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考凝聚着无数朴素考生的最不朴素的理想,但要想实现这个理想,他们能依靠的人并不多,艺考老师是其中之一。
艺考老师们把迥异于普通高考的一套崭新规则告诉学生,挖掘或者包装出学生足以打动考官的天赋;而艺考学生思考的是,走自己要走的路,还是走别人希望自己走的路。
艺考老师:包装过的不一定虚假
程老师
从事表演艺考教育7年
艺考过程中立住一个人设是非常重要的,而且这个人设最好能让老师一目了然。比如方一凡这个角色,跟我们的学生年龄很接近,有很多记忆点,以后我们也会把这个形象作为范例推荐给学生。
我们会有意识地包装学生,但近年来也有越来越多的学生,在进入艺考班之前,就对自己有了一套包装。有的女生长相很清纯,希望能走高中邻家女孩的路线,从声音到外形都会向这个方向靠拢,几乎没有任何冷色调和黑灰颜色的衣服,化妆包里的品牌、色号都是特意确定过的。我之前教过的一个男生,他想要走偶像路线,在微博上也有几万粉丝,去艺考的时候,故作不经意地围着现场拍摄短视频的记者来来回回走了几趟,希望在考试之前就得到一次曝光机会。这个心态我们都是理解的。
这些年艺考竞争很激烈,而且你会发现有很多明星考生,接过一些综艺,有一定曝光度。我们的一些来接受培训的小白考生,可能就会在跟他们的比较中觉得自卑,会觉得自己面临的压力更大。但其实一个考官坐在那里,别说几万粉丝的,几十万粉丝都没什么用处。就像易烊千玺那样的明星,在那个年纪不都去考北电中戏呢?站在考官前面的都是最红的小鲜肉和小生,考官也习以为常了,他们不care这个事。
人设是弹性的,外形条件是刚性的。我记得有一次我们几个老师和助教带学生采风,逛了一天很累。我们提前给学生准备好了盒饭,到晚餐的时候发给他们,那个盒饭也是有菜有肉的荤素搭配,结果我们老师都吃完了,发现学生们都基本没怎么动,我就觉得很奇怪,我就问他们说你们为什么不吃。
一个女生告诉我说,这个晚饭里,这个米饭热量太高了,吃了消化不掉,这是我第一次注意到他们其实对自己的要求真的很严苛。我后来发现他们非常在乎这些数字,很多学生都会备一个本子,或者在手机上记录自己的体重变化曲线,也会在网上搜特殊的训练方法来矫正腿形、肩形。
学生在外形上的变化特别显著。很多学生刚来的时候,其实不太懂怎么打扮自己,特别是男生,夏天上课一教室都是黑T恤白T恤的基本款,根本分不清谁是谁。对自己外形有追求是一个逐渐的过程,既是应考的需要,也是看多了周围人的穿着和媒体对明星的报道。之前有几年,觉得韩国明星的一些装束、发型很适合学生,就会帮他们往这个方向设计,一部校园剧或者一个男团,每个学生认领一种发型和衣着风格,如果合适就一直保持。
后来《开学第一课》引发了大家对于男性气质培养的争论,我们就马上要求学生换成比较有男孩子气的风格和发型,有的学生把衣柜的衣服全寄了回去,又重新买了一衣柜。付出这么大代价,其实要的是个“平常”,绝对不是希望他们争奇斗艳。我特别害怕学生染奇怪的发色,穿奇装异服去考试,不是说不行,而是你没有与之相匹配的令人感兴趣的性格和内在,考官都懒得戳穿你。
当然,很重要的一部分还是学生在考试的过程中展现出的独特的东西。模仿周奇的考生,身上总也会带着你叫周奇过来也模仿不了的特质。除了你塑造的性格和角色,你自身流露出的形象和气质也很重要。我会要求他们向某个形象靠拢,但绝对不是完完全全地去成为那个形象。
表演艺考的热度,其实是从演艺行业蔓延过来的。现在选择表演艺考的17、18岁的孩子,对演艺圈有自己的向往,而且他们行动力很强,发觉艺考是他们感兴趣的,就会立马去做,背后带着家长的支持。现在家长很愿意投资在艺考这件事上,看重的是这个投资回报快——一个普通学生暑假过来,第二年春节过后就考完了试,再过两三个月就拿到合格证,这个速度是很快的。家长和学生的心态都有功利的成分:原来一本线往上很多分的院校,现在三四百分就可以考进去,但他们没仔细考虑这个专业的前景和可能存在的问题,并不是很理性。
