弦线移到 ZY 点或 YZ 点拉紧后向内摆动,自二点量出一个正矢值,在弦线另一端定出三点。按照上述方法,定出 4、5、6…各点至曲终点。
也可从曲线两头向中间布点。如果从两头布至曲中点,曲中点位置相互重合,则可将各个桩点用曲线连接起来,形成曲线。如果不重合, 则应重新核实。
3.便线铺设
(1)填筑路基:将基床的淤泥清除,抢修时间紧张时可采用抛片石
的办法;表层路基应尽量选择透气性、渗水性较好的粘沙土,也可掺入一定比例的细沙或混砂,分层垫埋压实。
(2) 铺枕:在便线路基已形成的基础上,按便线定向、轨枕间距大致摆匀。
(3) 架轨:在距枕木头 450mm 处先钉曲上股,再按轨距钉曲下股。
(4) 卸砟:先人工使用箩筐和平板车将就近石砟运到便线,铺好底砟,大致调整好便线几何尺寸,拨接好线路后,可用轨道车推送路料车到便线卸砟。
(5) 整道:起道后,先方枕,再捣固、改道、复紧扣件,拨整线路 ,整理道床。
(6) 压道:轨道车或单机以不超过 5km/h 运行,每通过一列车,都要检查线路变化,及时消除偏差,列车速度可根据便线状态逐步提高。
七、评分表
便线计算及铺设(正矢法)评分记录表
序 号 |
考核 内容 |
考核要点 |
配 分 |
评分标准 |
扣分 |
得分 |
1 |
工具的 使用及维护 |
根据需要一次带齐所有料具。 |
10 |
准备不全每少一件扣 5 分;工具 使用不当每次扣 5 分,损坏每件 扣 10 分。 | ||
2 |
作业程序 |
⑴根据给定条件计算曲线半径及各点位置。 ⑵设置防护。 ⑶用钢尺放出图标各点位置并布桩。 ⑷用正矢法进行曲线放样。 ①自曲线头 1 号点向直线方向丈量弦长的一半,定出一点。 ②弦线一端放在一点上,拉紧后向曲线内侧摆动,当曲线头点摆动正矢的一半时, 在弦线的另一端定出二点。 ③将弦线的一端移到曲线头点拉紧后向内摆动,自二点量出一个正矢值,在弦线的另一端定出三点。 按上述方法依次定出 4、5、6……各点, 直至曲线尾为止。 ⑸回收料具,清理场地。 ⑹撤除防护。 |
30 |
⑴ ⑵ ⑶桩点位置错误每处扣 5 分。 ⑷测点位置错误每处扣 5 分。 ⑸回收不彻底,每件扣 5 分。 ⑹未撤除扣 10 分。 | ||
3 |
作业质量 |
内业计算: ⑴卷面整洁、无涂改。 ⑵夹直线长度符合要求。 ⑶各点位置及曲线正矢计算正确(要求有原始公式)。 |
50 |
⑴未做到扣 5 分。 ⑵不符合扣 10 分。 ⑶计算错误每处扣 5 分。 | ||
4 |
作业 安全 |
按规定穿戴、使用劳保用品。 |
10 |
未按规定穿戴、使用劳保用品扣 10 分。 | ||
5 |
作业 时间 |
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业内容。 |
每超时 1 分钟,从总分扣 2 分, 总超时 5 分钟停止作业。 | |||
合 计 |
100 | |||||
否定项:若考生发生下列情况之一,则应及时终止其考试,考试成绩记为零分。 ⑴不设防护上道;⑵磕碰手脚;⑶总超时超过 5 分钟;⑷发生其他不安全因素。 |
一、命题依据
依据《国家职业标准-铁路线路工》3.3 和《铁路特有工种技能培训规范-铁路线路工》M3-Ⅲ-P、M3-Ⅲ-G 确定。
二、考核目的
能够分析和整治曲线常见病害。三、考场准备
1. 无要素、无缓和曲线的单圆曲线(不超 100 米)或岔后连接曲线一条。
2. 工具、材料:轨距尺 1 把、10m 或 30m 钢卷尺 1 把、弦线 1 副、木折尺(或钢板尺)1 把、石笔 1 支、线路检查记录本 1 个、曲线检查记录
本 1 个。
3. 按规定申请作业派工单,设好防护。
4. 配合人员 2 人,配合人员除在考生的指挥下配合点撬、扶尺、拉弦绳以外,不得从事其它作业。
5. 考生自带书写笔、科学计算器等文具用品。四、技术要求
1. 正确熟练的进行曲线线路几何尺寸检查,并清楚的记录数据。
2. 圈画病害准确全面无遗漏,并提出合理的整修方案。
3. 作业完毕,按要求整理工具。五、考核要求
检查曲线一条(不超 100m),轨距水平每 25m 量八处,曲线正矢用 10m 弦每 5 米测量一处,其他项目暂不检查,时间 60 分钟。
六、作业方法及步骤
1. 目视确定曲线头尾。站在曲线内距曲线头(尾)约 50m~100m 向外目视,在钢轨上点出曲线始、终点的具体位置。
2. 布点。从目视始点用钢卷尺每 5m 量一点,顺量至曲线尾,并用石
笔做出标记。顺量的最后一点应落在目视终点以外,并量取目视终点距最后一测点的距离。
3. 测量现场正矢。测量时,应向曲线两端多测几个点。若夹直线过短,可将两条曲线一同测量计算。
4. 计算圆曲线内平均正矢和曲线半径,确定超高和轨距加宽量。
(1)圆曲线平均正矢=圆曲线实测正矢合计
圆曲线测点数
(在曲线头、尾没有算出之前,可在曲线中部选择大致相同的正矢)
(2)曲线半径= 12500
圆曲线平均正矢
(3) 根据半径确定轨距加宽
曲线半径(m) |
R≥295 |
295>R≥245 |
245>R≥195 |
R<195 |
轨距(mm) |
1435 |
1440 |
1445 |
1450 |
加宽值(mm) |
0 |
5 |
10 |
15 |
轨距加宽递减,如无缓和曲线,则在直线上递减,递减率不得大于1‰。在困难条件下,站线上的轨距加宽可按 2‰递减。特殊条件下的轨距加宽递减,铁路局可根据具体情况规定,但不得大于 2‰。
站线道岔与曲线或道岔与其连接曲线之间的直线段长度不应小于7.5m,困难条件下不应小于 6m。轨距加宽递减率不应大于 2‰,困难条件下不应大于 3‰。
(4) 确定超高。
根据具体情况按 5 的倍数确定,无缓和曲线时在直线上顺坡的超高不应大于 25mm。允许速度不大于 120km/h 线路,在直线上顺坡坡度不应大于 1/(9vmax ),在困难条件下,可适当加大顺坡坡度,但允许速度大于 120km/h 的线路不应大于 1/(8vmax);其他线路不应大于 1/(7vmax), 当 1/(7vmax)大于 2‰时,按 2‰设置。
岔后连接曲线超高不应大于 15mm,顺坡不应大于 2‰。5.检查轨距、水平。
6. 检查完毕按标准勾画超限病害,并将超限的正矢用简易拨道法在检查本上将曲线拨顺。
7. 用分中法重新布设曲线,计算曲线长度及各点正矢。
(1) 计算实量正矢倒累计(或正累计)和现场实量正矢总和。
(2) 计算曲中点位置
曲线中央点位置=现场实测正矢倒累计合计
现场实测正矢合计
(或 曲线中央点位置=曲线测量终点+1-现场实测正矢正累计合计)
现场实测正矢合计
(3) 计算曲线长分段数(或圆曲线长度) 曲线长分段数=现场实测正矢合计
圆曲线平均正矢
(或 圆曲线长度=点间距×现场实量正矢总和÷圆曲线平均正矢)
(4) 计算圆曲线头尾(ZY、YZ)位置
曲线头(ZY)=曲线中央点-曲线长分段数
2
曲线尾(YZ)=曲线中央点+曲线长分段数
2
(5) 图示布点
单圆曲线曲中点应位于测点上。
(6) 计算各点正矢
始终点相邻两点计算公式:
( )=2
1
2
(
)=(1-2)
2 −1
2
8. 图示标注
将 ZY、YZ 点距测量始点和末点的距离及各测点计算正矢标注在图中。七、评分表
曲线线路检查及病害分析作业评分记录表
序 号 |
考核 内容 |
考核要点 |
配 分 |
评分标准 |
扣分 |
得分 |
1 |
工具的 使用及维护 |
根据需要一次带齐所有料具。 |
10 |
准备不全每少一件扣 5 分;工具 使用不当每次扣 5 分,损坏每件 扣 10 分。 | ||
2 |
作业程序 |
⑴设置防护。 ⑵校核量具。轨距尺水平误差不超 1mm。 ⑶核查曲线。按要求布置临时测点。 ⑷测量曲线正矢。按测点位置将实测正矢记录在曲线检查记录本中,测量误差不超过 1mm。 ⑸计算曲线半径,确定超高和轨距加宽量。 ⑹检查轨距、水平。按“先轨距、后水平的顺序在规定的检查点上测量,将实测轨距和水平的差数记入记录本中。(水平以高于基准股为“+”,低于基准股为“-” ⑺回收料具,撤除防护。 ⑻按给定标准勾画超限病害。 ⑼用简易拨道法计算拨道量,使曲线圆顺,拨后正矢达到作业验收标准。 ⑽用分中法重新布设曲线,计算曲线长度 及各点正矢,并图示标注。 |
30 |
⑴ ⑵未校核扣 5 分。 ⑶未布置,每个测点扣 2 分。 ⑷测量位置或方法错误每处扣 5 分。 ⑸计算错误扣 10 分。 ⑹测量位置、距离错误或记录错误每处扣 5 分。 ⑺未撤除扣 10 分。 ⑻ ⑼ ⑽ | ||
3 |
作业质量 |
⑴填写测点号、轨号、检查日期及检查人姓名等要素记录齐全。 ⑵现场检查数据记录正确、无涂改,测量误差不得超过±1mm。 ⑶超限处所勾画正确、规范。 ⑷拨道量计算方法正确、合理,拨后正矢达到作业验收标准。 ⑸各点位置及曲线正矢计算正确(要求有原始公式)。 ⑹图示标注正确。 |
