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莉媛 智纲智库广州战略中心

编者按:为啥国人去日本旅游,会买个马桶盖回来?撇开简单粗暴的道德评价和高大上的制造业理论,从游客和消费者角度来看,这其实是典型的场景式营销、体验式消费和从众心理综合作用的结后果。

2019年了,还有人去日本买马桶盖吗?

1、为什么买个马桶盖回来?

相信很多初到日本旅游的国人都会惊叹当地人性化、细致、贴心的洗手间。作为一个初次到日本的小白,6天时间匆匆走过了京都-奈良、名古屋、东京等三个城市群。期间往返走的是日本高速公路,因此也得以体验高速服务站的洗手间。

总体上接触了两类洗手间:一种是公共场所,如机场、高速服务站、景区以及商场的公共洗手间,还有一种是各个不同档次酒店里的洗手间。

通过观察发现,无论是装饰布置、空间布局还是高科技的隔间,日本公共洗手间不仅是一个舒适的休憩站,本身也是一道靓丽的风景。

温馨舒适的装饰:洗手间内部装饰的颜色大多选用暖色,让人感觉温馨。记得到大阪关西国际机场的洗手间时,米黄色的墙壁,让人一扫路途的困顿和疲惫。

不同地方高速服务站的洗手间主题都不一样,墙上画着各个地方的风俗画,感觉在洗手间也像是在旅游。

每个小隔间上都有一盏感应灯,灯亮表示有人,不亮表示没人,远远都能看到。

日本马桶盖为什么受欢迎(舆论聚光灯下的马桶盖)(1)

▲ 靓丽的洗手间

回想国内很多高速服务站和机场、高铁站的洗手间,深蓝或者银灰的冷色调,从颜色上让人感觉高冷。

其次,判断隔间是否有人,只能看门把手一个小小的弧形颜色:绿色表示没人,红色有人。遇到人多的时候,不注意,外面在排队,里面空置,浪费时间和资源。

合理的空间布局:日本大部分洗手间都有化妆台,化妆镜周边有灯光,还有座位,方便坐着梳妆。

日本马桶盖为什么受欢迎(舆论聚光灯下的马桶盖)(2)

▲ 化妆台

一些洗手间里面还有简易的幼儿游乐区,方便妈妈上洗手间的时候,小孩子边玩耍边等。

日本马桶盖为什么受欢迎(舆论聚光灯下的马桶盖)(3)

▲ 游乐区

很多洗手间有折叠的换衣台,用的时候放下来,站上去换衣服,不用担心弄脏袜子或衣服。用完折起来,不占用空间。

日本马桶盖为什么受欢迎(舆论聚光灯下的马桶盖)(4)

▲ 换衣台

其实,国内很多机场、高铁站出于人性化服务,也应该安装换衣台。毕竟国土面积大,南北季节变化大。像现在这种你在北方裹着貂,我在南方露着腰的时候,跨越南北的游客或者商务人士,到一个地方首先就要换衣服,一个小小的换衣台可以避免很多尴尬。

万能贴心的隔间:小隔间里最核心的就是智能马桶,关于它强大的臀部清洗、座圈加温、女性清洗、暖风烘干、自动除臭等功能此处不加赘述。

说实话,起初不太喜欢这个智能马桶盖,一排混着日语、图片的按钮标注着各种功能,让人发懵:到底哪个按钮是冲厕的?哪个是冲洗PP的?一不小心按错,小心冲PP的小水管喷一脸水。

日本马桶盖为什么受欢迎(舆论聚光灯下的马桶盖)(5)

▲ 智能马桶按钮

但用了几次之后,座圈感应加热的功能真的让人无法拒绝。想象一下,大清早坐马桶上,接触到温热而不是冰凉的马桶圈,那感觉别提有多舒服了。

针对国内很多人用公厕的抽水马桶时嫌脏,宁愿蹲马步也不愿直接接触,日本的洗手间懂你,有专门供应的一次性马桶圈垫,或者消毒的洗洁剂和纸巾,可以先擦拭再如厕。

因为智能马桶盖有便后冲洗PP、暖风烘干的功能,根本用不上纸巾,但每个隔间都备有两卷纸。纸是特制的可溶于水的纸,绿色环保。

日本马桶盖为什么受欢迎(舆论聚光灯下的马桶盖)(6)