我们教表演,主要是给考生教基本功:声、台、形、表。声是声乐,台是台词,形是形体,表是表演。这个基本功训练是贯穿艺考培训全过程的。声乐的培训是从矫正学生的发声方法开始的,考试形式则是歌曲的演唱;台词课检验的是学生的普通话和对台词的理解;形体看的是考生的四肢协调、柔韧度这一方面;表演是上面这些科目的一个综合,基本的能力结合具体的场景。
很多人说我们的学生花瓶,“没有思想”,但其实艺考生的“思想”不是体现在对新闻、时事的深入理解上,而是体现在对剧本角色和舞台的认识上。比方说很多新来的学生,他在表演的时候会跟老师对视,我们叫“扫台”,这就是缺乏对舞台的理解。表演的时候眼睛里是不可以有观众的,演影视剧就更没有观众。你要注意的只有你对手戏的演员。这才是表演考生最基本的“思想”。
我们上课有固定的流程。对于刚来的学生,首先肯定是纠正他的乡音,乡音不一定是方言,而是你长期生活在一个地方,跟你周围的人养成的说话习惯。有的乡音听起来就有“不高级”的感觉,其实就是发音上存在气流、舌位的问题。对于我们来说,我们来不及逐字逐句地纠正他们,所以考试之前,我们的策略就是给他们挑出来能规避他们发音有问题的词汇。
比方说有个学生,他习惯把句子的重音放在动词上面——就比如这句话,他就会在“放”的前面停顿一下,然后加重读。最后我们只能扬长避短,给他挑了《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作为诗歌的自备稿件,因为这首诗所有的关键词都是动词。
台词功底上的差距有时候会非常明显。学生进来的时候,我们都会问他你是否有自己印象深刻的台词或者表演桥段,显示他们自己的台词功底。但有一年一个女生,特别笃定地告诉我说她印象深刻的是《爱情公寓》里面的一个台词,关于一款桌游“开天辟地之大地的裂变”。我本意是想问那种需要能够拿到艺考考场上用的一些台词,但她说完了,我只能告诉她说“好的,你再多看一些其他的”。
这个台词文学性就太差了,只是图一个乐子。我会告诉学生,精妙的台词都是那个人物处在那样一个环境里,就只有那一种说法,有点像时势造英雄这个感觉蕴含在台词里。这样的台词才能是经得住考验的,才能是值得拿来表演的。台词它真的有好坏之分。
台词其实是学生很陌生的部分,在他们的日常生活里很少会出现“念台词”的场景,大部分都是“听台词”。但考官要的比“念台词”还要更进一步,是在表演中说台词,模拟一个你是演员的情境。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就是给学生创造那个环境。《小欢喜》里面的方一凡的角色,是我们学生在他们这个年龄段很容易驾驭的一个角色。就是因为这个人物所处的环境你很熟悉,即使学生不去看这个剧本的来龙去脉,家长下一句说出什么话来,可能都能预测个八九不离十,这就是一个最简单的模拟。台词课就是训练学生这样的能力。
我的很多学生,对表演的理解都是从明星、IP这样的概念开始的,我不是说这样不好,但考官要看的其实是学生在艺术上取得成就的潜力,看到除了流量、红以外的东西,但我们的学生往往不会有这个意识。所以到最后我们往往要去督促他们做这个积累。但他们的进步其实不一定是要对表演有什么非常深刻的理解,其实有些时候我们采取的方法就是速成:时间有限,我们想在短时间内看到学生巨大的进步。
速成的不一定是劣质的,包装过的也不一定虚假。我们之前有一个女生,短发,性格很沉稳,说台词的时候你觉得她眼里有一股狠劲儿。我们帮她量身定制一个表演风格,让她去看法国女演员伊莎贝尔·于佩尔的电影。这样的方式非常省事,省下她自己去筛选的成本,最后的效果也挺好的。我记得一次情景剧的训练,她表演《家有儿女》的刘梅的时候,跟她演对手戏的刘星和夏东海都说对她有畏惧的感觉。
于佩尔选择的角色,性格都是很立体、很复杂的,他们都有自己的阴暗面。对这个女生的训练就是有针对性的。我知道这个女生有记日记的习惯,有一次我就让她朗读一件她日记里写过的不开心的事情,她选择了一段关于她和她一个发小之间的情感的记录,特别真挚。她读完了我告诉她,你以后碰到带有负面情绪的台词的时候,就要把它代入到自己的经历里面去,你日记里面写过一些不好的回忆,然后一些尴尬的场景等等。