50 |
⑴每漏一项扣 3 分。 ⑵记录位置错误或涂改每处扣 5 分;误差超过规定每处每超1mm 扣 3 分。 ⑶漏勾、错勾,每处扣 5 分。 ⑷计算错误或超限每处扣 5 分, 拨后正矢填写错误每处扣 5 分, 拨道位置错误每处扣 10 分,不 合理每处扣 5 分。 ⑸计算错误,每处扣 5 分。 ⑹未图示标注扣 15 分,标注错 误每处扣 2 分。 | ||
4 |
作业 安全 |
按规定穿戴、使用劳保用品。 |
10 |
未按规定穿戴、使用劳保用品扣 10 分。 | ||
5 |
作业 时间 |
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业内容。 |
每超时 1 分钟,从总分扣 2 分, 总超时 5 分钟停止作业。 | |||
合 计 |
100 | |||||
否定项:若考生发生下列情况之一,则应及时终止其考试,考试成绩记为零分。 ⑴不设防护上道;⑵磕碰手脚;⑶无检查记录数据或整治方案;⑷总超时超过 5 分钟;⑸发生其他不安全因素。 |
一、命题依据
依据《国家职业标准-铁路线路工》3.3 和《铁路特有工种技能培训规范-铁路线路工》M3-Ⅲ-P、M3-Ⅲ-G 确定。
二、考核目的
能够分析和整治曲线常见病害,能计算拨道量并整正。三、考场准备
教室一间。 四、技术要求
1. 实测正矢合计等于计划正矢合计。
2. 正矢差合计数为零。
3. 曲线终点的正矢差累计为零。
4. 正矢差累计的合计数为零。
5. 曲线终点的半拨量为零。五、考核要求
用流水拨道法计算 1 条曲线的拨道量(差累计调整法),时间 90 分钟。
六、作业方法及步骤
流水拨道法拨量计算的方法较多,主要有差累计调整法、计划正矢调整法、计划正矢对称调整法、半拨量调整法等,不管采用哪一种方法, 其基本原理都是一样的。
差累计调整法,顾名思义就是对正矢差累计进行调整。基本要点是: 当正矢差累计合计不为零时,说明计算出的曲线终点拨量不为“0”,应对差累计进行调整,使正矢差累计合计为零。调整时,一般多在圆曲线上调整,少在缓和曲线上调整。调整以后,拨后正矢也随之发生变化。在用连续为“+1”的每一数组调整差累计时,在第一个“+1”的测点号处拨后正矢较计划正矢减少 1mm,最末一个“+1”的次测点号(即后一
个测点号)处拨后正矢较计划正矢增加 1mm。连续使用“-1”,则相反。
【例】已知某曲线实测正矢、计划正矢如下表所示,试完成表中拨道量计算。
差累计调整法拨量计算表
测点 |
实量 正矢 |
计划 正矢 |
正矢差 |
正矢差 累计 |
修正量 |
半拨量 |
拨量 |
拨后 正矢 |
记事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八 |
九 |
十 |
1 |
4 |
4 |
0 |
0 |
0 |
0 |
4 |
ZH | |
2 |
19 |
22 |
-3 |
-3 |
0 |
0 |
22 | ||
3 |
47 |
45 |
2 |
-1 |
-3 |
-6 |
45 | ||
4 |
62 |
67 |
-5 |
-6 |
1 |
-4 |
-8 |
66 |
-1 |
5 |
92 |
89 |
3 |
-3 |
1 |
-9 |
-18 |
89 | |
6 |
108 |
111 |
-3 |
-6 |
-11 |
-22 |
112 |
1 | |
7 |
146 |
134 |
12 |
6 |
-17 |
-34 |
134 | ||
8 |
145 |
152 |
-7 |
-1 |
-11 |
-22 |
152 |
HY | |
9 |
158 |
156 |
2 |
1 |
-12 |
-24 |
156 | ||
10 |
162 |
156 |
6 |
7 |
-11 |
-22 |
156 | ||
11 |
152 |
156 |
-4 |
3 |
-4 |
-8 |
156 | ||
12 |
151 |
156 |
-5 |
-2 |
-1 |
-2 |
156 | ||
13 |
158 |
156 |
2 |
0 |
-3 |
-6 |
156 | ||
14 |
150 |
151 |
-1 |
-1 |
-3 |
-6 |
151 |
YH | |
15 |
132 |
132 |
0 |
-1 |
-4 |
-8 |
132 | ||
16 |
106 |
109 |
-3 |
-4 |
-5 |
-10 |
109 | ||
17 |
92 |
87 |
5 |
1 |
-9 |
-18 |
87 | ||
18 |
66 |
65 |
1 |
2 |
-8 |
-16 |
65 | ||
19 |
43 |
42 |
1 |
3 |
-6 |
-12 |
42 | ||
20 |
20 |
20 |
0 |
3 |
-3 |
-6 |
20 | ||
21 |
0 |
3 |
-3 |
0 |
0 |
0 |
3 |
HZ | |
∑ |
2013 |
2013 |
+34 -34 |
26 -28 -2 |
2013 |
1. 计算实测正矢和计划正矢合计,调整计划正矢,使实测正矢合计等于计划正矢合计。
实测正矢合计等于计划正矢合计是整正曲线的基本原则,是拨量计算的必要前提。在现场实际中,实测正矢总和往往不等于计划正矢总和, 这主要是受正矢测量误差和曲线两端直线方向不良的影响,需要经过调整才能使之相等。在现场实际中,计划正矢总不等于设计正矢,因为钢轨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随着轨温的变化设计正矢也有轻微的变化,计划正矢应依据现场实测正矢进行编制。在拨量计算时,缓和曲线计划正矢的编制最好采用原计划正矢,现场实测正矢总和与计算正矢总和的差
数应放在圆曲线内调整,且应尽量放在圆曲线中部,这样才能保证曲线的正确状态。
2. 计算正矢差
正矢差=实量正矢-计划正矢
当实量正矢大于计划正矢时,正矢差为“+”号,当实量正矢小于计划正矢时,正矢差为“-”号。正矢差的“+”号和“-”号分别加在一起,其数值必然相等,否则要复查和改正计算上的错误。
如表中计算结果,正矢差的正值与负值均为 34mm。3.计算正矢差累计
计算正矢差累计可按表中箭头表示的方向,用“斜加平记”的方法进行累计。如表中,第 4 测点的正矢差累计=第 4 测点的正矢差(-5)+
第 3 测点的正矢差累计(-1)=-6。
每个测点的差累计数算出来以后,对其正号值与负号值分别累加比较,如数值相等,则不必修正,即可进行半拨量计算;如数值不等,说明曲线始点或终点将发生拨道量,故应进行修正。
4. 修正正矢差累计
用梯形修正法在一些测点上,加一些与正矢差累计合计的符号相反, 总的数值相同的修正量,在本例中需要加正数,总的修正量为 2,即在测点 4、5 上各设修正量为+1,其合计为+2,与正矢差累计合计数相同, 符号相反,这样就可以消去了-2,保证了曲线头尾位置不变的要求。
如果需要消去的差累计合计数值较大,可在多个测点上修正。为了保证曲线的圆顺性,相邻测点修正量应排列成梯形的渐变形式,渐变量为 1mm,一般不要超过 2mm,并且在相邻测点上修正量,由增加转变为减少时,至少有两个相邻测点上的修正量相同,以确保曲线圆顺。
5. 计算半拨量
半拨量按表中箭头指的方向用“平加下记”的方法进行计算。半拨量=前点正矢差累计+前点修正量+前点半拨量
表中,第 5 测点的半拨量=4 测点的差累计+4 测点修正量+4 测点
半拨量=-6+1-4=-9。
上表计算结果,第一个测点和最后一个测点的半拨量均等于零,符合始、终点半拨量等于零的要求。
如果半拨量很大,要求把它减少到许可程度,也可用梯形修正法。一般情况,曲线的上半部半拨量“-”号大,曲线轨道往下压得多,可先用正号梯形来修正,在下半部用负号梯形来反修正;反之,如曲线上半部半拨量“+”号大,曲线轨道往上挑得多,可先用负号梯形来修正, 在下半部用正号梯形来修正。但修正量的合计与正矢差累计的合计必须符号相反,绝对值相等。
6. 计算拨量
拨量=半拨量×2 7.计算拨后正矢
拨后正矢=实量正矢+拨量-起点拨量+后点拨量
2
如上表中,第 5 测点的拨后正矢=5 测点实量正矢+5 测点拨量-(4 测点拨量+6 测点拨量)/2=92+(-18)-(-8-22)/2=89mm。
通过计算,拨后正矢合计应与实量正矢合计、计划正矢合计相等; 若干点拨后正矢与计划正矢相比较的增减数,应和修正量的计算根据相吻合,否则应复查在计算上的错误。
对照拨后正矢与计划正矢值可以发现,梯形修正,在修正过程中, 虽然没有考虑计划正矢,但实际上与调整计划正矢的原理是完全相同的, 修正差累计实质是改变了计划正矢。