此外,还有很多神奇的设置,比如挂在墙上的宝宝椅,马桶两边的扶手,还有紧急呼救按钮。

一次,在商场如厕后等一位大姐,她可能自己也不知道按了啥,忽然洗手台上警灯闪烁,警铃大作。几位正在补妆的日本小姐姐吓了一跳,赶忙跑去看,发现只是有人按错就走开了。一场乌龙搞得我们很不好意思,手忙脚乱关警报,语言、文字不通,折腾好一阵才找到原来开关在警灯下面。

日本马桶盖为什么受欢迎(舆论聚光灯下的马桶盖)(7)

▲ 宝宝椅和紧急呼救

联系到日本是个老龄化比较严重的国家,很多老人退休后也会出来工作。而洗手间是老人很容易滑倒的地方,紧急呼救的关键时刻可以救命。

此外,住的几个档次不同的酒店,洗手间都是一体化设置,即马桶、洗手池、浴缸都是一体的,中间没有任何缝隙,防水效果很好。洗手间关键时刻也是最好的避难所:日本处在环太平洋地震带上,每年大小地震加起来有1000多次。日本小学生都知道,地震时赶紧躲洗手间,一体化的设置可以起到缓冲、庇护作用,同时洗手间有水可以维持生命,等待救援。

看到这里,就问你周到不周到?细心不细心?强不强大?

日本功能强大的洗手间跟传统厕神文化崇拜分不开。日本文化中有一位厕神,容颜貌美,主生育。如果家里厕所干净、舒适,生出来的孩子就漂亮、一生顺利,反之就会丑陋且命运多舛。因此日本人对洗手间十分注重。

作为一名游客,尤其像我这样,没见过啥世面,对智能马桶盖一所无知的人,经过几天的亲身体验后,感慨:原来如厕可以这么舒适,日本的洗手间太贴心了,智能马桶盖太好用了。体验感太好了,妥妥被圈粉。

接下来第二波攻势来了。跟团游的人都深有体会,出去旅游肯定少不了购物。到了免税店,专业的中文导购很热情地讲解(洗脑):日本智能马桶盖有多好,国内目前没有,即使有也比不上日本的质量;出来旅游买啥不是买,带个马桶盖回去,结实耐用,全家老小都能用。也不贵,才2000多块钱一个,你们说划算不?如果是你买不买?

能去日本旅游的一般都是家里小康的人,首先自己用过,体验感不错;再加导购巧舌如簧的讲解,价格也不贵,能不心动?很难。

还要一个关键因素不得不提,日本国土面积小,很多免税店地方很小,几个旅游团进去,就挤得满满当当,热闹熙攘。还原一下当时的购买场景,目之所及满眼琳琅满目的日本商品,大家拿着购物篮在封闭拥挤的空间里穿梭,感受时间不断倒计时的情况下,很容易产生从众心理:大家都买你不买?过着村没这店了,时间有点来不及了,就算买回去给家里的老人用也算一片孝心。一冲动:买它!因此大家都买就形成了抢购……

日本马桶盖为什么受欢迎(舆论聚光灯下的马桶盖)(8)

▲ 爆买的国人

跟这种情况很相似的,请回忆一下刚过去的双十一,你剁手时的心理活动。从单纯的消费心理来说,其实很多消费者根本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很多时候我们会发现买到手的东西并不是自己实际需要的。

在亲身体验,加上场景式营销和从众心里等综合作用下,爆买产生了。这时候对于爆买停不下来的游客和消费者来说,仅仅是带回来了一份很好用的商品,可以便利家人的生活,仅此而已。

但新闻报道之后,国内炸开了锅。

2、为啥国内舆论炸锅了

其实到日本买马桶盖的现象2008年零零星星就有了,2015年1月初,财经作家吴晓波的《去日本买只马桶盖》曝光了这种现象。一夜之间167万阅读量,一周内阅读量超千万。很长一段时间内,马桶盖成为了现象级话题。

舆论聚光灯下的马桶盖早已不是原来那个单纯的马桶盖了,被赋予了太多的意味:

从人最基本的需求来说,人只要活着,每天就少不了吃喝拉撒睡,这五件事是人最基本的生存需求。但在传统文化中,请人吃饭喝茶是公众行为,人越多越热闹、越有面子。而拉撒是个人隐私,是里子,根本上不了台面。

