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不少人读过《农夫与蛇》的故事,这是一个来自古希腊民间传说合集《伊索寓言》的故事,讲述了这样一件事情:

在一个寒冷的冬天,赶集完回家的农夫在路边发现一条冻僵了的蛇。他很可怜蛇,就把它放在怀里。当他身上的热气把蛇温暖以后,蛇很快苏醒了,露出了残忍的本性,给了农夫致命的伤害——咬了农夫一口。农夫临死之前说:“我竟然救了一条可怜的毒蛇,就应该受到这种报应啊!”

农夫与蛇故事新编700字(农夫与蛇故事新读)(1)

这个故事简短有力,让人感受到了恩将仇报,因此不少人将其引申并传递给周围的人,旨在告诉大家帮人既要分清好坏,也要用正确的方式,只有明辨是非才能避免帮人反而受累。

其实联想近些年来的一些事情,比如扶人反而被讹的事情屡见不鲜,好人没好报的事情屡屡见报,可以说,这些事情让整个社会的温度都下降了,人心不断地受到考验。

不过,今天,我们要从生物学的方面聊一聊这个《农夫与蛇》,大家姑妄听之。

从生物学方面,这个故事其实有很大的不合理性,甚至,可能真相完全是相反的。

农夫捕蛇,因不了解蛇的生理习性而被咬死。为什么这么说呢?欢迎小伙伴前来围观!

一、冬眠的蛇一般不容易遇到

蛇是变温动物,在正常情况下,蛇在温度低于一定程度的时候会去冬眠,而冬眠地点往往是比较隐蔽的地方。

比如穴居蛇类和一 些具有钻洞习性的蛇 类 , 能在原有缝隙基础上把洞扩展得更深 , 但大多数 蛇 类却只能利用天然 的裂缝或其它动物造好的洞穴过冬[1]

因此,农夫在正常情况下,遇到冬眠的蛇可能性极低。因为蛇在15℃左右就开始要准备迁徙过冬了(毕竟这个时候还能动),低于10℃,蛇的活动性能已经大受影响了,这个时候蛇也往往找到了冬眠场所开始筹备冬眠了。

农夫与蛇故事新编700字(农夫与蛇故事新读)(2)

而冻僵的蛇,那估计在4℃以下了,蛇早就冬眠老半天了,怎么会跑到野外去?

极有可能是农夫去蛇冬眠的地方去挖蛇了。

正因为如此,农夫才可以遇到蛇。

二、冬眠的蛇失去运动能力

一般温度低于10℃,蛇就会进入冬眠,冬眠的时候,蛇类等变温动物的活动能力几乎为0 ,大概在4℃左右就会冷麻痹,低于0℃,许多蛇会出现不可逆的冻死。

农夫与蛇的故事里提到蛇冻僵,很有可能是在4℃附近左右捕捉到了蛇,这个时候蛇是完全没有行动能力的,因此理解为冻僵。

三、温度回升,变温动物恢复运动

接下来,农夫把蛇装到怀里。

其实,事实上,当农夫用手抓蛇的时候,已经给变温动物一个温度传递了,接下来放入怀里,更是可以让蛇这种变温动物温度迅速回升。

结果就是蛇恢复了运动能力。

而蛇类本身是有领地行为的,农夫这样子和蛇密切接触,自然会被视为是进攻行为,于是蛇攻击了人类。

四、结论:农夫捕蛇,蛇升温后恢复运动能力,攻击人类。

这个故事给我们的结论是:不要讨论事实,要学会讲故事。只要你会讲故事,哪怕颠倒黑白,也是无所谓的。

当然,最后,我们还是要说,伊索寓言本身是一本寓言故事集,其背后的寓意还是值得我们细细揣摩的。

就比如现在做好人好事,一定要先思考下,最好给自己留意下证据,避免被讹等等。而其他寓言故事如龟兔赛跑、酸葡萄、狼来了等很多精彩的寓言故事,都非常值得我们深思的。

[1] 黄美华,曹毓敏,屠传经,张华珍.蛇类冬眠时野外洞穴热工环境的分析[J].科技通报,1991(05):278-28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