七、评分表
使用流水拨道法计算曲线拨道量评分记录表
序 号 |
考核 内容 |
考核要点 |
配 分 |
评分标准 |
扣 分 |
得 分 |
1 |
作业程序 |
⑴实测正矢合计和计划正矢合计, 并调整计划正矢使其相等。 ⑵计算正矢差。 ⑶计算正矢差累计。 ⑷修正正矢差累计。 ⑸计算半拨量。 ⑹计算拨量。 ⑺计算拨后正矢。 |
100 |
⑴计算错误扣 10 分,调整不合理每处扣 5 分,调整后合计数不相等扣 5 分。 ⑵每错一处扣 2 分,正矢差合计数不等于零 扣 10 分。 ⑶每错一处扣 2 分。 ⑷修正错误每处扣 10 分,修正位置错误致 使拨量过大,位置每错一格扣 2 分,修正后 正矢差累计不为零扣 10 分。一个点 ⑸每错一处扣 2 分,曲线终点的半拨量不为 零扣 10 分。 ⑹每错一处扣 2 分。 ⑺每错一处扣 2 分。 | ||
2 |
作业 时间 |
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业内容。 |
不得超时。 | |||
合计 |
100 | |||||
说明:前一个数值发生错误,后面的结果全视为错误。如一个点的半拨量计算错误,那么不管公式使 用是否正确,该点的拨量及计算拨后正矢均视为错误。 | ||||||
否定项:若考生发生下列情况之一,则应及时终止其考试,考试成绩记为零分。 ⑴不遵守考场纪律,大声喧哗;⑵携带电子通讯设备或与考试有关的学习资料进入考场;⑶考场作弊。 |
一、命题依据
依据《铁路特有工种技能培训规范-铁路线路工》M1-Ⅱ-P、M2-Ⅱ-P 确定。
二、考核目的
能够计算曲线始点、中点和终点位置。三、考场准备
1. 长度不超过 300m 有缓和曲线的单曲线 1 条,与之相符《设备综合台账》1 份。
2. 工具、材料:轨距尺 1 把、30m 钢卷尺 1 把、弦线 1 副、木折尺
(或钢板尺)1 把、石笔 1 支、方尺 1 把,空白曲线履历表 1 张。3.按规定申请作业派工单,设好防护。
4. 配合人员 2 人,配合人员除在考生的指挥下配合拉弦绳、扶尺以外,不得从事其它作业。
5. 考生自带书写笔、科学计算器等文具用品。四、技术要求
1. 按规定位置测量,数据准确。
2. 测量位置、项目与设备技术台账相符,数据核对处理无误。五、考核要求
用设备技术台账计算核对现场曲线 1 条(长度不超 300m),时间 90分钟。
六、作业方法及步骤
1. 计算曲线外股钢轨伸长量及缓和曲线各测点设计正矢。
(1) 曲线外股全长 :
=(+0.75)+
外 180 0
(2) 曲线总分段数:N=曲线外股全长(外)/点间距(λ)
(3) 确定曲中点测点号位置:起点号数为 1,对称曲线的 QZ 测点号
数=曲线总分段数+1(向上取整)
2
(4) 确定测点总数:一般从 QZ 向两端布点,对称曲线的末点号数
=QZ 测点号×2-1
(5) 计算各测点设计正矢
①无缓和曲线时,始终点相邻两点正矢的计算
( )=2 ( )=(1 − 2)
1
2
2 −1
2
②有缓和曲线时,各点正矢的计算
缓和曲线分段数m=缓和曲线长度
点间距
d=
圆曲线正矢
缓和曲线分段数
=1 3
=(
3
曲起(曲终) 6 d
缓始 +6 ) d
= -(+ 3)
= -1 3
缓终
6 d 圆始(终)
6 d
缓和曲线中间各点正矢等于缓和曲线正矢递增率乘以由曲线起点到该测点的分段数,即=(i-a)d=id-Δd=−1+d。
2. 核对曲线起终点位置及长度。利用设备台账的起终点里程与曲线
的现场实际起终点位置进行核对,看计算曲线长度是否与现场实际相符。3.核对缓和曲线长度。从曲线起终点位置,用 30m 钢卷尺实地丈量
缓和曲线长度,看 HY 点和 YH 点位置是否正确。4.核对曲中点及各测点距离及位置。
①看曲中点位置和测点号是否与计算相符。
②用钢尺从曲中点分别向两端沿曲线外股钢轨丈量,看各测点位置及编号是否正确。
5. 核对缓和曲线各测点正矢,看各点正矢是否与计算相符。。
6. 核对曲线超高及超高顺坡。
一般为每 25m 测量 4 处(R≤450m 为 8 处),按轨号测量位置设置。在现实中,轨号位置与实际里程可能存在偏差,故缓和曲线超高布置应在现场实地进行。
①量取超高顺坡起点距第一个测点的距离,乘以超高顺坡率,即为该点应设超高。
②以该点为基准,每 6.25m(或 3.125m)设置一个测点,以此类推, 直到超高顺坡终点。
超高顺坡率=圆曲线超高/超高顺坡长度
超高递增率=6.25(或 3.125)×超高顺坡率
布置超高时应注意:计算第一测点的超高和超高递增率时,应保留不少于 3 位小数,否则布置的超高可能有误;顺坡起点的超高应为零, 顺坡终点的超高应等于圆曲线设计超高;在超高顺坡长度范围内只能有一个超高顺坡率。
7. 填写曲线履历表。
七、评分表
用设备技术台账计算核对现场曲线评分记录表
序 号 |
考核 内容 |
考核要点 |
配 分 |
评分标准 |
扣分 |
得分 |
1 |
工具的 使用及维护 |
根据需要一次带齐所有料具。 |
10 |
准备不全每少一件扣 5 分;工具 使用不当每次扣 5 分,损坏每件 扣 10 分。 | ||
2 |
作业程序 |
⑴设置防护。 ⑵计算曲线外股钢轨伸长量及缓和曲线各测点设计正矢。 ⑶核对曲线起终点位置及长度。用台账的起终点里程与现场实际起终点位置进行核对,计算曲线长度是否与现场实际相符。 ⑷核对缓和曲线长度。从曲线起终点位置用 30 米钢卷尺实地丈量缓和曲线长度, 看 HY 点和 YH 点位置是否正确。 ⑸核对曲中点及各测点标记及位置。用钢尺从曲中点分别向两端沿着曲线外股钢轨丈量,确认各测点编号和距离正确。 ⑹核对缓和曲线各测点正矢是否与计算相符。 ⑺核对曲线超高及超高顺坡。曲线超高以现场轨号为起点,每 6.25m 设置一个测点,看超高及超高顺坡是否与台账相符。 ⑻核对完成后,将核对数据填写在曲线履历表。 ⑼回收料具,撤除防护。 |
30 |
⑴ ⑵ ⑶核对错误每处扣5分。 ⑷核对错误每处扣5分。 ⑸核对错误每处扣5分。 ⑹核对错误每处扣5分。 ⑺核对错误每处扣5分。 ⑻ ⑼未撤除扣 10 分。 | ||
3 |
作业质量 |
⑴曲线外股伸长量及各测点正矢计算正确。 ⑵曲线履历表数据正确、规范、完整。 |
50 |
⑴伸长量计算错误扣 10 分,测 点正矢计算错误每处扣 5 分。 ⑵每错、漏一处扣 5 分,涂改和 不符合要求,每处扣 2 分。 | ||
4 |
作业 安全 |
按规定穿戴、使用劳保用品。 |
10 |
未按规定穿戴、使用劳保用品扣 10 分。 | ||
5 |
作业 时间 |
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业内容。 |
每超时 1 分钟,从总分扣 2 分, 总超时 5 分钟停止作业。 | |||
合 计 |
100 | |||||
否定项:若考生发生下列情况之一,则应及时终止其考试,考试成绩记为零分。 ⑴不设防护上道;⑵磕碰手脚;⑶总超时超过 5 分钟;⑷发生其他不安全因素。 |
一、命题依据
依据《国家职业标准-铁路线路工》3.4 和《铁路特有工种技能培训规范-铁路线路工》E4-Ⅱ-P 确定。
二、考核目的
使用经纬仪、全站仪进行测量作业。三、考场准备
1. 选择视野开阔,无遮挡物,规模不小于 10×100m 的场地一块。在场地适当位置测设两条延长线可相交直线段,并在直线两端各埋设两个桩,以标记曲线两端直线段位置,并标明公里数。
2. 工具、材料:测量伞 1 把、经纬仪或全站仪(含三脚架)1 台、工具袋 1 个、、铁锤 1 把、测钎适量、指挥旗 1 面、垂球 2 个。
3. 若在线路上作业,按规定申请作业派工单,设好防护。
4. 配合人员 2 人,配合人员在考生的指挥下,辅助考生完成测设工作,计算、仪器使用由考生单独完成。
四、技术要求
1. 检查工具、材料及仪器是否齐全,状态是否良好。
2. 正确使用各种工具、仪器。
3. 计算正确,数据保留位数符合规定,清楚记录数据。
4. 作业完毕,整理并归位所有材料、设备及机具。五、考核要求
使用经纬仪测量 1 条曲线的转角,时间 40 分钟。六、作业方法及步骤
曲线转角测量可沿线路中心线、外轨顶面中心及外移桩进行。
1. 若在线路上作业,为避免曲线头尾本身方向不良,首先应目视确定曲线头尾。站在距曲线头(尾)约 50m~100m 的曲线内向外目测,指派一人配合在外股钢轨上点出曲线始、终点的位置。
2. 清点仪器、工具和材料。定施测方案。
3. 安置仪器,观测记录。