尽管厕所也很重要,有科学研究显示人一生在厕所的时间加起来长达3年。但我们一提起马桶盖,就感觉又脏又臭,难登大雅之堂。有请人吃饭喝茶的,有请人上厕所的吗?旅游回来带个马桶盖?简直匪夷所思。

从民族情感来说,日本作为一衣带水几千年的邻居,但这个小邻居不安分,之前就在他手里吃过亏。不论过去还是现在,中日之间的情绪和关系太复杂了。你们去日本旅游也就算了,还抢购他们的马桶盖?

产业角度看,我们这么大一个国家,地大物博,什么没有。一个制造业大国,生产不出一个马桶盖,非要漂洋过海去日本买?

被舆论妖魔化、情绪渲染的马桶盖,某种程度刺痛了一些人的神经,打疼了一些人脸面,去日本抢购马桶盖,有点讽刺。

由于吴晓波文章从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角度来解读,直指中国制造业,国内舆论的关注点也分为几个方面:

国内卫浴行业首先回应,召开马桶盖论坛或者行业研讨会,还邀请吴晓波实地调研考察,亲自展示中国的智能马桶盖,完全不输日本,有些技术甚至比日本的更成熟。

其实很多人不知道,在国人去日本抢马桶盖的同时,日本也在进口我们的智能马桶盖。一家西安沉淀智能马桶行业22年的企业,非常低调的将中国的智能马桶盖安装到了日本的高速服务站上。

日本人讲究“术业有专攻”,马桶盖做了家庭用的就绝不再做公共用的。但家庭用的使用寿命只有两万次,但这家中国企业生产的智能马桶盖可以使用十万次。顺利击败日本品牌,取得日本高速服务区的供应权。这家企业甚至将中国马桶盖卖到了常年缺水的中东沙漠国家。只是国内很少有人知道。


此外,后续新闻爆出,从日本抢购的马桶盖上面标注的产地是“杭州下沙”。中国是陶瓷卫浴生产大国,从产业链角度看,日本很多知名卫浴品牌在我国设有生产基地。杭州生产的马桶盖供应到日本的各大免税店后,又被中国游客漂洋过海买回来,于是“一只马桶盖的日本自由行”成为了笑话。

接着有人指出这并非一个笑话,联想到中国长期以来“出口转内销”机制,很多企业对内对外实行不同的标准,销往国外的商品物美价廉,而销往国内的则质次价高。马桶盖虽是中国制造,但采用的却是日本的品牌、技术专利和生产标准。跟中国国内生产的不一样。

也有人指出我们缺乏日本的工匠精神,产业没有优劣之分,只有具备竞争力的产业和不具备竞争力的产业的差异。在马桶盖、电饭锅这类不起眼的产品上,日本人把它的竞争力做到了极致。中国是时候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卫浴大国向卫浴强国转型了。

还有从城市文明进步的角度,向国人介绍日本的洗手间文化,倡导推动城市文明改革。

国内围绕马桶盖争论不休,而那些从日本带回来马桶盖真的那么完美吗?也不见得:

首先,电压问题。日本额定电压110伏,中国额定电压220伏,需要变压器转换才能使用。

其次,日本的洗手间“干湿分离”,国内很多洗手间做不到,插座沾水后漏电,是个很大的安全隐患

最后,水质问题。日本水质偏软,可以直接饮用;但中国水质南北不同,北方水质比较硬,用久了,加热冲水的地方很容易产生水垢,可以自动脑补一下家里热水器上的白色沉淀物,从而堵塞冲头。另外水箱里的水重复加热很容易滋生细菌,不卫生也不健康。

不妨撇开对智能马桶的激烈讨论,回想一下抽水马桶是如何走进千家万户的?

3、抽水马桶入驻中国

1597年,英国贵族约翰•哈灵顿发明了世界上第一个抽水马桶。1883年,马桶正式实现市场化,在世界范围内推广开来。

历史上,中日虽不同种,但有共同的文化底蕴,传统上都是农业国,最初用的都是户外的旱厕。囤积的粪肥可以当作肥料育。中日分别是什么时候开始从旱厕向抽水马桶过度的?

