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为中国人民大学科幻协会(ruc科幻协会)所写的约稿。

今年《流浪地球》火起来的时候,网上出现了关于它的正面、负面两种针锋相对的观点,有时甚至升级为骂战。

电影长篇影评怎么写(怎样写影评以及科幻影评)(1)

看!行星喷子!

很多时候类似的冲突是可以避免的,如果大家能稍微懂一些电影评论的知识的话。还有的时候,你可能想表达一些关于电影的观点,或是说服别人接受你的意见,但不知从何说起。针对这些问题,我想来讨论一下如何写影评;另外,我们是科幻协会嘛,所以还会着重讨论一下如何写科幻影评。

1.怎样评价一部电影?

1.1.评价一部电影的第一要义是:区分客观评价与主观评价。

一个常见的误解是:“评价”就是一个人的主观看法,所以我怎样评价都可以,想夸就夸,想骂就骂。如果是两个持这种态度的人碰到一起,他们的态度又截然相反,那自然就免不了一场骂战。

这种观点最大的错误就是,过分强调评价的主观性,否定了电影评价是有一定客观标准可循的,本质上不过是在用“言论自由”来掩盖自己对电影评价的无知。

其实,电影评价是具有主观客观二元性的。美国电影理论家大卫·波德维尔(David Bordwell),及其夫人克里斯汀·汤普森(Kristin Thompson),1979年出版了《电影艺术:形式与风格》第1版,详细论述过这种二元性(这本书目前已经再版多次并被翻译为多种语言,我参考的则是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后浪出版公司的插图修订第8版):

我们实在不得不承认:大部分人评断一部电影,都是根据他们自己的(大部分是特殊的)品味。

然而,我们到底要如何用稍微客观的方法来评论一部电影呢?首先,我们应该了解个人品味(personal taste)和评价判断(evaluative judgement)之间的差异。说“我喜欢这部片子”或者“我讨厌它”,不代表说“这是一部好片子”或“差劲的片子”。

……

我们认为评论应该建立在详细检阅影片的基础上。一般性评语(“《绿野仙踪》是一部经典作品”)鲜少让我们眼睛为之一亮。

在这里,我用自己的话将波德维尔与汤普森的话分为三层要点:

(1)绝大多数人评价电影都是主观的。

(2)评价时请注意区分主观(喜欢、讨厌)与客观(好片、烂片)用语,前者几乎是免责的,你有权无理由地“喜欢”任何片、“讨厌”任何片。比如你说:我讨厌《流浪地球》宣扬的集体主义价值观。这是没问题的。

(3)一旦涉足客观评价(好片、烂片),你就要为你说出的话负责。专业、负责的做法是遵循一定的体系得出结论,反之就是不专业不负责的做法,比如你说:我讨厌《流浪地球》宣扬的集体主义价值观,所以它是个烂片。

其实,评价是自由的——无论是做客观评价还是主观评价,都是一个人的自由;但是,评价也是有质量高低、价值高低之分的——至少,媒体更喜欢付稿费给对客观与主观进行了精确划分的评价,而不是单纯充斥一大堆主观情绪的评价。

还要注意的是,一部电影的客观评价与主观评价可能是割裂的。比如格里菲斯(D.W. Griffith)导演的1915年上映的《一个国家的诞生》,采用了丰富的拍摄手段和剪辑技巧,成功地发挥了蒙太奇的叙事作用,从客观上说是非常优秀的;但同时,它也赤裸裸地宣扬对黑人的歧视和攻击,因此从价值观上说它无疑是恶毒的。

电影长篇影评怎么写(怎样写影评以及科幻影评)(2)

像不像3K党?

所以当你在进行电影评价的时候,你一定要问自己:我现在所做的评价,到底是基于一定的客观准则,还是我自己的主观好恶?

1.2.如何尽量客观地评论一部电影?

波德维尔与汤普森提出,要尽量将电影的形式作为评论的准则,主要有三点:

首尾一贯(coherence)就是一种形式的准则,这种特质就是所谓的整体性(unity)……同时,它也是指效果的强度(intensity of effect);如果一个艺术作品生动、扣人心弦并引人入胜,就被认为是有价值的作品。

第二个准则是复杂性(complexity)……一部复杂的电影可以在许多层面上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并在众多独立的形式系统中建立多重的关系,同时创造感觉和意义的诱导模式。