①在曲线起点(尽量在直缓点外方的直线上)设置桩点 A,并安置经纬仪,整平对中轨道中心(定点方尺)或外轨顶面中心(定点木块)。正镜后视距置镜点 100m 左右直线方向的一点,照准直立在方尺小孔上的长测针,读角记录或将水平度盘调至 0°00'00"。松开水平制动螺旋,顺时针转镜照准曲线终点方向(尽量在终端缓直点外方的直线上)桩点 B, 测得 A 角。倒镜重复上述过程,正倒镜两次所测之误差要求在 20″内。如果满足精度要求,则取其平均值,然后便可进行下一步的测角工作。
②将仪器移至曲线终点,在桩点 B 上安置仪器,望远镜对准曲线外方直线钢轨中线方向(水平度盘调至 0°00'00")水平制动。松开水平制动螺旋,向曲线起点方向拨动,对准桩点 A,测得 B 角。倒镜,反向依次再测一遍。
4. 内业计算:在记录簿上进行数据处理,并进行检核,最终得出曲线转角角度值。
七、评分表
使用经纬仪测量曲线转角作业评分记录表
序 号 |
考核 内容 |
考核要点 |
配 分 |
评分标准 |
扣 分 |
得 分 |
1 |
工具的使用及维护 |
⑴领取仪器要检查。 ⑵仪器携带要扣紧锁。 ⑶操作仪器要轻慢,步骤正确,熟练。 ⑷仪器零件无损坏。 |
10 |
每项未做到扣 3 分。 | ||
2 |
作业程序 |
⑴设置防护。 ⑵若在线路上作业,首先应目视确定曲线头尾。站在距曲线头(尾)约 50m~100m 的曲线内向外目测,指派一人配合在外股钢轨上点出曲线始、终点的位置。 ⑶清点仪器、工具和材料。定施测方案。 ⑷安置仪器,观测记录。 ①在曲线起点(尽量在起端直线上)设置桩点 A,并安置经纬仪。望远镜对准曲线外方直线钢轨中线方向(水平度盘调至 0°00' 00")水平制动。松开水平制动螺旋,向曲线终点方向(尽量在终端直线上)拨动,测得 A 角,定出桩点 B。倒镜,反向依次再测一遍。 ②将仪器移至曲线终点,在桩点 B 上安置仪器,望远镜对准曲线外方直线钢轨中线方向 (水平度盘调至 0°00'00")水平制动。松开水平制动螺旋,向曲线起点方向拨动, 对准桩点 A,测得 B 角。倒镜,反向依次再测一遍。 ⑸内业计算:在记录簿上进行数据处理,并进行检核,最终得出曲线转角角度值。 ⑹作业完毕,整理并归位所有材料、设备及机具。 ⑺撤除防护。 |
40 |
⑴ ⑵未确定始终点扣 10 分。 ⑶准备不充足每次扣 5 分。 ⑷仪器安置错误每次扣 10 分,选择的测量方法不符合要求每次扣5 分;安置仪器不好每次扣 5 分 ⑸ ⑹未做到扣 5 分。 ⑺未撤除防护扣 10 分。 | ||
3 |
作业质量 |
⑴清点仪器、工具和材料。 ⑵记录准确,计算正确,数据保留位数符合规定,清楚记录数据。 ⑶成果核算在容许误差范围内。 |
40 |
⑴不全,每少一件扣 5 分。 ⑵记录不准每次扣 5 分,计算不 正确每处扣 10 分,涂改每处扣 5 分。 ⑶精度不符要求,每差 1″扣 2 分。 | ||
4 |
作业安全 |
⑴按规定穿戴、使用劳保用品。 ⑵仪器无磕碰。 |
10 |
⑴未按规定穿戴、使用劳保用品扣 10 分。 ⑵有,每次扣 5 分。 | ||
5 |
作业 时间 |
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业内容。 |
每超时 1 分钟,从总分扣 2 分, 总超时 5 分钟停止作业。 | |||
合 计 |
100 | |||||
否定项:若考生发生下列情况之一,则应及时终止其考试,考试成绩记为零分。 ⑴不设防护上道;⑵磕碰手脚;⑶数据出现严重偏差;⑷测量过程中,考生操作仪器带有尝试性; ⑸测量过程中,由于考生责任发生仪器倾倒事故;⑹总超时超过 5 分钟;⑺发生其他不安全因素。 |
附:
铁道行业职业技能鉴定
铁路线路工技师操作技能答题卡
单位: 姓名: 准考证号:
装 订 线
试题名称:使用经纬仪测量曲线转角作业
水平角观测记录(测回法)
仪器型号: 日期:
天 气: 地点:
测站 |
目 标 |
盘位 |
水平度盘 读数 |
半测回角值 |
一测回角值 |
备 注 |
A |
左 | |||||
右 | ||||||
B |
左 | |||||
右 | ||||||
注意:精度差要求≤20″。
计算和检算过程:
第十一题 无要素曲线检查、计算与整正作业一、命题依据
依据《铁路特有工种技能培训规范-铁路线路工》M1-Ⅱ-P、M2-Ⅱ-P 确定。
二、考核目的
能够计算曲线始点、中点和终点位置,能够计算和调整曲线超高。三、考场准备
1. 带缓和曲线无任何曲线标记的单曲线(长度不超 300 米)1 条。
2. 工具、材料:轨距尺 1 把、30m 钢卷尺 1 把、弦线 1 副、木折尺
(或钢板尺)1 把、石笔 1 支、曲线检查记录本 1 个。3.按规定申请作业派工单,设好防护。
4. 配合人员 2 人,配合人员除在考生的指挥下配合点撬、拉弦绳以外,不得从事其它作业。
5. 教室一间。
6. 考生自带书写笔、科学计算器等学习用具。四、技术要求
1. 正确熟练的进行曲线线路几何尺寸检查,并清楚的记录数据。
2. 超高设置合理,正矢计算正确。
3. 作业完毕,按要求整理工具。五、考核要求
检查、计算和整正 1 条无要素曲线,时间 120 分钟。六、作业方法及步骤
有的曲线因直线方向变化,头尾位置不对,以致测量出的现场正矢数很不正常。如果在这基础上去计算和拨正曲线,不仅拨道量大,而且曲线也不圆顺。在这种情况下,应先通过计算,找出曲线中央点,确定曲线头尾位置,重新测量现场正矢与计算拨量。
如有资料或标记时,应尽量采用原中央点位置。如无资料可查或原
曲线中央点误差较大时,则需用现场实测正矢重新计算校对曲线中央点的位置,然后从曲线中央点开始重新布点测量。
如果曲线两端直线较好,头尾位置变动不大,可以不计算中央点。个别曲线因直线方向或位置发生变化,致使头尾位置不对或曲线技术资料不明,导致测量出的现场正矢很不正常,应先对曲线五大桩位置进行重新计算,找出曲线中央点(简称曲中点),定出曲线头尾位置,然后重新确定曲线位置,再按新确定的位置测量现场正矢,并计算拨量拨正曲线。
1. 在现场实际中遇到无桩点的曲线时,应先由一人站在距曲线头(尾) 约 50m~100m 的曲线内,目测曲线始(终)点,另一人在钢轨上点出曲线始(终)端的具体位置。
2. 用钢尺布设各测点位置。从目测始点开始每 10m 布一点,并在曲线外股划好标记和编出测点号,顺量至曲线尾,顺量的最后一点要落在目测终点之外。
3. 测量假定曲线头尾里程位置,测量曲线现场正矢和圆曲线超高。
4. 计算曲线各桩点位置。
【例】某曲线资料不明,现场实测正矢如表所示。
测点编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实测正矢 |
0 |
8 |
22 |
28 |
35 |
36 |
53 |
61 |
66 |
64 |
66 |
67 |
67 |
61 |
58 |
51 |
42 |
30 |
24 |
13 |
1 |
0 |
解:(1)曲线中央点位置的计算
①计算现场正矢合计,本例中∑ =853。
②计算现场正矢倒累计合计,本例中现场正矢倒累计合计∑ ∑ = 9610。
③计算曲中点
QZ=现场正矢倒累计合计=∑ ∑ =9610=11.266
现场正矢合计
∑
853
曲中点表示曲线起点至圆曲线中央点的距离。曲中点小数点前为测点号数,小数点后为半弦长的比例数。如 11.266 是指 QZ 点位于 11 号测点与 12 号测点之间,若为 20m 弦测量,则该点距离 11 号测点是 2.66m;
若为 10m 弦测量,则该点距离 11 号测点是 1.33m。
(2) 圆曲线平均正矢
在现场实际工作中,圆曲线平均正矢一般采用圆曲线正矢合计除以圆曲线的测点数,即
c 均
=∑
园
如上例中采用测点 9~14 点的平均正矢作为计划正矢,即
c 均
=391=65
6
如果知道缓和曲线长度,可用实测正矢总和除以圆曲线测点数与缓和曲线总测点数的一半之和计算;如果知道曲线半径,也可用半径直接计算出圆曲线平均正矢。
(3) 假定圆曲线分段数(包括两端缓和曲线各一半)
假定圆曲线分段数为 N,则 N 等于现场正矢合计除以圆曲线平均正矢,即
|
N= = =13.123
c 均 65
又因每个测点之间的距离一般为 10m,故上例中假定圆曲线的全长 L
=13.123×10=132.23m。
(4) 假定圆曲线始终点
①圆曲线始点(ZY)
ZY=QZ- =11.266-13.123=4.705
2 2
②圆曲线终点(YZ)
YZ=QZ+ =11.266+13.123=17.828
2 2
(5) 缓和曲线分段数
缓和曲线分段数等于曲线总点数减 1 再减去假定圆曲线分段数,即m=(总-1)-N(向下取整数)。
本例中,曲线的总点数为 22,缓和曲线分段数 m=(22-1)-13.123
=7.877,取整数即为 7 段。
在现场实际当中,缓和曲线长度一般都是已知的,可直接计算。若不知,也可根据缓和曲线的相邻正矢差,大致能看出缓和曲线的位置。