日本人第一次见到抽水马桶是1903年,一个名叫大仓和亲的年轻人跟着父亲到欧洲考察时看到的,当即目瞪口呆。回国后,年轻人怀着“推动日本进入卫生洁具时代”的壮志雄心,成立了日本第一家洁具公司,推动抽水马桶在日本的推广。

1964年,温水清洗的水洗马桶从美国传入日本,这款原本针对痔疮病人的医用马桶,因为方便和舒适,逐渐在日本普及开来。短短四五十年,日本将其发展成为现在的智能马桶盖,畅销世界。

其实,中国人比日本人见到抽水马桶的时间早多了。早在1866年,奉命前往欧洲游历的京师同文馆学员张德彝,就在轮船上见过,还专门将其运作原理写入了著作《航海述奇》中。

此外,晚清来华洋人共同的“乡愁”之一,就是怀念抽水马桶。因为中国还没有下水道系统,多次申请后,抽水马桶才能在英法租界内使用。

民国时期,抽水马桶逐渐成为一种社会风尚。1920年代末装修的南京国民政府办公楼内,如国民政府主席办公室的卫生间里,才配有自美国进口的浴缸、洗脸池和抽水马桶。今天庐山“美庐”里的蹲坑,在1930年代,也曾是抽水马桶。

1932年上海《东方杂志》向社会各界征集“中国梦”。著名历史学者、暨南大学教授周谷城非常实诚写道:“未来中国首要之件便是:人人能有机会坐在抽水马桶上大便。”

但一直到改革开放前,长达一百年的时间里,抽水马桶都只是外国使馆、机关大院、高级宾馆的专属。为何改革开放短短四十多年,抽水马桶走向了家家户户,普及率达80%?其中的关键人物就是——霍英东和他在大陆投资的两家高级宾馆,中山温泉宾馆和广州白天鹅宾馆。

改革开放大幕拉开后,爱国港商霍英东第一个携带全家老小,回广东番禺认祖归宗。大陆很重视,出动了代表最高礼遇的红旗牌轿车接送,道路两旁夹道欢迎,安排了当地最高级的招待所。

休息时,霍英东的儿媳问接待人员哪里有洗手间,女服务员很快端来一盆热水,热情地说:“你可以洗手啦!”全家人都被逗笑了。但霍英东却笑不出来,心里堵得慌。原本安排他们在番禺住一晚,但住宿条件实在太差:推开厕所,一股异味扑鼻而来;便具上一层黄色污垢;浴缸没有活塞,只能用热水瓶的软木塞代替……拗不过家人的意愿,霍英东只好当晚返回香港。

经过这件事的刺激,霍英东认为:“人家看你是不是改革开放、有没有和国际接轨,首先看你的宾馆,过去,全世界社会主义的宾馆和资本主义的宾馆连味道都不一样。”因此,他斥巨资在中山市三乡镇建设了第一个中外投资项目——中山温泉宾馆。记得此前有幸采访温泉宾馆的建造者孙计雄时,他回忆有个小插曲:“不妥协”的抽水马桶。

日本马桶盖为什么受欢迎(舆论聚光灯下的马桶盖)(9)

▲ 1985年中山温泉宾馆俯瞰图。图片来源:中山市档案馆。

作为第一个中外合作的项目,中山温泉宾馆建设时间紧,任务重,几乎倾尽全市之力供应、建设。

1980年12月,开业进入倒计时,所有都妥当。霍英东最后一次巡视时,发现宾馆大门口公厕是蹲厕,当即要求改为抽水马桶。施工队长孙计雄听到这个消息,又着急又委屈:“拆除重建那得多大的工程量,开业前怎么赶得及?何况,谁见过抽水马桶啊?”为此,霍英东专门安排施工人员去香港一些景点考察抽水马桶。当时霍英东太太打趣说:“他从广州到中山再到香港,谈话的主题全是洗手间。”最后加班加点,洗手间终于装好了。

开业后,霍英东要求宾馆免费开放一星期,让国内所有人都看看,什么是现代的宾馆、现代的洗手间。开也时吸引周边县市好多人争相围观,这种轰动效应在广州白天鹅宾馆最为明显。

日本马桶盖为什么受欢迎(舆论聚光灯下的马桶盖)(10)

