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时间丈量发展的进度,未来积蓄奋斗的希望。自西安思源学院第三次党代会明确提出“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及申请硕士专业学位授予单位,把我校建成有特色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学校“十四五”发展蓝图以来,学校科研教学、管理服务、后勤保障等各系统不断涌现出了许多先进个人,他们虽然岗位不同、事迹各异,但处处体现着思源人积极向上、自强不息、奋发有为的精神力量。他们用坚定的理想信念,高尚的道德情操,突出的工作业绩生动践行落实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推动着学校的创新发展、跨越发展。即日起,新闻宣传中心在学校新闻网、官方微信平台同步推出“奋力‘十四五’先进人物 ”专栏,弘扬他们诲人如风的高尚品质、不忘初心的教育情怀,为学校“立本升硕”工作目标凝神聚力,为广大师生加油鼓劲。这一期我们推出教学优秀教师、电子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副主任田新志的事迹。

形成鼓励师生积极参赛的正确导向(以学科竞赛推进培养学生创新实践应用能力)(1)

主持省级科研教研课题2项;

主持校级本科一流课程建设1项;

发表科研教研论文22篇;

指导学生在“2020中国智能机器人格斗大赛”获全国一等奖;

指导学生在“第二届中国高校智能机器人创意大赛”获全国二等奖;

荣获“教学优秀教师”、“师德标兵”、竞赛优秀指导教师称号……

“言传身教春风播,三尺讲台教绩扬。”从教16年,西安思源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副主任田新志始终秉承甘为人梯、乐于奉献的师德师风,用汗水诠释着教育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这不胜枚举的荣誉便是最好的证明。

当好学生成长成才的指引者,而非决定者

“学科竞赛活动是在紧密结合课堂教学的基础上,以竞赛的方法,激发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通过实践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增强学生学习自信心的系列活动。”田新志副主任表示,学科竞赛于学生而言,有助于其自主学习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于学校、学院、专业而言,可促进学科建设和课程改革,引导高校在教学改革中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协作精神、理论联系实际、动手能力和工程训练的培养。

形成鼓励师生积极参赛的正确导向(以学科竞赛推进培养学生创新实践应用能力)(2)

课堂教学

田新志认为在学生学习和参赛过程中,教师应该是指导者及引领者,而非决定者。每一场比赛他都以平等的姿态与学生沟通,尊重每位学生的意愿,发掘每个成员的特长,引导学生通过参赛备赛过程来进一步夯实基础理论,通过情景设置、模拟比赛等“浸入式”沟通交流来解决备赛中发现的各种问题,培养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自主解决问题的创新实践应用能力。

在备赛参赛中指导学生历练能力,培养其自主性

形成鼓励师生积极参赛的正确导向(以学科竞赛推进培养学生创新实践应用能力)(3)

比赛方案讲解

说起指导学生参加的各类比赛,田新志对全国智能机器人大赛记忆尤深。他清楚地记得,因为是参加全国类大赛,个别学生存在一些畏难情绪,面对全国高校的强劲参赛选手,有的学生存在“怯战”心理,参赛备赛的积极性并不是很高,主动性不强,这让他很是“头疼”。为了给学生树立信心,他多次与学生谈话,向他们讲述参加比赛对以后学习工作产生的重要影响,鼓励他们树立信心勇敢迎接挑战。备赛过程中,他以肯定学生的成绩为主,多鼓励、沟通,布置任务以及处理问题时都把学生看成平等的对象,跟学生一起查缺补漏,指导学生查找短板及原因,辅导学生解决备赛中的各类问题。“慢慢地,我就发现他们对比赛越来越有热情,大家都信心满满。” 田新志高兴极了。

据田新志介绍,智能机器人比赛涉及知识面比较多,不同学生有不同的特点,他针对学生的特点,分配安排不同的任务,在备赛过程中给学生足够的自由度,鼓励学生多维度思考和解决问题,在学生发现问题、遇到技术难题以及发现学生出现较严重的错误时,及时给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和纠正。

良好的竞争机制有利于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备赛之初鼓励更多的学生参加培训,在不断的实践活动中进行评比,择更优者参加比赛。田新志说,“虽然有部分学生被淘汰,但他们在培训过程中还是学到了很多东西。引入竞争机制后,学生会产生强烈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从而使他们不断深入思考,刻苦钻研,达到提高能力的目的。”

“最简单和最难的事情就是坚持,最笨的方法也有可能是最巧的方法,获得成功的必要素养就是有毅力,不惧困难。”在田新志的全力指导下,参赛学生反复练习,不断积蓄力量,最终收获荣光。

坚持践行责任与担当,荣誉接踵而来

平日里,田新志副主任将大量的时间投入到备课、教研、比赛等工作中,用自己的专业技能和学术风格践行着新时代教师的责任与担当,荣誉也接踵而来。

形成鼓励师生积极参赛的正确导向(以学科竞赛推进培养学生创新实践应用能力)(4)

田新志指导学生团队获“2020中国智能机器人格斗大赛”全国一等奖

从教16年,他主持省级科研教研课题2项;主持校级科研教研课题5项;主持校级本科一流课程建设1项;发表科研教研论文22篇,其中5篇核心期刊;主编教材1部,参编教材4部。

他指导学生获首届“互联网 ”创新创业大赛陕西赛区铜奖,获批省级和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6项,获“第十三届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省赛三等奖,获“2020中国智能机器人格斗大赛”全国一等奖,获“第二届中国高校智能机器人创意大赛”全国二等奖,获“2019中国智能机器人格斗大赛”全国一等奖和三等奖各一项,获“西安思源学院第19届创新文化节”一等奖和二等奖各1项、三等奖2项……

他本人获2022年“教学优秀教师”、“师德标兵”、“学科专业建设工作一等奖”、2022年和2021年毕业设计优秀指导教师、2019年竞赛优秀指导教师,2019年优秀共产党员,2018年获校级课堂创新教学大赛三等奖等多项奖项。

西安思源学院始终坚持以创新教育为引领,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学生成才发展需求,将学科竞赛对理论素养、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方面的要求,融入人才培养工作,积极推进深化赛教融合改革,不断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文:柴迎)

#思源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