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898年第一位波兰人希德洛夫斯基来到哈尔滨,到1993年最后一位波兰侨民斯托卡尔斯基离哈返回波兰,近百年间,一批又一批波兰侨民在哈尔滨生活定居,参与城市建设在他们心中,哈尔滨,既是异乡,亦是故土,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哈尔滨幸福通道?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哈尔滨幸福通道
从1898年第一位波兰人希德洛夫斯基来到哈尔滨,到1993年最后一位波兰侨民斯托卡尔斯基离哈返回波兰,近百年间,一批又一批波兰侨民在哈尔滨生活定居,参与城市建设。在他们心中,哈尔滨,既是异乡,亦是故土。
“哈尔滨记忆”,波兰侨民难以割舍的乡愁
在波兰,让媒体采访团感受最深的是原居哈尔滨波兰侨民对东方故乡的深深眷恋。
1993年12月14日的《新晚报》一版显著位置的照片上,一位耄耋老者坐在轿车里深情地凝望着曾养育过他77年的黑土地,他就是最后一位离开中国、离开哈尔滨的波兰侨民斯托卡尔斯基。时隔26年后,记者在波兰华沙联系到了斯托卡尔斯基先生的侄女、出生于哈尔滨的斯托卡拉斯卡。
听闻哈尔滨记者来采访,斯托卡拉斯卡的“哈尔滨朋友”海伦娜·斯蒂克、耶日·兹高热斯基也一同前来。“我的青春是在哈尔滨度过的!”1942年出生于哈尔滨的海伦娜,在哈尔滨生活了16年。“每次看到老照片,都会想起中国,想起哈尔滨,那里留下我最好的青春时光!”多才多艺的老人,特意带着自己手绘的咖啡杯送给采访团作纪念。87岁的耶日·兹高热斯基老人,在阿城出生、长大,1949年回到波兰。他记得哈尔滨的冬天很冷,经常和朋友们去松花江上玩冰爬犁。老人深情地说:“那是我出生成长的地方,是我心中永远的故乡!”
把哈尔滨深印在脑海里的什切青原居哈尔滨人俱乐部主席罗蒙德,经常为孙子、孙女讲述哈尔滨的故事;俱乐部副主席耶日依然珍藏着他3岁临别哈尔滨时,中国邻居手工制作的衣服……对这些老人而言,远隔万里的中国哈尔滨和他们紧紧相系,那里有他们年少的伙伴、讲不完的故事和不能磨灭的青春记忆。
守护共同的城市记忆
穿越历史的长河,除了命运转折处的惊涛骇浪,更能打动人的往往是温情脉脉的瞬间。
作为中国在中东欧和欧盟内的重要合作伙伴,波兰与哈尔滨有着较深的历史渊源。1898年,随着中东铁路的修建,哈尔滨逐渐发展成为远东地区最大的贸易港口城市,并成为中西文化交融的重要驿站。在这座典型的国际化移民城市中,曾工作和生活着来自近40个国家的20多万外国侨民。哈尔滨历史文化研究会会长李述笑告诉记者,波兰侨民是哈尔滨历史上诸多外侨中重要的一族,他们在这里创办学校、兴建教堂,慢慢成为地道的“哈尔滨人”。
建筑是可触摸的历史记忆,也是哈尔滨与波兰原居侨民沟通的桥梁纽带。虽然原居哈尔滨的波兰侨民的生活已经成为历史,但在今天的城市中,他们工作生活过的阿城糖厂、松江胶合板厂、老巴夺旧址等老建筑依然向人们述说着往日的故事,也成为中波人民友谊的见证。
市外事办主任曹儒介绍,近年来,哈尔滨通过不断修复老建筑,使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得以充分挖掘,为原居哈尔滨波兰侨民守护“故乡的云”和共同的城市记忆。2017年,“世界原居哈尔滨人交流大会”为阿城阿什河糖厂补充悬挂了新的说明牌匾,并根据外方提供的佐证材料,对原波兰领事馆等旧址进行了调研和认证,开创了中外合作共同认证历史文化建筑的先例,也为下一步相关工作积累了经验。
“哈尔滨记忆”架起民心相通之桥
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曾经的历史记忆将哈尔滨与波兰紧紧连在一起,构筑起“一带一路”民心相通的桥梁,也见证着哈尔滨作为东北亚地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现代化城市与生俱来的开放包容的宽广胸怀。
2017年,哈尔滨成功举办 “世界原居哈尔滨人交流大会”,使哈尔滨市与波兰的历史亲缘得以接续,为双方在更广阔领域开展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2018年,波兰驻华大使馆在哈尔滨举办波兰周活动,波兰驻华大使赛熙军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哈尔滨是波兰人最熟悉的中国城市之一,也是他们眼中倍感亲切的地方,哈尔滨将在中波友谊中扮演重要角色。”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鉴而丰富。2009年,哈尔滨师范大学开设波兰语专业,成为国内第二个开设此专业的院校。在采访团拜访什切青市、罗兹市政府时,他们都表示了与哈尔滨交流合作的强烈愿望,并希望在旅游、科技、文化、经贸等方面加强交流合作。
传承历史友谊,共谋未来发展,是新时代两地交流合作的共同愿望。波兰侨民与哈尔滨人民共同的“哈尔滨记忆”,不仅链接了哈尔滨与波兰侨民的历史情缘,搭建起哈尔滨“一城对一国”的友好合作平台,更见证着哈尔滨作为东北亚中心城市,“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建设开放合作高地”的前进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