▲ 广州白天鹅宾馆

白天鹅宾馆开业时,霍英东力排众议,坚持“四门大开”任何人都可以随意进出。开业时,大量老广州人涌进白天鹅,去见识星级酒店。广州人喜欢穿拖鞋,最后光挤掉的鞋子就装了几箩筐,洗手间每天用纸两百卷。

人们看到并体验到了现代洗手间的干净、便利。此外很多酒店纷纷去这两个宾馆考察,于是抽水马桶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从广东沿海逐渐走向内地的千家万户。在改革开放的城镇化浪潮中,新建房屋里,抽水马桶成了标配。此后,中国逐渐走向抽水马桶时代。

同样是新鲜事物的普及,抽水马桶在上层社会中徘徊几十年,普通人无缘得见。很多时候,不怕做不到,而是怕根本想不到、见不到。只要能看到,好的东西,谁不想拥有呢?大家都想拥有更好的生活,这种想法和需求不分国界和民族,是人的本性。

相比与抽水马桶盖的普及是正向、温和的,智能马桶盖的普及相对比较激烈。马桶盖事件过去5年了,国内有什么变化?

4、从这件事情中得出什么启示

2015年爆买马桶盖的新闻,一度惊动了总理。在2015年的全国两会上,他提出中国企业要升级,如果国内有相同质量的产品,应该更有竞争力,起码能为消费者省下机票钱!从新闻联播到全国“两会”,从产业界到国务院,大讨论的热浪迄今未歇,甚至成为供给侧改革的议题内容之一。

不仅是马桶盖,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工匠精神成为全年的热点,“中国智造”“中国创造”“中国精造”“工匠精神”,成为决策层的共识。

从产业链角度看,智能马桶得到了广泛的普及,有调查显示中产家庭新房智能马桶盖安装率从三年前的3%增加到了去年的20%。2018年,吴晓波在《马桶盖这三年》里说:“我向京东索要过去三年的马桶盖销售数据。2016年,京东商城的销量同比增长120%,2017年的同比增幅是80%,而2015年的数据缺失,原因是,‘在您写那篇文章之前,马桶盖还没有被列为单独的门类,仅仅归于家居五金类产品之中,到第四级页面才能被搜到’。”

在大众的普及和关注下,智能马桶行业迎来了风口。据中国家用电器协会最新数据显示,2015年、2016年、2017年智能马桶的市场规模分别是100亿、183亿、301亿,预计2020年市场规模将达到804亿。如此庞大的市场,群雄逐鹿,竞争激烈。

原本默默无闻的厂家和地区久旱逢甘霖,开始走向国际市场。中国的艺术环保马桶盖走向了欧美市场,获得疯抢。

日本马桶盖为什么受欢迎(舆论聚光灯下的马桶盖)(11)

▲ 纽约时代广场上的中国艺术马桶盖

此外,其他行业的企业也开始布局。2017年8月10日,小米发布999元的智能马桶盖;2018年,华为也宣布制款-小普健康智能马桶盖,智能家居的战役已经悄悄打响。

最重要是人们的观念更新了,不再拿有色眼镜看待厕所和马桶了。2017年席卷大江南北的“厕所革命”,不仅让人们的生活更加美好,也极大地便利了我们的旅游出行。

马桶盖事件过去了5年了,基本已经没有国人再去日本买马桶盖了,我们自己生产的马桶盖还走向世界市场,获得了欧美市场的青睐。

这么快的时间取得如此的成就,不仅让人反思:5年前,跟日本相比,我们到底缺什么?

对日本人来说,马桶不仅是一种洁具,它象征着日本人对生活质量的不断追求。它的发展也是日本从落后国家不断追赶,直到成为世界前列的发达国家这一过程的缩影。

从战略角度看,我们不缺产品,也不缺技术,缺乏的是对人需求本身的关注。马桶盖事件其实是一次补课,补足了此前的偏见和盲点。我们开始重视那些原本上不了台面的地方和东西,开始更加全面的审视人本身的各种需求,比如厕所革命、垃圾分类。所有这一切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任何时候,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都不会停止。永远记得,关于人的问题都不是小问题,能够满足人们的需求才是最大的风口。而更美好生活,是每个人、每一代人永恒的追求。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立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