但是你注意,表演的时候不能先跟老师讲一番话说,自己之前有这么一段回忆,你要暗含着自己的这个感情去表演,作为一个带着自己故事的人在表演,这个时候你就会发现于佩尔特有的这种张力,这个学生本身的那个劲儿就在那儿,这不需要太多的引导,顺理成章地就完成了。学生们对表演的风格流派可能一无所知,这一点我们没办法地毯式地扫盲,但可以量身定制地补足。
艺考生:我看到另外一种生活的可能
小高
北京某院校表演系学生
我来自湖北省一个小城,高中之前的人生,跟艺考丝毫关系都没有。我是一个性格有点内向的人,班里除了我的七个室友以外的别的同学,我都不怎么说话。回家以后,轻轻地关上门再反锁一下,我可以跟爸妈零交流。谈过一次恋爱,还是女生主动追的我——我不太知道怎么跟别人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习也不好,也没什么存在感,我是那种你可能已经忘记姓名的高中同学。
后来我们那个高中,有几个我们当地的艺考机构来宣讲,无非就是说报名艺考以后可以“低分无脑上名校”,我去旁听了一场那个艺考机构的课程,那是一堂小品课,我看到那些学生脸上挤出一些丰富的表情,时哭时笑地说出一些不明就里的台词,给了我挺大的震撼。我看到另一种性格的人在过着怎样的生活,也看到了自己变成这种性格的可能性。我报名了那个艺考班。在艺考班非常复杂的门类划分中,我是我们学校唯一一个选了表演的考生。
我一开始是周末去上课。一会儿是形体课,一会儿是台词课,其实学得很不系统。但我还是觉得很有意思。无论你进来时是什么性格的人,艺考老师都会把你往同一个方向去塑造:最起码,没有考官喜欢内向木讷的考生。我开始的时候只是在旁边愣愣地站着,但点名总有点到我的时候。但老师会告诉你,在表演小品的时候就不能走那些大众化的路子,一定要学会抢戏。这样训练下来,内向的人都会渐渐外向,因为你想到第一件事就是如何脱颖而出
虽然我们那里的老师会很有针对性地告诉每个人,他们怎么才能在考场上迅速抓住考官的注意力,但很多时候也只是他的一家之言而已。上了大学我发现,当时老师说过的话,很多比我自己的想法还幼稚。
考表演的时候,很多学校会要求学生展示声音条件,表演一段诗歌或者散文朗诵。老师说,声音条件好的同学,最好第一句就感情饱满、音量提高,让考官迅速发现你的优势。这事挺荒谬的,因为大多数时候第一句根本就还没进入情境,如果你一开始就振臂高呼,只会显得特别突兀。
后来我去了北京的艺考机构辅导,我报名的那一家艺考机构各种艺考的项目都教:表演、编导、播音。我们表演班里有10多个人。
我们那些学表演的同学,肯定都带着明星梦。但表演艺考跟培养明星其实没什么关系,它最重要的任务是先把学生送进艺术院校,这一点老师学生心里都有数。考官喜欢什么样的学生?首先肯定是长得好看的,这个长得好看不一定有个标准,觉得你好看就是好看,觉得你不好看就是不好看。
其实我觉得关键在于你有没有特异于其他人的地方。比如一场五个人进去,你的眼睛最有神,这个时候你就是那个最好看的。当然了,这个特异不能是与众不同的丑,那谁也没办法。
除了气质,有些硬件标准是必须要卡的,例如体重。我们当时每天晚上都要称重,如果你比前一天重了,那就得下楼跑圈。尤其是女生,体重变重了会特别明显。很多学生和老师都非常在乎体重这一点。
身高也是很有要求的。对男生身高的要求挺固定的,就一米八左右,女生其实要求会稍微松一点。实在需要挽救的,进去(考场)之前可以垫个增高鞋垫,但这个鞋垫挺有讲究的,如果垫太高了也会显得不自然,三公分最多了。
身高和体重都存在虚报的情况,老师会建议我们把这些数据报的“匀称”一点,比如我这个一米八的个子,实际体重只有一百二十斤,就偏瘦了,我上考场的时候就会报自己一百三十斤。身高的话可以碰碰运气,有的学校报名的人少,考生会一个一个进场,这个时候你旁边没有个参照物,报高几公分考官也很难看出来。但如果是一群人一起进去,你旁边有了参照物,造假就很容易被识破了。
其实这种考试也不科学,又不是所有角色都要求演员长得一样高一样瘦,但你去看看现在的表演系学生,没有哪个说自己将来要成为一个“特型演员”的吧,所以还是会尽可能往同一个方向努力。