(6) 缓和曲线正矢递增率
缓和曲线递增率等于圆曲线平均正矢除以缓和曲线分段数,即
c 均 65
递= = 7 =9.286
(7) 四大桩点位置的确定ZH=ZY-=4.705-7=1.205
2 2
HY=ZY+=4.705+7=8.205
2 2
YH=YZ- =17.828-7=14.328
2 2
HZ=YZ+ =17.828+7=21.328
2 2
5. 现场布设曲线
(1) 布点。曲线布点有从一端布点、从中间向两端布点和从两端向中间布点之分。一般是从中间向两端布点,即用钢尺从曲中点沿外股钢轨上丈量,每 10m 或设置一个测点。丈量时,还应标出五大桩(直缓、缓圆、曲中、圆缓、缓直)的位置。
(2) 按重新布设的曲线计算各点计划正矢曲线总分段数N=HZ-ZH
起点号数为 1,QZ 测点号数=曲线总分段数+1(向上取整)
2
末点号数=QZ 测点号×2-1
①无缓和曲线时,始终点相邻两点正矢的计算
( )=2 ( )=(1 − 2)
1
2
2 −1
2
②有缓和曲线时,各点正矢的计算
缓和曲线分段数 m=缓和曲线长度
点间距
d=
圆曲线正矢
缓和曲线分段数
=1 3
=(
3
曲起(曲终) 6 d
缓始 +6 ) d
= -(+ 3)
= -1 3
缓终
6 d 圆始(终)
6 d
缓和曲线中间各点正矢等于缓和曲线正矢递增率乘以由曲线起点到该测点的分段数,即=(i-a)d=id-Δd=−1+d。
在实际操作中,应先计算,后丈量。
6. 根据现场,按轨号每 6.25m 设置一处超高,布置缓和曲线各测点超高。
一般为每 25m 测量 4 处(R≤450m 为 8 处),按轨号测量位置设置,超高布置宜在现场实地进行。
①量取超高顺坡起点距第一个测点的距离,乘以超高顺坡率,即为该点应设超高。
②以该点为基准,每 6.25m(或 3.125m)设置一个测点,以此类推, 直到超高顺坡终点。
超高顺坡率=圆曲线超高/超高顺坡长度
超高递增率=6.25(或 3.125)×超高顺坡率
布置超高时应注意:计算第一测点的超高和超高递增率时,应保留不少于 3 位小数,否则布置的超高可能有误;顺坡起点的超高应为零, 顺坡终点的超高应等于圆曲线设计超高;在超高顺坡长度范围内只能有一个超高顺坡率。
7. 重新测量现场正矢,计算拨量,拨正曲线。七、评分表
无要素曲线检查、计算与整正评分记录表
序 号 |
考核 内容 |
考核要点 |
配 分 |
评分标准 |
扣分 |
得分 |
1 |
工具的使用及维护 |
根据需要一次带齐所有料具。 |
10 |
准备不全每少一件扣 5 分;工具 使用不当每次扣 5 分,损坏每件 扣 10 分。 | ||
2 |
作业程序 |
⑴设置防护。 ⑵假定曲线头尾位置。站在距曲线头(尾约 50m~100m 的曲线内,目测曲线始(终点,另一人在钢轨上点出曲线始(终)端的具体位置。 ⑶用钢尺布设各测点位置。从目测始点开始每 10m 布一点,并在曲线外股划好标记和编出测点号,顺量至曲线尾,顺量的最后一点要落在目测终点之外。 ⑷测量假定曲线头尾里程位置,测量曲线现场正矢和圆曲线超高。 ⑸计算曲线各桩点位置。 ⑹现场布设曲线,并计算各测点计划正矢。 ⑺根据现场,按轨号每 6.25m 设置一处超高,布置缓和曲线各测点超高。 ⑻测量现场正矢。 ⑼用简易拨道法计算拨量。 ⑽撤除防护。 |
30 |
⑴ ⑵错误每处扣 5 分。 ⑶布置误差过大或布置错误,每处扣 5 分。 ⑷测量方法错误每处扣 10 分, 记录错误每处扣 5 分。 ⑸ ⑹不准或错误,每处扣 5 分。 ⑺ ⑻ ⑼ ⑽未撤除扣 10 分。 | ||
3 |
作业质量 |
⑴填写测点号、轨号、检查日期及检查人姓名等要素记录齐全。 ⑵现场检查数据记录正确、无涂改,测量误差不得超过±1mm。 ⑶各桩点位置及曲线正矢计算正确。 ⑷曲线超高布置正确,顺坡率符合要求。 ⑸拨道量计算方法正确、合理,拨后正矢达到作业验收标准。 |
50 |
⑴每漏一项扣 3 分。 ⑵记录位置错误或涂改每处扣 5 分;误差超过规定每处每超1mm 扣 3 分。 ⑶计算错误每处扣 5 分。 ⑷错误每处扣 5 分。 ⑸计算错误或超限每处扣 5 分, 拨后正矢填写错误每处扣 5 分, 拨道位置错误每处扣 10 分,不 合理每处扣 5 分。 | ||
4 |
作业 安全 |
按规定穿戴、使用劳保用品。 |
10 |
未按规定穿戴、使用劳保用品扣 10 分。 | ||
5 |
作业 时间 |
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业内容。 |
每超时 1 分钟,从总分扣 2 分, 总超时 5 分钟停止作业。 | |||
合 计 |
100 | |||||
否定项:若考生发生下列情况之一,则应及时终止其考试,考试成绩记为零分。 ⑴不设防护上道;⑵磕碰手脚;⑶总超时超过 5 分钟;⑷发生其他不安全因素。 |
一、命题依据
依据《铁路特有工种技能培训规范-铁路线路工》K4-Ⅱ-P、K4-Ⅱ-G 确定。
二、考核目的
能够进行曲线缩短轨计算及搭头、空头量计算。三、考场准备
1. 教室一间。
2. 考生自带书写笔、科学计算器等学习用品。四、技术要求
1. 预留轨缝计算。普通线路钢轨接头,应根据钢轨长度与钢轨温度预留轨缝。轨缝的标准尺寸按《普速铁路线路修理规则》规定的计算方法计算。
2. 作业轨温范围。12.5m 钢轨地段,作业时不受轨温限制。25m 钢轨地段,作业时轨温为(Tz+30℃)~(Tz-30℃)。
3. 计算正确,正确选用缩短轨。五、考核要求
计算布置 1 条曲线的缩短轨,时间 60 分钟。六、作业方法及步骤
(一)配置缩短轨
线路上两股钢轨的接头应当对齐,而曲线上,由于外股钢轨中心线要比内股钢轨长,所以要铺设同样长度的钢轨,内股钢轨接头必然比外股钢轨接头错前。为了满足钢轨接头对接的要求,在曲线内股应适当铺设缩短轨。
使用缩短轨要做到曲线内股与相对外股的钢轨接头相错的距离,不超过所使用缩短轨缩短量的一半。我国厂制缩短轨,12.5m 标准轨有缩短量为 40mm、80mm、120mm 三种,25m 标准轨有缩短量为 40mm、80mm、160mm
三种。
【例】缓和曲线长 80m,圆曲线长 28.27m,曲线半径 400m,第一根钢轨进入曲线的长度为 7.06m,用 12.50m 标准轨及 12.42m 的缩短轨铺设(即缩短量为 80mm),如图所示。
【解】1.计算缩短量及缩短轨
(1) 圆曲线的缩短量
缩圆=1500×圆曲线长(m)=1500×28.27=106mm
曲线半径(m) 400
(2) 一端缓和曲线的缩短量
缩缓=1500×一端缓和曲线长(m)=1500×80=150mm
2×曲线半径(m) 2×400
(3) 整个曲线的总缩短量
缩总=缩圆+2×缩缓=106+2×150=406mm
(4) 缩短轨根数
根数= 缩总 =406=5.1 根(用 5 根)
一根缩短轨的缩短量 80
2.确定缩短轨的铺设位置
有了缩短轨的数量后,应安排每根缩短轨的位置,为此,应计算出从 ZH 至每个接头的缩短量。ZH 点至第一缓和曲线上各接头的缩短量, 可以用缓和曲线内股任意点缩短量的计算公式求得。ZH 点至圆曲线各接头的缩短量等于第一缓和曲线的缩短量加圆曲线起算点至计算点的缩短量。计算 ZH 点至第二缓和曲线上各接头的缩短量时,逆算比顺算简单, 所以最好采用逆算法。即整个曲线的缩短量减去 HZ 点至第二缓和曲线各接头的缩短量。最后,将算得各接头的缩短量与所选用的厂制缩短轨进
行比较,当余数大于缩短轨缩短量的一半时,应配置一根缩短轨。计算过程如下表所示。
配置缩短轨计算表
接头号数 |
由 ZH 或 HY 到接头的距离(m) |
接头总缩短量(mm) |
标准轨(○)或缩 短轨(×) |
实际缩短量 (mm) |
接头错开量 (mm) |
备注 |
⑴ |
⑵ |
⑶ |
⑷ |
⑸ |
⑹ |
⑺ |
1 |
7.06 |
2 缩⑴=1500×7.06 =0.0234×7.062 2×400×80 =1 |
○ |
0 |
-1 |
进入缓和曲线 7.06m |
2 |
7.06 12.51=19.57 |
缩⑵=0.0234×19.572=9 |
○ |
0 |
-9 | |
3 |
19.57 12.51=32.80 |
缩⑶=0.0234×32.802=24 |
○ |
0 |
-24 | |
4 |
32.80 12.51=44.59 |
缩⑷=0.0234×44.592=47 |
× |
80 |
33 | |
5 |
44.59 12.51=57.10 |
缩⑸=0.0234×57.102=76 |
○ |
80 |
4 | |
6 |
57.10 12.51=69.61 |
