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环球网援引央视新闻报道,德国能源部门官员表示,如果切断俄罗斯的天然气供应,德国现有的储备只够维持一两个月。

德国二战最重拖拉机(到底是谁在打仗)(1)

根据官方公布的数据,德国目前的天然气储备只有总储气量的61%。而欧盟规定的标准是80%,冬天甚至要达到90%,才可以保障各成员国天然气供应稳定。

此前,德国已同意使用卢布结算天然气,那为何还会出现天然气短缺呢?

“北溪2号”因俄乌冲突被暂停程序认证后,俄罗斯向德国输气的管道只剩下两条:“北溪1号”和“亚马尔-欧洲”管线。

其中,“北溪1号”绕开乌克兰从波罗的海借道,避免了不必要的地缘政治风险,所以承载了俄罗斯运往德国的大部分天然气,近年来一直处于超负荷运转状态。

上月中旬,俄气公司宣布,因合作方德国西门子公司未及时交付输气设备等原因,“北溪1号”的输气量将会减少。

德国二战最重拖拉机(到底是谁在打仗)(2)

祸不单行。没过多久,俄气再次发布声明,从7月11日起,“北溪1号”将进行为期十天的例行年度维修,在这期间,北溪管道的输气量将会降为零而且到期后能不能重新输气还要取决于俄乌局势和西方制裁。

这个消息对德国来说无异于晴天霹雳。从上月开始,全球多国遭遇高温“烤验”,德国也不能幸免。根据气象局播报,德国多个联邦州的气温将达到38摄氏度,部分地区还因为高温天气引发了森林火灾。

这么热的天,不开空调是真的会死人的,天然气的需求也随之攀升。需求是有了,北溪管道却要停运检修了,从而进一步推高了欧洲的天然气价格,连带着电价也大幅上涨。

德国二战最重拖拉机(到底是谁在打仗)(3)

本周一,欧洲电力交易所的现货价格一度突破400欧元/兆瓦时,均价突破320欧元/兆瓦时。而在刚刚过去的上周一,电力现货均价才刚刚突破300欧元/兆瓦时。也就是说,欧洲电力均价在一周之内上涨了6.7%。

为此,德国总理朔尔茨不得不重拾几十年前的能源市场监管政策,试图通过政府干预保护来控制物价,保护消费者越来越瘪的钱包。

朔尔茨表示,他正在重启上世纪60年代西德政府的“协同行动”,即政府与企业、工会、银行代表团结一致,从各个环节把控物价。

值得一提的是,当年西德整个国家的凝聚力远高于如今的联邦德国,但“协同行动”最后还是失败了,因为各方都不愿意牺牲自己的利益。而朔尔茨甚至在刚开始提出这个建议的时候,就遭到了工会的质疑。

德国二战最重拖拉机(到底是谁在打仗)(4)

德国工会联合主席雅斯门·法希米表态称,盲目进行“协同行动”是没有意义的,本轮通胀的原因不在于工资和物价的关系,而是俄乌冲突对能源价格的影响。如果失去了俄罗斯的天然气,整个德国工业都可能面临崩溃。

这话可不是危言耸听,很多人以为天然气只对人们的日常生活有影响,实际上,德国整个工业体系都离不开天然气。

两次工业革命后,动力能源成为人类工业生产的必需品,对于那些吃到工业革命第一波红利的欧洲国家来说更是如此。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以精工著称的德国。

二战后,西德在美国的帮助下很快就实现了经济复苏,但他们缺乏工业生产所需的动力能源。与此同时,苏联在西西伯利亚发现了巨大的天然气储备。

德国二战最重拖拉机(到底是谁在打仗)(5)

1969年,在时任西德总理维利·勃兰特的推动下,东西方关系开始缓和,苏联和德国也趁机做起了天然气买卖。根据双方达成的协议,苏联向西德输气,德国则需要提供高品质的钢管用来建设输气管道。

与可以远距离运输的石油、煤炭相比,管道天然气更多地依赖邻近地区,属于区域型产品。又因为天然气具有易燃易爆的属性,所以必须用专门的管道进行运输。

别看这些修建这些管道需要花很多钱,比如“北溪2号”耗资110亿美元,但建成之后可以造福好几代人,只要管道没有损坏,就能一直用下去。所以,天然气交易可以将买卖双方长期绑定,毕竟,修建新管道实在是太费钱了。

德国二战最重拖拉机(到底是谁在打仗)(6)

1991年后,俄罗斯接管了苏联的天然气主体,继续向德国供气。目前,德国工业包括汽车、铝、玻璃、化工、建筑等各行各业都要用到天然气,而这些几乎都是德国的支柱产业。一旦停止天然气供应,这些产业将会面临毁灭性打击,进而导致德国经济走向全面崩溃。

所以,每次看到德国的经济数据,都不禁怀疑一下:到底是谁在打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