外形条件还包括发型和穿着,以及戴首饰的问题。这些都有专门的老师为学生量身定做。我还记得当时老师发给我一张欧美艺人的照片,还是他扮演一个学生时候的剧照,告诉我说你按照这个剪出来试试,如果可以就保持这个发型,如果不适合还有时间再改。头发越学生气越好,标新立异的都很容易被淘汰。我以前一直戴个眼镜,但表演小品一般不戴眼镜,我就学着戴隐形。刚开始戴一个小时也戴不进去,现在也练成了几秒就戴好的功夫。
穿衣服也很重要,因为艺考赶上春节前后,快递都不发货,老师会提前告诉你,该大量买衣服了。我们就在淘宝上随便买,各种风格的都买回来试一试。老师会提醒我们,不要拆衣服的标签,风格明显不合适的马上原路退回就行了。我自己买到一个军绿色的衬衫,亚麻色的裤子,老师觉得很满意,“很像学生的穿着”。后来老师又亲自带着我去买,到处逛商场挑衣服,买了一套牛仔的衣服。首饰基本是禁忌,我们老师会说,只要你“出生的时候身上不带着的东西,考场上一律不要带进去”。我现在戴着项链、戒指,当时都没戴,手表都没有。
其实外形条件的要求概括起来就是“学生”,要给考官展示一下你作为表演系学生的潜质,而不能把自己打扮成一个大咖。大咖已经不需要上学了,考官自然也就不录取你了。
一些必考的科目,老师也会从头到尾帮你准备好。比如诗歌、散文朗诵以及台词,其实是从所有经典的文学作品里挑。这个跟你真正读没读过、感不感兴趣都没关系,一定要适合你才行。如果卷舌音发不好,那你就要避开所有带着很多“zh、ch、sh”的稿子。我当时的稿子都是老师给我挑的,老师觉得我外形比较硬朗,所以给我挑了一个话剧里的台词,那个话剧叫《列兵们》。我把老师选出来的台词背下来就可以了。如果能看过那个话剧,知道角色的经历当然好,但其实也不是非要这样做,那个话剧可难找了,我到现在都没看过。我当时就随便挑了些战争片看看,感受了一下那个氛围就可以了。
舞蹈也差不多。我完全没有任何舞蹈基础,就只学过一支成品舞蹈,最后也够用了。老师直接告诉我一套动作里,怎么踢腿怎么劈叉,怎么把动作连贯起来更好看,我只需要跟着学。其实有的时候考试的内容会是随机播放一段音乐,让你根据这段音乐来跳舞。但你只要会一套动作,融会贯通一下就都能跳出来。
很多时候,老师其实也不知道考官想要什么。他们只是在猜测命题人的想法。如果盲目跟着老师也会出问题。比如”上来就抓住考官眼球”,就不一定是好的应试策略。我记得有一场考试是小品,题目很奇怪,是“上坟”。假想一个你已经离开家十年,然后回去上坟的情形。那个考试形式让人压力很大,一排五个考生站在一起,各自表演各自的。我看到题目,还没准备好呢,就看见旁边一个考生“扑通”一声跪下,开始嚎啕大哭,那个哭不是正常人的哭,是用嗓子做出来的哭,不用感到悲伤,嚎着嚎着眼泪就下来了。
我心里暗想,这个人肯定完了,太浮夸了。下一试果然就没见过他了。然后我就开始我自己的表演,很简单,我默默注视着前方,想象那里有一个坟,走到前面之后跪下,磕了三个头,上了三炷香,就回来了。
真正考试开始的时候,老师的任务就结束了。就好比一个流水线,产品下线去接受检验了。能决定考试结果的东西,考生本人的能力和运气一半一半吧。其实大部分考试里,我都会碰到艺考老师从来为我没准备过的情况。有一次考试,又是很多人一起,我在其中算是台词功底最好的一个。我说完了以后,考官突然把我叫上去,让我腿并紧,往前迈几步,左转右转,然后就让我走了。
那一场考试我就没过,我猜是考官发现我膝盖不能并拢,膝盖间会有一条很细的缝。但另外一场我就完全不明所以了,我理了那个学生气的发型,考官突然让我把刘海撩起来,那一场我也没过。艺考老师算得出什么发型更招人喜欢,但也准备不到撩起刘海这种情况。运气作祟。
考试结束回学校到大学开学的那段时间,算是我比较轻松的一段时间,我真切地感受到自己确实被艺考改变了。我剪了头发,不再戴那个会让我显得非常“屌丝”的眼镜,开始正常地跟朋友、父母交流。回学校之后也有好多人跑来加我微信,这是从来没发生过的事儿。
也有很多说不清好坏的影响就这么一直存在。我其实不是很爱听歌,音准也不好,考试的时候又经常碰到需要唱歌的情况,老师就给我挑了一首旋律很简单的歌:《一生有你》,我当时每天都听,一听到“因为梦见你离开”,我就进入艺考状态。我歌单里到现在也只有二百首歌,《一生有你》一直在里面,但考试结束后,我再也没听过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