缩⑹=0.0234×69.612=113 |
○ |
80 |
-33 | |
7 |
69.61 10.39=80.00 2.12 |
缩⑺=0.0234×802 1500×2.12= 400 158 |
× |
160 |
2 |
进入圆曲线2.12m |
8 |
2.12 12.51=14.63 |
缩⑻=150 1500×14.63=205 400 |
× |
240 |
35 | |
9 |
14.63 12.51=27.14 |
缩⑼=150 1500×27.14=252 400 |
○ |
240 |
-12 | |
10 |
1.13 80.00-11.38=68.62 |
缩⑽=406-0.0234×68.622= 296 |
× |
320 |
24 |
进入缓和曲 线 11.38m |
11 |
68.62-12.51=56.11 |
缩⑾=406-0.0234×56.112 =332 |
○ |
320 |
-12 | |
12 |
56.11-12.51=43.60 |
缩⑿=406-0.0234×43.602= 361 |
× |
400 |
39 | |
13 |
43.60-12.51=31.09 |
缩⒀=406-0.0234×31.092= 383 |
○ |
400 |
17 | |
14 |
31.09-12.51=18.58 |
缩⒁=406-0.0234 ×18.582= 398 |
○ |
400 |
2 | |
15 |
18.58-12.51=6.07 |
缩⒂=406-0.0234×6.072=405 |
○ |
400 |
-5 |
在表中:
①第⑵栏为每个接头到直缓点或缓圆点的距离。
例如:7.06—1 号接头到直缓点的距离(实地测量)。19.57—2 号接头到直缓点的距离(计算得来)。
14.63—8 号接头到缓圆点的距离(计算得来)。
②第⑶栏为各接头处的总缩短量。
例如:第 7 号接头有 10.39m 在缓和曲线上,有 2.12m 进入圆曲线, 其总缩短量应为一端缓和曲线总缩短量加 2.12m 长的圆曲线缩短量。
③第⑷栏为缩短轨的布置
“○”代表标准轨;“×”代表缩短轨。
当计算的缩短轨量大于缩短轨缩短量的一半时,插入一根缩短轨。
例如:4 号接头的缩短量为 47mm,大于 40(80)mm,所以插入一根缩
2
短轨。7 号接头的缩短量为 158mm,158-80=78mm>40mm 所以插入第 2 根缩短轨。
④第⑸栏为实际缩短量
当插入一根缩短轨时,实际缩短量就缩短 80mm。
例如:4 号接头插入第 1 根缩短轨,实际缩短量 80mm;7 号接头插入第 2 根缩短轨,实际缩短 160mm。
⑤第⑹栏为接头错量
接头错量=第 5 栏-第 3 栏
例如:1 号接头错量=0-1=-1。4 号接头错量=80-47=33。
“+”表示上股在前;“-”表示下股在前。
(二)计算空搭头
当新轨组布置在道心时,靠近外股的新轨组间有一搭头,靠近内股的新轨组间应有一空头,如图所示。
当新轨组布置在枕木头上时,在外股外的新轨组间应有空头,在内股外的新轨组间应有一搭头,如图所示。
空搭头的计算方法与缩短轨缩短量计算一致,圆曲线的缩短量圆=
|
1
。根据曲线半径不同,弧长不同的原理,如用空
(搭
)表示空头或
搭头,用 d 表示新旧钢轨轨顶中心间的距离(新旧轨组之间的距离+新旧轨头的平均宽度),δ 表示轨缝,L 表示钢轨组长度。则弧线差
圆
=
|
=
|
2
如为空头,则
空
= +δ
如为搭头,则
搭
= -δ
即,空头和搭头长度的计算方法如下:
新旧轨组钢轨中心弧线差=轨组长×新旧轨间距离+新旧轨平均宽
曲线半径
计算轨组长、曲线半径单位为 m,轨组间距离、轨头宽单位均为 mm。
【例】曲线半径为 800m,曲线全长为 420m,其中园曲线长 320m,每端缓和曲线长 50m。旧有钢轨为 43kg/m,新轨组为 50kg/m 钢轨,新轨组为四组,第一、二、三组为 100m,第四组为 120m,均放入线路中心,新旧轨组中心线间距为 380mm,计算轨缝为 6mm。试求上股搭头和下股空头的数值?
【解】1.第一组孤线差
缓
+
50+50
= + = 2 园d= 2 ×380=35.6mm
1 2 缓
800
上股搭头=孤线差-1 个轨缝=35.6-6=29.6mm 下股空头=孤线差+1 个轨缝=35.6+6=41.6mm 2.第二、三组孤线差
2、3
=100×380=47.5mm
800
上股搭头=47.5-6=41.5mm 下股空头=47.5+6=53.5mm 3.第四组孤线差
50+70
|
= 2 ×380=45.1mm
800
上股搭头=45.1-6=39.1mm 下股空头=45.1+6=51.1mm 七、评分表
曲线缩短轨配置及空搭头计算评分记录表
序号 |
考核 内容 |
考核要点 |
配分 |
评分标准 |
扣分 |
得分 |
1 |
作业程序 |
⑴计算缩短量及缩短轨。 ①圆曲线的缩短量; ②一端缓和曲线的缩短量; ③整个曲线的总缩短量; ④缩短轨根数。 ⑵确定缩短轨的铺设位置。 ⑶计算空搭头。 |
100 |
⑴计算错误每项扣 10 分。 ⑵计算错误每处扣 5 分,预留轨 缝计算错误扣 10 分。 ⑶计算错误每处扣 10 分。 | ||
2 |
作业 时间 |
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业内容。 |
不得超时。 | |||
合计 |
100 | |||||
说明:前一个数值发生错误,后面的结果全部视为错误。 | ||||||
否定项:若考生发生下列情况之一,则应及时终止其考试,考试成绩记为零分。 ⑴不遵守考场纪律,大声喧哗;⑵携带电子通讯设备或与考试有关的资料进入考场;⑶考场作弊。 |
一、命题依据
依据《铁路特有工种技能培训规范-铁路线路工》N3-Ⅱ-P 确定。二、考核目的
能够根据动态检查资料进行线路病害分析。三、考场准备
1. 轨检车检测质量不良的线路 1km(可以是直线、曲线,也可以是道岔),并提供动态检测数据、线路设备台账各一份。
2. 工具、材料:轨距尺 1 把、钢卷尺 1 把、检查锤 1 把、弦线 1 副、
铁路专用塞尺或钢板尺 1 把、木折尺 1 把、石笔 1 支。3.按规定申请作业派工单,设好防护。
4.考生自带书写笔、铅笔、直尺、三角板、橡皮、科学计算器等学习用具。
四、技术要求
1. 正确熟练的分析动态检测数据,并在图纸上准确标出综合病害处所,无遗漏。
2. 清楚准确的写出超限病害的位置、峰值。
3. 现场复核综合病害,各项作业熟练规范。
4. 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合理的整治方案。五、考核要求
根据动态检查资料分析 1km 的线路病害,现场复查核对病害 5 处, 时间 60 分钟(数据分析 20 分钟,现场查找病害及编写整治方案 40 分钟)。
六、作业方法及步骤
1. 校对超限处所里程及位置。
利用线路设备技术台帐与波形图中的地面标志进行核对,找出偏差值,确定超限处所的实际里程。
2. 核对超限峰值。
根据波形图波幅峰值进行分析,找出超限处所的超限项目及最大峰值。
3. 分析病害原因。
根据波形图其对应的位置相关各项进行分析,找出病害原因。如与垂向有关的应依次分析查看高低、水平、三角坑及垂直加速度等项目, 与横向有关的应依次分析查看轨向、轨距、水平、三角坑、横向加速度等项目。
4. 选用检查工具。
根据超限情况准备检查工具,选用量具应正确、准确。上道后首先对道尺进行线上标定。
5. 现场复查。
根据在图上标注的病害和图纸分析方案到现场查找病害,根据现场实际情况修改整治方案在图纸上作出整治标记,在图纸上注明现场发现的问题和整治方案。
(1) 现场查找时,要充分利用结构特点最大可能接近病害,减少位置偏差。要在图纸上修正位置里程的基础上,最好应用病害附近的图纸特征如:接头、桥梁头高低变化、道岔前接头等减少里程差。根据需要目视线路前后 50~100 米高低、轨向,同时查看线路的动态情况,找出重点,并在线路上做好标记。
(2) 根据需要,用轨距尺检查轨距、水平,用弦线检查高低、轨向。
(3) 检查其它病害,包括轨枕、扣件、焊缝、接头、胶垫、尼龙座及道床板结、翻浆、暗坑、空吊、坍砟和钢轨病害等。
病害点有超垫,应撤除超厚垫板;如病害在接头处要观察接头处光带的变化以及对于压溃等钢轨病害,如必要需提出打磨修复钢轨外形要求。
6. 根据检查数据勾画找出超限原因,并制定整改方案。整修范围应等于或宽于图标范围,并根据图纸和现场测量在线路上找到病害的位置
标在图纸上。
七、评分表
根据动态检查资料进行线路病害分析评分记录表
序 号 |
考核 内容 |
考核要点 |
配 分 |
评分标准 |
扣 分 |