第三个准则是原创性(originality)……如果艺术家选择了一个旧题材,运用另一种表现手法使它再富新意,那么从美学观点来看,所完成的作品就可说是一部好电影。

这三点也只是一种参考,你也可以从其他的要点入手——故事、角色、特效、镜头等等。一篇影评就像一篇高中议论文,或是公务员考试中的申论,或是托福考试中的独立写作,可以采取“总分总”的结构——首先你提出一个总的中心论点(比如这部片很好或很烂),然后依据上述要点提出分论点(比如这部片在这些方面做得好或差),然后从电影中选取论据来支持你的分论点,最后再加以总结(所以这部片很好或很烂)。总分总、论点加论据的结构对作者来说是非常容易上手的,而且逻辑清晰,对读者来说一目了然。这样你会更容易表达自己的观点,并让读者接受你的观点;出现分歧时,大家可以避免没有意义的主观讨论,就事论事。

很多影评初学者容易把影评写成流水账,这也是中心论点不清导致的;清楚自己要表达什么,就可以有的放矢,避免流水账。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这种写法优点是逻辑清晰、用词严谨,但缺点是比较无聊。在当今信息娱乐化、碎片化的时代,营销号就不会采取这种写法。它们更喜欢把结构打散,比如一行字配一个图。那么究竟采取哪种写法?这与你的写作受众和目的有关,不同的受众与目的需要不同的影评类型。

1.3.影评有哪些类型?

由于写作的目标读者和目的不同,影评通常可以分为许多类型。美国宾西法尼亚大学英文系教授、电影学研究主任蒂莫西·科里根(Timothy J. Corrigan)《如何写影评》插图第6版(世界图书出版公司)中进行了分类,我挑几个关键的来说:

电影评论(movie review),其读者是不具备专业知识的大众,其目的是给大家介绍还没看过的电影,推荐或不推荐大家去看。因为它假定大家都没看过这部电影,所以它会小心地不进行剧透,而是介绍电影的情节设定,以及背景知识(如主创信息、所属流派、所属IP)等。目前国内很多电影媒体在一部电影上映前都会出这种文章,这种文章的惯用标题是《看什么什么之前,你需要知道以下信息》。

理论文章(theoretical essay),其读者是资深电影从业者、研究者,其目的是从电影艺术、电影工业等更深入,以及更学术的角度解读一部(或一个类型的)电影。这类文章其实基本就是论文,我们非专业人士平时很难接触到,比如李萌(2018)登载在《试听》上的《浅析东方恐怖电影的空间叙事》。

评论文章(critical essay),就是我刚才一直在介绍的类型,它介于电影评论和理论文章之间。其读者是不具备专业知识的大众,但看过所讨论的电影,尽管他可能没怎么思考过这部电影。所以评论文章的目的是表达一些关于电影的观点,尤其是读者可能忽视或不明白的。所以我们说评论文章应当采取总分总、论点加论据的结构,并且没有必要进行太多情节复述。目前国内很多电影媒体在一部电影上映后都会出这种文章。豆瓣一个电影条目下的影评基本都是这种类型,知乎“怎样评价某部电影”下的回答也基本都是这种类型。

由于本文主要讨论评论文章的写法,所以本文如无特指,所提到的“影评”指的都是评论文章。

2.怎样评价科幻电影?

评价科幻电影与评价电影本质上是一样的,可以依照前文所述来进行。但科幻有着特殊的欣赏方式。最显而易见的是,科幻都是不现实的,那么挖掘其现实性就是科幻评论应该帮读者做的。尤其是在中国,科幻长期被认为是儿童看的东西,那科幻影评向读者揭示科幻电影在“娱乐儿童”以外的现实意义就更重要了。

2.1.科幻的概念与分类

首先,什么是科幻?科幻的概念与分类虽然没有统一的标准,但基本的共识是有的。比如维基百科对科幻的概念的介绍:“科幻”即试图用科学原理来解释故事中的幻想成分的作品。按照科学原理的“含量”不同,可以划分为“硬科幻”(hard science fiction)与“软科幻”(soft science fiction):前者通常对科技有细致的描绘,后者则更侧重在非现实情况下进行文化、社会、政治层面的思考。

比如名导演阿方索·卡隆(Alfonso Cuarón),既拍过“硬科幻”《地心引力》,讲述两名由于太空垃圾流落太空的宇航员,想尽办法试图回到地球;

电影长篇影评怎么写(怎样写影评以及科幻影评)(3)

又拍过“软科幻”《人类之子》,讲述人类都丧失了生育能力,人口老龄化令广大发展中国家四分五裂,其人口向英国大量非法迁移,导致一系列社会问题。

电影长篇影评怎么写(怎样写影评以及科幻影评)(4)

