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退秋澄气转凉

日光夜色两均长

今天21时31分

就将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

秋分

二十四节气之秋分到了(124年来最早秋分来了)(1)

秋分,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时间一般为每年的公历9月22~24日,秋分这天太阳到达黄经180°(秋分点),太阳几乎直射地球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不考虑大气对太阳光的折射与晨昏蒙影),是一年中最公平的日子。

这是个农作物成熟、收获的节气

从这一天起

阳光直射的位置

继续由赤道向南半球推移

北半球开始昼短夜长

二十四节气之秋分到了(124年来最早秋分来了)(2)

俗话说

“白露秋分夜,一夜凉一夜”

“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好穿棉”

从秋分开始,

昼夜温差越来越大,

天气总体趋势也将

一天比一天冷

二十四节气之秋分到了(124年来最早秋分来了)(3)

先来看看具体预报

9月22日星期二

白天:阴转多云

夜间:多云转阴

东北风3-4级转微风,25到17度。

9月23日 星期三

白天到夜间:阴转小雨

微风,23到15度。

9月24日 星期四

白天到夜间:阴

微风转东南风3-4级,23到16度。

9月25日 星期五

白天到夜间:阴转多云

东南风3-4级,24到16度。

9月26日 星期六

白天到夜间:晴间多云

微风转东南风3-4级,25到15度。

9月27日 星期日

白天到夜间:晴间多云

微风转东南风3-4级,26到17度。

都说秋高气爽

很多人也都说

自己最喜欢的季节是秋天

二十四节气之秋分到了(124年来最早秋分来了)(4)

秋高气爽到底是爽在哪里?

一组大数据给你答案

二十四节气之秋分到了(124年来最早秋分来了)(5)

自古秋分有三候

鲍氏曰:雷二月阳中发声,八月阴中收声入地,则万物随入也。

古人相信阴阳之说,认为雷声是因为阳气盛而发声,于二月阳中发声,秋分后阴气开始旺盛,八月阴中收声,故不再打雷,雷始收声。

二十四节气之秋分到了(124年来最早秋分来了)(6)

淘瓦之泥曰坯,细泥也。按《礼记注》曰:“坯益其蛰穴之户,使通明处稍小,至寒甚乃墐塞之也。”

一些春分出土活动的小虫,在秋分过后会修建穴与巢,所谓:蛰虫忙修屋,当起泥水工。陆陆续续回到土里,准备过冬。

二十四节气之秋分到了(124年来最早秋分来了)(7)

《礼记注》曰:“水本气之所为,春夏气至故长,秋冬气返故涸也。”从秋至冬,雨水逐渐减少,各类水系中的水量也因蒸发而慢慢减少。

二十四节气之秋分到了(124年来最早秋分来了)(8)

秋分习俗

曾经秋分的“祭月”地位超然

后面被中秋节抢了

二十四节气之秋分到了(124年来最早秋分来了)(9)

除了祭月

在秋分这一天还有下面这些习俗

二十四节气之秋分到了(124年来最早秋分来了)(10)

秋分节气 饮食攻略

多食水果防干燥

秋季气候干燥,常常使人感到鼻、咽干燥不适。这时如果能吃些生津止渴、润喉去燥的水果,会使人顿觉清爽舒适。此季节建议食用梨、甘蔗等水果。

二十四节气之秋分到了(124年来最早秋分来了)(11)

白色蔬菜养阴生津

夏天津液损耗严重,入秋后要多吃些养阴生津的蔬菜。白色蔬菜一般津液较浓,有萝卜、花菜、百合、山药等。

二十四节气之秋分到了(124年来最早秋分来了)(12)

多喝汤滋润肺腑

秋季干燥气候容易使人的水分蒸发加快,从而使人有不同程度“干燥感”,中医认为燥易伤肺,津亏液少。因此,秋天适当喝汤,既滋阴润肺,又可及时补充水分。

二十四节气之秋分到了(124年来最早秋分来了)(13)

早晨喝粥最养胃

秋天应选择一些容易消化的滋补食物,让身体机能能够顺利适应从夏热至秋凉的过程,粥就具备了这个功能。每天早上空腹胃虚,喝上一碗热粥,不但让肠胃得到滋养,还能补充营养,为一天的工作养精蓄锐。

二十四节气之秋分到了(124年来最早秋分来了)(14)

去火去燥多喝茶

秋季天气凉爽,气候干燥,余热未消,人体津液未完全恢复平衡,容易让人产生秋燥及秋乏。此时,饮用乌龙茶一类的青茶为好。此茶性味介于红、绿之间,不寒不热,既能消除余热又能恢复津液。

二十四节气之秋分到了(124年来最早秋分来了)(15)

秋分:防止心脏崩了

二十四节气之秋分到了(124年来最早秋分来了)(16)

“真正的寒冷和昼夜温差的巨大反差,

秋分开始才会真正来临”

(前几天都是“预冷”!)

对心脏,血压和各种慢性病

是最大的考验!

首先!秋分一定谨防:心衰!

(以及各种心脏疾病和血压问题,尤为重要!)

心衰的六大信号

二十四节气之秋分到了(124年来最早秋分来了)(17)

趁着秋高气爽

赶紧约上亲朋好友

在这秋分好时节

出门走起来吧

综合| 中国天气网 新华网最爱大北京 香山湖公园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