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过后,白天越来越长,夜晚越来越短。珍惜时间的人,总希望能充分利用好白天的时间,抓紧劳作,以换得夜晚安静的休息。实际上,人们也探索过,如何充分利用光照资源,而节约能源,充分生产。这一尝试,称为“夏令时”。

夏令时,表示为了节约能源,人为规定时间的意思。一般在天亮早的夏季,人为将时间调快一小时,可以使人早起早睡,减少照明量,以充分利用光照资源,从而节约照明用电。

人类利用能源的三个历程(为了节约能源人类实施)(1)

据说,最早有夏令时构思的是本杰明·富兰克林。他在任美国驻法国大使期间,由于习惯于当时美国农村贵族的早睡早起生活,早上散步时看到法国人10点才起床,夜生活过到深夜。于是他在1784年给《巴黎杂志》的编辑写了一封信,信上说法国人的生活习惯浪费了大好的阳光,建议他们早睡早起,说每年可以节约6千4百万磅蜡烛。但他当时并没有建议实行夏令时,只是建议人们应该早睡早起。因为当时根本还没有统一的时区划分。不过夏令时在英语里就是“节约阳光时间”的意思。

人类利用能源的三个历程(为了节约能源人类实施)(2)

直到1907年,英国建筑师威廉·维莱特才正式向英国议会提出夏令时的构思,主要是为了节省能源和提供更多的时间用来训练士兵,但议会经过辩论没有采纳。由于名气不及本杰明·富兰克林,所以人们很多都将本杰明·富兰克林当为夏令时的发明者而忽略了威廉·维莱特。

1916年,德国首先实行夏令时,英国因为怕德国会从中得到更大的效益,因此紧跟着也采取了夏令时,夏令时节约了约15%的煤气和电力,但为了弥补损失,电力和煤气公司也将价格提高了15%。法国不久也效仿实行。1917年,俄罗斯第一次实行了夏令时,但直到1981年才成为一项经常性的制度。1918年,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美国也实行了夏令时,但战后立即取消了。

1942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又实行了夏令时,1945年战争结束后取消。1966年,美国重新实行夏令时。欧洲大部分国家从1976年,即第四次中东战争导致首次石油危机(1973年)3年后开始实行夏令时。

中国也曾经实施过夏令时。1919年,民国政府在上海和天津曾短暂地实行了一年夏令时。在台湾地区也曾实行过;香港曾于1941年4月1日至1979年10月21日期间,多在夏季时段实施夏令时间(1977年和1978年未实行),香港夏令时间的计算方法为香港标准时间加1小时。在日本侵略时期的几年间(1942年至1945年),被侵略地区的中国地区曾全年实施,当时香港时间与日本本土时间实际上一致,1980年后不再实行。

1986年至199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全国范围实行了六年夏令时,每年从4月中旬的第一个星期日2时整(北京时间)到9月中旬第一个星期日的凌晨2时整(北京夏令时)。除1986年因是实行夏令时的第一年,从5月4日开始到9月14日结束外,其它年份均按规定的时段施行。夏令时实施期间,将时间调快一小时。1992年4月5日后不再实行。

实行夏令时的建议最早由窦星元提出。1986年4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发出《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夏令时的通知》,通知动员全国人民为节约能源而早睡早起,并要求全国各部门做好宣传和安排工作。具体作法是:每年从四月中旬第一个星期日的凌晨2时整(北京时间),将时钟拨快一小时,即将表针由2时拨至3时,夏令时开始;到九月中旬第一个星期日的凌晨2时整(北京夏令时间),再将时钟拨慢一小时,即将表针由2时拨至1时,夏令时结束。在夏令时开始和结束前几天,新闻媒体均刊登有关部门的通告。值得注意的是,夏令时中出生的人,生时须减去1小时。1992年起,夏令时暂停实行。

人类利用能源的三个历程(为了节约能源人类实施)(3)

夏令时是有利有弊的。对于高纬度地区由于夏季太阳升起时间明显比冬季早,夏令时确实起到节省照明时间的作用。但对于低纬度地区,夏令时作用不大。尤其这些地方在夏天十分湿热,夜晚降临时闷热无法入眠,而清晨正是睡眠的好时间。当夏令时开始和结束时,人们必须将所有计时仪器调快或调慢;当夏令时结束时,某些时间会在当天出现两次,这些都容易构成混乱。并且影响航班的时间。

时间的改变会打乱我们的生物节律,研究显示,在春季夏令时实行那段时间内,自杀率大幅提高,同时心脏病的发病率也明显上升。事实上,哈萨克斯坦在2005年废除夏令时制度的原因就是“出于健康因素考虑”。当然,夏令时延长了白天的时间,人们可以好好利用这多出来的时间运动健身。但是他同样也会提高心脏病的发病风险。

夏令时的本意是早睡早起,充分利用阳光,而调快或调慢所有计时仪器,达到这一目的,无疑是最不恰当的,好比掩耳盗铃。我们应该做的是调整适合的作息时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