在后者中,唯一跟“科学”沾点边的是“人类丧失了生育能力”,但影片对于这个设定完全没有解释,就进入到由这个设定所引发的连锁反应中去了。所以纠结这个设定是否“科学”也是没意义的。

实际上,单纯进行“软硬”划分非常不靠谱,因为很多作品要么两者兼具(比如《黑客帝国》),要么介于两者之间,于是又有了很多根据题材与风格进行的类型划分,如“太空歌剧”(space opera)、“启示录”(apocalyptic and post-apocalyptic fiction)、“赛博朋克”(cyberpunk)等,包括现在大热的“超级英雄”(superhero)。

“太空歌剧”即故事中要有远距离的星际旅行,而且主角生活中要有大量的时间与太空相关;“启示录”即关于文明的毁灭以及文明毁灭后的世界;“赛博朋克”通常发生在未来,人类通过神经机械学(cybernetic)得到物理或精神上的增强,其美学风格通常是东西方文化融合的、让人目眩神迷,其主题通常是愤世嫉俗、反乌托邦的。

所以我认为在写科幻影评的时候,既要指出电影的“软硬程度”,又要指出它的题材风格。这有助于挖掘其现实意义。

2.2.科幻的现实意义

像众多非科幻电影一样,科幻电影通常都有一个现实意义的主题,这个主题被包裹在幻想中,这是影评需要去挖掘的。

拿最不受科幻迷待见的“软科幻”“超级英雄”题材来说,就连它也可能是有现实意义的。比如漫威的“X战警”系列中,人类与变种人的冲突,无疑就是在影射种族冲突。

再比如做出了一定“硬科幻”水准的《流浪地球》,其实是用科幻形式,讲述了一个有着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等中国传统故事内核的当代神话。

再比如“人猿星球”系列、“异形”系列,则从哲学的角度思考人在宇宙中的位置,充满了对人类中心论的讽刺。

当然也有一些电影主要是为了追求美学,或是娱乐大众。它们的现实意义可能会稍弱,而主要倾向于造梦,为观众提供一个脱离实际、享受梦境的机会。比如属于“太空歌剧”的“星球大战”系列。

但无论如何,只要一部科幻电影有现实意义,科幻影评就应当将其挖掘出来,展示给观众。

2.3.科幻电影艺术与产业

最后,你应该对科幻电影产业代表性的导演、编剧,以及工业制作体系等方面有所了解。比如导演詹姆斯·卡梅隆是技术大神,评论他的一些作品——如他导演的《深渊》、《终结者2:审判日》、《泰坦尼克号》、《阿凡达》,还有他制片和编剧的《阿丽塔:战斗天使》——你就无法回避对诸如电脑三维动画(CGI)和动作捕捉(Motion capture)这样的特效技术的评论。

此外,科幻电影不只是一种艺术,它更需要一个产业体系去支撑。比如《流浪地球》,对于绝大多数观众来说,它看上去只是一个与普通好莱坞科幻商业大片(如《全球风暴》)无异的作品;但是,从产业发展的角度讲,《流浪地球》可能就是中国电影产业里引爆的一颗原子弹。“商业大片”,不仅仅是指内容是通俗的,还要求生产流程是工业化的,就像在工厂里一样,有标准、专业、分工。市场容量扩大带来分工,分工带来专业化与标准化,专业化与标准化带来生产效率提高,这又提高了收入、从而进一步扩大了市场容量,让整个产业市场形成良性循环,这是一个产业蓬勃发展的必要条件。就拿《全球风暴》来说,它是一部普普通通、甚至不太招人待见的电影,但它“代表了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而在《流浪地球》前,中国就是连一部《全球风暴》也拍不出。所以《流浪地球》不只意味着一部电影,还意味着中国电影背后的工业化程度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从这个高度出发,中国未来是有可能做出像美国那样席卷全球的科幻电影的。你在评价《流浪地球》时,应该尽量向普通观众指出这一层面。

电影长篇影评怎么写(怎样写影评以及科幻影评)(5)

3.热爱、多看、多写、多学

对我来说,写影评最初的冲动,只是源于“看完了这部片,我想说点什么”。这大概就像是数百万年前非洲草原上一个原始人第一次抬头仰望星空一样。

这种不求回报的、纯粹的愿望大概可以称之为“热爱”。在它的推动下,通过自己多看电影、多写影评,通过多学习别人的写法、多用更加系统的理论武装自己,可以更快地进步。

现在,你知道怎样写影评了吗?

,