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说:

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处于上吉的位置,就要像水一样,懂得容纳和包容,水善于去做那些有利于万物的事,而不是与对方争抢利益,他会把自己放在低位或后位,这样反而更近接近于他所处的位置和阶段。

如果你问别人:什么样的人会为人处事?

情商高的人。

怎么样才算情商高?

会说话,会办事。

如何才算会说话、会办事?

有的人认为说话有艺术,有的人认为做事考虑周全,有的人认为会溜须拍马。

其实,这都没有讲到实质。

会说话、会办事的实质在于让对方心理舒服。

无论是说话有艺术、做事考虑周全,还是会溜须拍马,这些其实都是方法,也就是“术”的范畴。而说话、办事让别人心里舒服,是直击本质的“道”。

古人云:

有道无术术尚可求,有术无道止于术。

意思是:知道事物的本质原理,是可以探索出解决方法的,知道解决方法却不知道本质原理,也就止于这个方了。

你懂得了,说话、办事只要能让对方心里舒服,你会想到很多方法。

比如,懂得换位思考、为他人着想,甚至是拍马屁。

有人会说,这些我都不会,我嘴笨,不会说吉祥话,怎么办?

嘴笨没关系,只要有智慧就行。

《道德经》告诉人们,为人处事要像水一样,这才是智慧的,“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具体怎么做?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居善地:居住要选择好的地方,可止则止。

不要处在一个“利害”的位置,有“利害”关系就会有争夺,有争夺就会引出太多事端,人要明白自己的位置,看懂趋势,知势而退,以留其位,以离其害,顺德而为,以泽它物。  心善渊:心态深沉大度,中常湛静。

心胸要像水一样宽广。常言道:宰相肚里能撑船。有多大肚量,你就有多大的成就。  与善仁:与人交往仁慈爱护,称物平施。

跟人打交道,要与人为善,和善是一个人的气量。  言善信:言语平实又有信用,声不妄发。

遵守承诺,言行如一,体现出的是一个人的“诚信”,这是一个人立足于社会的根本。  政善治:从政管理柔和有序,德惟无私。

处理政事要公正廉明,不能任人唯亲,不能自私自利,要以集体的利益为出发点。  事善能:行事根据能力而为,贵其能力。

对自己有着清晰的定位,知道自己的能力范畴,做事要匹配自己的能力。安排别人做事也是如此,要清楚知道对方的能力与所做事情所需能量的匹配程度。  动善时:择机而行不妄动,可行则行。

能够分辨时机,懂得掌握时机,并能依照时机去做事。

太多的人做事的标准就是一个“争”字,好的都想要,而且认为大家都争的都是好东西,而事实上,并不是这样,反而会被“名利”蒙蔽了心性,哪怕是虚名、虚利。

像水一样就是要内心保持清静,懂得“处下”,处下并不是说什么都不要,什么都给别人。

处下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不然,你总是去争,就会内心浮躁,也就无法看透问题的本质,甚至你争来争去都不知道为了什么,只是为了争而争。像水一样内心清静才能有智慧地“实心做事”,才会有好的结果,这是为人处事的大智慧。

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帮助到大家。

道德经中为人处世的智慧(道德经教你为人处事的智慧)(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