得 分 |
1 |
工具的使用及 维护 |
根据需要一次带齐所有料具。 |
10 |
准备不全每少一件扣 5 分;工 具使用不当每次扣 5 分,损坏 每件扣 10 分。 | ||
2 |
作业程序 |
⑴校对超限处所里程及位置。利用线路设备技术台帐与波形图中的地面标志进行核对,找出偏差值,确定超限处所的实际里程。 ⑵核对超限峰值。根据波形图波幅峰值进行分析,找出超限处所的超限项目及最大峰值。 ⑶分析病害原因。根据波形图其对应的位置相关各项进行分析,找出病害原因。如与垂向有关的应依次分析查看高低、水平、三角坑及垂直加速度等项目,与横向有关的应依次分析查看轨向、轨距、水平、三角坑、横向加速度等项目。 ⑷选用检查工具。根据超限情况准备检查工具,选用量具必须正确、准确。 ⑸现场复查。①根据需要目视线路前后 50~ 100 米高低、轨向,同时查看线路的动态情况找出重点,并在线路上做好标记。②根据需要用轨距尺检查轨距、水平,用弦线检查高低、轨向。③检查其它病害,包括轨枕、扣件、焊缝、接头、胶垫、尼龙座及道床板结、翻浆、暗坑、空吊、坍砟和钢轨病害等。 ⑹找出病害原因、制定整改方案。根据检查数 据勾画找出超限原因,并制定整改方案。 |
40 |
⑴漏、错,每处扣 5 分。 ⑵漏、错,每处扣 5 分。 ⑶每处每漏、错一项扣 3 分。 ⑷失误扣 5 分,失准扣 2 分。 ⑸每处每错、漏一项扣 5 分。 ⑹每处每错、漏一项扣 5 分。 | ||
3 |
作业质量 |
⑴核对位置准确,实际偏差不超 4m。 ⑵正确使用量具,测量误差不超 1mm。 ⑶检查项目、数据齐全,检查记录规范。 ⑷超限处所勾画准确,整改方案合理。 |
40 |
⑴超过每处扣 10 分。 ⑵误差超过规定每处每超 1mm 扣 3 分。 ⑶未做到每处扣 5 分。 ⑷错误或不合理每处扣 10 分 | ||
4 |
作业安全 |
⑴按规定穿戴、使用劳保用品。 ⑵来车时按规定携带料具下道避车。 |
10 |
⑴未按规定穿戴、使用劳保用品扣 10 分。 ⑵料具未全部撤出限界扣 10 分。 | ||
5 |
作业 时间 |
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业内容。 |
每超时 1 分钟,从总分扣 2 分 总超时 5 分钟停止作业。 | |||
合 计 |
100 | |||||
否定项:若考生发生下列情况之一,则应及时终止其考试,考试成绩记为零分。 ⑴不设防护上道;⑵来车时下道晚;⑶磕碰手脚;⑷不会检查高低、轨向或不会使用轨距尺;⑸ 无检查记录数据或无整治方案;⑹总超时超过 5 分钟;⑺发生其他不安全因素。 |
一、命题依据
依据《国家职业标准-铁路线路工》3.4 和《铁路特有工种技能培训规范-铁路线路工》L2-Ⅱ-P 确定。
二、考核目的
能够预铺单开道岔。三、考场准备
1. 现场单开道岔(CZ560)一组,转辙部分岔枕的垫板及胶垫不安装。
2. 单开道岔(CZ560)转辙部分两侧 1~33 号岔枕垫板,道岔铺设说明书一份。
四、技术要求
1. 正确读图,并清楚准确的将转辙部分一侧 1~33 号岔枕的垫板及胶垫图号填入表中。
2. 准确的将各垫板及胶垫分发到现场。
3. 正确口述垫板及胶垫的安装要求。五、考核要求
配置单开道岔转辙部分一侧(1~33 号岔枕)的垫板,时间 60 分钟。六、作业方法及步骤
预铺单开道岔的作业程序及方法: 1.确定搭设位置
(1) 选择待换道岔一侧或两线间较宽阔的场地,并清理场地,将影响搭台的障碍物,如土堆、旧轨、电杆、围墙、建筑物等拆移搬迁(应事先联系或召开协调会)。
(2) 大站场道岔比较集中,两侧又无搭台场地,必须占用运行线时,应与运输部门联系,由上级主管部门进行协调。施工单位需到现场调查,提出占用的股道名称和时间,到时按规定设置防护。
(3) 也可以利用已组装并经验收合格的道岔上再重叠组装一组。上
下两组道岔应不安排在同一天施工。
2.
设架台。先整平架台基础,用废旧枕木交叉堆放平整。整组道岔要搭设 7~9 个架台,架台枕木垛间距一般为 4~7m,根据道岔不同部位的重量确定具体架台枕木垛位置,并能确保道岔接头位置和全部荷载均匀地分布于各个枕木垛上。架台的高度较既有线轨面低 300mm 左右为宜。架台的标高基本保持一致,同一架台水平要好,有利于提高道岔组装和调试质量。
新道岔平台图
3. 铺设架轨。架轨一般采用 43kg/m 轨或 50kg/m 轨,平行既有道岔纵向设置,靠转辙部位设两根平行的架轨,间距为 1.5m 左右。在道岔中交点之后,应根据道岔的开向再斜放一股架轨,架轨全长一般控制在45~ 48m 间,保证提速道岔全部承放在架轨上。架轨要求稳固,水平一致。
4. 在组装平台上用 50 米钢尺将岔枕的设计枕间距点放出控制,并标注岔枕编号。
5. 将岔枕按控制点抬铺到组装平台上,及时调整枕间距,减少误差。
6. 用弦绳在直股钢轨外侧大螺栓孔中心选取岔前、岔后两点控制岔枕横向距离(转辙机处两根岔枕除外),偏离弦绳的进行拨正。
7. 放置大胶垫和铁垫板及轨下胶垫,用已涂好黄油的大螺栓将铁垫板与岔枕联接固定。
8. 将尖轨及基本轨组件、辙叉及护基轨和其他连接轨抬铺到岔枕铁垫板上入承轨槽,先将直股钢轨(直尖基轨一侧)用夹板联接起来(预留轨缝按铺设图设置,焊接轨缝不用夹板联接)。
9. 用 50 米钢尺在直尖基轨这一侧的轨面上由岔前至岔后量取设计枕间距,并用白漆标识到钢轨外侧(线宽不超过 2mm)。
10. 将岔枕按照直股标示枕木点初拨到位,安装扣件,涂抹长效油脂上螺丝(紧松能拨动岔枕为宜),用撬棍精调岔枕位置至 T 型螺栓柱中心对准枕木点,然后上紧 T 型螺栓。
11. 将曲尖基轨轨端与直尖基轨轨端用方尺方正,联接内直股钢轨及叉心(预留轨缝按铺设图设置,焊接轨缝不用夹板联接),安装扣件,涂抹长效油脂上螺丝(紧松能拨动岔枕为宜),用方尺依据直股枕木点精调岔枕位置至 T 型螺栓柱中心对方尺,逐根进行。完后调整尖轨框架尺寸, 调整轨距达到标准范围,上紧 T 型螺栓。
12. 联接导曲上下股钢轨,先做用支距控制导曲上股钢轨位置,再做用轨距控制导曲下股钢轨位置。
13. 安装直曲护轨,调整 91/48 尺寸使至达到标准范围。
14. 全面检查道岔各部尺寸,整治误差超限处所,全面复紧各部螺栓。
15. 量取确定道岔各部几何尺寸检测位置,刷新标志标记,清理机具材料。
16. 焊接道岔,胶粘绝缘接头。
17. 组织线下验收,确认符合上道要求。七、评分表
单开道岔转辙部分垫板配置作业评分记录表
序号 |
考核内容 |
考核要点 |
配分 |
评分标准 |
扣分 |
得分 |
1 |
清点图纸和材料 |
清点准确 |
5 |
清点不准确,缺一项扣 2 分。 | ||
2 |
读图 |
读图正确 |
20 |
读图错误,错一项扣 2 分。 | ||
3 |
将转辙部分一侧 1~33 号岔 枕的垫板及胶垫图号确定,填入表中 |
完成填表 |
25 |
未完成填表,漏、错每项扣 2 分 | ||
4 |
现场实物与图纸一一对应找 出 |
对应找出 |
20 |
找不出、找错每处扣 5 分。 | ||
5 |
将找出的垫板及胶垫按图纸顺序在道岔上对位(就位) |
垫板及胶垫对位(就位) |
10 |
垫板及胶垫对位,不正确每处扣5 分。 | ||
6 |
口述垫板及胶垫安装技术要 求 |
技术要求清 楚 |
10 |
技术要求不清楚、不全,酌情扣 1-10 分。 | ||
7 |
作业安全 |
按规定穿戴、 使用劳保用品。 |
10 |
未按规定穿戴、使用劳保用品扣10 分。 | ||
8 |
作业时间 |
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业 内容。 |
每超时 1 分钟,从总分扣 2 分, 总超时 5 分钟停止作业。 | |||
合 计 |
100 | |||||
否定项:若考生发生下列情况之一,则应及时终止其考试,考试成绩记为零分。 ⑴不设防护上道;⑵磕碰手脚;⑶无检查记录数据或整治方案;⑷总超时超过 5 分钟;⑸发生其他不安全因素。 |
一、命题依据
依据《铁路特有工种技能培训规范-铁路线路工》K1-Ⅱ-P 确定。二、考核目的
能够根据成段调整轨缝条件及作业轨温范围、轨缝及接头相错量进行轨缝调整,能够制定成段调整轨缝施工方案并实施。
三、考场准备1.教室一间。
2.考生自带科学计算器一部。四、技术要求
1. 预留轨缝计算。普通线路钢轨接头,应根据钢轨长度与钢轨温度预留轨缝。轨缝的标准尺寸按《铁路线路修理规则》规定的计算方法计算。
2. 作业轨温范围。12.5m 钢轨地段,作业时不受轨温限制。25m 钢轨地段,作业时轨温为(Tz+30℃)~(Tz-30℃)。
3. 计算正确。五、考核要求
500 米线路的轨缝调整计算,时间 60 分钟。六、作业方法及步骤
