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周刊》全媒体记者 王迪 特约记者 刘杰

潍坊市区吸引力(让城市有弹性会呼吸)(1)

全文3450字,阅读约需3分钟

“贯彻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海绵化改造全面展开,重大项目海绵化措施配套到位,实现城市规划建设管理融入海绵城市建设理念。”

北靠滨海,南依沂山,这里道承齐鲁,襟连海岱。1.62万平方公里的潍坊大地,海天一色。然而,“旱季缺水、雨季内涝”的问题,却时时困扰着这座海滨城市。

“让城市像海绵般呼吸吐纳。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又可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与韧性,潍坊躬先表率。”潍坊市住建局党组书记、局长钟光文说。

2021年6月,潍坊市以第三名的成绩入选全国首批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为山东省唯一入选地市。

海绵城市理念深入人心

潍坊之名,源自潍河,因水而生,向海发展。潍坊总体地势平坦开阔,水系众多,中心城区的白浪河、虞河、浞河、大圩河4条骨干水系均为季节性河流,且在向北汇入莱州湾之前只流经潍坊一座城市,雨季雨水径流污染与溢流污染是影响城区河道水质的主要污染源。

“尽管域内河流径流多,但潍坊仍然属于北方严重缺水型城市,再加上汛期受副热带高压北上影响,容易形成局部短历时、突发性的大暴雨事件,造成城市内涝。”潍坊市住建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卢波介绍。

2016年,潍坊市与青州市入选山东省首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成为省内唯一一个市、县双入围城市。

“海绵城市建设,为‘因水而忧’的城市提供了新思路,成为改善城市内涝和水环境的利器。”2021年7月,潍坊市成立海绵城市建设领导小组,构建起三级工作推进体系。

“潍坊中心城区坚持蓄净结合,2018年以来,先后在虞河、化肥沟下游建设了3处总蓄水能力42万方的调蓄池,整治中心城区10条主次河流和51处内涝积水点,建设白浪绿洲、虞舜公园等大型城市湿地,河湖水系生态得到持续改善。”潍坊市城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唐加勇说。

截至去年,潍坊市中心城区虞河中部片区、白沙河片区、麻沟河片区、涨面河片区和玉清河片区等均达到海绵城市建设要求,达标排水分区面积共计79.89平方公里,城市节水更是位居全省前列,再生水利用率超过50%。

按照“蓄渗优先、存量增效、智慧联调、水润鸢都”的总体思路,潍坊市总结形成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海绵城市建设潍坊路径。

落实蓄渗优先,增强源头减排能力。结合片区开发、老旧小区改造、城市道路建设等源头分散蓄渗设施,把雨水资源留住的同时增渗回补地下水;充分利用季节性河流空间构建集中蓄渗水区,将城市重要的雨洪调蓄空间、雨水涵养空间纳入禁建、限建区保护,综合提升雨水滞蓄渗透能力。

围绕存量增效,挖掘存量设施潜力。优化改造既有河道闸坝、箱涵,实现远程调度,充分释放河道、箱涵的调蓄空间,提升防洪排涝能力;优化调蓄池、泵站、污水处理厂等存量设施的调度方案,提高运行效率,有效降低合流制区域溢流污染频次;通过既有源头减排设施“回头看”,对蓄渗效果不佳设施进行优化提升,并加强设施的维护管理,充分发挥既有设施潜能。

实施智慧联调,提高城市水系统治理水平。建设海绵城市智慧调控平台,优化设施联合调度方案,综合提升存量、增量设施效能,实现防洪、排涝除险、大型调蓄设施的智慧联调,强化城市防灾减灾、防洪排涝、预警管控能力。

聚焦水润鸢都,提升全域海绵城市建设效果。坚持全流域整治、全生态修复,统筹水生态、水环境、水安全、水资源,实现全域治水、碧水兴城。

据了解,到2023年,潍坊市计划达标海绵城市建设的排水分区总面积达168.4平方公里,其中在城市建成区范围内的达标区域面积约110平方公里,占城市建成区总面积的60%。

潍坊市区吸引力(让城市有弹性会呼吸)(2)

出品:民生周刊(ID:msweekly)新媒体部

原文刊载于2022年第16期《民生周刊》杂志

原标题:《潍坊:让城市有弹性会呼吸》

□ 《民生周刊》记者 王迪 特约记者 刘杰

编辑:刘烨烨、昝铱琳(实习生)

责任编辑:刘烨烨

主编:崔靖芳

“人民名品”

了解不一样的“人民”国货,打造非凡的民生“名品”。

潍坊市区吸引力(让城市有弹性会呼吸)(3)

潍坊市区吸引力(让城市有弹性会呼吸)(4)

“民生周刊”

人民日报社主管主办 ,中国唯一专注民生的新闻周刊。

潍坊市区吸引力(让城市有弹性会呼吸)(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