调整轨缝时,应根据钢轨串动量安排作业计划,决定是否插入短轨头和应采取的预防措施。如轨缝普遍偏大或偏小,总误差不符合规定时, 应在成段调整轨缝的同时,安排调整钢轨长度的计划。调整轨缝作业时, 按每根钢轨的计划串动量去串动钢轨,而不能以计划轨缝值为依据。如温度应力放散后,轨缝不够均匀,可互相调整。
【例】直线地段轨缝调整,实测轨缝、实测直角错差、计划轨缝值如下表所示,调整轨缝时的轨温为 45℃,最高轨温为 60℃,最低轨温为
-10℃,标准轨长 12.5m,要求完成轨缝调整计算。
【解】
1. 计算计划轨缝
中间轨温: =1(
+ )=60−10=25℃
2
2
计划轨缝:a =αL(t -t
)+1
=0.0118×12.5×(25-45)+
0 0
1×18=6.05mm 取 6mm
2
2
2. 编制整正轨缝计算表
整正轨缝计算表
轨号 |
左股 |
右股 |
两股串动量差 |
实量接头错差 |
计算串动后的错差 |
原有钢轨长度差 |
左股修正 |
右股修正 |
修正后错差 |
附注 | ||||||||||||
实量轨缝 |
实量轨缝 累计 |
计划轨缝累计 |
计算串动量 |
实量轨缝 |
实量轨缝 累计 |
计划轨缝 累计 |
计算串动量 |
换轨修正 |
轨缝修正 |
修正后串动量 |
修正后轨缝 |
换轨修正 |
轨缝修正 |
修正后串动量 |
修正后轨缝 | |||||||
⑴ |
⑵ |
⑶ |
⑷ |
⑸ |
⑹ |
⑺ |
⑻ |
⑼ |
⑽ |
⑾ |
⑿ |
⒀ |
⒁ |
⒂ |
⒃ |
⒄ |
⒅ |
⒆ |
⒇ |
(21) |
(22) |
(23) |
1 |
1 |
1 |
6 |
-5 |
1 |
1 |
6 |
-5 |
0 |
0 |
0 |
-5 |
6 |
-5 |
6 |
0 | ||||||
2 |
2 |
3 |
12 |
-9 |
8 |
9 |
12 |
-3 |
-6 |
6 |
0 |
2 |
-9 |
6 |
-3 |
6 |
0 | |||||
3 |
0 |
3 |
18 |
-15 |
3 |
12 |
18 |
-6 |
-9 |
7 |
-2 |
-15 |
6 |
-6 |
6 |
-2 | ||||||
4 |
3 |
6 |
24 |
-18 |
7 |
19 |
24 |
-5 |
-13 |
11 |
-2 |
20 |
-20 |
-18 |
6 |
-5 |
6 |
-2 |
左股抽换 -20 钢轨 | |||
5 |
4 |
10 |
30 |
-20 |
8 |
27 |
30 |
-3 |
-17 |
-5 |
-22 |
20 |
0 |
6 |
-3 |
6 |
-2 | |||||
6 |
2 |
12 |
36 |
-24 |
3 |
30 |
36 |
-6 |
-18 |
-4 |
-22 |
20 |
-4 |
6 |
-6 |
6 |
-2 | |||||
7 |
5 |
17 |
42 |
-25 |
10 |
40 |
42 |
-2 |
-23 |
1 |
-22 |
20 |
-5 |
6 |
-2 |
6 |
-2 | |||||
8 |
2 |
19 |
48 |
-29 |
10 |
50 |
48 |
2 |
-31 |
5 |
-26 |
20 |
-9 |
6 |
2 |
6 |
-6 | |||||
9 |
0 |
19 |
54 |
-35 |
11 |
61 |
54 |
7 |
-42 |
16 |
-26 |
20 |
-15 |
6 |
7 |
6 |
-6 | |||||
10 |
4 |
23 |
60 |
-37 |
15 |
76 |
60 |
16 |
-53 |
27 |
-26 |
20 |
±20 |
-17 |
6 |
16 |
6 |
-6 |
左股抽换 -20 钢轨 | |||
11 |
0 |
23 |
66 |
-43 |
9 |
85 |
66 |
19 |
-62 |
16 |
-46 |
40 |
-3 |
6 |
-1= 1 |
20 |
5 |
-7 | ||||
12 |
3 |
26 |
72 |
-46 |
9 |
94 |
72 |
22 |
-68 |
22 |
-46 |
2 |
40 |
-6 |
6 |
-1= 2 |
24 |
5 |
-8 | |||
13 |
3 |
29 |
78 |
-49 |
10 |
104 |
78 |
26 |
-75 |
27 |
-48 |
40 |
-9 |
6 |
-1= 3 |
29 |
5 |
-11 | ||||
14 |
2 |
31 |
84 |
-53 |
4 |
108 |
84 |
24 |
-77 |
29 |
-48 |
-2 |
40 |
-13 |
6 |
-1= 4 |
28 |
5 |
-12 | |||
15 |
1 |
32 |
90 |
-58 |
3 |
111 |
90 |
21 |
-79 |
33 |
-46 |
20 |
±20 |
-18 |
6 |
-1= 5 |
26 |
5 |
-11 |
左股抽换 -20 钢轨 | ||
16 |
5 |
37 |
96 |
-59 |
1 |
112 |
96 |
16 |
-75 |
9 |
-66 |
60 |
1=-1 |
0 |
7 |
-1= 6 |
22 |
5 |
-13 | |||
17 |
2 |
39 |
102 |
-63 |
0 |
112 |
102 |
10 |
-73 |
7 |
-66 |
60 |
1=-2 |
-5 |
7 |
-1= 7 |
17 |
5 |
-15 | |||
18 |
0 |
39 |
108 |
-69 |
0 |
112 |
108 |
4 |
-73 |
7 |
-66 |
60 |
1=-3 |
-12 |
7 |
-1= 8 |
12 |
5 |
-17 | |||
19 |
3 |
42 |
114 |
-72 |
0 |
112 |
114 |
-2 |
-70 |
4 |
-66 |
60 |
1=-4 |
-16 |
7 |
= 8 |
6 |
6 |
-18 |
左股抽换 -20 钢轨 | ||
20 |
2 |
44 |
120 |
-76 |
0 |
112 |
120 |
-8 |
-68 |
2 |
-66 |
60 |
=-4 |
0 |
6 |
= 8 |
0 |
6 |
2 | |||
合 计 |
44 |
120-44=76 |
112 |
120-112=8 |
① ⒀项=本点⑿项-后点⑿项
② 安排调换钢轨位置和数量:
左股钢轨计算缩短 76mm,现决定用-20mm 缩短轨解决。并将左股较右股长 20mm 左右的 4 号、10 号、15 号换掉,另换 19 号一根,以解决轨缝不足。
③ ⒁栏和⒅栏为更换钢轨后,对钢轨串动量的影响量,换短轨时, 影响量为“+”号,反之为“-”号。
④ ⒂栏和⒆栏为轨缝修正值及对钢轨串动量的影响量,增大计划轨缝对串动量的影响为“-”(即向前进方向串动),反之为“+”号。
⑤ ⒃栏和⒇栏为修正后的钢轨串动量,即采用的钢轨串动量。
⒃栏=⑸栏+⒁栏+⒂栏的等号后面数值。
⒇栏=⑼栏+⒅栏+⒆栏等号后面数值。
⑥ ⒄栏和(21)栏为调整后的实留轨缝。
⒄栏=计划轨缝+上一点⒂栏的后项-本点⒂栏的后项。(21)栏=计划轨缝+上一点⒆栏的后项-本点⒆栏的后项。
⑦ (22)栏为调整后的直角错差。(22)栏=⒃栏-⒇栏+⑾栏
⑧ (23)栏为附注栏,注明换轨位置。
七、评分表
轨缝调整计算评分记录表
序号 |
考核 内容 |
考核要点 |
配分 |
评分标准 |
扣分 |
得分 | |
1 |
作业程序 |
⑴计算计划轨缝。 ⑵根据给定调查数据,编制整正轨缝计算表。 ①实测轨缝累计; ②计划轨缝累计; ③计算串动量; ④两股钢轨串动差; ⑤计算串动后的错差; ⑥换轨修正; ⑦轨缝修正; ⑧修正后串动量; ⑨修正后轨缝; ⑩修正后错差。 |
100 |
⑴计算错误扣 20 分。 ⑵计算错误每处扣 5 分。 | |||
2 |
作业 时间 |
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业内容。 |
不得超时。 | ||||
合计 |
100 | ||||||
说明:前一个数据发生错误,后面的结果全部视为错误。 | |||||||
否定项:若考生发生下列情况之一,则应及时终止其考试,考试成绩记为零分。 ⑴不遵守考场纪律,大声喧哗;⑵携带电子通讯设备或与考试有关的学习资料进入考场;⑶考场作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